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读写有效结合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b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两个方面,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乃至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论述了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读写结合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教育也是历时久远,先贤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就写作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读写结合是作文写作的一条规律。
  程端礼曾将读书与作文作过形象的比喻:“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用。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而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读书是识模过程,作文是“随模铸器”,将自己所写的内容按照模型的样子“灌入”,文章即可成。
  至于欧阳修“未尝顷刻释卷”的事实,白居易读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程度,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读写必须结合。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实践。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语文教师无奈,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因家庭经济拮据,就是因教育引导不当,抑或是因兴趣不够,所读之书少之甚少。甚至连一本名著都没认认真真地读过。即使在那些学习特别用功的学生中,有的除了语文课本就再没读过其他课外的书本(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有的学生也仅仅读武侠、言情之类的书。
  读书尚未“破万卷”,何谈“下笔如有神”?
  中学了,老师告诉学生:“记住,必须读书,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前提和保证。不读书,别指望写出好作文。”然而,这句话是多么软弱无力,除了上述原因外,学生哪还有时间读书,八九门课程早已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资料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哪有耐心去读课外书,为了中考的40分,高考的60分,丢掉其他,那不是因小失大?即使理解了读写结合的道理,也是不知怎样去做(尤其高中阶段)。怎么办?有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矛盾呢?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有用的书本知识,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熟读一本书。即熟读一本好书,特别是名著
  名著是岁月流逝久经验证的经典之作,其内容充实,思想深厚,人物丰满,形象生动,艺术精湛。它是一位位大师心血的凝结,知识的积累,智慧的闪观。阅读名著,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都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依自己的兴趣,选取一本精读。初阅,看情节;二阅,看人物;三阅,析思想;四阅,品语言;五阅,品意境……每次选择不同侧面逐一欣赏、学习。苏轼也有类似的读书方法,称为“八面受敌”。他指出:“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进行:每读一遍,只从一个中心意思去探求它掌握它……每读一遍,关注一个方面,这个办法可能有点笨拙,但往往能有较大收获,日后对这本书各方面的问题和需要都能应付。”(《又答王痒书》)这有点像兵家讲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读通,读懂,读精一本书远远超过泛泛地读十本、二十本书。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无论哪部作品都博大精深,使多少代人爱不释手。对中学生来说,刚接触有些不懂,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点拨,坚持几遍阅读,并参阅一定地研究资料,所悟所获定然是丰厚的。
  当然,只停留于阅读还不行,还得尝试写作。围绕著作或摘抄,或写心得,或改写,或评析,或摹仿……以多种形式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可以这样欣赏:“我看见西子浣的涟漪,望见貂禅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护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你——黛玉。水做成的女人,宝玉如是说。”
  可以这样评价“当她在枝头盛开时,毫不掩饰,纯真透明,肆意地展示着自己的美,当眼泪已尽,回归天界时却也是一瓣花,魂消魄散。她的一生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
  可以由林黛玉的执着联系现实,谈个人与社会的问题,可以由林黛玉的结局谈悲剧的意义,可以用想象的画面再现作品不曾细致描绘的情节,用书信的方式表达不曾告白的真情等等。有一个林黛玉就可以尝试若干角度写作,加之《红楼梦》人物众多,笔法超群,定然有颇多收获。
  表面上看,一本书给予人的是有限的,实质上,一本有价值的书是挖掘不尽的宝藏,在这,不需要同学们有多么透彻的研究,多么明确的见地,只要收获即可。
  二、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位名人
  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人,但这里要求是深入了解一个人。首先,他有过人之处,可做表率,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可以从各个领域去了解他,如从其生平、成就、习惯、爱好、思想、性格、为人、修养等不同侧面着手,阅读一些有关他的书籍(最好是传纪)。
  了解一位名人,自然要写他。如果是历史人物,可采取再现历史画面、与古人对话、人物事件想象加工、点评历史人物等形式加以写作。尤以再现历史画面,刻画人物细节,表现人物个性为最,因为这最容易打动人。
  如鲁迅先生,有人写过他的故乡,分析过他笔下的人物,探讨过他的胆识,他的个性,他的精神,关于他,是永远说不完,说不够。如果了解鲁迅先生,无穷的角度会启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冲动。
