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县彝族山苏支系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新平县彝族山苏支系基础教育落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当地教育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新平县山苏支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当地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入学率高辍学率严重,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等方法。
  关键词:彝族山苏 基础教育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经过长期了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山苏、阿罗、阿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若等。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不同支系间的风俗习惯都存在差异。玉溪市彝族山苏支系较多,主要分布在新平县、元江县和峨山县。本次调查主要研究新平县彝族山苏支系(以下简称山苏)的基础教育状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1 调查方法及数据来源
  相关数据来源于2012年7月对云南省新平县费家村、他拉村和者甸村的彝族山苏支系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含当地的经济状况、基础教育状况、生产生活方式等。调查的对象选择采用随机方式,通过半结构访谈法分别到当地走访调查。本次调查共走访100户农户,收回有效问卷94份,有效收回率94%。有关调查数据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平县彝族山苏支系都生活在离中心集镇比较边远地区,经济收入低下,基础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堪忧,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近亲结婚现象突出,外出务工人员少,耕作方式落后。
  表1
  2 彝族山苏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2.1 入学率高,辍学率严重
  彝族山苏地区基础教育严重落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少,新平县有山苏人口7069人,这些人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1人,中专学历的31人,文盲、半文盲3757人。统计数据显示:新平县小学适龄山苏儿童有650人,在校学生为627人,入学率高达96%,而初中适龄山苏儿童为239人,在校学生仅为98人,入学率仅为59%。新平县山苏学生教育一直呈现出小学入学率高,初中入学率低的特点,读高中或中专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2.2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山苏地区位于大山深处,距离县城较远,且山路崎岖,当地百姓出行主要靠步行,从表1中可以看出,蚂蟥箐村委会距离新平县委20公里,白沙斗距离新平县委约30公里,如此远的距离,开车也要开2个小时才能开出大山,步行出山至少要走半天的路,并且山路崎岖,多为乡村土路,下雨后泥泞不堪,根本无法开车,走路也很困难,进入了雨季后,当地百姓基本出不来山,其他人也进不去。交通的不通畅,给孩子上学也造成了严重困难,表1中显示,人均受教育年限都在6年以下,当地学生读完小学后,如果要出山去新平县城读中学,路途遥远并且坎坷,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的安全。
  2.3 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落后
  山苏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传统农业为主导的一元经济模式阶段: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事实上农业劳动力是过剩的;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经济部门与城市工业经济部门的经济发展形式不对称。农业剩余劳动力不具备城市工业经济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技术素质,无法顺利转移。调查的第一个村是费贾村,该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53.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52.69万元,畜牧业收入160.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75头,肉牛175头,肉羊577头);林业收入76.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57.00万元,工资性收入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9.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91.6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1人,在省内务工115人,到省外务工6人。费贾村的经济收入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好。我们对费贾村的蚂蟥箐村民小组进行了深入调查,蚂蟥箐村民小组距离费贾村村委会大约10公里,该村民小组的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见表1)而他拉村的白沙斗小组,人均收入较低,只有1500元,虽然中小学阶段属义务教育,学生不用缴纳学费,但学生的生活费,家庭也难以承担,有时需要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去挖野菜卖钱作为生活费。经济上的拮据困扰了家长,影响了孩子。
  2.4 基础条件落后,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良好的基础教育有助于儿童更好地成长与学习,然而山苏地区儿童普遍的接受教育的年限都在6年以下(见表1),大多数人基本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导致很多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人们读书看报都有障碍,影响了信息的交流。由于当地人长期不读书,不重视读书上学,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不关心,这种“放羊式”教育对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基础教育落后,导致高等教育产生严重困难,高级人才的培养更是困难重重。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没有合适的人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受限制。基础教育的落后不仅体现在孩子的受教育年限上,当地的学校教学环境也需要改善,落后的办学条件,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没有多媒体教室,很多孩子没有见过电脑,更没有接触过网络。山苏地区的学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本次调查中,白沙斗村小学只有一名教师,一名教师不但要负责整个学校30多名学生的不同年级的教育,还要负责孩子们的生活,给孩子们领营养餐等等。一名教师兼任多种职务,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教学工作,也不利于孩子们更好的学习。教师缺乏,基础办学条件差,中等职业教育落后等原因导致孩子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与眼界。
  2.5 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善,卫生习惯差
  村中医疗条件产,基本没有村卫生所,人民生病了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疾病的预防工作也不能很好做到位,很多小孩子不打疾病预防针。山苏地区生活水平低,平时很少吃荤,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杀头年猪。所以很多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差。调查中走访每个村民小组,到村民家中座谈,发现当地卫生状况很差,村中到处是垃圾和动物的粪便,脏乱差的条件易滋生细菌,严重危害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当地村民对卫生问题并不重视,调查中了解大部分村民平时基本不洗澡,不注重个人卫生问题,很多人身体出现问题也不及时治疗,很多小病拖到最后变成大病,而治疗大病所需的巨额医药费用让村民难以承担,最后的结果便是贫困的家庭倾其所有财产去治病,然后更加贫困,或者是没钱医治,病人自己被迫放弃治疗。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影响当地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2.6 思想观念落后
