佛陀微笑之路上的孤峰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丝路自古以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要道,佛教沿丝路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发展成为带有中国特征的释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建造了许多佛教石窟寺。麦积山石窟作为其中之一,以其独特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试图通过整理麦积山石窟独特的人文环境与地理风貌,着重分析其佛教造像在北魏时风格的转变与形成,以及对其他石窟产生的影响,论述麦积山石窟发展的延续性与历史地位。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风格;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K879.24 【文献标识码】A
  一、东方微笑之背景
  (一)文化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与佛教艺术,之所以能够在我国本土迅速传播,是因为佛教满足了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以西晋末年为开端,中原地区战火不断,直至439年北魏统一北部地区,这种混乱局面才得以平复。正是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佛教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给予了人们力量。不仅如此,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意识到他们的文化与中原文化无法相比,更没有精神武器同中央集权抗衡,因此,将佛教当作自身巩固政权、稳定人心的工具,大力推崇。佛教開始在北方各少数民族统治区域传播开来。
  佛教大规模进入中国时,中原王朝掌控天下的帝国时代黯然结束。佛教在秦州传播的具体时间虽无信使资料证明,但地处丝绸之路上的秦州必然能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十六国时期,后秦的统治者姚兴十分笃信佛教,曾将鸠摩罗什请到长安拜为国师。他的弟弟姚嵩在秦州任刺史,同样是一位佛教徒。《方舆胜览》云:“瑞应院,在麦积山,后秦姚兴凿山而修。”当时姚兴在长安,不太可能亲自主持麦积山石窟的建造,所以麦积山石窟应是在姚兴的支持下,由姚嵩主持建造的一座皇家石窟。
  北魏在公元439年完结十六国纷争,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部地域。为巩固统治,北魏统治者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这些措施影响了北魏统治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虽然太武帝的灭佛行动,令佛教文化的传播深受打击,但北魏统治者诸多还是崇尚佛教的,几次掀起了开窟造像的热潮,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也进入了高峰期。与后秦有所不同,这时的麦积山石窟远离了北魏的经济、文化、佛教中心,艺术风格从后秦时期皇家石窟的独领风骚,转变为受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内地石窟的影响,麦积山石窟出现“三壁三龛”“套斗顶”“覆斗顶”“秀骨清像”的士大夫造型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这也说明了随着北魏完成北方统一,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模式迅速向各地传播,故此,麦积山与中原石窟有了更多的相似性。
  (二)地理地质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古代石窟寺的地理位置既要适合佛教徒清净修行又要离市镇或交通要道不远。麦积山石窟恰好符合这两个条件,石窟坐落于秦岭西端小陇山境内,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站。佛教文化基本沿古丝路传播,沿线的重要城镇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位于蜀道与丝绸之路交汇处的麦积山石窟,交通十分便利。
  不同于古印度及古希腊的石雕,麦积山石窟改用了泥塑的雕刻形式。麦积山的土质以砂砾岩为主,易坍塌,不易于雕刻,只能因地制宜使用石胎泥塑的方法。佛教造像起初多由国外或西域的僧人亲自完成,由于地质的原因,麦积山石窟雕刻的过程需要古秦州本地工匠的参与。这样一来,汉族的传统手法自然会与外来的佛教造像相融合,这也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起点。泥塑更富于表现力,更能融入作者的感情,创作出的作品也更具观赏性。原本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成为了麦积山独树一帜的重要条件,泥塑也成了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独特的造型手法。
  二、造像风格之演化
  (一)从“传摹移写”到“气质灵动”
