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时间偏好与扩大内需政策创新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od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居民受传统文化影响在消费时表现出“重未来、轻现在”的时间偏好。本文揭示了这种时间偏好特征中蕴含的认知偏差根源.并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对其进行了技术表达和逻辑演绎,以此剖析了农村居民消费拖延行为偏差的形成机制,从而可从“内因”的角度解释中国农村高储蓄、低消费之谜。该模型派生出来的消费锁定技术能有效克制农村居民的消费认知偏差,抑制其不规则时间偏好作用发挥,纠正消费拖延,达到“治本”的效果,可成为在农村实现扩大内需政策创新的一个理想选项。
其他文献
药物治疗矛盾是指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与其作用完全相反的矛盾现象.它与一般的药物毒副作用不同,往往被忽视且不易识别,而且极易导致诊断和处理上的错误,如误认为病情
清末新政前,外官制内并无管理农工商矿和交通事务的专职机构,清人讨论劝业设官,亦无现代化的先见,而是藉此建立直省实业、交通行政管理机构,以期治理绅商,广辟利源。清季劝业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长,戴鸿慈在清末司法改革过程中的经历和所扮演的角色值得认真梳理与研究。戴鸿慈任职法部期间,不仅主持了法部的转型工作,还领导了全国的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