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一门“副科”,说到底,学生是学着玩玩的,教师是教者玩玩的,一堂课下来80%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仅仅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你是改变不了以上情况。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几年,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满堂灌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一门“副科”,说到底,学生是学着玩玩的,教师是教着玩玩的,可没有想到自从教了信息技术课,我的烦恼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前几年,45分钟下来,我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喉咙哑了,而80%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网络的普及,娱乐性的活动越来越多,学生只要一进电脑教室就迫不及待地打开QQ聊天软件、玩网络游戏,听音乐,看视频。对于学生的这些行为我曾经束手无策,你喊了几句,他停下几秒,等你结束,他又继续开始,我的“惩罚”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挠痒”,只是“惩罚”了自己。学生根本是不在乎你的吆喝声的,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只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上。
针对以上情况,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成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地“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又有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吸引到的你的课堂教学上来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仅仅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你是改变不了以上情况。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几年,我不断地探究,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我总结了以下一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探索,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刚好符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就是掌握了这个特点,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我根据自己教学目标的需要,把终极目标分成小目标,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我在讲Excel时,求总分、平均分时,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请大家帮助老师算出<学生成绩表>中前面十位同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总分。”此时的我密切注意学生的状况,做题目时,班级学生分为多种情况,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脑算、有的打开计算器、也有的等着抄袭。教师时刻注意他们的操作过程,等到一半的同学算到5-6个学生成绩时,抛出第二个问题是“大家打开百度,搜索‘Excel求和’关键字段”,看看电脑是怎么算总分、平均分的呢?听到这话,学生迅速打开网页,进入百度,自己去寻找方法,学生找到操作过程后,立即打开习题,完成作业。在这过程中,好多学生总会发出开心的小声音。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索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循序渐进法。
教师要在循序渐进中教学,学生要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中,不要贪多,每节课只布置2-3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要有板有眼的完成。有的老师上课前10分钟把新内容一股脑儿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练。我想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一定要“蹲在学生旁边”来讲授知识,如果你是学生,你是一位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对你今天讲的内容,你能接受了吗?有的老师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觉得很简单。假如现在有一个新的软件丢在你的面前,现在让你完成一项任务,你会吗?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吗?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蹲在学生的旁边来讲授知识点。一堂课只要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在教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讲得知识点不可太深,内容不可太多,如果有的知识点真的很深,那你必须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设置任务。另外,我们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实际上,“温故而知新”也属于循序渐进法。我们每一节课都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巩固上节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儿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少讲多练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此时的你还不如停下来休息一会,让学生按照你讲的步骤去操作几分钟,这样你会有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我布置了一个把名字颜色变为七彩文字后让它飘起来的任务。学生带着我的任务操作,我行间巡视。注意到有的学生把鼠标点来点去,最后竟然点成功了。她的名字在舞台上飘了起来。其它同学看见她做成功了,也过来讨教了。本来,我认为很难的一个教学目标。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所以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老师应该注重少讲多练法,通过自己精心的导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讲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教师只有把每一节课知识点都设置“透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透彻的知识”。
四、因人施教法,
过去的好多年,我一直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满堂灌有二种情况,一是教师整堂课的灌,教师只顾讲,一节课讲35分钟,只有10分钟操作,甚至更少;另外一种情况,学生“高矮”不分,所有的学生汲取一样的“营养”,最后弄得一部分学生“营养不良”,另一部分是“营养过剩,消化不良”。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会有突破的,而且也会大大消弱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引导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引人施教法。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差异,进行了多层次教学。对那些掌握慢的学生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个知识点。
一节信息技术课不同的老师会用不同的方法,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外,还有若干方法。一节信息技术课光有好的教学方法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内容都不能忽视,一堂课的成功,是点点滴滴的成功汇聚而成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不断地创新、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地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满堂灌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一门“副科”,说到底,学生是学着玩玩的,教师是教着玩玩的,可没有想到自从教了信息技术课,我的烦恼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前几年,45分钟下来,我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喉咙哑了,而80%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网络的普及,娱乐性的活动越来越多,学生只要一进电脑教室就迫不及待地打开QQ聊天软件、玩网络游戏,听音乐,看视频。对于学生的这些行为我曾经束手无策,你喊了几句,他停下几秒,等你结束,他又继续开始,我的“惩罚”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挠痒”,只是“惩罚”了自己。学生根本是不在乎你的吆喝声的,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只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上。
针对以上情况,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成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地“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又有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吸引到的你的课堂教学上来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仅仅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你是改变不了以上情况。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几年,我不断地探究,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我总结了以下一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探索,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刚好符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就是掌握了这个特点,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我根据自己教学目标的需要,把终极目标分成小目标,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我在讲Excel时,求总分、平均分时,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请大家帮助老师算出<学生成绩表>中前面十位同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总分。”此时的我密切注意学生的状况,做题目时,班级学生分为多种情况,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脑算、有的打开计算器、也有的等着抄袭。教师时刻注意他们的操作过程,等到一半的同学算到5-6个学生成绩时,抛出第二个问题是“大家打开百度,搜索‘Excel求和’关键字段”,看看电脑是怎么算总分、平均分的呢?听到这话,学生迅速打开网页,进入百度,自己去寻找方法,学生找到操作过程后,立即打开习题,完成作业。在这过程中,好多学生总会发出开心的小声音。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索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循序渐进法。
教师要在循序渐进中教学,学生要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中,不要贪多,每节课只布置2-3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要有板有眼的完成。有的老师上课前10分钟把新内容一股脑儿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练。我想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一定要“蹲在学生旁边”来讲授知识,如果你是学生,你是一位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对你今天讲的内容,你能接受了吗?有的老师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觉得很简单。假如现在有一个新的软件丢在你的面前,现在让你完成一项任务,你会吗?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吗?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蹲在学生的旁边来讲授知识点。一堂课只要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在教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讲得知识点不可太深,内容不可太多,如果有的知识点真的很深,那你必须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设置任务。另外,我们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实际上,“温故而知新”也属于循序渐进法。我们每一节课都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巩固上节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儿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少讲多练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此时的你还不如停下来休息一会,让学生按照你讲的步骤去操作几分钟,这样你会有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我布置了一个把名字颜色变为七彩文字后让它飘起来的任务。学生带着我的任务操作,我行间巡视。注意到有的学生把鼠标点来点去,最后竟然点成功了。她的名字在舞台上飘了起来。其它同学看见她做成功了,也过来讨教了。本来,我认为很难的一个教学目标。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所以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老师应该注重少讲多练法,通过自己精心的导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讲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教师只有把每一节课知识点都设置“透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透彻的知识”。
四、因人施教法,
过去的好多年,我一直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满堂灌有二种情况,一是教师整堂课的灌,教师只顾讲,一节课讲35分钟,只有10分钟操作,甚至更少;另外一种情况,学生“高矮”不分,所有的学生汲取一样的“营养”,最后弄得一部分学生“营养不良”,另一部分是“营养过剩,消化不良”。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会有突破的,而且也会大大消弱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引导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引人施教法。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差异,进行了多层次教学。对那些掌握慢的学生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个知识点。
一节信息技术课不同的老师会用不同的方法,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外,还有若干方法。一节信息技术课光有好的教学方法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内容都不能忽视,一堂课的成功,是点点滴滴的成功汇聚而成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不断地创新、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地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