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两双眼睛和两对人影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双眼睛和两对人影,留存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些年头了。经过那么多岁月的淘洗积淀,竟然没有被淡忘,反而深深地沉浸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时而从它们的印象中得到人生的感悟,使我的余生不致虚度……
  先说那两双难忘的眼睛。
  那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在奉贤柘林的电影系统五七干校。当时大学毕业没几年,还没有资格戴上牛鬼蛇神的帽子,所以不在横扫之列。又因为会摇几下笔杆,便被分配在连部政宣组,担任写情况简报的工作。所谓政宣组,其实只是一间用芦苇竹篱笆搭成的茅草棚子,我们政宣组的四个人,工作、吃饭、睡觉便都在这里面了。
  有一天,我正在埋头整理材料准备写简报,偶一抬头,突然看见刚才还和我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闲话的郑长符,不但话声停了,而且神情变得凝重痴呆起来。一双含着深深忧伤和关切的眼睛紧紧地盯视着门外。郑长符是个北方汉子,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年长我一两岁,我和他同事有三四年了,他平时一直显得很硬气和刚强,今天怎么出现这种柔弱的神情?而他这双奇怪的眼睛更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我不禁沿着他的目光也朝门外看去。这一看,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门外出现的正是他的妻子黄蜀芹!黄蜀芹此时正被卷入所谓的“炮打中央文革”的大案中而被隔离审查多日,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她了。此时,只见一个工宣队和一个军宣队员正押解着手里拿着小马扎的黄蜀芹从门外经过。黄蜀芹紧绷着的脸上,隐隐浮现着一丝不屑和倔强,目不斜视,步态稳重。但是,门,毕竟只有那么宽,只有一会,她的身影便消失了。我偷偷看了郑长符一眼,只见他已经把目光迅速移向这间屋子另一头的一扇门,果然,不一会,被押解的黄蜀芹的身影又在那扇门外出现了。仍旧是那双酸楚的目光,仍旧是深情的凝视。但也只有一会儿,门外的身影也消失了……郑长符的头低了下来。看得出来,他的眼睛微微潮湿了。
  我不忍再去看他,一股同情而无奈的思绪涌上我的心头。黄蜀芹究竟是他新婚的妻子,因为飞来横祸而被隔离审查。夫妻间已经好久不能见面,今天在这种场合下见到,既不能招呼,更不能亲近,连要想追出门去看看她远去的背影都不可能!心只能用这样的目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深痛……
  郑长符和黄蜀芹的这一幕刚过去没有几天,在我们这间屋子里又上演了另一幕。那一天,刚才还和我、郑长符说着闲话的迟习道,话声突然停了,神情变得似有千斤重担猛压在身上般沉重,一双眼睛里突然涌上来难以言说的伤痛,死死地盯视着那一扇门。此时,我发现门外出现的是被一个军宣队和一个专案组成员押解着的老迟的妻子向梅。向梅,这位饰演过红色娘子军刚强女战士的著名优秀青年演员,此刻竟被诬称搜集江青的黑材料而被隔离审查。脸色显得憔悴的向梅微微低着头,轻咬着干裂的嘴唇,她似乎知道这间屋子里有一个人会看她,她正想侧过脸来与老迟的目光交会,不想却被那个专案人员猛推了一把,随即脚步便踉跄了一下。屋子里的迟习道差一点要跳起来,好像要扑上去拉她似的,但他的身子被郑长符轻轻按住了,我和长符都无言地对他微微摇头。
  这时,老迟的眼睛突然变得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里面饱含内心的剧痛和悲凉。迟习道的年龄要大我和长符一轮,是一位南下干部。当我们从大学毕业进电影厂时,他早已是制片部门的领导。在我们心目中,他应该是历经战火和各种斗争考验的人,素来得到年轻人的敬重。但面对着受了冤屈而遭难的妻子,他竟然会有这么一双让人心灵颤动的眼睛,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接连发生的两幕类似的情景,虽然一瞬即逝,但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两对夫妻在苦难岁月中无言的挣扎和反抗,是丈夫对妻子、妻子对丈夫的深深眷恋与思念。那场所谓的革命烈火,妄图要把这点人间真情也消灭殆尽,而事实证明,那燃烧在人的心灵深处的人间真情,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扑灭的!
