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信息无障碍平台共同推进图书馆文化助残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残联信息中心、盲文出版社合作建成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通过无障碍页面设计等技术为盲人朋友提供足不出户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并取得较好社会效益。论文尝试通过分析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特点及成效,与政府、业界及社会团体的合作情况,小结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 视障群体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 网站
  分类号 G258.8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6.014
  Abstract In 2008, China Digital Library for Visual Impairment(CDLVI), co-developed by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China Braille Publishing House was launched, which provides digital library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 through accessible website design technology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nd acquires goo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s analyzes CDLVI’s service features and results, introduces its cooperation with government, library community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ervices,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China Digital Library for Visual Impairment. Website.
  0 引言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各类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的6.34%[1],各类残疾人口总数超过8,200万人。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人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2]。预计至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达5000余万[3]。残疾人群体,尤其是视力残疾人士是社会上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的弱势群体,囿于生理及环境障碍,多数面临信息获取不便困境。图书馆作为文献保存、文明传承、文化传播的首善之地,对残疾人群体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知识共享与社会教育责任,有义务在“以人为本”原则下建立覆盖残疾人群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国际图书馆界于20世纪80年代纷纷开展了面向残疾人群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研究:1983年国际图联成立盲人图书馆联合分会[4];1998年加拿大国家盲人协会图书馆创建视障者数字门户,2002年又协同微软构建世界上第一个专为盲人和视力受损儿童建立的网络门户——集成数字图书馆系统[5];2002年美国加州非盈利技术研究机构Benetech开通bookshare.org(书籍共享)网站。视力障碍用户凭诊断证明进行注册后可以下载网站提供的8000余册电子书籍文件;2005年法国国家图书馆为Gallica数字图书馆提供“无障碍”网页,可将文本格式转化成有声读物模式。此外,日本、奥地利、韩国、巴拉圭等国也先后建立了残疾人士数字图书馆,研究数字资源提供模式,拉近残疾人士与社会的沟通与融合。
  2008年10月14日,以中央文件精神为导向,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支撑,依托信息无障碍技术,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残联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建成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弥除残疾人尤其是盲人获取知识困难的“文化鸿沟”现象。
  1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特点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网站,也是国内率先依据无障碍化国际标准建成的非残障机构网站,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应用信息技术,保证信息无障碍获取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以网站形式为盲人等视障用户搭建了一个公平、公开的信息分享、交流及传播环境,它的主要特色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感官转换,即将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多媒体视觉信息转换为视觉障碍用户熟悉的触觉或听觉信息。网站建设遵照WCAG2.0进行无障碍网页设计,符合 XHTML1.0 技术规则。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建设采用MPEG压缩格式,确保用户在访问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时能够便捷、顺畅、精准地获取所需。其无障碍化具体体现在:
  (1)网站结构无障碍。为保证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栏目清晰、导航明确、用户体验良好,在界面设计阶段注意避免异形结构使用与过度修饰,以页面美化程度的降低换取盲人读者浏览便捷性及技术实现便利性的提升,将网站页面划分为形式规整的四大区域:头部导航区、左侧选单区、主要选单区及底部链接区;在技术加工阶段遵照WCAG2.0标准与XHTML1.0 技术规则,采用标准表格结构及无障碍优化代码,匹配读屏软件,并支持全键盘操作,用户可利用快捷键快速到达相应分区,例如,快捷键“Alt+C”为左侧选单区,快捷键“Alt+B”为主要选单区,快捷键“Alt+E”为头部导航区[6]。用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在个人设置页中设定个人喜好的快捷键。
  (2)辅助技术无障碍。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除适配读屏软件外,还在首页提供了网站浏览辅助工具(IBM Easy Web Browsing),使残疾用户在缺少读屏软件协助的环境中正常使用网站服务,如提供网页内容朗读、网页显示比例调整、栏目切换及前进后退等辅助功能,实现文字及背景颜色定制、语速调节、音量调整等个性化设置,使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不仅适用于盲人,同样适用于视力有障碍人群、认知能力有障碍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等。   (3)资源使用无障碍。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提供清晰明确的整站导航及良好的站内搜索,针对站内各类资源设置分类导盲砖,帮助用户快速实现资源分类切换。另外,为全站图片、音视频等非文本内容提供替代说明文本、为链接添加提示文字,并在光标移到时提供语音播放,完善视障用户阅读体验,方便用户获取资源信息。