  山苏人不愿与外界的大千世界接触沟通,所以思想陈旧,墨守成规,不仅不去主动吸纳和学习新技术,还安于现状,不去努力尝试摆脱贫困的生活。调查走访中,发现当地很多村民不愿意和我们交谈,对我们的到来,当地山苏人持审慎的眼光。在村长及有关领导的多次劝说和带动下,才有几个村民与我们交流。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很少与外界沟通,他们自己交流都用山苏语言,所以我们与村民交流产生了语言上的障碍,他们听不懂普通话,我们又听不懂山苏话。只能由当地领导做翻译,村民讲到他们平时的生产与生活。生活中,他们不愿意与外族交流,更不愿与外族通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愿意与外族通婚的人只占23.7%,不到总人口的1/3;调查人口中76.3%的人不愿与外族通婚(见表2),这也导致当地很多人是近亲结婚。平时生活用品的购买通常是村中出去一个人采购全村人的用品,其他人就可以避免外出采购。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95.9%家长都认为不重要(见表2),孩子长大后也都不愿外出,更愿意选择留在家乡种地。这种生活方式,使得当地人更加封闭,不利于经济、教育的发展。
  表2
  2.7 生产方式落后,缺乏技术指导
  彝族山苏地区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山苏地区农民耕地基本是人力耕地,农用机械使用很少,农业方面专业的人才基本没有,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效率却依然低下。种植烟草和果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农业的管理方面没有科学的指导,生产方式粗放,导致产量很低。当地的果树没有进行科学的修剪,产果量低,水果的品质也不好。烟草管理不规范,烟叶质量很差。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彝族山苏基础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及卫生条件
  3.1.1 改善交通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交通不便,阻塞了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改善交通,首先应加大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山苏地区山多,坡陡,弯多,给公路的铺设带来了重重的困难,可以采取政府出钱,当地出人力的办法把公路修好。
  3.1.2 完善医疗卫生条件
  首先,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筹资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地方病多发问题。其次,加大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安全,常洗手、洗澡、洗衣服,防止有害细菌滋生。最后,治理村容,美化环境,共同建设干净美好的家园。
  3.2 解放思想,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3.2.1 解放思想
  改革实质上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山苏地区人民思想封闭保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扩大开放程度,加快民族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政府应加大宣传,引导人们外出,与外界交流。同时政策上进行支持,对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外出的人给予奖励。其次,普及普通话,以方便与外界的交流。最后,改变婚姻观念,禁止近亲结婚。
  3.2.2 变革生产方式
  山苏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耕水平较低,需要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引进先进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技术,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进行科学指导,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先进的生产工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成本,对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引导他们外出务工。
  3.3 优化经济结构,合力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第一,自力更生,结合当地的特点,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山苏地区山地较多,林地较多,应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生长的特色农业,例如可以种植菌类,烟草等,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第二,依靠外部动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引进外资,在当地发展工业,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经济发展后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例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另外也可以推行对口支援政策,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对口帮扶山苏地区。各个地区结成扶贫协作关系,共同推动山苏地区经济的发展。
  3.4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降低辍学率
  通过调查了解,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贫困,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对教育重视不够,还有学生自己厌学情绪严重以及教育教学环境差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变,首先,把每个学生分配给指定教师,实行老师负责制,对辍学学生及时进行家访,了解辍学原因,争取把每个辍学学生都带回学校。其次,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最后,多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同学,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改变思想观念。
  第一,改善办学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引进更多教师。但由于山苏地区边远偏僻,很多教师不愿去工作,导致外部教师输入不够,所以应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教师的任职和交流工作,吸引各类人才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建功立业。另外加强自己本地区人才的培养,从内部补充人才。第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后,还可以学习技术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或生产生活都有帮助。最后,加大“普九”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受教育意识。
  4 结语
  山苏彝族地处偏远,基础教育落后,经济基础差。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带动教育的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要解决教育和经济的发展问题,我们不仅要发展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对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方面进行发展完善。思想上要进行解放,同时经济结构也要转变。多管齐下,才能共同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晶.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R]2010(12):01-02
