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 开启智慧“种地”新模式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种植业离不开浇水、施肥、打药,农民种地凭经验、靠感觉,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土地上耕作,并把这些经验与方法一代代传授,然而现在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才能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这些以往在作物不同生长周期凭经验靠感觉“模糊”处理的问题,在农业物联网面前开始了实时定量的“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庄稼了。物联网创造的“种地”模式的出现,已经成为打破传统农业弊端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这种通过物联网技术开启的智慧风暴,让农业实现了“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的目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然而在其发展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借鉴成功典型,打破发展瓶颈也很重要。
  1.什么是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物联网农业的三大系统
  ①农业专家智能系统。以开发利用智能专家系统为先导,对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数据的分析研判,系统规划园区分布、合理选配农产品种,科学指导生态轮作。
  ②农业生产物联控制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的生长状况等信息,远程监控生产环境。将采集的参数和信息进行数字化转化后,实时传输网络平台进行汇总整合,利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按照农产品生长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定时、定量、定位云计算处理,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如远程控制节水浇灌、节能增氧、卷帘开关等),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过程。
  ③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通过在生产(加工)环节给农产品本身或货运包装中加装RFID电子标签,并在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不断添加、更新信息,从而搭建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了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全流程数据共享与透明管理,实现农产品全流程可追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促进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3.我国物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①政策方面。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等政策,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的发展。
  ②技术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目前,RFID电子标签、远程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监测、二维码等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应用到了智慧农业建设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了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
  ③应用方面。智慧农业建设的脚步日益加快,先进的农业应用系统被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接受了这种“开心农场”式的生产方式。目前,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采集农业生产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使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并可远程控制。
  4.制约瓶颈与解决之策
  ①资金障碍。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从事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植业,普通种植大田的农民是无力承担的。
  解决办法:这一现状决定了农业物联网发展初期资金瓶颈制约严重,更多的需要政府资金扶持和大型企业的前瞻性投入。同时,应尽快建立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由市场引导、向市场要钱,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②农用传感器缺乏 。“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我国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对其他环境因子关注较少,尤其对生物本体的感知还很少。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经常需要校正,而且器材寿命短。
  解决办法: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难度大的技术要加快引进吸收,短平快的技术要自主研发,把传感器转换成低成本、便携式仪器设备,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
  ③物联网设备还不够接“地气”。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实际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解决办法:物联网发展应用应突出重点,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行业入手。并应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等领域优先发展。
  5.看物联网如何与农业深度牵手
  日前,笔者来到四川省郫县红光镇白云村多利(成都)农业发展公司蔬菜生产基地,看到该基地与物联网“牵手”,使用数据实时监测,通过插在土壤里和悬挂在空中的感应器,电脑可以实时监测空气湿度、温度、光照以及土壤里的湿度、温度等多个参数,而管理者在看到这些之后,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
  联网操控下的农业样板
  “24小时监测有机质中的pH值、盐分含量,以及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这些数据实时传送到电脑系统中,以便‘缺啥补啥’。”基地工作人员介绍。
  牵手物联网技术,生产全程远程可视化追溯每棵蔬菜的下种、生长、施肥、采摘等过程,都可以通过客户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实现视屏实时感知甚至是现场直播。“这不仅保障了蔬菜的有机生态生长,更充分实现了食品安全。”郫县农发局副局长姚永乐说。
