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的本质与时代特征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通过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作用于每个个体。在我国,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弘扬爱国主义既要传承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与坚持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与推进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
   关键词:爱国主义;本质内涵;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9)03-0082-06
   198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以《知之深爱之切》为题发表文章谈爱国主义,他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但表现为对她的河山、民族、历史、文化难割难舍的依恋之情,还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的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抛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和在正定做县委书记的亲身感悟,对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做出了全面概括和生动诠释。
   一、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
   “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情感依赖关系,规定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彰显了一个民族得以繁衍生息和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爱国主义”表现为人们对祖国江河大地、锦绣山川的深切依恋,表现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骨肉同胞、祖宗先辈的由衷热爱,表现为对祖国领土主权、社会制度的自觉维护,具有自然性、民族性、政治性和阶级性等特点。无论是从感性的心理倾向上看,还是从理性的价值构建上看,爱国主义从本质上是指个,人对祖国价值的全面认同,爱国土、爱民族、爱国家这三种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自然情感、社会情感和政治情感的高度统一。
   (一)“爱国”情感体现深层持久的民族认同心理
   爱国主义产生于对自己祖国深厚的热爱,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因此“爱国”首先表现为一种感情,它是一种自然情感的表现,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民族认同心理。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格局,多个民族在同一个国家疆域中和谐共存,具有共同的起源。正是基于这种“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2,我国56个民族人民在漫长悠久的历史演进中推进了民族聚集与交融发展,在各自民族的认同意识基础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整体,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同属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高度民族认同感。这种兼容并蓄和高度契合的社会心理基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催生出一种朴素天然的民族情感和深层持久的社会认同感叫,汇聚成为在一个国家疆域内多民族共同的“爱国”情感,特别是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抵御外来侵略的过程中,“爱国”所产生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任何其他力量无法代替的。
   (二)爱国主义是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和政治情感,爱家和爱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最高形式,是爱国主义情感理性升华为家国情怀的根本标志,集中体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仅追求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更追求国家的富强、文明、和谐与进步。从这个层面上看,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兼具道德层面上的规定性。它要求人们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公民责任,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看作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求人们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超越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行为准则的局限,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主张用诚实劳动、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美好生活。
   (四)爱国主义是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爱國主义不仅仅局限在抽象的概念范畴中,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通过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作用于每个个体。因此,“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和认知层面上,必须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自己的故乡之情时指出,“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对家乡是如此,对整个国家更是如此。因此,爱国与知国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感情要建立在对国家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实现爱国之情与知国之理相贯通。只有坚持知国之理、爱国之情报国之行互相融会贯通,才能彰显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即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是相同的,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特征则有所不同,既承接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了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过程中既一脉相承又涵养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爱国主义精神融人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斗争进程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通过阐述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组成的爱国阵线,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构想,明确提出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既立足当下又要指向未来,既要热爱自然的、历史的、人民的中国,更要热爱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政治自由、经济繁荣、文明先进的国家愿景甲。    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民主爱国思想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了爱国和救国的有机统一,明确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和国民党官僚阶级统治的爱国任务,提出了团结一心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爱国目标。促使人民群众直面国家危机和民族危亡,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推翻“三座大山”,形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奋起救亡图存、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运动,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爱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意识逐步形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爱国热情高涨积极投人社会主义建设,展现了良好的时代风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以继续丰富发展。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第四十二条,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要求。这一“五爱”的公德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概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了爱国主义在道德建设中的首要地位。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把“五爱”的国民公德要求重新调整表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也是第一次正式将爱国主义同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丰富了爱国主义的内涵。
   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爱祖国”只是作为公民道德准则和约束公民道德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推进,“爱国主义”在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中居于首要位置,并且逐步与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成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特征和行为准则,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人了强大的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赋予爱国主义更加丰富的内涵。
