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产业的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ong0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栽培面积、产量、产区分布、国内市场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我国苹果产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简要分析
   了在国际竞争环境下的优势。
  【关键词】:产业现状 不利因素 国际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09-01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从1993年我国水果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以来,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国的位置。苹果是我国入世后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2006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约190万hm,产量达到2500万t,分别占世界栽培面积和产量的41%以上和38%左右。按现有苹果种植面积计算,预计到2011年,我国苹果总产量可达2646万t。
  2006年,我国人均占有苹果19.2kg。主要产地为山东、陕西、河北、辽宁、山西、河南、甘肃。苹果已成为我国北方一些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1、产量稳步增长,质量有所提高。1978年以来,我国苹果生产经历了两个发展高峰,即1986-1988年和1991-1996年。1997年后苹果生产进入调整阶段,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老劣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苹果栽培面积大幅度减少,优生区及经济效益较高的地区苹果稳定发展。到2001年,我国苹果面积由历史最高水平1996年的4480.2万亩调减为3381万亩。苹果生产已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渐趋合理。苹果总产量稳步增长,2000年达2043万t,比1978年增加近8倍;单产达604.7公斤/亩,提高1.34倍。与栽培面积最大的1996年相比,苹果面积减少24.5%,但产量增长19.8%。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苹果质量逐步改善。2000年,全国苹果优质果率达30%以上,优质示范园区的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
  2、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我国共有25个省(区、市)生产苹果,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等四大产区。四大产区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4%、34%、13%和4%,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9%、31%、16%和1%。20世纪90年代以来,苹果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红富士、元帅系、金冠、乔纳金、嘎拉和其它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分别达到49.62%、9.72%、6.19%、3.00%、2.83%和1.91%,国光和其它老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仅为13.99%和11.31%。
  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贸易持续增长。我国苹果商品化处理发展较快,已有分级包装生产线近40条;70年代全国苹果冷藏量不足10万t,目前已达400万t左右,占苹果总产量的20%;2000年,苹果加工量近200万t,占苹果总产量的10%,苹果浓缩汁生产量已达20万t。随着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形成了一大批苹果生产、销售及加工龙头企业,对促进苹果产业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苹果出口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据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苹果43.9万t,为当年苹果总产量的2.1%,约占世界出口份额的7.8%,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7.3%。另据统计,2003年我国出口苹果浓缩汁48万t,约占世界苹果汁贸易量的57%。在出口增长的同时,苹果的进口量也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进口苹果15万t,约占当年我国苹果总量的0.7%。
  (二)不利因素
  1、科技投入不足
  苹果产业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产业,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需有较高的前期投入,尤其是科技投入。受我国过去力保粮、棉、油的传统农业观念影响,果树行业在我国农业中长期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苹果产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普通农民,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
  3、采后商品化处理滞后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苹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多实现了工厂化和产业化,苹果采收后,必需经过机械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才能投入市场。而我国苹果的商品化处理能力有限,一般只经过简单的挑选和包装,贮运性能不好,运输中损失较大;大多数果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尽管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与其它苹果生产国相比,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规模优势。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苹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2003年,农业部颁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2003—2007年)》,规划实施后,我国苹果生产将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将继续减少。随着优势区域内苹果单产的提高和我国新发展果园逐渐进入盛果期,我国苹果总产量仍将呈增长趋势,在世界苹果总产量中的比重还将提高,苹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更大空间。
  2、资源优势。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渤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适宜产区,年均温度8.5-13℃,年降雨量500-800mm,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着色期日照率在50%以上。除了降雨多数分布在6-8月外,气候条件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生态条件。另外,我国选育和引进的品种有近700个,各国主栽品种在我国几乎都有栽培,能够针对国内外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苹果。
  3、价格优势。我国苹果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新西兰、日本等。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苹果生产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苹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优质苹果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如套袋、采收等。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苹果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苹果的生产成本为2.0元/公斤,我国优质苹果的生产成本仅为1.0元/公斤。我国出口苹果的价格相对较低,一般为300-500美元/吨,比世界平均价格低39.1%,比新西兰、美国、法国分别低85.5%、68.7%和64.2%。另外,由于我国苹果加工原料价格低,以苹果浓缩果汁为主的加工品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价格优势。
  4、区位优势。我国与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毗邻,交通便捷,地缘优势突出。东南亚国家均不产苹果,年苹果进口量在30万t左右,这一地区是我国苹果的传统出口市场。俄罗斯年苹果进口量为48万t左右,我国北方产区每年都通过边贸形式向该国出口大量苹果。
  参考文献:
  [1] 杨振锋,我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2006,21-1218
  [2] 张兴旺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中国果业信息》2007
其他文献
通过试验定点调查,探析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选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和适期收获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Through the pilot s
通过正交优化法得到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苯醚甲环唑20%,吡唑醚菌酯20%,D800 4.0%,D305 1.0%,T80 1.0%,增效剂B 3.0%,乙二醇3.0%,黄原胶0.1%,硅酸镁
目的分析妇女健康公共项目促进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探讨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策略。方法对2008-2011年平阳县妇科病检查患病情况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参与
动态规划是一种常用的寻找问题最优解的算法设计方案.当将动态规划中的各个子问题考虑成有向图上的节点时,我们可以将动态规划看作是一个有向无圈图.一些问题的动态规划的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李冰
【摘 要】 本文以英语写作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探述解决的策略。注重构思筛选、活写整合、考场模拟和点评反馈,利于学生掌握写作要领和开阔知识视野,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印象。关注写作过程的策略指导能使学生在掌握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调整写作思维模式,提升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写作 过程 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受母语思维定势的
本文提出了基于CLIPS的卫星任务规划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讨论了中文产生式系统的BNF范式、基于上下文的推理机制和集合运算符.中文产生式系
【摘 要】在创作中以“形”、“神”为突破口,指出创作的两个层次及其成因,探讨对绘画创作的指导意义,用“以神写形”的方法突破创作中的思维定势,从而更好地用作品反映现实生活。  【关键词】绘画 形神 创作 反映现实  五代荆浩《笔法记》中说“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具盛”,讲的是绘画中不仅要画出对象的形态或是形象,还要画出它的精神气质,这样才能形神兼备。宋代邓椿的《画继》中也讲到“世徒知人之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