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小学品德教学的整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育是“先学做人再学知识”,品德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甚至是一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今天我们讨论的主体小学生来说,品德教育就是他们最基本学习科目。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都是天真的,纯洁的,同时他们的塑造性是非常强的,他们被给予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一直跟随着他长大成熟。而学校是小学生品德教育最主要的阵地,他们的心智刚好慢慢开始成熟,老师们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生是国家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 多媒体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99-02
  一、小学品德教育教学重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一)多媒体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可以改变过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乏味、单调的形式,做到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激发作用,寓教于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就得到提高。多媒体可以显著的丰富课堂的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通过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二)小学品德教育教学
  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是关于“做人”教学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从小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小学生是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的群体,并且其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和教育,就可能对其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小学品德社会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并且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利用其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针对课程教育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深奥的道理简化为生动的故事。应注意到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内容,因此不能任意的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技术,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来选择最佳使用时机,当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将道理讲清或者难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时候,可以选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利用多媒体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授,但是教师的知识量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网络是所有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课程信息资源将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生必须广泛的接触各种社会信息,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实现课程目标。多媒体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的整合可以不断的扩大信息传递的通道,加大学生的感官刺激,拓展学生视野,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四)激发学生的美感
  审美感知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对于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于美的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激发学生心态的变化,加深情感印记,充分激发学生的各项情感触动。多媒体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生动的声音,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美的力量。运用多媒体,将美丽的图画、动听的音乐与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加深学生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
  二、多媒体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的整合方式
  首先,多媒体是一种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感受于一体的现代技术,通过动静结合将各种声音、文字、影像等信息展示给学生,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深入情境中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通过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拓宽学生的空间界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知行的统一。品德社会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不能单纯的依赖理论传授,而应该加强自然的联系和巩固。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景,将一些现实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加深学生的道德价值理念,如通过多媒体展现正确的道德行为,向学生展示标准的行为,提供生动的生活形象,树立学生效仿的对象,从而达到先仿后行的目标。多媒體可以有效的改善教材的单调性,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学生所喜爱的形式充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因为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其次,多媒体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整合工具。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高速的信息运转、信息多样化等特点,可以促进师生学习的高效性,快速、便捷、直观的多媒体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得到极大的体现。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教学重点、难点选用多媒体,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注重教学的生活性、交互性和情趣化。
  总之,多媒体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的结合可以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师生交流学习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递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田风虎.复式教法在小学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1)
  [2]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吉林教育,2010,(0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的融合和渗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我国教育发展以及改革过程当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出来。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创新等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创新和改革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且构建了比较全新的学习背景和环境。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损害临床较多见,由于许多患者甲亢症状较重而往往忽视了肝脏的表现,或者肝脏表现较重而导致甲亢的漏诊,以至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被误诊为肝炎而长
【摘要】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形的形式,促使学生思维发散、拓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作文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便可有效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展开训练呢?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绘图,理清文章思路;添加细节,突出重点结构;完善结构,开始进行写作。  【关
为了实现用计算机表示零件几何形状和尺寸变动的基准、变动方向和变动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图的容差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一个五元组来表示容差元:定义零件的参考坐标
跟腱断裂是一种较常见的创伤,我科1998-2001年共收治各种损伤类型的跟腱断裂2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为了解决大型印染或制版企业中多个工作站的协同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多用户、多处理器的图案协同设计模型,提供了处理大容量图案设计中复杂交互任务和复杂计算任务解决方
为分析供应链的结构,在借鉴古诺竞争模型与报童问题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市场无法出清条件下供应链的市场进入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并求解了两级供应链的可行结构和均衡结构。对
为了从整体上优化物流服务,高效、实时地支持现代物流集群服务,实现物流服务的"即插即用",给出了基于多移动代理的物流服务实体的行为交互过程、基于多移动代理的物流应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