   1994年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以及组织领导等,强调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很好地应对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波所引发的人们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任和信心危机、理想信念的动摇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挑战等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1),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进一步强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深刻变化,面向世界和平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展,给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2014年1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一步深化了爱国主义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精神核心作用,并将其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改革、文化建设改革和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10。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凝聚人心、整合利益、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新时代爱国主義精神的弘扬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爱国主义的弘扬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就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全社会文明程度,就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和涵育,离不开自发情感和自觉行动的高度契合。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大政方针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弘扬爱国主义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致的。“爱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目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是整个价值观的承接点和核心环节,是个人层面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既可以表现在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细微的言行举止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求在个人层面首先要做到“爱国”,倡导每个公民要在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将爱国之志和报国之情转化为具体行动。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找准人生的支点,在做好本职工作、在辛勤劳动中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进而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在坚持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中弘扬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1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构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各种风险考验,为救亡图存、保家卫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革命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真实反映,代表了当今时代人民群众最普遍的呼声和最根本的利益诉求,再次彰显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由此可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是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
   (三)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弘扬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带来多种社会体制、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锋,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多样并存互相借鉴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是因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131,这也为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具体来说,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必须坚持发展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必须将弘扬爱国主义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在对外交往的国际视野中既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又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充分了解和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充分理解和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从中汲取世界各国的文明智慧和宝贵思想财富,培育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国际包容性,丰富国家治理体系的文明内涵,为全球文明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贡献中国爱国主义传统的智慧和方案。
   (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精神孕育了中国梦,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又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可见,中国梦构建了国家、民族和个人三者合一的命运共同体,凸显了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情怀,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爱国主义精神本质上的联系。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度融合,爱国主义也被赋予了人民性的时代内涵,让广大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也指明了在人人皆可成才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是要增强和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历史任务和未来愿景牢牢构筑于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之上,深深融人每一个公民渴望人生出彩和人生成功的个人梦想中。
   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既要求传承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要求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深化对爱国主义的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正如習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教育在学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就能收获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坚持不懈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化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使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并自觉将个人梦想的追求融人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的伟大征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
   【2】费孝通.顾颉刚先生百年祭【A】.费孝通全集(第14卷)【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70.
   【3】周中之.论爱国主义精神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6,(6).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4.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4.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1.
   【9】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10】习近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N】.新华日报,2015-12-31.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2】习近平.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e_1117631083.htm,2015-12-30.
   【13】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
   【14】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9228039.html,2009-05-02.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16】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6247.htm,2018-09-10.
其他文献
摘要:十九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视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场变革。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代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适应新时代国家有效治理的体制机制深层次的变革;只有突破利益藩篱的机构改革,通过“五个体系”构建,“四种能力”提升,才能够真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党和国家机构;机构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磨矿技术的发展,半自磨机越来越大型化,衬板所受的冲击力也随之增大。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某φ10.37m×5.19m大型半自磨机衬板所受的冲击力和冲击能量进行了研究,
复旦大学34岁的封东来教授获得了联合国授予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励——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这是国际上表彰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项。至此,封东来成为我国继
UG软件是面向制造业的高端软件之一,其隶属于西门子公司。软件开发了多个应用模块,设计的图形在各个模块进行转换时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由于每个模块都拥有自
球墨铸铁以其优越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逐步应用于重载装备行业,机车牵引电动机端盖大部分采用该材质。对机车端盖轴承室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端盖表面粗糙度
“兰田模式”作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实现再就业的一种新方式,2004年在本刊加以介绍后,引起了军地各界的高度关注。实践证明,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集体再就业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模式
6月3日,新疆自治区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军转安置工作小组组长、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陈雷主持会议并讲话。
根据农村现有人才队伍配置不合理、结构层次低、人才流失严重的普遍状况,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就地取材”式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配置农村人才队伍,已很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对人才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中原有的人事关系不断受到冲击,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人事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日渐严峻,处理人事争议的难度逐渐增大。
以某型机小翼挂架为例,研究了一种典型的空间异面桁架类焊接件制造方法与途径。通过对某型机小翼挂架结构特点的描述,详细介绍了某型机小翼挂架的工艺方法、工装设计思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