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围观与事实构建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对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博围观可以呈现事件的某些事实,但并不是所有微博围观都能构建事件真相。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传播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还需具有实证精神。
  【关键词】微博围观;新闻真实;个人素养;实证精神
  
  近几年,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急速增长,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手机终端具有其他上网设备无法比拟的普及型和便利性,可通过手机网络发布信息的微博便独具优势。微博的海量信息让人在“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的同时,虚假信息也混杂其间,微博正越来越多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微博信息传递中,用户主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信息,微博信息绝大部分是来自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是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通信工具向社会发布的、自己在特殊时空中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微博的信息传播利用跨人际关系的辐射,让信息源、传播源和接收方能够形成新的关系圈,信息传播中又不断卷入新的信息碎片,进而形成大范围的微博“围观”。互联网越是发达,微博信息的影响力就越大,微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对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2011年,针对震惊全国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腾讯网组织了一次新闻专题:“微博还原真实的力量。”在这个专题中,腾讯罗列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对此次动车事故的报道,力图通过微博的力量,还原事实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博围观过程中各种声音的集合与叠加,可以呈现事件的某些事实,但并不是所有的微博围观都能构建事件真相。
  微博围观的正面价值
  媒体间信息竞争的直接结果,就是“所有媒体都试图揣摩出如何改变新闻及其表现形式才能够吸引对它们来说最有利可图的那部分受众[1]”。于是微博应运而生并大受青睐。微博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以及其自身的小巧便捷,在传递消息的多样化和迅速性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围观,将某些本来被淡化处理的新闻变成公众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微博用户可以突破对敏感新闻的控制。基于目前微博的审核机制,任何敏感新闻都可以瞬间像病毒一样传播,正是由于这种“突破”,让微博的媒体价值得以凸显,也让更多的人愿意通过微博来接收新闻信息。由于微博逐渐成为民众获取信息、表达言论的重要场所,于是微博无小事,任何一个在微博上公布的文字或图片,都可能成为信息的爆炸点,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微博伸张正义,微博的正面价值便得以显现。
  2011年举国关注的“宜黄事件”就是微博“围观”的典型案例,在“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钟如九借助微博,使钟家的遭遇被整个社会关注,给当地政府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后由于微博围观,钟如九被强行拉上大巴的照片更是在微博中疯传,并登上纸媒的头版,钟如九继续通过微博,即时更新了宜黄政府的种种谈判条件,导致宜黄政府在各方压力下妥协,当职官员被撤职。这是微博围观形成的正面价值。
  微博围观的负面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作为一种工具性质的媒介,其自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建构事实,还原真相,也可能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比如,众所周知的“五毛党”和“网络水军”就被民众所诟病,他们可以迅速地炒作恶意信息并打击竞争对手,也可以为新开发的网络产品(如网站、论坛、网络游戏等)恶意提高人气、吸引网民关注和参与,更有甚者,不少无良的网络水军被国外别有用心的机构支持,进行不可告人的网络文化渗透。
  2011年8月2日,一名网友发表了一篇央视记者柴静失踪的博文,接下来的几天,这篇博文被网友通过微博大量转发,有的网友甚至在微博上盛传因调查动车事故,记者柴静遇害了。其实,在2011年7月31日,姚晨就发微博透露了柴静在录制新节目《看见》,2011年8月7日,作为央视《看见》节目改版后的新主持人,柴静专访姚晨,柴静失踪的谣言至此不攻自破。这是微博围观产生负面效果的典型例子,其余不再赘述。
  以上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微博既是构建事实、还原真相的场所,也是产生谣言、滋生虚假信息的温床,那么,如何扬长避短,使微博在传递信息时能真正还原事件本质呢?
  微博信息构建事实的条件
  (一)信息传播者的个人素养
  要善于质疑。在微博围观中,不论是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传播者还是接收者,都应该具备对微博中发布的信息的质疑精神,也就是说,在自身没有获取充足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跨越事实证据人云亦云,得出自认为“真实”的结论并进行再传播,否则就会形成伪信息的恶性繁殖。
  公共讨论要尊重事实。微博围观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构成了一种自由而开放的公共讨论,而“公共讨论是一种在那些没有被它难倒和弄糊涂的消费者中激发心智的力度和广度的过程,是培养心智强健的公众的基础”[2]。尊重事实,就是在传播信息时要尊重客观事实,用证据说话而不是捕风捉影,这是信息传播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微博围观中,难免形成讨论,对某一事件持不同看法的双方,必须避免想当然地发表看法,在证据尚不足的情况下,不能草率地做出超越逻辑链条的推论。无论是专业新闻工作者还是泛新闻传播者,都必须明确构成新闻的事实,是“通过专业而可靠的方式搜集的相关信息的内容和获得信息的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都能够得到明确说明……在新闻工作中,验证事实既是一种政治需要,也是一种职业技能”[3]。
  (二)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实证精神
  事实上,具有实证的精神是任何一个事件能够得到基本还原的最低要求。在一个传播行动中,我们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提取特定的信息来作为支持自己的信念和观念的依据,特别是面对微博这样一个开放的传播平台,传播者往往会下意识地选择和过滤信息,因而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况便不可避免,而对于接收信息的人来说,如果某个事件被大量的信息或观念不断强化,并且接收者无法通过现有渠道获得正确阐释,那么接收者就必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觉筛选,去伪存真,否则要么被信息误导、要么被信息淹没,最终导致找不到真相,甚至有可能被不真实的信息误导并最终成为掩盖真相的帮凶。
  由此可见,我们获得真实信息的障碍一方面来源于他人的信息误导,另一方面是被自己所误导,信息总是处在传播者和接收者双方的互动关系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每一位信息传播者具备实证的精神。
  结 语
  不管是专业的新闻传播者,还是泛新闻工作者,他们所传播的信息无不具有非常规与无法排演的特征,信息传播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事件纳入可理解的范畴,并以可理解的方式去叙述这些事件、去理顺这些事件”[4]。对于这些根本无法预测的层出不穷的事故、偶发事变、充满巧合或冲突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以及各种政治事变和暴力事件,信息传播者必须正确驾驭和处理。在我们看来,要理顺并正确叙述这些事件,信息传播者首先必须与信息源和最有可能产生新闻素材的组织保持联系,以获取第一素材;其次还必须借助于正确的叙述形式,自然地选择适合于眼前新闻故事的叙述格式和容易被大众理解的叙述框架。
  作为很多重大事件的第一条短新闻的发布平台,微博一系列的传播优势使其注定成为一种弥补现有媒体不足的新型新闻发布及接收工具,毋庸置疑,微博新闻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自由度,但对于微博新闻的传播者来说必须谨记新闻信息的真实法则,我们可以对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进行塑造、扭曲以及重新解读,但对于新闻信息传播者而言,尊重事实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的,一个负责的信息传播者必须努力做到公正,而绝不伪造新闻。
  参考文献:
  [1]赫伯特·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M].石琳,李红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2]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展江,王征,王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0.