  普通蔬菜每千克卖到30~40元
  “多利农庄以现代农业喷滴灌设施、工业化生产模式促进有机种植业发展,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无线射频(RFID)和二维码,通过对农产品的流通管理和个体识别实现全过程质量溯源。”基地相关负责人称通过二维码系统,即使在国外出差,也可以随时监控是否有人进入基地,以及汽车运输过程中,驾驶员是否按照冷链运输的要求操作,是否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立足专业市场,“私人订制”高端生态农产品多利农庄通过网上订购方式,采用“从田间到餐桌”直供会员的服务模式,把普通的大众蔬菜,卖到了30~40元/千克。
  6.物联网农业发展趋势预测
  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更加广泛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农业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农民看到了运用先进技术带来的效益,将主动选择适合自己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收益。
  数据处理系统更加精准化、智能化 在未来的农业数据处理中,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农业数据更加精准、安全、智能。农业数据处理系统会主动分析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及各种品种的优略势,以供农民选择。
  李学智
其他文献
“中油桃 4号”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点特性:该品种果实呈短椭圆形,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148克,最大果重206克以上,果顶圆,微凹,缝合线浅。果皮底色黄,全面着鲜红色,艳丽美观。果肉桔黄色,硬溶质,肉质较细。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4%~16%,品质优,耐贮运。粘核。花粉多,自花坐果率高,极丰产,生产上应注意疏果。果实发育期74天左右。  适宜推广地区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的一大害虫,一般可减产5%-10%,不仅降低玉米产量,而且还影响玉米的质量,因此要在防治玉米螟上下功夫。一般都是夏季玉米螟发生时期进行防治,很少在冬春出蛰前防治,根据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及其越冬规律,冬春出蛰前防治效果也很好,可以减少越冬基数,能大大减轻来年玉米遭受玉米螟危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惊蛰,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晾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
核桃,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有“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等美誉。由于其独特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核桃种植及加工,如今已经被当作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一种主要方式。四川是全国核桃主产区之一,2014年,该省核桃种植面积超过1070万亩。尤其是位于嘉陵江上游、秦巴山脉中部的广元市更是被称为四川境内核桃最佳适生区之一。目前,该市核桃种植产业基地超过165万亩,年产量超过8万吨。围绕生态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 ,
在严寒的冬季,给棚室蔬菜适时、适量、科学地浇水,是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的管理措施。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冬季给棚菜浇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滴灌。将普通垄沟浇水改为膜下滴灌,这样可提高地温5℃左右,降低空气湿度约10%,从而减轻病害30%以上。  2.浇水量不宜过大。在低温下,棚内土壤水分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以免
枣裂果病多发生在秋季枣果接近成熟期。枣果得病后极易腐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直接影响枣农的经济效益。防治枣树裂果病,要提前动手。  1.症状。果实将近成熟时,果面纵向裂开一条长缝,果肉稍外露,随之裂果腐烂变酸,不能食用。果实开裂后,极易引起炭疽等病原菌侵入,从而加速果实的腐烂变质。  2.发病规律。裂果病是生理性病害,一般发生在枣果白熟期至上色期。这个时期的降雨情况,将直接影响果实的裂纹程度。如果采
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热量低,具有保健作用,素有山珍佳肴之称。但新鲜蘑菇含水量高,组织柔嫩,在采摘、运输、装卸和贮藏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很快会发生老熟、褐变、开伞、失水、失重、萎缩、软化、液化、腐烂和产生异味等现象。根据食用菌采后生理变化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物理、化学或综合方法,抑制后熟过程,降低代谢强度,防止微生物侵害,保持其新鲜品质,减少失重,是保持蘑菇营养和商品价值的关键。  1 贮藏特性
目前对一些鸡病的防治除用消毒药外,多数是用抗菌素、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这些药长期大量应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产生耐药性,降低抗菌作用。因此,养鸡专业户应对症选药,药量要准确。如果经过一个疗程疗效不显著,应立即改用其他药物治疗,也可根据病情考虑联合用药,采取口服、注射同时进行。  1.土霉素。该药为广谱抗菌素,对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白痢、大肠杆菌病、副伤寒、传染性骨关节炎都有较好的
“津秀2号”是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耐抽薹迷你型白菜,是蔬菜基地春保护地、露地栽培专用品种。  “津秀2号”白菜极耐抽薹,春季定植后45天即可收获。黄心,外叶绿,柱形合抱,外形美观,适宜包装运输。球高20厘米,球径10~11厘米,单株净重1千克左右,特别适合小家庭的消费需要。亩产净菜5000千克以上,而且口感甜美,适合做凉拌菜。该品种抗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  电话:13
1.停止收割。一般从6月下旬至8月上旬应停止收割,以利于植株生长。由于夏季高温导致韭菜营养积累少、消耗大,影响植株生长,且叶片组织纤维增多,质地粗糙,商品性差,生长呈现歇伏现象。因此,一般不再收割。  2.防倒伏。夏季天气炎热多雨,两年生以上的韭菜,夏季如不割,株高叶茂易倒伏,严重影响通风透光,易发病。为防止韭菜倒伏,减少病害,应为韭菜搭架,即在韭畦的东西两头顺垄固定高30厘米的木橛,然后在木橛上
1.别把利润看得太重。俗话说“三分利吃饱饭,七分利饿死人。”利润微薄,但轻易在价格上形成优势,从而靠销量占优势来补充价格上造成的损失。薄利多销尽管道理清楚,却是小本经营者最易忽视的经营方针。市场上人格讹诈行为多体现在小公司、小商贩身上,最终害人又害己,成为短命生意。  2.额外服务揽生意。商家为了促销,有的打价格战走薄利多销之路,有的给顾客赠物返券,有的搞抽奖回报,有的借媒体之势大做广告,可谓费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