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能否摆脱“邮件门”泥淖?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chish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希拉里·克林顿用一部回忆录《艰难抉择》详细记述了自己担任国务卿期间的作为和选择,但也绝对逃避了另外一些艰难的决定,比如究竟能不能用私人邮箱处理公务。
  本月初,这位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大热人物因为私邮公用霸占了美国热门话题榜。距离事件曝光已有一周多时间,“邮件门”没能在希拉里的公开回应下走向结局,反倒在又一片质疑和吵闹声中走向了扑朔迷离。
  伴随着阴谋论、野心论等各种论调,希拉里未来的命运牵动着全美人民的神经,因为也许这会成为政坛女汉子希拉里进军白宫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都是“方便”惹的祸
  3月2日,素有扒粪传统的《纽约时报》报道称,在担任美国国务卿的4年时间里,希拉里一直用私人电子邮箱账号“@clintonemail.com”,取代政府指定的内部安全邮件账号“@state.gov”处理国家事务,她的助手也没有将其通信内容进行归档上传。文章同时指出,希拉里此举涉嫌违反《联邦档案法》,并将高度涉密信息置于险境。
  根据美国《联邦档案法》相关规定,除一些极为敏感的文件或机密文件,所有由政府官员发送及接收的书信、邮件都需要被记录在案,以便第三方查阅。私人账号只能在非常紧急的事件时才可以使用,比如机构的计算机服务器无法正常运行,但事后也应当将通信内容及时上传国务院服务器。
  “邮件门”事件毫无悬念地引发了全美的大震动。媒体的口诛笔伐、民众的指责质疑、政敌们的穷追猛打,身经百战的希拉里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起初,不轻易低头的前国务卿只是让自己的发言人尼克·美林出面应付媒体,称希拉里严格遵守了相关法律,上交了所有与公务相关的邮件,正等待国务院的核查。
  这番不痛不痒的说辞自然无法过关,希拉里只好选择默默“屈服”。先是在拥有近300万追随者的推特上发文,“我想让公众看到我的邮件,并已经要求美国国务院公布”;后是悄悄换掉了自己使用一年左右的社交网站头像,这张摄于2011年10月的图片里,希拉里乘坐C-17军用飞机前往利比亚,其间她低头专注地使用自己的黑莓手机。英国《每日邮报》猜测此举是因为照片会让人联想到当下的“邮件门”,“此时的希拉里也是在用自己的私人账号发邮件指点利比亚的江山吗?”
  经过约一个星期的发酵,希拉里首度开口回应了有关“私邮公用”的质疑。3月10日,在一个有关联合国女性权益活动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开始还忙着为奥巴马伊核协议站台的希拉里,临时为自己的行为打起了辩护。
  满是新闻嗅觉的记者们把那天的联合国大厦挤得满满当当,很多没有拿到入场券的记者只能通过社交网络获得信息,要知道希拉里加“@clintonmail.com”的完美组合绝对是受众率的保障。
  在发布会上,希拉里解释自己私邮公用仅仅是为了“图个方便”,这一做法在当时是被国务院允许的。“因为我想只带一部手机,同时用在我的工作和私人郵件上,而不用带两部手机。”
  但她始终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违法行为,“我没有在私人邮件中讨论机密问题,邮箱也不存在任何安全漏洞”,并且反对国会对她提出的审核私人邮箱服务器的要求(有报道透露,希拉里使用的个人邮箱服务器放置在她位于纽约州查帕瓜的家中)。
  不过希拉里也为自己带来的后果感到些许懊恼,“如果当初使用两部手机和两个电子邮箱账号也许会更好”。
  “图方便”的任性回答没能让故事落幕。记者会后不久,向来与希拉里不合拍的美媒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吐槽:“草草了事”、“傲慢”、“撒谎”的字眼被写进了报道;“希拉里未回答的7个问题”、“‘邮件门’8个值得追问的问题”等诸如此类的报道轮番轰炸。
  “希拉里借口说怕带两个手机麻烦,但她卸任后可是同时使用四个通信设备呢!” 《华盛顿邮报》挪揄道,“与过去一样,希拉里一直等到所有记者的麦克风都摆到跟前,所有记者都准备了一大堆问题、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她才开记者会,而且她只是说‘如果那样也许会更好’,却没有表示歉意。”


