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035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曾经听说这么一件事:一位黄先生全家移民到美国,他5岁的儿子进了一所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去了不到5次,孩子就不想去了。孩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画画,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叫我们自己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都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那些美国小孩子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后来,黄先生发现,那些美国孩子画完后只会问你“好不好”,而中国孩子问的多半则是“像不像”。
  由此可以看出两国孩子将来的人生的不同走向,或许已隐约地体现在这不同的“问”中了。美国孩子学绘画,教师往往不设样本,不规定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联系内心的想象,让孩子自己去“构图”,孩子画的画完全是一种“创作”,根本不存在“范本”。这样,他们自然便只会问“好不好”,而无从问“像不像”。而我们许多幼儿园的教学模式都是:限定题目、题材、出示范画,教师严肃地传道解惑,学生毕恭毕敬地听讲,作画时讲坐姿、讲握笔、讲笔法、讲比例、讲布局、讲结构、讲颜色,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结果是谁画得最像范画,谁往往就会得到最多的夸奖。可以想想,长此以往,这两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也是不同的,在步入社会以后,他们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除了意愿画以外,基本模式都是和上面所讲到的模式一样的,小朋友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并产生了依赖性,甚至不看范画就想不出平日最熟悉的东西是什么样子,不听讲解就不知道从何处落笔。以颜色的选择上也受限于固定的模式,天一定是蓝的,树一定是绿的,太阳一定是红的,人物的头发一定是黑的,嘴唇一定是红的;在畫面的安排上也习惯于画蓝天就一定要画白云;画草地就一定要画鲜花,画大海就一定要画轮船;画节日就一定要画气球。一节课下来,所有小朋友的画都是大同小异的。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育方法之外,还有教育者方面的责任。在一节美术课堂上有这样一幕:一位小朋友在为自己的画作涂色,他创造性地把人物的头发涂成绿色,把太阳涂成黑色。当他满心欢喜地把自己的作品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却像发现异端一样严厉问道:“你家人的头发是绿的呀?哪有黑色的太阳?赶紧给我改过来!”孩子遭此喝斥,只好怏怏地回到座位上,拿出彩笔慢慢把绿色头发改成黑头发,黑太阳改成了红太阳。我敢保证,从此以后,这位小朋友在美术课堂上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同时他的那份宝贵的创造力也被无情地扼杀了。中国的孩子并不缺少创造力,他们最初的涂鸦同样是无比灵动的,但成年以后,却往往欠缺基本的创造力,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为改变这种成年以后,却往往欠缺基本的创造力,本人提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通过欣赏,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幼儿审美鉴赏创新能力
  
  鉴赏创新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组织幼儿欣赏大的图片,寻找色彩、感受色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雨后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以及观察各民族的服饰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欣赏环境布置中的美丽色彩,置身于美好的教育环境中,对幼儿的色彩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名人名作的欣赏也是必要的,可以是我国的国粹中国画、民间艺术、西洋画等。在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蜡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要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引导幼儿欣赏,能提高幼儿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提高完善,继而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
  
  二、通过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幼儿对色彩理解的能力
  
  幼儿喜欢涂画,在玩中认识色彩对幼儿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趣味美术绘画有很多形式,如吹画、油画棒涂色、水粉、水彩等等,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吹画是先用装有颜色水的滴管在画纸上滴几点颜料,然后用吸管对着画纸上的颜料用嘴吹气,使颜料水在画纸上流散开来。教师可鼓励幼儿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色水,再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图画,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基本色,辨别较多的色彩,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今天我们看到有些儿童缺乏真趣,往往是成人过多干涉的结果。尊重孩子,爱护童心,是儿童画指导者应有的素养,也是培养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其他文献
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问题入手,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展开深入研究,希望本文的浅见能为广大同仁们提供有益的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当中的后进生是难免存在的,因为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是相对抽象的,而且对同学们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学好数学能够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奠定
摘 要:本文以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为基础,探讨了班主任管理的四种境界,着重强调了实行“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育氛围。  关键词:班主任 制度管理 柔性管理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基层组织,是学生获取知识,使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场所。而能否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基于新课改对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高职学生的英语课堂必须转换传统的、不为学生所欢迎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必须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旨在关注高职学
教师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成效或比赛的胜负。无论是中国女排的五连冠,还是美国NBA公牛队的三度夺魁;无论是美国的刘易斯,还是中国的马家军,他们的成功无不凝聚着教师的知识、智慧和经验。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决策水平,必须注重对教师决策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研究。    一、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决策活动的基石。教师要顺利实施战略战术方案,就必须了解周围的特定环境,熟知天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首次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是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掘与发展,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
游戏化教学属于新型教学方法的范畴,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依据我国小学数学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身体都是人生的关键期,他们常常会产生心理困扰。作为一名担任政治课教学的班主任,能否将政治课中的哲学理论有效地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价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正确对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 辩证思维 学生    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阶段,是身体的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