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尽美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省立一师的校友,学校多年来致力于尽美精神的研究和弘扬,并取得显著成果。尽美精神作为宝贵的红色资源,对于思政课教学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从思政课教师培养、课堂和实践教学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和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将尽美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尽美精神的育人实效和时代内涵。
  [关    键   词]  尽美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70-02
   王尽美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从红船中走出来的典型代表,是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先驱,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王尽美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
   王尽美曾于1918—1921年间在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前身省立一师学习,在校学习期间,王尽美积极参与五四爱国运动并迅速成长为学生骨干,与邓恩铭等人创建了济南早期党组织,共同作为济南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创党先驱。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尽美精神的研究和弘扬,并取得显著成果,而如何将尽美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发挥其时代内涵,是本文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我校对尽美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作为王尽美的母校,我校始终以传承尽美精神为己任,成立研究会、筹建纪念展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等,在传承中挖掘尽美精神的时代价值,将红色文化与我校童心文化紧密结合,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师范教育、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成立济南王尽美暨中共早期党组织研究会
   2011年7月1日,我校成立济南王尽美暨中共早期党组织研究会,研究会致力于对王尽美的学术研究和资料整理,为弘扬和传承王尽美的革命精神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资料。
   (二)筹建王尽美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展馆
   2019年6月28日,历经三年的筹备建设后,“王尽美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展”在我校图书馆五楼正式开馆,展馆共展出图片160幅,分为“沉浮谁主问沧桑”“救国救民谱新章”“风起云蒸涌工潮”“身心尽献大革命”“尽善尽美唯解放”,再现了王尽美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同时也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教育基地。
   (三)广泛开展主题纪念活动
   为传承和弘扬尽美精神,我校先后举办“纪念王尽美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和“五四运动与王尽美精神”学术研讨会,通過组织“一轮高品质的讲座”、进行“一次高质量的党课”、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参观学习”、命名“一批高标准的‘王尽美班’”、举办“一台高水平的纪念晚会”等方式纪念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加深王尽美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传承五四精神,感悟革命烈士的爱国之情。另外,由我校山东梆子传承工作室根据王尽美的生平故事,创编《辞亲壮别》《一大归来》《游湖论政》,用传统戏曲的方式展现王尽美始终心怀天下、立志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
   二、尽美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分析
   王尽美是最先逝世的中共一大代表,但是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王尽美求知好学、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不怕困难、反抗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心系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等,始终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一)有利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早期的共产党人于苦难中前行却满怀理想信念,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王尽美同志为了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即使身患重病,仍然奔走于山东各地,筹建山东党团组织,领导青岛工人运动,推动国民会议运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王尽美念念不忘的仍是“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为党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1]。而在当今社会,一些大学生安于现状,理想信念缺失,缺乏斗志,如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并为之坚定不移的奋斗,是尽美精神的精髓,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尽美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并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相对于一些大众化的案例和故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讲思政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王尽美是山东诸城人,我校杰出校友,无论是在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还是创办山东早期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最后病逝于青岛医院,王尽美的活动重心始终放在山东大地,诸城、济南、淄博、青岛等都留下了王尽美的足迹,很多都是发生在学生家乡的故事,这样在课堂上讲述王尽美故事的时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作为一名师范生,王尽美最初也是希望能够教育救国,“将来能把我四万万同胞的腐败脑筋洗刷净尽,更换上光明纯洁的思想”[2]。但是在求学期间他越来越感到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严重脱节,于是,王尽美开始对教育现状进行深刻的思考,先后发表了《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我们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等文章,他认为“教育者决不能有成法可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改造社会的能力,而我校也是以培养师范生为目标,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王尽美关于师范教育的相关论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培养创新精神,合理进行人生规划,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尽美精神融合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思政课作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传承和弘扬红色资源、红色传统以及红色基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美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应探究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尽美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高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对尽美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应用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4],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实现尽美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对王尽美革命事迹、革命活动、革命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从幼时的苦难童年、胸怀大志,到求学时勤奋好学、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和励新学会、创建济南早期共产党组织、出席中共一大,到成为职业革命家组织山东劳工运动、领导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和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山东党组织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做到融会贯通,并从中深度挖掘教育点,找准与教材的切合点,推动尽美精神进教材、进课堂。
   (二)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
