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相关评论的分析,解析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新闻评论;公共决策;舆论监督
  
  从2009年9月底到12月,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激起全国舆论千层浪,广州媒体不仅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还围绕番禺能不能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各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应听取民意、垃圾该如何处理才是其最绿色出路、以及由事件引申出来的如何促进社会民主及维护社会各利益阶层之间的公平和正义等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引发社会各界思考讨论。
  对于番禺居民的表现,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舆论支持,《南方都市报》从2009年10月到12月分别在《社论》、《个论》和《广州读本·早茶》几个版面共发表45篇来自社会各界的对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的评论,经分析,《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不仅对建立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这起公共决策起到极大的舆论监督作用,还就公共决策引起的社会问题如垃圾分类等环境问题、改进完善各种政策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民主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民主社会的成长。
  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的舆论监督作用
  (一)新闻评论与舆论监督。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1]新闻评论以其“论说的理论性”和“思想的内涵性”而被誉为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受到媒体的普遍重视。《南方都市报》不仅开设了《社论》、《众论》、《个论》三个评论版,还在《广州读本·早茶》版刊登时事评论、杂文、漫画、网友经典网评等,其对新闻评论的重视可见一斑。
  舆论与新闻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邵培仁教授概括为:“新闻传播要依靠舆论传播来获得力量,发挥自己的影响;舆论传播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影响。新闻媒介要依靠舆论主体——公众的支持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舆论主体要利用新闻媒介发表、声张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主张。新闻媒介通过公布重大事件来吸引公众关心和讨论,而舆论传播中的中心话题或热点话题又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传播内容。”[2]7当舆论主体以一种批评的眼光指向舆论客体时,舆论便呈现出监督的态势。
  新闻媒体不仅通过新闻报道反映社会舆论,而且还刊登社会各界的来信、来论、杂文、漫画、微博等直接表现社会舆论。此外,新闻媒体还通过社评、评论他人评论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独立的舆论个体。新闻评论把新闻事实信息转化为观点信息,直接告知受众事情的真相、本质,以便受众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合理的行动,从而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提升媒体的影响力。新闻媒介正是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社会地位,代表舆论主体即社会公众,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舆论个体,“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有违于党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规范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舆论监督。由此可见,新闻评论是媒体实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南方都市报》评论对建设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舆论监督。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有权威的价值分配。[3]政府是否在番禺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得失,在公共决策中不同利益之间相互博弈。公众的利益谁来维护?如何使公共政策走上维护公共利益的轨道?不能指望企业手下留情,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以赢取利益为目的,公众更不能坐视政府损害公共利益而无动于衷,受众只有将自己的愿望通过媒体表达出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给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媒体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优势,对政府权力、公共政策进行舆论监督,使公共利益得到维护。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就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在《社论》版、《个论》版和《广州读本·早茶》版分别刊登19篇、9篇、17篇评论,刊登在《社论》版上的评论最多,《广州读本·早茶》版次之,《个论》版最少。《南方都市报》从多个视角对番禺垃圾焚烧事件进行解读和讨论,集合各种意见观点对政府公共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维护公共利益。
  
  
  
  
  
  
  