2015年3月10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首度公开承认,她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为了简单方便而使用个人电子邮件账户,但她同时辩解称,这在当时是被国务院允许的。

  《每日野兽报》网站称,当天仍有“超过100名记者”在现场等着向希拉里提问,而她“只用了21分钟来打发他们”。
  美国民众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们更关心的是希拉里有没有试图掩盖什么不可为外界知道的内幕交易。事实上,希拉里上交给国务院的电子邮件并非全部。据她所说,在国务卿任职期间共收发邮件约6万封,其中3万多封被认定为有关国务院事务的等待公之于众,另外约31000封邮件因为涉及私人事务,比如个人运动、女儿结婚、母亲葬礼安排等已经被删除。
  “没有人希望公布自己的私人邮件,”希拉里表示,“大多数公众都能理解并尊重个人隐私。”
  人们认为,希拉里有选择性地向国务院上报备份电子邮件,至于那些删除的和没有上报的邮件,难保里面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如果使用的是“@state.gov”账号的话,从技术上来说任何此类内幕交易都会在信息技术层面留下可资覆案的痕迹。“关于什么将成为公共记录,什么将不会成为公共记录这一问题,应该是轮不到希拉里自己来做主的”。
  国会众议院班加西选择委员会主席高迪(Trey Gowdy)的说法印证了大家的担忧,希拉里向该委员会提交的5.5万页电邮有“好几个月的空当”。他特别指出,就在希拉里检查黑莓手机的那天,“我们没有收到她那一天的电邮,甚至也没有她那一天出访的邮件。”   抓住希拉里把柄的共和党自是步步紧逼、毫不松懈。要知道8年前,希拉里曾指责过小布什政府内有高级官员通过私人邮箱地址收发公务邮件。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称,服务器在哪儿根本无所谓,但希拉里必须提交公众所需要的公务邮件信息。
  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普利巴斯称希拉里的新闻发布会“彻头彻尾的虚伪”,“如果她对美国人民还有一丝尊重,就应该为自己因‘方便’却给国家安全带来风险而致歉,她也应该交出私人邮件服务器给第三方仲裁者,但她并没有这么做。”
  希拉里未来可能的强大对手,已经宣布参加总统选举的“小小布”——共和党前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在脸书上表示,希拉里应该公布电子邮件,“希望她还没有彻底销毁它们”,还随文附上了自己公共邮箱的链接以示清白。
  3月11日,“邮件门”事件再度升级。美联社把美国务院告上了法庭,指控国务院的失职违反了国家《信息自由法》,侵犯了国民了解政府官员行为的权利。
  自2010年起,美联社和其他一些媒体曾多次向国务院提出申请,要求全面公开希拉里任期内的公务信息,这包括大事记、助手任命决定、击毙本·拉登的文件决议等,但除了少数得到回应,其他基本打了水漂。
  2013年,美国八卦网站Gawker为了写一篇有关克林顿夫妇助手的八卦,申请了解希拉里与其的通信情况,却被国务院告知没有记录,希拉里长期使用私人邮箱的秘闻也就由此传出。
  美联社执行主编卡罗尔强调,“每个美国公民都有权了解政府官员的职务行为,如果这一权利得不到满足,诉诸法律是一个解决办法”。
  截至目前,美国务院还没有对此作出回应。美国务院发言人格拉赫透露说,国务院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量严重超负荷,仅去年一年就接到1.9万份申请,“我们已竭尽全力在满足申请”。
  总统之路难上加难


2015年3月3日,美國华盛顿,美国众议院负责班加西事务主席高迪(TreyGowdy) 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美前国务卿希拉里任内涉嫌电邮违规事件发表讲话。

  没人能够预测希拉里是否会就此跌倒,断送自己的总统梦。但可以预测的是,不管调查结果如何,卷入信息安全风波的希拉里,声望和形象受挫已是不变的事实。“邮件门”背后折射出的是希拉里问鼎白宫的艰难与不易。