  1.2 建立统一身份信息管理,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基于实名认证、面向残障人士提供免费资源与服务的公益性服务平台。网站在解决残障人士知识服务的同时,充分考虑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进行关联,残障人士只有利用本人二代残疾人证编号注册并完成用户身份认证后,才能使用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提供的处于版权保护期内的资源。此外,残疾用户通过用户认证系统在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任一资源系统进行验证成功登录后,访问其他资源系统时无需二次认证,实现了跨系统、跨域的统一身份信息管理和认证,保证了用户访问不同应用系统时的便利性和一致性。
  1.3 注重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有机结合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残障人士群体的资源需求,通过中国残联等渠道收集用户需求及意见,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富的特色实体馆藏资源,选择尽可能兼顾多数用户需求的专业性资源及一般性读物,以“雅俗共赏”为资源遴选标准,以“边建设 边服务”为资源建设原则,注重特色资源的集成、导航、本地化转换,很好地实现了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的有机结合。目前,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为用户提供电子图书、有声读物、音乐欣赏、在线讲座等特色资源及读者指南、新闻公告等信息服务。
  2 服务成效及存在问题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建成与服务打破了面向残障人士群体的到馆服务与网络服务间的隔阂,实现了基于无障碍网络技术的资源服务推介。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自建成以来为视障用户提供丰富的数字化中文图书及音视频资源,截至2015年11月,累计发布电子图书5797种、1 578 840万页(图);古典音乐9264首、流行音乐588首;讲座902场;有声读物320首;用户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点击总数达到2670万次。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以其独特的服务视角受到社会各界及残障人士群体的好评,得到国际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高度重视并荣膺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
  受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服务示范影响,各地涌现出一批由残联或图书馆创建的残疾人士数字图书馆。2009年5月,无锡市图书馆面向本市盲人读者开放无锡市图书馆盲人馆[7],随后建设的无锡市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为用户提供在线视听、电子图书等资源。2011年底,上海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启动试运行,为广大残障人士提供620部、1000多小时在线讲座,为上海市持证残疾人提供2000种电子书全文的有声化阅读服务,让残疾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品牌服务[8]。2014年10月24日,山东省图书馆开通“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实现盲人上网全语音指令、语音导航及资源内容语音朗读。“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已上线各类有声资源2万余部,涵盖了文化学习、技能培训及娱乐生活等各个门类[9]。
  取得良好服务成效与业界示范影响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服务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盲人等残障人士与正常人士因生理、环境等方面差异,在文化服务与信息资源获取能力方面形成的“数字鸿沟”仍然巨大。数据显示,我国只有1万多名盲人接受过正规电脑培训[10]。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11]。可见虽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但农作的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较低,居住在农村的盲人更加少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这种情况不仅是一种社会状态,对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来说也是一种发展掣肘。(2)目前我国面向盲人等残疾人提供的数字图书馆,主要以各省、市地方性公共图书馆为主,且数量极少。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级盲人数字图书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盲人等视障群体获取文化知识困难的局面,但服务群体仍显单薄、覆盖范围仍然较小,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地区残障人士的信息需求。(3)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自2008年上线至今未进行大规模技术升级,技术相对保守,资源遴选规则等尚未成为国内标准,与不同地市、机构面向盲人等残疾人士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存在技术指南、建设标准及资源建设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不利于资源共建共享及服务深化。
  3 多方合作,携手共建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作为一个公益性服务平台,与各方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打破资源与地域限制,扩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群体,在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3.1 与政府机构、基层图书馆合作
  2010年7月27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全国图书馆信息服务无障碍联盟,发布《全国图书馆信息服务无障碍联盟倡议书》,号召业界为残疾人士提供普遍均等的文化服务,共同推进残疾人士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2011年4月23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牵手残疾人 走进图书馆”活动,并正式开通“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网站[12]。相比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增选了中文图书数据库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等内容。