  [2]王书军,李英.农户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约束条件及对策研究——农村中小学生高辍学率的经济学透视[J].农村经济,2007.1:116-118
  [3]李崇科,程浩然.沈丽萍云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界鱼石”现象初探--以玉溪市彝族山苏支系为例[J].玉溪师院学报(第26卷)2010年第9期:45-51
  [4]雷豫湘.浅析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及控辍对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总第36期):23-24
其他文献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实施者,其工作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高校的人才培养。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探讨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出发,提出辅导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本着服务的态度,以身作则,倾其所爱,密切联系学生,尽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 学生工作 高校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学改革的深化,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的施行,以班级
期刊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 literary form of flash fiction, talks about her reflection on Chris Macy’s 55 fictions – Like Two Ship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
期刊
摘要:高校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高校生存教育可分为一二年级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的生存观念教育阶段,三年级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的生存技能教育阶段和四年级以就业能力培训为主的生存技巧教育阶段。虽然每一阶段均涵盖生存教育的各个方面,但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及课程设置,第一阶段应偏重于生存意识教育,第二阶段应偏重于生存知识教育,第三阶段应偏重于生存能力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应用语言测量指标对作文评分员评分特征和倾向进行检验以发现不同评分员之间的异同及评分倾向。在我们对测量指标及作文评分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利用统计手段可以得出不同评分员之间的具体异同。结果显示所有评分员都注重的语言表现和特征有文本长度和被动时态的使用数量,而不同评分员之间也存在差异及不同的侧重点。这一研究通过对教师评分和指标测量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分析,不仅有助于发现评分员之间的差
期刊
[摘要]教师工作压力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教育改革的蓬勃兴起以及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动,教师工作压力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从什么是教师的工作压力,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入手,针对这些表现提出了相应的解压对策。  [关键词】工作压力 成因 对策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师是一群特殊的职业群体,在21世纪的今天,中小学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研究
期刊
摘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对其毕业后成功走向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法治理念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为今后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法律水平,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当率先增强法治理念。  关键词:司法警官 法治理念 调查     2006年4月,中共中央政法委作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部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
期刊
摘要: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在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依据国情大幅度改革本国的教育体制。文章以泰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为例,分析了泰国的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及现状。通过分析泰国高等教育,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周边国家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因素,获得启示,加以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泰国高教改革 影响 启示     2004年,泰国高校取消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彻底
期刊
摘要:作为英印殖民统治时期印度高级理事会的成员,T.B.麦考利曾担任孟买公共教育委员会主任。他在印度任职期间,撰写了《教育备忘录》,该文件集中体现了他对东方文化(以印度为代表)和西方文化的观点和看法,在近代印度英语教育的引进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 语言教育 印度     1834年6月,麦考利以印度高级理事会(Supreme Council)成员的身份来到印度并担任孟买公共教育委员
期刊
摘要:游泳教学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状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及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得出在高职院校游泳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运用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解决了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构建了有效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游泳教学 教学法 探索     游泳被誉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当代
期刊
摘要:云南大学体育学院建立以“体育文化节”和体育俱乐部的多元化课外体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以身心互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锻炼和生活习惯。本文对这种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新时期促进学生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提出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课外体育 俱乐部 对策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人文社科2009年度青年项目“云南大学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