  就这样,郑长符和迟习道的两双眼睛,从那时起,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历史终于翻到了新的一页。时间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那时我在永福路52号的上影文学部上班,每天要沿着复兴西路走上一段。有一天,我正在走着走着,突然前面出现了走来的一双人影,远远看去是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女同志,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很困难地慢慢移动双腿。走近,我才看清,那位女同志竟然是上影厂的著名作曲家黄准!而她搀扶的想必就是她的老伴,著名画家、美术界的领导人吕蒙。从他们的步态上看,这并不是一般的在走路,而是在帮助可能已遭遇中风袭击而行动困难的吕蒙老师在进行康复训练。此时,黄准老师一面搀扶着他艰难地挪动脚步,一面还要在嘴里轻轻发出动作的指令,教他一步一步地朝前慢慢挪动。看得出,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我和黄准老师虽在上影厂共事近三十年,但从事的不是一个专业,而在辈份上她是属于我的师长辈,所以我们以前不要说熟识,连一个招呼都没有打过,我认得她,她都不一定认得我。但我从踏进电影厂的大门,便知道了她的事迹:她十三四岁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艺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艺术,进电影厂后,已经为几十部电影创作过音乐和歌曲,她为电影《红色娘子军》创作的那首《红色娘子军连歌》早已响彻祖国山河。我们对她素来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所以绝对没有想到,像她那样一位身体柔弱、气质高雅的人,怎么能承担这样艰难的照顾别人的重任?她那双在琴弦和琴键上灵巧舞动的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可以成为与她相濡以沫的亲人依托的肩膀?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向这对夫妻微微鞠了一躬,便与他们擦肩而过了。走了没有几步,我回过身去,重又看见这对身影正一步一步地在朝前走,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大概过了没有几天,我又看见在离黄准、吕蒙这对人影不远的后面,又出现了一对老人的身影。这是一个老先生搀扶着一位老太太,而这位老太太竟然是我们上影厂的著名作曲家寄明!只见她显出了明显的病容,步态不稳,举步艰难。扶持在她身旁的,想必就是她的老爱人,那位著名的音乐家、音乐界的领导人瞿维。对寄明老师我也像对黄准老师一样,虽说在一个厂里同事几十年,但彼此是不熟悉的。但她的光辉历史和业迹大家都耳熟能详。她也是从延安走出来的音乐界元老,她创作的那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曾在我们几代少年儿童中热烈传唱。现在,她也病了,看得出她是不甘心就此倒下,她也许正是从病榻上挣扎起来,每天要到外面走一走。而她的老伴瞿维老师也不顾自己体弱衰老,默默地支持她、扶持她。
  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两对老人的身影。看到他们时,我看到的不再是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夺目光环,而是作为风雨同舟几十年,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的夫妻相互间的那份深情、那份体贴,执子之手,扶持到老的坚守……
  今天,我所以会从记忆深处把这两双眼睛、两对人影挖掘出来,也是出于某种感慨。最近,因为躲在宅里养病,闲来无事,便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家人开的电视。常常看到婚恋相亲节目中,在堆满舞台的鲜花丛中,男生当众跪了下来,握住女生的手,动容地喃喃说着什么,不知是在求爱还是在发誓。一直到女生略显腼腆地一笑,双眼湿润地微微点头,这时,男生终于忘情地跳了起来,一把抱住女生热烈地拥吻、旋转,到最后翩翩起舞。这时,台下的观众会发出疯狂的喊声:再亲一个!再亲一个!后来,大概感到满台的鲜花已不过瘾了,又有人兴出来,要从遥远的云南,空运一万只蝴蝶,在求婚现场放飞,更有人设想,要找一千只白鸽来放飞助兴……总之,好像是怎么轰动怎么来,怎么夺人眼球怎么来,不上头条心不甘!
  每每看到这些,我不禁会想,作为婚姻,这不过是一个序幕和开场,它们现在虽然显得非常热烈、壮观、令人印象深刻……但当婚姻之路走下去,走到婚姻中的一方可能遭遇某种灾难的时候,另一半的眼睛里会出现我记忆里的那种目光吗?当俩人都步入老境,需要另一半扶持时,会出现我看到过的那种身影吗?我不禁犹豫起来……不知说什么才好!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结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中重度高血压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选区间:2019年1月-2020年6月,观察对象:80例中重度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单双号法将观察对象分组,
壹  此前我从没想过,与“昆五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会是他们的毕业考核。  同很多“打酱油”的爱好者没有什么两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昆曲的关注几乎都放在了那些已然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们的身上。我知道“昆四”出了个女小生翁佳慧,也听说了在李少红执导的《红楼梦》中扮演少年薛宝钗的那个漂亮姑娘李沁原先是戏校昆五班的学员,但也仅此而已。去剧院看戏的时候,有时会在演员名单里发现一些标注着“昆五班学生”字样
2001年底,中国通过多年努力,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按照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和入世谈判过程中我国作出的一系列开放市场的承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目前的经营格局将改变,市场化、全球化
看到白花,我常常想到永远年轻的妈妈,还有我的姥姥。  丁香树,我告诉身边的人去买来种,一定要白花的。他种了许多丁香,白丁香开了竟然没跟我说,所以我得讲讲姥姥的故事,他就会记得告诉我。  在一个动荡的岁月里,妈妈像蝴蝶一样地飞离了。小绒线胡同姥姥家院子里,在那棵丁香树下,姥姥给我们讲故事,在那棵树旁,她将外孙女们带大。花开花落,院子里,还有花椒树、石榴树,那棵不堪回忆的石榴,妈妈的石榴树。  蝴蝶 
国有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变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管理方式的探索是国企改革的根本环节.探讨铁道建筑企业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走上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的正确道路.已经在全国进行的公司制改造实践,对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公司
一身黑色毛衣,一条藏青色夹灰白细纹的围巾,一头银发,两条粗黑的剑眉。坐在我对面的凌桂明,还是一贯温和的表情。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依然气宇轩昂、容光焕发,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让人不得不感叹舞蹈的魔力。  只要提起凌桂明,大家就会想到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大春”。40多年来《白毛女》久演不衰,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中国芭蕾的奠基作之一,而第一个饰演男主人公“大春”的演员凌桂明也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