  [3]盖伊·塔奇曼.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2-83.
  [4]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贺文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98.
  (作者为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摘要】语法和修辞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现象和问题,讲求的是语言科学和语言艺术。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像报纸新闻一样,讲求语法和修辞规律,并以艺术和修辞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比喻、象征、拟人、双关、借代、对比、排比等修辞格同样可以运用到电视新闻语言中。如果运用得当,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难圆绿色梦》中,就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艺术和修辞手法,从而使作品增色不少,加大了报道的
期刊
戏曲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类型之一,它专以中国戏曲表演为拍摄对象,倾力展示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魅力,记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戏曲剧目,弘扬中国悠久的民族戏剧传统。  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的京剧片段纪录片《定军山》,被认定为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的诞生年。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职业和行业越来越精细化,社会群体分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受此影响,紧随时代潮流的媒体受众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分化,他们要求媒体的报道更加细致、更为专业、更合口味。反映社会现实、引导社会舆论是媒体的功能,在社会分化和受众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以满足观众收视需求为职责的电视台则顺应这一实际变化,对惯常的新闻报道不断进行改革。大多数电视台的做法是将新闻分割为
期刊
播音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它的任务是把文字稿件转化成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那么,播音员如何进行这个转化工作呢?怎样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形之于声而及于听众呢?在这里仅结合我的播音作品《厚重的文化之城——商丘》作以简单的探讨。  广义备稿与狭义备稿完美结合,实践情感体验  认真备稿,是提高播音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一篇稿件的准备过程,也是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的具体化过程。
期刊
【摘要】自2010年起,中国开始逐步推进“三网融合”,电视栏目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开始思索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之道,并身体力行,制作了一档创新节目《雷颖网聊》。本文总结了笔者在节目创新过程中的探索经验,并对栏目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三网融合;电视节目;挑战;创新  2010年伊始,“三网融合”的政策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各方热议和相关部门以及市场的迅速回应。在此背景下
期刊
2011年5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了“民生进行时”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重庆四家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时报》和《重庆晚报》(以下简称“晨报”、“商报”、“时报”、“晚报”)纷纷响应,均开设了“民生进行时”新闻专栏。同一城市的都市报共同开设同名称的民生新闻专栏,这对于定位相同的同城都市报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竞争,但对于舆论引导而言则是一个创新举措。中国人民
期刊
【摘要】网络媒体的经营模式是对网络媒体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方式的简洁描述。通过对中国商业门户网站2006~2010年的财务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要对媒体二次销售的基础经营模式进行再理解和创新。由于网络媒体的“全传播”特性,网络媒体经营要优化传播内容产品与传播方式产品,优化各种一次销售产品之间、一次销售和二次销售之间的组合关系,实现各种业务的相互促进。网络实质上是组合关系的集合。熊彼特一百年前的洞见
期刊
从报业资本结构来看,19世纪末,外资在华办报占据绝对优势。据耶稣会189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一共有中外文报刊76种,以传教士所办报纸为主。从“戊戌变法”开始,民营资本逐渐进入报刊业。据清末民初的报刊调查显示,民营资本在整个报业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1905年,《大公报》调查了302种报刊,其中标明了商、官、外资的各占189、17、95种(含已佚150种,改刊21种),在继续出版的152种报
期刊
【摘要】随着各种新媒介的不断涌现,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传统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新媒体的挑战。然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不是相悖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媒体的形式特点,将是未来传媒集团发展的大方向,也即是“全媒体集团”的构筑。与传统媒体集团或单一的新媒介相比,全媒体集团对资源将有着更强的掌控能力,这也将成为全媒体集团吸引广告主的制胜法宝。本文从营销视角来着重探讨
期刊
【摘要】在传媒溢出时代,大众媒介所构造的“虚拟环境”已成为受众重要的认知世界。而区域形象在借助媒介传播时往往受众多主客观“噪音”的影响,出现片面、刻板的“脸谱化”形象。本文将对区域形象传播的“脸谱化”现象予以探究,以期为区域形象的真实性塑造起到有益作用。  【关键词】“脸谱化”;媒介形象;噪音分析    近年来,隶属心理学范畴的“刻板印象”渐入传播学视野,与形象呈现、形象传播相结合,形成“脸谱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