  麦积山早期开凿的石窟大多是中、大型窟龛,例如第74、71、78、57、165、156、148等,龛内的若干佛像虽经后世重修,但大都保留了原塑像的风貌。麦积山石窟在开凿初期,正处于汉族及少数民族对贵霜、犍陀罗和笈多、马图蜡文明乃至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学习阶段,因此大多数造像额高目深,鼻梁直挺,并与前额衔接,能够看到贵霜——犍陀罗的艺术格调;着透体薄衣、身体袒露,表现出笈多——马图蜡雕刻艺术的手法。以第74号窟右壁佛为例,这尊高295厘米的泥塑石壁佛,盘坐于窟内右侧的高坛上,两手前后重叠并放于腹前,肩宽腰直,呈禅定式。佛头上有水波纹高肉髻,鬓发比较薄,目深额高,鼻梁隆挺,眼角较长且微向上挑,双唇紧闭,嘴角微露笑颜,下唇较厚重,给人刚毅之感。衣纹用阴刻线条的手法刻画主佛身躯,可看到受笈多——马图蜡文化影响。第74号窟正壁左侧立有一尊泥塑胁侍菩萨,身高与真人相似,面颊长且圆,发辫披肩,眉骨略凸起,微合双眼,眼角较长,近似裸体,成流线造型。造像大胆表现人的形体美,带有浓郁的异国风情,明显受到笈多——萨拉纳特“裸佛”的影响。这些“后秦风格”特征是对外来文化学习吸收的结果,经过几十年的演化,在北魏期间愈加熠熠生辉。
  到了北魏时期,麦积山石窟各佛教造像的形象已经发生变化,受中原的云冈、龙门等石窟的影响,民族与地方的特征开始出现。没有政治与理论的束缚,宗教和规范的限制,再加上对佛教义礼的重视,佛教造像的表现内容相比于后秦时期进一步扩大,除了表现禅定与说法的庄严的主佛形象处,更是出现了较为活泼的佛教形象。例如,第148窟正壁右侧下龛的释迦多宝佛,释迦佛右手举起,作说法状,多宝佛在虔诚地侧耳恭听,二佛皆安详自在,神态平和。二佛像身着半披肩袈裟,服饰衣纹仍是早期造像惯用的阴刻线条,只见他微笑中略带神秘,面部洋溢着满满的智慧,神态的表达十分精细,由此可见,此时的工匠更加侧重于佛像的内心世界的表达。
  随着北魏汉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受南朝文化思想的影响,麦积山的佛教造像以消瘦来突出人物俏健的气质,开始向“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形象转变。第142窟右壁弥勒菩萨,宽宽的额头,长而略方的脸型,双眉弯弯,双眼细而微眯,鼻子尖细挺直,面颊微瘦,双唇薄而微抿,脖颈细长,双肩挺阔,完全合乎“秀骨清像”的特点,造型飘逸洒脱,神态怡然自得,再现了魏晋挺拔刚劲的风度形象。   北魏时期,麦积山石窟塑造的弟子、伎乐飞天、供养人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情趣与时代风貌。第121窟正壁右侧所立胁侍菩萨与弟子的塑像(见图1)好似在窃窃私语,菩萨身体微向前,斜靠弟子,略微低首,其面部清秀,双眉微扬,嘴唇呈弧线,表现出亲昵、温柔的神态。菩萨身旁的弟子,稍稍倾斜头部,双目似开似闭,薄唇抿起,露出了专心聆听、屏气凝神的神情。他的两手合于胸前,指尖轻轻张开,似乎在听了菩萨的低声细说后有所领会。两身塑像概括简练,造型巧妙,工匠对于亲昵甜蜜、悄言细语的神态归纳,给观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中国人常把母亲比作今生的佛,这种对佛的理解使得造像出现的母性形象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这是中国宗教信徒强烈情感的表现,更是中国古代宗法观念重家庭、重亲情的情感意识再现。富有生活情趣的菩萨造像的出现,表明了当时工匠们认为即使在庄严神圣的宗教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依然渴望能够相互交流、相互交往。此时,人们已经全然认同、接受了佛教,而且试图将佛教依照本身的情感归依进行革新,此番改造也使佛教造像愈加中国化,更加具备东方神韵。
  三、微笑之路的延续
  麦积山石窟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然后又与中原文化、秦地文化结合碰撞,经过历代的传承,逐步发展为特殊的麦积山式佛教造像风格,即东晋“后秦风格”、北魏“秀骨清像”、西魏“东方微笑”、北周“浑圆敦厚”、隋朝“气度恢宏”、盛唐“华贵艳丽”、两宋“士风浓郁”等。虽然麦积山石窟也出现了少量具有帝王气派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是民间工匠所造,相较于皇室华贵的风格,更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特别是一些反映世俗生活题材的作品,形成了麦积山石窟的代表性风格,使其艺术水平达到极致,麦积山佛教造像艺术也从受异地文化影响转变为影响其他的佛教造像艺术。
  例如,炳灵寺第172窟北壁东侧下方的泥质五佛像,五佛均身着圆领下垂式通肩大衣。肉髻低平,面像圆润,鼻梁不高,双目突起而微睁,左手托胸前,右手提衣襟,向世人展现出宁静矜持的气质。对比麦积山石窟,我们不难发掘二者佛教造像的一致性。莫高窟第290窟中心柱南龛外西侧菩萨像,俨然一副淳朴天真的少女形象,菩萨头戴宝冠,双眼微眯,耳饰长带,嘴角含笑,肩披厚重的红色大巾,一手贴胸前,这与西魏末北周初麦积山石窟菩萨北方少女的形象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麦积山石窟不仅影响了甘肃地区的佛教造像,也影响了沿蜀道四川大足宝顶山石窟的佛教艺术。大足宝顶山石窟第136号窟的日月观音,头戴花卉宝冠,脸颊饱满,肌肤光洁,长眼细眉,目光下视,耳垂珠串,小嘴棱鼻,有宋代的菩萨特征。安岳山塔子山昆卢洞的紫竹观音,面颊丰腴圆润,身体向后,背倚紫竹并侧身跷脚坐于蒲叶座上,脚轻点莲心,长裙轻薄透体,衣饰华美,袒胸露臂,显然带有世俗化风味,该佛教造像显然也受到了麦积山石窟宋代雕塑的影响。
  四、结语
  麦积山石窟自开窟造像以来,经过历代传承,形成了其独特的完整序列,从她的艺术水准与微笑造像的数量来看,无疑是佛陀微笑途中的一座孤峰。她表达着历代匠人的精神世界,记录着当时所处时代的历史信息与人文价值,我们可以从她身上看到中华民族1600多年所经历的沧桑岁月。
  麦积山石窟的佛教造像除了外在表述的宗教内容,更多的表现了世俗人间。在这里,宗教与世俗、神祇与众生、虚幻与真实交织在一起,刷新着我们的思维,改变着我们对佛教石窟的固有认知——超然出尘的佛国世界原来与我们如此贴近,佛陀亦有苦乐喜悲。
  参考文献:
  [1]傅小凡,杜明富.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背景、风格演化及其美学意义[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2.