2015年3月12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现身著名脱口秀《吉米现场秀》,他在节目上大方回应“吐槽”自己的网友,还与主持人开起了关于希拉里“电邮门”的玩笑。在“毒舌推特”环节,主持人吉米向奥巴马展示了数条网友们“吐槽”。

  尽管到目前为止,希拉里尚没有明确表示要竞选2016年总统,但社会和媒体都把她看做最热门的总统候选人。特别在美国中期选举落下帷幕后,“民主党的惨败让现年68岁的前国务卿希拉里的参选前景更加光明”。
  《华盛顿邮报》分析称,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大胜印证了奥巴马的低支持率,让希拉里成为民主党阵营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之前的多项民调中,希拉里以80%的支持率稳居候选人榜首。
  相较于共和党的群龙无首,暂时没有合适“弹药”的民主党只能先力挺希拉里。“如果希拉里最终决定不参选总统,民主党阵营将面临棘手局面”,法新社如是说。
  所以这位集前美国第一夫人、前联邦参议员、前国务卿、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于一身的完美政治家,半推半就中被推上了政治舞台的正中央,“再度成为不可避免的被提名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初选之前再次冒出如奥巴马般的政坛黑马,民主党会不会选择第二次抛弃希拉里呢?
  答案还请翻看2008年。正是在党内提名的关键时刻输给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奥巴马,希拉里位居第三无缘最终的总统大选。随着“邮件门”的愈演愈烈,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朗。《华盛顿邮报》透露,虽然得到党内第三号人物舒默的加持,民主党内还是传出了另寻候选人的声音。一些党内保守人士坚持认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诚实可靠的人选”。
  根据美国媒体预测,正在“招兵买马”的希拉里很有可能在4月份正式宣布参选决定,但从天而降的“邮件门”明显会扰乱希拉里的日程安排。美国国务院官员称,审阅希拉里已经提交的电邮需要“消耗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她需要至少两次到场听证会做听证。这意味着,希拉里全力投入竞选的同时,还需分心应付国务院和班加西委员会的调查,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双重的考验。
  “我希望在4月前完成听证,”高迪向媒体透露,“共和党控制下的国会听证对希拉里来说很可能相当棘手。听证时间表可能与希拉里的竞选计划产生冲突”。
  除此之外,和媒体打交道的不擅长成为了横亘在其竞选路上的绊脚石。10日匆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已经被证明是一场“失败的危机公关”。英国《经济学家》刊文,希拉里给人一种“傲慢”的印象,无论是否公布邮件,“她都已经输了”。
  《每日野兽报》一篇题为《希拉里的媒体噩梦又回来了》的报道称,当希拉里在发布会上被拍到怒气冲冲的表情时,她与媒体“又一次开战了”。文章引用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者萨巴托的话说,希拉里易怒的性格导致她始终处理不好与新闻界的关系。
  在《时代》杂志最新一期的蓝色封面上,印着希拉里的黑色剪影,她的头部恰好挡住了字母M的下半部分,乍一看会觉得她变成了“恶魔”的化身。   更为不利的是,“邮件门”事件唤起了民众有关1990年代的黑色记忆——克林顿夫妇因为办事缺乏透明度而被诟病已久。《华盛顿邮报》回忆说,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希拉里因为拒绝披露夫妻俩一桩时代久远的土地交易信息,促使美国联邦法院介入调查,这起土地案不断升级,最后还引出了一起世界闻名的性丑闻而导致克林顿遭弹劾。
  “这次的丑闻强化了人们对她早已形成的负面认知。大家能够感受到她在发布会上展现出的‘新形象’吗?没有,她还是以前那个陈腐、乏味,彻头彻尾的希拉里。”
  加上国内要求权力变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正在经历“克林顿审美疲劳”的希拉里和她的潜在竞争对手杰布·布什都面临着选民怀疑和摇摆的态度。前者和她的丈夫、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叱咤白宫多年,后者的父亲和兄长分别担任过第41任和第43任美国总统。
