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准备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准备活动的开展,通过优化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打下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础;能有效避免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促进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是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准备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一是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準备活动的价值;二是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动力;三是活动要有针对性,要与课堂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身体发展状况契合;四是要以学定教,准备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关键词】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课堂效率
  一、前言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准备活动实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身体练习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中,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大脑皮层判断、分析运动的能力,需要充分重视准备活动的开展。同时,开展准备活动,也有利于加强中枢神经调节运动器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协调、准备完成相关的教学动作。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部分师生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认为准备活动可有可无、可长可短,随意应付,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准备活动的开展是一节体育课教学的序曲,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充分的准备活动,在确保课程目标顺利实现的同时,对避免学生运动不必要的受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深入探究,不断完善,发展出形式多样,学生乐于参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使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而言,开展充分、到位的准备活动,对于增强学生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术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动作不规范、不到位,更有甚者趁教师不注意停止活动。透视学生这一系列行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1.学生认识不到位,误以为课前准备活动并不重要。学生在平常自己开展锻炼时,在运动前并未开展准备活动,自我感觉也很良好。他们课前准备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可有可无。
  2.教师在设计准备活动时,一味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来行事,或者几乎每节课都是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做同一套的准备动作,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自然积极性低,效果不佳也就差强人意。所以,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高度重视准备活动的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备好相关联准备活动,多样化准备活动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准备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1.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价值
  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价值,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准备活动,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安全,避免运动损伤事件的出现,而且能够使得学生牢固掌握各项运动技能与技术,增强身体素质。所以,准备活动开展情况对体育课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体育课普遍安排在上午三、四节课或下午,在这一时间段,受学生生理和天气原因的影响,学生难有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情绪。基于此,教师更应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精心设计准备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动力
  准备活动集体形式最为常见,在充分考虑器材、场地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要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使学生感到准备活动新颖、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徒手体操,也有器械操;既有通行练习,也有专项练习;既有模仿练习,也有辅助练习;既有走、跳、跑、投等基本活动,也有韵律操、游戏等趣味性活动。有趣、多样的准备活动,不仅使学生心血管、呼吸、肌肉、关节、韧带等生理得到一定的活动,而且激发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用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来刺激学生脑皮层中枢神经,让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用形式多变的方式开展同一类型的准备活动。例如慢跑,可对跑的形式予以创新,组织回形跑、旋形跑、图形跑、交叉跑、分并队跑等,以新颖有趣的活动,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慢跑的兴趣。再例如,徒手操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创新,可开展多人操、双人操、韵律操、健美操、行进间操等,还可以将方向、节奏进行改变,从而发挥振奋精神、激发兴趣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在体操队形组织变化,将体操队形变为口字形队、双圆形队、圆形队、相对或相向列队,或按事先设计好的图形或图案列队等。
  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他们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活动要有针对性,要与课堂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身体发展状况契合
  准备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有关的肌肉群,使学生的身体较早地进入工作状态,在生理机能上做好准备,促使学生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身心调整到理想状态,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基于此,教师在准备活动设计时,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动作技巧,准备活动的基本结构、动作的性质与体育课教学内容要基本相似,学生通过模仿性练习、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等以达到提高学习正式动作的适应性,由此,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例如,在短跑课中,可以先进行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及后踢腿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对学生学习短跑,树立相关正确的概念,在学生大脑的映像中和相关肌肉的刺激,都会打下不同程度的烙印,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促进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设置准备活动时,教师不能采用大一统教学模式,应针对每一个班级学生特征进行针对性设置。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基础等特点进行设计。如果学生积极活跃或水平较高,一般性准备活动的时间应相对缩短,可以进行更多的专门性活动与主教材有关的一些模仿、辅助或诱导性练习,让相关的肌群、关节和韧带得到更充分的活动,加强各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间的协调;如果学生沉闷消极或水平较低,则应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活动幅度较大,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能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的活动或游戏。
