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山高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006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位朋友都是业余登山组织的攀登者,看我平时喜欢泡在健身房,非拉我入伙,美其名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我这人爱凑热闹,心向往之,行必将至。于是,相约连信号都没有的野山脚下。
  远看,青黛色的山峦弧线美得诱人,可真到了与石头旮旯肉搏时,喘不上气的滋味会给你猛敲黑板式的提醒:喂,爬山可不是好玩儿的。就好像刚毕业那年,有人敲我的后脑壳,“职场绝不是好玩儿的”,但那时少有人细思极恐,只要肯攀登,困难自会踩脚下,这是奋斗者的共性人格。
  人往高处走的奋斗,可不是肉搏,它该和智斗是同义语。可能是登上山顶有些忘乎所以,忘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常识,伤了脚踝。据说80%的山难者都是在冲顶后下山途中遭险的。
  史玉柱与3个同伴登珠峰时,为了省800元向导費而走迷了路,差点儿下不了山。难道他忘了钱有趋利避害的基本功能?犯糊涂,在心理学上称“心疾”。行至半山,风大路窄,易患心疾。
  攀援中,有人因加速度而乏后劲,有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而轻率掉头,有人不知选择队友比选择老婆还重要,有人把智商踩在脚下而匮乏专业力量,有人把口罩戴在眼睛上,失却了“留得青山赢未来”的眼界……敢问路在何方?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年王铁人讲,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反思诸多职场小白的成长问题,或可编一部“登山管理课”教程。
  黑格尔那句“存在就是合理”的名言被“呵呵”了,是翻译错误。它原话的意思是“存在是有原因的”。“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礼记》中的这句话是讲遇事不能反躬自省,是不符合天理的。
  为何近年来有那么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就业?调查者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缺少反思自身问题的智慧。辉煌时总是正数累加,而藏于身的痛点是一个迟早要露头的负数,当你“慢性尴尬症急性发作”时,正数再大,乘以负数还是负数,此时你会感到曾经的嗨爽不过是少半瓶啤酒使劲晃出的泡沫。
  王石又一次挑战珠峰,在海拔近8000米的营地宿营时,夕阳火红。同伴招呼他出来看难现的美景,动员他20分钟也不为所动。反思过教训的他说:“任何与登顶无关的消耗体力的事,我一概不做。”撰著过《从优秀到卓越》的柯林斯有过25年的登山经验,但他每次行动前,仍会聘请一名专职教练,学习新的攀登技术。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职场人何尝不怀有这样的心识。“后疫情时代”虽然仍是未知大于有知,但“人比山高”的豪气,自会激发重构能力的变量。
其他文献
码字累了,就喜欢摆弄一会儿手机。我喜欢下象棋,就在手机上安装一款中国象棋APP。怎奈棋艺不精,总是输给那些不相识的对手。为寻求心理平衡,就与智能系统对决,尽管前几局胜出,后发现它已将我下棋的套路记忆下来,步步克制我的招数。我越赢不了,就越想赢,总是不停地变换招数,一关一关地闯,有时都顾不得那一堆还未完成的工作。  很沮丧,发朋友圈抱怨。朋友留言:连世界冠军都被阿尔法狗打败,你又如何?  相比我个人
前几日参加同学聚会。中年男人聚在一起,工作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林森是我的大学同学,现在一家电器公司做HRVP(人力资源总裁),HR能做到他这个职位,实属不易。在分享工作经验时,林森自夸道:“不是我吹牛,我说一,老板不敢说二。在企业里,谁能掌控老板,谁就能掌控前途。学不会向上管理,你再有能力也没用。”我喜欢总结,林森同学的话里藏着一个管理学名词“向上管理”。但是我不敢苟同林森的观点,如果仅把向上管理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约束劳动者离职后的择业权,用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持市场核心竞争力。但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情况难以进行有效掌控。为此,用人单位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专门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约定“报告义务”,即要求劳动者主动汇报就业等情况并提交相应的依据。那么,“报告义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违反“报告义务”是否等于违反了竞业
华为走到今天,是靠着对客户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坚持把对客户的诚信做到极致。  现在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你不提高品质,就会驱赶老百姓到国外去爆买。日前见了日本代表团,他们表示很开心。这几年中国人到日本去抢购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3万亿人民币!3万亿人民币呀!这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呀!我在日本亲眼目睹过这样的事实,那么多大巴士,载满了中国人,在日本狂购。都说国内市场在萎缩,怎么中国人这
全国各地相继公布2014年的平均工资数据,其中,北京的平均工资最高。2014年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268元,为最低的河南省的2.4倍。消息一公布,在北京工作的郭昊不禁打个冷战,他觉得自己拖了首都人民的后腿,愧对家乡父老。郭昊在这个人人向往的北京已经工作三年了,他并没有像“神话”里说得那样: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阴暗的地下室搬到了宽敞的两室一厅。央广网曾对“员工
什么是大企业的思维方式  我们通把企业按规模大小分开讨论,比如,小企业应该怎么管理,大企业应该怎么管控;又比如说,小企业要重机制,大企业要靠管理等等。但是如果小企业永远按照小企业的方式运作,它又怎么能够成为大企业?任正非曾说,你要想成為大企业,就必须按照大企业的方式去思考。究竟什么是“大企业的方式”?我们可以先从“利润”这个角度来切入分析。  一般来说,现在的企业利润来自三个层面:  第一是风口利
科研管理凸显考核短板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并没有走在改革的前沿,很多高校依然在沿用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方法,甚至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对科研工作进行管理,导致科研管理工作形式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当下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校进行的一系列聘任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问题凸显,其中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早已为人所诟病,这种以“结果”说话的评价方
二十年能做什么?  一个咿呀学语的孩童已至花样年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已难掩岁月的雕琢。在我的故乡黑龙江,曾经封山育林新栽的一片小树林,今又重现大森林的气象。据说,世界上生命力最弱小的花是小麦的花,它只有五分钟的美丽,然而,二十年,它又会绽放出多少芳华?  企业这一物种的进化,从操刀一种产品,而演进一种组织化生存。于是,企业人共同奔跑在理想的路上,低头是坚定的脚步,抬头是清晰的远方。大数据显示,非
21实际,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理查德·帕斯卡尔(哈佛商学院教授)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美国兰德公司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  ——迈克尔·里杰斯特(英国危机管理专家)  话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比尔·盖茨 
《人力资源》杂志公众号已设立近四年,许多杂志的“铁粉儿”热情地参与到办刊中来。一位读者投来稿件,向我们讲述了HR最平凡感动的故事:开年见喜,他评先为标兵,这是他所在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HR工作者首次披红登台,颁奖词写得有创意,该同志向来“向上向善向专”。  点赞之余,我有些眼眶发潮,生活的美好有时就是组织或他人一句肯定的评价。中国有各类企业几千万家,哪个公司没有HR,可又有几多创先争优者。  用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