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9vv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人赏月时吟诗,饮酒时吟诗,归乡时吟诗,诗歌承载了诗人的思绪,彰显了历史。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古诗词为载体,对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这一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问题;基本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现在的古诗教学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读书中重温历史,展望未来,感悟诗词情景,不断构建优质的古诗词朗诵课堂,构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课堂以及构建丰富的古诗词实践课堂,提升学习的兴趣,增强自己对于古诗词的认识深度。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容易出现的基本问题
  古诗词是学生学习地方一个重要的板块,但是,一些小学生体现的状态是对于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分析客观原因,诗词多语言凝练,会存在古今异义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畏惧感,在翻译诗词的时候会出现障碍。
  另外,当下社会存在这许多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物质时代、商品社会的社会风气洗刷着整个社会,小学生所处这个社会,有的同学踏不下心来,对于中华古典诗词缺乏兴致,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历史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这是导致学生阅读诗词等古代典籍文化著作数量下降的一个原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内在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君子气质。
  二、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构建优质的古诗词朗诵课堂,从抑扬顿挫中体会古诗的情致
  古代的诗词在诵读的时候,尤其自身的朗读特点,且吟诵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的第一个学习步骤。“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何将古诗的这个特点表现出来呢?这里,教师就应该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了。学生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区分古诗的首联、颔联、颈联以及尾聯,并找出诗词的诗眼,尤其对于诗词中的动词要进行重读,读出诗人的感情,读出诗词描绘的或壮阔、或幽静或冷寂的景象,读出诗人或愉悦、或凄婉的情感,从而真正地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情致。
  例如,在讲解《敕勒歌》这一首诗的时候,笔者就构建了优质的古诗词朗诵课堂。“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牛羊仿佛就在眼前一样,北国的壮阔风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这里要注意“天”字读完后以及“野”读后的停顿,“苍苍”和“茫茫”要放低一点声音,拉长声音,读出辽阔草原的苍茫感。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全班读、小组等,在朗读中纠正错音,感知四野苍茫的粗粝的意境,浑厚的情感。教师要构建优质的古诗词朗诵课堂,学会抑扬顿挫地诵读古典诗词。
  (二)构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课堂,从情境还原中感知诗人的思想
  小学生的诗词积累比较少,很多时候理解不了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也因为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壤之别而产生理解的浅显和偏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应该合理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打造视听盛宴,提升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头脑再现,让学生在图片中、音乐中提升自己的文字感知能力,更进一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课堂,从情境还原中感知诗人的思想。
  例如,在讲解朱熹《春日》这一首诗的时候,笔者就构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课堂。笔者采用多媒体展示了烂漫春日的图片,那展露新芽的柳枝、花坛里的花儿、街上漫步的行人,这些图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与学习的欲望。教师还可以播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比如,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首李健的歌曲《最美的春天》,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在经过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诗句的理解就会更清楚。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学生在课程导入之后,体会了春日的热闹与百姓的喜悦之情。教师要构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课堂,从情境还原中感知诗人的思想。
  (三)构建丰富的古诗词实践课堂,从活动表演中理解古诗的深厚
  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蕴含了大量的智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的古诗课堂,不断向外延伸,向上发展,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提升古诗词素养的优质节目,如《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朗读者》等节目,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安排学生进行文艺表演,增强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化的实践性课堂,学生在扮演古人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变化,体会诗词那幽微深远又浩渺无边的文学之玄境。
  综上所述,我们的古典诗歌有多个流派,我们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优秀的诗人,因此,古诗词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法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课堂效率,构建生动综合、多层次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素质。
  参考文献:
  [1]时金怡.楹联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8):213-214.
  [2]黄永松.浅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16(20):220.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新课标的理念全面落实以来,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成为了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在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落实创新教育的理念,并要利用多元化的创新策略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从而能够让语文教学产生质变,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导入方式;教学策略;作业教学  在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化的语文教育是全面的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学科当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作业设计就是其中之一,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并通过作业的完成更好地记忆和复习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有效发展自身的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作业的设计,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探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课后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阶段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并且随着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以及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综合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当中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获得更大的突破,应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对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本文就新课程
期刊
摘 要:教师认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需要制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启发性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承担课堂总导演的角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动脑筋,想办法,从而扮演好演员的角色。通过演员和导演的合力,扮演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场大戏!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学习
期刊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对网络研修要进行创新,近年来教育部更是多次强调利用网络教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但在实践中,网络教研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于有些教师把学习空间的教研学习当成了负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疫情期间,教育部倡导“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利用互联网教学成为了一种趋势,互联网+教研也在实践中成长起来。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中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注重讲授英语学习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英语学习,促进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论文阐述中,教师以词汇、阅读以及口语为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规范性阅读以及情境教学为教学方法,旨在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注重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對初中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着巨大影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需要切实引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生活图像;课堂互动  高效教学是教师充分展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应当引起每一个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写作教学现状,粗谈情境创设法在教学实践中的相关应用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习作  情境教学优化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为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进而充分运用自身的联想和想象来进行表达和抒怀。  一、记叙三步法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通过具体情境来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过渡时期,将为其日后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习惯基础。因此我们相应的数学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们平时学习的情况进行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得中学生们的数学思想更进一步地发展,能使得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得以提升,进而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质量蓬勃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借此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要将学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对这门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较小的课程,最终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无聊,学生不能完全进入到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能盲目地传授理论知识,相反,教师应该选择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这门科目的学习对生活以及对人生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