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从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自从高中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对学生的培育目标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的授课方式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在课上应多给学生充分参与创新研究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必修一中讲述厄尔尼诺现象给秘鲁渔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后,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改变以往教师代劳的局面,学生描述不全的教师给予补充,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他们的思维意识得到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有了合适的土壤。同时还应该积极组织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经过理论验证和实践检验,只有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多种实践活动,学生才能达到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不同地理教师带的学生,同样的年级,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对地理的感觉不一样,一个老师带的学生喜欢地理课,盼着上地理课,另一个地理老师的学生讨厌地理课,不愿意上地理课,原因是什么呢?究其原因,除了基础、智力发展等内因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一位优秀地理教师的表面现象是他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喜欢地理教师,往往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起了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式往往能找到地理老师的教育教学的影子。学生喜欢地理课和地理老师,除了地理老师的语言、教态、性格等因素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老师的教学手法是否让学生接受或是让学生感到有兴趣。
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思考,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學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当谨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通过不断引导让其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由此出发,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既能满足这一要求,又能满足地理学科所提倡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提高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下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并搜集相关资料,例如小组中一个人搜集关于东北气候与地貌的特征,第二人搜集关于东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概况,第三个人搜集关于东北农业布局的特点,第四个人搜集关于东北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各种资源,第五个人搜集关于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伊始将各自搜集到的资料相互交流分享,使每个人都能收获更多知识。
二、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的情况下,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图示法;二是列表法比较法;三是理论联系实践法;四是学生自学法;五是讨论法;六是谜语、歌诀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课和地理课节压缩的情况下,地理教师怎样巩固地理教学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摆在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迅速普及。多媒体运用大量图、文资料,声情并茂地展示课堂知识,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归纳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培养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也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教案,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高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可以强化图像教学,训练读图能力等优势。当然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选择适合的课题,尽量使地图变“活”形成动态图像,同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对地图素材加以处理,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另外,可以从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方面作手。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列彬.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教文汇,2009年20期.
作者简介:高学娟,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自从高中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对学生的培育目标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的授课方式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在课上应多给学生充分参与创新研究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必修一中讲述厄尔尼诺现象给秘鲁渔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后,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改变以往教师代劳的局面,学生描述不全的教师给予补充,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他们的思维意识得到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有了合适的土壤。同时还应该积极组织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经过理论验证和实践检验,只有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多种实践活动,学生才能达到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不同地理教师带的学生,同样的年级,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对地理的感觉不一样,一个老师带的学生喜欢地理课,盼着上地理课,另一个地理老师的学生讨厌地理课,不愿意上地理课,原因是什么呢?究其原因,除了基础、智力发展等内因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一位优秀地理教师的表面现象是他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喜欢地理教师,往往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起了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式往往能找到地理老师的教育教学的影子。学生喜欢地理课和地理老师,除了地理老师的语言、教态、性格等因素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老师的教学手法是否让学生接受或是让学生感到有兴趣。
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思考,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學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当谨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通过不断引导让其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由此出发,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既能满足这一要求,又能满足地理学科所提倡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提高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下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并搜集相关资料,例如小组中一个人搜集关于东北气候与地貌的特征,第二人搜集关于东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概况,第三个人搜集关于东北农业布局的特点,第四个人搜集关于东北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各种资源,第五个人搜集关于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伊始将各自搜集到的资料相互交流分享,使每个人都能收获更多知识。
二、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的情况下,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图示法;二是列表法比较法;三是理论联系实践法;四是学生自学法;五是讨论法;六是谜语、歌诀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课和地理课节压缩的情况下,地理教师怎样巩固地理教学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摆在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迅速普及。多媒体运用大量图、文资料,声情并茂地展示课堂知识,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归纳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培养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也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教案,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高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可以强化图像教学,训练读图能力等优势。当然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选择适合的课题,尽量使地图变“活”形成动态图像,同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对地图素材加以处理,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另外,可以从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方面作手。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列彬.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教文汇,2009年20期.
作者简介:高学娟,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