  2013年5月25日,中国残联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启动了“书香中国·让知识的阳光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图书馆文化助残系列活动[13]。活动发出《图书馆知识助残行动倡议书》并创立“文津·阳光讲坛”。旨在通过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形式开展文化助残活动,以文化类题材为主、选择残疾人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直观的交流消除残疾人获取文化信息的困难,为残疾人建构时代常识、分享文化人生[14]。
  3.2 与企业、社会团体合作   2014年腾讯公司推出了“The Voice Donor:为盲胞读书”公益活动。通过众包模式让众多用户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语音,最后汇聚成完整的语音读物捐献给盲人同胞[15]。用户通过微信参与“为盲胞读书”活动时会随机获得电子书中一个80-120字的片段,用户将这段文字诵读出来并通过微信将声音上传到腾讯公司资源库,腾讯公司通过后期筛选剪辑最终将用户捐赠的零散声音整合成完整的有声读物。
  201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残联与腾讯公司就有声读物公益发布开展合作,并成为“为盲胞读书”公益活动“团体领读”重要组成机构。腾讯公司将其收集到的有声读物音频资源,经过版权处理后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残联,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残联利用其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体系免费发布,供广大视障用户使用。
  4 发展展望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与全国公共图书馆一道,从多角度完善面向盲人等残疾人群体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与平台建设,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文化助残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信息无障碍体系。
  在用户需求方面,应持续关注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分别面向残疾社团、特教学校、残疾读者以及从事残疾人阅读服务的一线图书馆员等,开展读者需求调研,为残疾人阅读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在政策支持方面,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首的公共图书馆应在采购政策上向残疾人倾斜,大力采购、制作和发布残疾人阅读资源。在网站优化方面,应根据残障人士使用需求,在现有网站服务基础上优化栏目设置,添加残疾读者感兴趣的数字资源类型,革除不适应残障读者使用习惯的网站设计,加强网站无障碍化程度。在技术标准方面,应跟踪国内外相关服务项目进展,以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图书馆面向残疾人的服务模式与规范研究”依托,尽快制定适合残障人士的资源获取指南、在线音视频可及性、公共目录检索辅助等标准规范制定,规范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要求;在交流合作方面,应继续加强与新媒体技术公司、信息无障碍公司的合作,开发手机、电视、手持阅读终端,从个性化定制等角度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方式,开辟新型存取方式;加强与山东等地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合作共建,探索与“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的公益合作可能。从资源、技术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展开合作,在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方面探索一条共赢的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多角度、多渠道推送无障碍知识服务到盲人身边,构建覆盖全国的盲人服务公益模式,为盲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服务与体验,共同弥除盲人等残疾人士文化获取鸿沟。
  5 结语
  在我国,残障人士已经成为文化扶贫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面向残障人士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将成为公共图书馆弥合文化鸿沟、保障残障人士平等获取文化知识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这项工作一方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也将拓宽我国残疾人文化服务渠道和空间,解决行业内部如何为特殊群体服务的难题。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无障碍信息交流平台做出了有益探索,而对资源组织形式、信息读取方式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模式,这些都为我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中的首善之馆,愿在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基础上与国内外图书馆界同仁,就残疾人服务方式、信息无障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课题展开广泛深入探讨,合作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水平,共同推进图书馆文化助残工作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 1 ]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五大问题[EB/OL].[2011-11-14]. http://news.163.com/11/1114/00/7IPFNT4P00014AED.
  html.
  [ 2 ] 国际盲人节和我国视力残疾状况[EB/OL].[2004-10-18].http://www.39kf.com/focus/ktpd/2004-10-18-261
  76.shtml.
  [ 3 ] 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达5000余万[EB/OL]. [2015-12-30].http://news.sina.com.cn/c/2015-12-30/doc-ifxncyar6045515.shtml.
  [ 4 ] 马子雷.残疾人阅读服务,你关注了吗?[N].中国文化报,2011-04-25(002).
  [ 5 ] 李春明,陈力,张炜.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建设展望[J].图书馆建设,2010(11):16-19.
  [ 6 ] 张炜,李春明.积极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人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9(9):65-67.
  [ 7 ] 无锡市盲人数字图书馆馆舍介绍[EB/OL].[2015-12-31].http://www.wxlib.cn/mren/html/discribe.html.