  
  从表2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对建设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公共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评论在45篇评论中所占比例最大,即35.6%,《南方都市报》通过评论予以建设性的批评,从而使公共决策朝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这种舆论监督包括对决策人物产生的监督和对决策人物行为的监督,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对决策效果的监督。[2]13
  由上可知,在公共决策中政府决策可能为了政府利益或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需要媒体对政府决策者和决策者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南方都市报》对公共政策的决策者进行利益输送而不顾公共利益给予直接批评,又指出要恢复政府决策者的公信力就需要提高官员的素养,使决策透明,可见《南方都市报》敢于对决策者及其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但又不乏建设性。《南方都市报》对公共决策中的重要一环,即环评,以及公共决策不仅要吸纳民意还要信息公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论证,表明其对决策过程的密切监督,达到影响决策结果的目的。
  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引导公众的作用
  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以其所具有的特性,自然受到媒体的普遍关注,在公共决策中,由于关系到每个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会密切关注媒体传达的各方观点,并将自己的观点与媒体及他人的观点两相对照,作出判断,是接受媒体或他人的观点,还是坚持己见,这是公众下一步行为实践的基础。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赞成什么、批评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不仅对公众的思想,还对公众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关于垃圾分类的评论占总评论的31.1%,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仅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或根本没有分类的做法,致使垃圾可再利用的很少,也增加了处理垃圾的难度,《南方都市报》通过评论,赞成并提倡垃圾分类,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最终要处理的垃圾的量,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然而践行垃圾分类后,垃圾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吗?只做好垃圾分类,恐怕也不能使垃圾问题得到系统的解决,《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说,要想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并非是做好垃圾分类就一劳永逸,还需要从源头抓起,需要社会各个组织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干净优美的都市环境。[4]这些评论不仅深化了公众对于垃圾问题的认识,更对公众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教育和引导作用。公众对垃圾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后,对政府政策作出正确的判断,促使政府的公共决策朝着体现公众意愿的方向迈进。
  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起到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作用
  政府通过公共决策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而公共决策的主体并非只是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公众,政府在公共决策中是否允许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参与讨论决策,听取民意,使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维护,直接反映了政府是否开明,社会是否民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否得到了有力的维护。新闻评论以其旗帜鲜明的论说不仅可以对忽视民意、践踏民主的政府及其行为进行尖锐的批评,亦能为政府出谋划策,劝谏政府凡事与民商讨、广纳民意,这样不仅降低了决策风险,利于政策实施,还能兼顾各方利益,既促进了社会民主,也保障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番禺民众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民意与政府决策狭路相逢,形成僵局,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说:“民众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坚持保证了公共决策的压力,有关部门在公开的论辩中未能占据上风。真正改革和开放决策程序,向民众求取政策的合法性,而不是在讳言公益的规章中坚持到底。”[5]媒体的肺腑之言不仅表现出其对政府充分容纳民意的热切盼望,更从侧面促进了社会民主、进步,在媒体的评论声中,垃圾问题也俨然成为一个民主问题。
  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是只靠个人作为就能维护的,更要靠社会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予以保障。从表2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对向政府建议改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的评论占13.3%,表明媒体利用新闻评论论说的理论性,从制度和政策的高度出发,为垃圾问题寻找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同时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彰显和维护。《南方都市报》在《个论》版发表了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的评论:“为什么在美国反向征收制度能够得以实施?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很好的利益返还机制。在中国,我们并不存在一种个体从社会分享财富增长成果的机制,由公共设施改善所带来的收益都归相关个人所有,理所当然,为了公共利益而造成财产贬值的不利后果也该由自己承担。”[6]从评论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这种利益返还机制明显存在缺陷,也成为造成社会不公的一个因子,对于美国经验,虽不可以照搬,但值得借鉴,对利益返还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既可促进社会公平,又可以让包括垃圾问题在内的其他问题得到解决。当然,并不只是利益返还机制,还有许多其他的制度、政策需要改进和完善,才能使整个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彰显和维护。
  结 论
