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学以致用”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因此,教师应从思想品德教材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笔者逐渐总结出常规教学、专题教学、竞赛教学和制度教学等多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一、常规教学中的“学以致用”
  所谓常规教学中的“学以致用”,即以日常教学中的某一内容为依托,通过利用并创设恰当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以获得情感体验,深化思想认识,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学生刚入学时,我与学生探讨了笑迎新生活、热爱班集体的话题。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你心中的班集体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班集体?怎样才能建成这样的班集体或你准备为大家所希望建成的班集体做些什么?)并展开充分讨论,旨在凝聚学生的智慧,设计我们的班徽。其次,全面展示和充分评议各组设计的班徽,并投票选出全班学生认可的班徽设计草图。最后,全班学生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选中的班徽。这样,我们的班徽设计完成,并在之后的班级活动中投入使用。这样的常规教学活动同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班级日常工作紧密相连,切实促进了班级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
  二、专题教学中的“学以致用”
  专题教学中的“学以致用”,即为了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在学生成长中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意义,而将教材中的主要观点和当前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相结合,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最终有效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1.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即面向每届初三学生举办的有关潜能开发的系列专题知识讲座。它以《勇敢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一从人的本质与潜能开发谈起》为题,通过对“宇宙万物中的人类”“人类社会中的当代”和“当代中国中的我们”等三方面内容的深刻阐释,对“大海冰山下的来客”“人生四季里的春天”“迈向伟大复兴的祖国”和“创造波澜壮阔的一生”等四大问题的具体解释以及讲座之后《优秀学习体会》的总结交流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开发自身潜能、铸就人生辉煌的强烈愿望。
  2.中学时事讲堂
  中学时事讲堂,即面向全校某一年级或全校所有年级学生每学年举办一次时事讲堂。例如,2012年5月,我以《弘扬北京精神,争做文明学生》为题,开展了中学时事讲堂特色活动课。活动从人性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现实中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紧密结合,极大增强了学生对弘扬北京精神与促进自身成长的紧密关系的深刻理解,为他们努力践行北京精神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热点专题讲座
  热点专题讲座,即在思想品德课上举办的重大时事热点专题讲座。例如,2012年9月,日本政府“购岛”闹剧发生后,举国上下坚决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为了能给学生及时普及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将理性爱国与发奋学习相结合,我在课上举办了《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的专题讲座,收效甚佳。
  三、竞赛教学中的“学以致用”
  竞赛教学中的学以致用,即在每节课的五分钟“时事播报”和“我眼中的国内外大事”的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动员、组织和辅导,学生自愿订阅《中学时事报》和参加时事知识竞赛,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最终有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1.坚定信念,培养情怀
  竞赛教学旨在坚定信念,培养情怀,即坚定广大参赛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参赛前的复习阶段,我引导参赛学生研究各种权威资料,探究美国社会现实,并提出质疑,最终悟出:目前西方仍深陷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泥潭的体制根源。接着,通过深入对比复习,学生从内心深处初步接受了这样的历史结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2.增强能力,激发热情
  竞赛教学旨在增强能力,激发热情,即培养广大参赛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例如,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针对这一重大经济现象,我研读诸多资料,积极开展教学,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三点。其一,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座丰碑。其二,中国仍是贴牌大国、制造大国和经济大国,不是品牌大国、创造大国和经济强国。其三,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使我国从贴牌大国、制造大国和经济大国走向品牌大国、创造大国和经济强国。在此基础上,我引领学生回顾中华民族古代、现代和当代的重大科技成就,不仅进一步培养广大参赛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更极大激发了广大参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坚定了他们为实现国强民富百年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3.锻炼意志,树立意识
  竞赛教学旨在锻炼意志,树立意识,即锻炼广大参赛学生的坚强意志,树立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时事知识竞赛的备考过程不仅对参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更对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密切关注现实、科学分析时事、不断探索发现和持续发扬团队精神等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四、制度过程中的“学以致用”
  制度教学中的“学以致用”,即将思想品德学科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教学内容同班级管理或年级管理相结合,通过充分讨论,由班级或年级不断出台并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以逐渐形成制度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年级管理工作,我开始探索年级管理制度,并取得有益的教育管理成果。
  通过实践,有关年级管理的框架内容逐渐形成,具体包括四点。其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年级管理制度,以促进全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其二,设置与年级管理制度相应的考查内容。其中,“三大班级精彩”的过程性核心考查内容包括:课堂精彩、作业精彩和课间操精彩。其三,规定考查对象的相关项目,具体有两点:一是考查对象,即学生个人和学生小组;二是考查的名称和担负的职能。其四,明确考查的依据和形式,具体有两点:一是对学生个体进行量化管理,旨在展开全面竞争;二是对学生小组开展量化管理,旨在开展充分合作。在此,竞争与合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我们逐渐搭建知行统一、体验成长的育人平台,创立“三星两层六大人物,小组大组合作共赢”的年级教育管理模式,极大促进了全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科学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始终应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有机结合,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我在多年的探索中一直遵循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努力推进常规教学、专题教学、竞赛教学和制度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中对教师专业化和构建教师共同体的要求的提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摆在教师面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训练和学习,掌握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教育专业素质,能够胜任教育专业实践,并担当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共同体是指多名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自愿组成,通过开放式学习与研究、协作与互助,谋求共同发展,以提高共同体及其成员教学实力为目的的教师团体或团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系统论述高等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模式、机制,并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