  [ 8 ] 上海:残疾朋友申请“畅听屋”认证码可免费畅听千部图书[EB/OL].(2012-04-20)[2015-12-31].http://www.cdpsn.org.cn/news/dt201592.htm.
  [ 9 ] 山东“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开通[EB/OL].[2015-12-31].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024/13215852
  _0.shtml.
  [10] 姜丰伟,苗壮.国内盲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及阻碍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3(6):9-12.
  [1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15-12-3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_1.shtml.
  [12] 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开通[EB/OL].[2015-12-31].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04/26/c_121349517.htm.
  [13] 屈菡.让知识的阳光照亮心灵:残联、国图倡议“图书馆文化助残行动”[N].中国文化报,2013-05-28(001).
  [14] 图书馆文化助残系列活动在国家图书馆启动[EB/OL].(2013-06-06)[2015-12-31].http://www.gov.cn/fwxx/cjr/content_2420997.htm.
  [15] 为盲胞读书:如何把千万人的语音汇聚成一本书?
  [EB/OL].[2015-07-23].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411/Ge9bsErvzAitK0Yc.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 论文引入LibQUAL+模型,基于感知-期望差距理论进行高校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強文献资源建设、开拓信息获取渠道、改善服务环境、推进个性化和深层次的新型多元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层次和读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LibQUAL+ 用户满意度 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 G252.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12.01
期刊
摘 要 为深入贯彻与落实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论文试图从文件释放的新理念、落实文件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和保障措施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广大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未来的发展中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力争将文件描述的蓝图转变成现实,推动中小学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开放 多元 融合 中小学图书
期刊
摘 要 论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对”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国图书馆界大数据研究领域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描述性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角度来探测我国图书馆界大数据的研究现状和讨论热点,结果显示,该领域研究成果呈持续增长趋势,研究视角多样化,但研究机构分散,核心期刊载文量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数据挖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服务”“技术”
期刊
摘 要 以程焕文教授的博文《十问数字出版商!!!》为导火索,在数字出版商滥用市场优势和限制竞争造成学术型数据库被垄断的背景下,论文总结了数字出版商垄断现状及手段,并结合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针对高校图书馆就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图书馆自身优势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术型数据库 垄断 合理使用制度 著作权法  分类号 G255.75  DOI 10.16810/j.cnki.16
期刊
摘 要 Article Exchange资源共享网站是OCLC WorldShare平台提供的一个具备文档分享功能的网络平台。该网站通过独特的运行模式和技术手段保障了资源共享的合法性、便捷性、自发性和及时性,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支持为我国今后建设相关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新思路,即打造精品特藏资源、充分注重用户体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提高品牌认知度。  关键词 数字环境 出版物交换 Article Exc
期刊
摘 要 论文从四方面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快速发展的原因,从馆员视角指出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期刊 市场化 集团化 信息化 多样化 分层次 读者资源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6.015  Abstract This pap
期刊
摘 要 论文通过对我国已开通公众微信平台的69所重点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地毯式筛查,整理出有关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建设的相关数据,包括其地区分布、账号类型和服务内容等,进而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建设的成果和不足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重点建设高校 图书馆 微信 平台建设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
期刊
摘 要 文献是自助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文献调配是决定自助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关键。论文系统化阐述了深圳市自助图书馆文献调配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完善调配模式的出路和建议,并对文献调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自助图书馆 文献调配 资源共享  分类号 G258.2  Abstract Litera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self-service library servi
期刊
摘 要 对刘磊著《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一书进行了客观的评析,认为该著作是一部深入探究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力作,它系统阐释了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规划、生产、评选、组织与整合等环节的模式、问题及对策,其体系完整、推理严谨、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对推动用户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与推广实践具有开拓和引领价值。  关
期刊
摘 要 论文从电子商务C2C模式的视角出发,对文献传递的C2C模式概念进行了定义,并以百度学术文献互助为例,介绍了百度学术文献互助的基本流程,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还总结了文献传递C2C模式存在的互助平台功能不完善,文献资源来源不受控,应助结果评价不透明,用户交流互动不通畅的问题,建议从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奖惩机制,引入精细评价,联合通讯软件四个层面来开展工作,以促进文献传递C2C模式的发展。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