  新闻评论以其有理有据有节的论说形式,借助媒体的地位和优势,能产生出巨大的力量,对社会的组织和个人都产生影响。因此新闻评论的作者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在此次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广州媒体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仅《南方都市报》就发表评论达45篇之多,不仅对政府公共决策进行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还就垃圾处理问题深化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促使政府改变策略,使公众的利益得到了维护。最终番禺区政府停止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这不仅是番禺公众的胜利,也是媒体记者及其评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讨论,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5.
  [2]邵培仁.媒介舆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俞祖成,庄秀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利益诉求与利益博弈分析——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报,2010(3).
  [4]周少锋.垃圾问题,必须系统化解决[N].南方都市报,2009-12-16.
  [5]社论.决策充分容纳民意,施政僵局始能打破[N].南方都市报,2009-11-05.
  [6]傅蔚冈.美国的住宅区旁建了垃圾处理厂,制度能做什么?[N].南方都市报,2009-11-02.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播音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它的任务是把文字稿件转化成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那么,播音员如何进行这个转化工作呢?怎样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形之于声而及于听众呢?在这里仅结合我的播音作品《厚重的文化之城——商丘》作以简单的探讨。  广义备稿与狭义备稿完美结合,实践情感体验  认真备稿,是提高播音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一篇稿件的准备过程,也是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的具体化过程。
期刊
【摘要】自2010年起,中国开始逐步推进“三网融合”,电视栏目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开始思索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之道,并身体力行,制作了一档创新节目《雷颖网聊》。本文总结了笔者在节目创新过程中的探索经验,并对栏目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三网融合;电视节目;挑战;创新  2010年伊始,“三网融合”的政策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各方热议和相关部门以及市场的迅速回应。在此背景下
期刊
2011年5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了“民生进行时”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重庆四家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时报》和《重庆晚报》(以下简称“晨报”、“商报”、“时报”、“晚报”)纷纷响应,均开设了“民生进行时”新闻专栏。同一城市的都市报共同开设同名称的民生新闻专栏,这对于定位相同的同城都市报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竞争,但对于舆论引导而言则是一个创新举措。中国人民
期刊
【摘要】网络媒体的经营模式是对网络媒体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方式的简洁描述。通过对中国商业门户网站2006~2010年的财务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要对媒体二次销售的基础经营模式进行再理解和创新。由于网络媒体的“全传播”特性,网络媒体经营要优化传播内容产品与传播方式产品,优化各种一次销售产品之间、一次销售和二次销售之间的组合关系,实现各种业务的相互促进。网络实质上是组合关系的集合。熊彼特一百年前的洞见
期刊
从报业资本结构来看,19世纪末,外资在华办报占据绝对优势。据耶稣会189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一共有中外文报刊76种,以传教士所办报纸为主。从“戊戌变法”开始,民营资本逐渐进入报刊业。据清末民初的报刊调查显示,民营资本在整个报业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1905年,《大公报》调查了302种报刊,其中标明了商、官、外资的各占189、17、95种(含已佚150种,改刊21种),在继续出版的152种报
期刊
【摘要】随着各种新媒介的不断涌现,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传统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新媒体的挑战。然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不是相悖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媒体的形式特点,将是未来传媒集团发展的大方向,也即是“全媒体集团”的构筑。与传统媒体集团或单一的新媒介相比,全媒体集团对资源将有着更强的掌控能力,这也将成为全媒体集团吸引广告主的制胜法宝。本文从营销视角来着重探讨
期刊
【摘要】在传媒溢出时代,大众媒介所构造的“虚拟环境”已成为受众重要的认知世界。而区域形象在借助媒介传播时往往受众多主客观“噪音”的影响,出现片面、刻板的“脸谱化”形象。本文将对区域形象传播的“脸谱化”现象予以探究,以期为区域形象的真实性塑造起到有益作用。  【关键词】“脸谱化”;媒介形象;噪音分析    近年来,隶属心理学范畴的“刻板印象”渐入传播学视野,与形象呈现、形象传播相结合,形成“脸谱化”
期刊
【摘要】微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对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博围观可以呈现事件的某些事实,但并不是所有微博围观都能构建事件真相。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传播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还需具有实证精神。  【关键词】微博围观;新闻真实;个人素养;实证精神    近几年,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急速增长,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手机终端具有其他上网设备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得出版物的生产周期大为缩短,而且衍生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多;同时迅捷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引发了出版的革命。本文着重探讨互联网时代编辑的意义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即由传统的“桥梁”进一步演进到更具主动性的“媒介”。  【关键词】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编辑机制;媒介    在互联网引入之前的中国,出版的准入门槛很高,从字斟句酌的手写稿到装帧成型的出版物,要经历一个凤凰涅槃般的过程。
期刊
【摘要】本文从品牌传播的角度出发,以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奢侈品品牌的品牌传播行为,对奢侈品品牌的品牌传播策略进行探析和总结,希望能为中国企业创建奢侈品品牌、进行品牌传播以及打造品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奢侈品;路易·威登;品牌传播;传播策略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