  [2]魏文斌.麦积山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
  [3]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中国美术全集30麦积山石窟雕塑[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蒲琳(1995-),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物质需求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精神需求也开始日渐提升,而红色旅游在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比例也随之增加,这不仅有利于对国民的历史文化教育进行有效传播,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的鼓励与支持。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红花村为对象,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为主线,对乡村进行村容村貌改造,协同发展红花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略,以一对一
【摘要】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工业,在这个产业替代的过程中与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关于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以及一些地段景观的再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山西晋华纺织厂为例,从空间角度对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景观的再生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并探讨了工业遗产的意义与其保护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构思方法。希望通过这些保护措施让更多人明白工业遗产是加深我们
【摘要】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其中意向元素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笔触与机理方面,在油画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非常根本的部分。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意向元素,并对其中的笔触与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特征描述并讨论了笔触与肌理的基本意义。  【关键词】油画创作;意向元素;笔触肌理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其中具象写实艺术主要表达
【摘要】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维文版《穆斯林的葬礼》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究,发现本书主要运用了以意译、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我们认为,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可以不完全忠实于原文,翻译目的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制约作用,目的论对汉维文学作品翻译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方法;《穆斯林的葬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汉维双语翻译的发展关乎着两个民族间思想的交流
【摘要】藏品和观众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讲解是搭建两者沟通桥梁的重要媒介。好的讲解服务应该是建立在对藏品信息的深刻认识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对观众群体进行科学的划分,并选取适合的讲解元素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服务。本文从讲解所涉及到的藏品与观众等博物馆学基本理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结合笔者在本馆的讲解工作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论证。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
【摘要】流浪情结是古今中外作家热衷表现的原型母题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依托滇缅流浪经历创作的《南行记》中短篇系列大放异彩,流浪情结贯穿异域之行。时隔半个世纪,足迹遍布大半个世界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凭借《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再掀“流浪热”,流浪情结同样流溢于字里行间。同为红极一时的流浪文学,却包含迥异的流浪情结,艾芜如同山峡中乐观的行者,三毛则似沙漠里孤独的骆驼,本文从流浪的缘起、心态、归宿三个方
【摘要】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现状出发,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探究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和学校的激励政策,通过对不同高校和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软件分别从正激励和负激励两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正激励与负激励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成正相关,激励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激励;正激励;负激励;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  【中图分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我们就会用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去认真地学习。作为老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很重要的,因为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古筝的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的感受。首先要让学生对古筝产生兴趣,在学习之前应当运用多种方法启发他们对古筝外形的认识;其次,教师再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回答,由此增强他们对古筝的感知,使他们对古筝产生兴趣。整个教学思路也是贯
【摘要】饮食的日常带动器具的发明制作,工艺的不断精进将人们智慧的灵性表达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食物短暂的口齿留香,依托器具的承载,诉说着文化的绵延,在云南众多村村寨寨中似乎还能嗅到那山中的野菌、隔锅的香甜,土锅是承载着记忆的技艺,融化在族群繁衍生息中,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  【关键词】云南土锅;制陶技艺;记忆;食用器具  【中图分类号】J62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摘要】本文将以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运用较多的OT、BOT和BTL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博物馆委外经营模式的资金来源与回收方式、风险、政府管控力和博物馆的自身属性等因素,帮助博物馆公司部门在合作模式中寻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博物馆委外经营模式;OT;BOT;BTL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一、博物馆经营模式的种类  博物馆的经营模式大体分为传统运营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