   我校是高职院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基础的核心内容围绕人生观、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等展开,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为目标,而王尽美为了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不懈战斗的一生,身处逆境而迎难而上、始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怀,一生清正廉洁、艰苦朴素、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道德等,都为基础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在概论的教学中,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的讲解中,可以结合王尽美苦难的童年来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可以结合王尽美的民众观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群众路线。总之,无论是基础课还是概论课,都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尽美精神与思政课堂内容的高度融合。
   (三)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根据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要严格落实学时学分,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一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5]。为了更好地传承尽美精神,我校自2018年开始组织新生集体参观王尽美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展馆,在参观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讲解员生动的述说来感悟王尽美光辉的一生。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到王尽美的故乡——山东诸城王尽美纪念馆参观学习,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交流分享会,让学生代表谈感悟谈体会。为了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应对实践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在参观之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参观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参观感悟,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王尽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王尽美的了解和学习。
   (四)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库
   王尽美是我校杰出校友,学校为传承和弘扬尽美精神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校正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纳入思政课教学,通过系统教学,带领学生走近王尽美,了解王尽美,学习王尽美。在进行线下教学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现在“0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因此学校应开通弘扬尽美精神的红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专门的宣传和教育,同时,还应建设网络资源库,整合文字、图片、课件、视频等多种手段更加直观立体地向学生讲述王尽美的故事,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克亭.在王尽美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A].王尽美遗著与研究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234.
   [2]王尽美.我对于师范教育的根本怀疑[A].王盡美遗著与研究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17.
   [3]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合作项目,分析了面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创新实践成果,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典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关 鍵 词]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德合作  [中
期刊
[摘 要] 以德宏职业学院与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为契机,分析传统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可实施的解决策略,阐述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创新机制,构建基于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改革目标,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从课程构建、教学实施、“双师”队伍、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有益的经验。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之一,是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高校学生存在敬业认知较欠缺、敬业意志难坚守和敬业行为有偏差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进行了探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通过敬业精神的培养为新时代输送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敬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期刊
[关 键 词] 同伴互助学习法;大学物理;线上教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26-02   一、引言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
期刊
[摘 要] 引导当代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这始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文山西作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发的一门综合素养课,通过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厘清建设思路、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认知山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同时,发挥优秀文化资源的政治导向功能与精神育人功能。人文山西课程对新时代地方优秀文
期刊
[摘 要] 以钨极氩弧焊实训课程为例,列举了在进行闯关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游戏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在课程中建立成就系统,并从成就系统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娱乐性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成就系统的构成、成就点赋予方法和成就比较的方法及意义等内容。通过成就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实训;闯关式教学模式;成就;工匠精神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和深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断得到应用。以“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处置”为例,构建了基于泛雅教学平台、学习通App、线下课堂的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效地发挥了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格局,呈现出教学相长的态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 键 词] 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
期刊
[摘 要] 利用周记可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段时间,在学生的日记中發现了一些偶发事件,也了解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心理原因。这些偶发事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学生的人际冲突引起的。以这样的偶发事件为教育契机,采用团体辅导,通过多种方法来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关 键 词] 偶发事件;团体辅导;心理剧;心理游戏;榜样示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目的:构建完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让学生掌握前沿的职业技术。方法:通过专家共识,制定调查问卷对江苏省30家合作医院康复科的60名带教主管老师进行调研,对康复专科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胜任力的基准性与鉴别性体系进行全面、多维度的评价、筛选。结果:评价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胜任力基准性与鉴别性需具备的能力中,岗位胜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