  了解一个人,不可静止地看待他,应联系实际,全新的认识他,这很关键,唯有此,写起文章才有话可说。
  三、进行专项内容的读书积累
  专项内容的读书积累,就是对书本中具有相通、类似、相近的文学或历史知识、哲学理念等进行归纳、总结,有目的、有系统地积累。运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可选用卡片或笔记本归类收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系统地积累一些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由于是专项积累,因而目的性强,收集较快,内容较丰厚,记忆也高效。缺点是需长时间做,翻阅的书籍也较多。不过,如果要是准备在这方面积累的话,先制定目标,制定出筛选积累的项目。如历史人物类:刺客系列、贤主系列、庸君系列、杰出人臣系列、英雄士侠系列等;历史事件类:以少胜多战役系列、水战系列、农民起义系列、亡国系列、建国系列、改革系列等;文学人物类:命运坎坷之文人系列、文人兼政治家系列、隐士系列等;文章类:写景系列(雪、春):抒情系列(喜、怒、哀求、、乐、悔……)等。类别定完,就可寻类觅踪。不过,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看到有想记录下来,又没有事先归类的,可就其特点新拟类别。根据类别去阅读,省时也省力。先从最易找到的做起,逐一增加,坚持下来,就是不小的收获。
  如果平时有一定的积累,就试着找准切入点写作,将积累的专项内容用自己的观点、感受、情感抒写出来,你会觉得大有趣味。
  专项内容的读书积累,也有利于历史的学习,还可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也是一举几得。
  当然读书是自觉过程,带有功利性的阅读将阅读过程程式化,使读书变得有点教条,失去心灵的体验,情感的愉悦。但随意的阅读,往往让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体会到读书的巨大能量,有的还会误入歧途,走很多弯路,失去兴趣,甚至方向。中学生阅读还需恰当的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时地点拨,用运恰当的方法找到读写结合的契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现代隧道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施工,由于涉及浇注混凝土的体积大、自重大,且混凝土构件的底部空间相对较高,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稳定要求高,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在高中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在高中语文课改中,教师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让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新课标 学习需求 情感体验 健康人格    随着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传统语文教学中以学科为本,禁锢学生精神,迫使学生机械性接受知识的教学局面,必将随学生价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让信息技术真正的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摘要]面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如何取得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四种策略:一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二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勤练学生的文笔功夫;四是改革作文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关键词]语言运用 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 评价方式    面对高考考场上越来越套路化的高分作文,越来越绮丽
【摘 要】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能让学生感知课文,进而理解课文;阅读有助于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而语文教学应注重阅读。  【关键词】阅读 语文教学 感知理解 积累提高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语文教学应包括两大任务,那就是阅读教学和语言教学。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各种阅读能力,使学生慢慢地能独立阅读
某近岸无掩护式集装箱码头后方地基由软土碎石堆载形成,地基不稳定。由于外界条件变化和仪器观测精度的限制,监测数据经常出现波动。研究在此不利条件下保证变形监测的精度和质
[摘要]在当下的高中生作文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但由于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认识不够深刻,往往在评述这些热点问题时。出现一些观点上的偏差,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改革 社会发展 生存状态 精神状态    一篇好的作文应当具备三个要素:思想、素材、语言。当前高中生作文,语言贫瘠干瘪固然是一大通病。但不少学生思想贫乏幼稚,作文低幼化倾向明显,也是很可怕的。究其原因,还是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本文论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 教学 特性 运用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
【摘 要】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创造力。笔者在写作教学中,通过走进生活,构筑文化人生,使学生对作文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写作兴趣 生活 文化人生 形象人生    在写作教学中,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创造力。为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效果。  
根据已建二座水库的实测资料,并结合有关工程破坏实例,分析论述了日调节水库冰层的活动特征及冰层的膨胀压力和水位升降引起的上抬或下拉力对钢闸门的作用及危险性。提出了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