  4.要以学定教,准备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组织和实施准备活动的科学程度,关乎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应以学定教,准备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对准备活动的时长、运动量和趣味性做到心中有数。既不能时间过短或过长,也不能枯燥乏味,更不能使强度超过学生的承受范围。准备活动的最佳时间应以体温为准并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天气状况、教材内容等因素而定。一节体育课的时长45分钟,准备活动时间设定10分钟为宜。时间过短,准备不足,影响进一步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过长,学生体能消耗过量,也会影响课堂练习时间和成效。准备活动运动量的设定,应坚持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一般情形下,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中等强度最好。具体可以依据学生的出汗、心率等情况来判定,心率约一般达100—120次/秒左右,负荷量不超过基本部分负荷的1/3,学生感觉到体温升高,情绪亢奋,微微出汗为最佳状态。
  四、结语
  要上好一堂高效率、高质量的体育课,准备活动非常重要。这就像一幢雄的高楼,没有坚实的基础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准备活动的开展就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取得高质高效的基石。教师应积极改革准备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缺陷,突破公式化、单调化、一般化的教学框架,增加准备活动的多样化、针对性,既可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出现,又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运动水平得以提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核心素养的视觉下,在一年级的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一年级;音乐课堂;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好比提琴演奏前上弦,也好比乐曲里引人入胜的引子,都能快速把观众吸引。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导入的独特作用,反复推敲,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导语,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试问,到底用什么方法来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呢?我们又需要借助哪些手段去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呢?  从本质上讲,首要问题是引领学生踏入音乐世界。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与课
【摘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是永恒的主题,作为农村学校,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新课标的实施,更是当下教学个工作的迫切的需要。  【关键词】山村农村小学;校园氛围;课程改革;新課标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焦点。作为山区农村小学,学校的文化,观念相对滞后,信息不灵,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缺乏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和有效帮助,加上农村学校的财力,物力及其它相应的课程资源有限,使我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纯粹是课堂主讲者,知识的灌输者,教师更多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者,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与自主学习。所以,作为山区的语文老师,任教每一堂课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好好扎实备课,将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教学环节要设计合理,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配角,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当主角。自主学习是教学教育活动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
每当我在玩耍的时候,  老天爷就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  春天,我们在花园里玩耍时,  老天爷就把大树的头发变成浅绿色的,  森林里到处生机勃勃,  所有的动植物都立刻拥有了新生命!  夏天,我们在游泳馆里游泳时,  老天爷将那大树的头发变成了深绿色,  让知了在树枝上“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  孩子们在树阴下欢声笑语!  秋天,我们去爬山时,  老天爷就让田野里变得果实累累,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初中课堂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先学后教’的理论知识、“先学后教”新问题,英语教学课堂向新模式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先学后教  英语作为21世纪的国际通用语言,把英语学好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以及工作都非常有帮助。但是,初中学生本来学习压力就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  1.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知识面覆盖广、应用灵活的学科。因此,仅仅想依靠课上的40分钟来实现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融会贯通是比较难的。所以,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提出要学会在课外增多阅读学习量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以这种有效的拓展学习方法持续性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更好地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语言素养。只有通过
处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在与他人的交往接触中,良好行为习惯便是一种最佳的交际方法。要赢得别人的好感,得到别人的帮助,那自然而然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可能与生俱来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日常生活点滴中积累。而礼貌,便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先机、起点,是在文明社会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
【摘要】《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古代先哲以最简洁的言语告诉我们,阅读的最好状态是:读书——知人——论世。简单来说,读书便是读人,深谙复杂之人生与人性。笔者以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从四个方面入手,探索文字背后的复杂人生 。  自然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文字里的生命是无限的。文字里的无限生命除了经典的形象外,还有创作者。例如,李白和杜甫,他们生活在远在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数学教学工作因教材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得课堂教学难度大大提升,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面对上述难题,如何提升乡镇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化教学环节;教学效率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特殊的原因加之经济发展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