  西班牙《国家报》采访的民调专家表示,许多选民认为两大家族的回归意味着美国回到了昨天,擔心精英政治的垄断侵蚀国家民主制度的根本。因此想要保持自己对选民,特别是年轻选民的吸引力,“希拉里需要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纽约时报》评论称。
  最为致命的是,困扰希拉里的又何止一件“邮件门”。美国务院发言人刚刚表示,希拉里在国务卿任职期间也没有使用政府提供的黑莓手机。虽然国务院“并不强制要求使用专机”,但这一消息无疑会让深陷“邮件门”泥淖的希拉里处境更加艰难。
  祸不单行,因为克林顿设立的基金会接受包括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中东国家的政治献金,致力于树立女性权益提倡者形象的希拉里又遭到了共和党人的强烈抨击。
  “上个月,惠普的前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里纳在共和党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上告诉听众,克林顿‘在推特上发关于我国女权情况的帖子,却又从剥夺女性最基本人权的政府那里拿钱’。”
  随着“邮件门”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共和党人趁机提出希望公开其担任国务卿时与克林顿基金会的邮件往来,尤其是涉及海外捐款的部分。“幸灾乐祸的人将在邮件里搜寻证据,证明她对此事是知晓的,这也可能是致命的。”
  不难想象,随着选举的不断升温,追逐丑闻的美国政坛文化将引发各式各样的事件门,而被共和党人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希拉里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正如舒默所言,他理解为什么时隔几年有人翻出希拉里的电邮作为目标,完全是因为她是全国名人、是潜在的总统候选人。一些民主党人也表示,希拉里遭到攻击不是因为具体的某件事,而是她身上贴着的“最热门总统候选人”这一标签。
  这对从政经历丰富的希拉里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在这个复杂而多元的政治现实中,“灯下黑”的事实是必然存在的,这在日后会被对手恶意的无限放大和扩散。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邮件门”的开始标志着希拉里此次竞选已经遭遇了“强气流”。在熬过未来18个月的争吵后,美国能否最终迎来第一位女总统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2014年7月20日, 印度6岁女童在校被强奸,千余名家长示威抗议。  近日,一场诡异的官司被打到了美国的巡回上诉法庭,事情的起因,只是一起校园强奸案,但其中曲折的逻辑,实在令人扼腕;而它所引发的争议,似乎也值得我们重视。  校园悲剧  2010年1月,在阿拉巴马州斯巴克中学里, 14岁的女生“杰登”(化名),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该校一名16岁的男生,让她与其约会,并告诉她去男生浴室碰头。  实际上
期刊
主演米拉·库尼斯和查宁·塔图姆。  Q=问题  L=拉娜·沃卓斯基  A=安迪·沃卓斯基  Q:你们是如何开始酝酿这个故事,构思《木星上行》中的世界的?  L:这个故事从我们制作《黑客帝国》三部曲的时候已经开始萌芽了。制作三部曲时工作节奏非常紧张,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棘手的问题。有一次,我们正在讨论下一个要拍摄的镜头——Neo终于从“Limbo”中挣脱出来,剧组每个人都看着他,问:“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
期刊
由SMG影视剧中心主办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办到今年已满十年。上月,全国各地多位行业大佬齐聚上海,畅聊电视剧市场热门话题。“IP”、“1.5轮跟播”、“台网融合”、“电商剧”……种种热词成为他们竞相争议的内容,言谈间,也为刚刚过去的2014年整个电视剧产业作了精彩的回顾与总结。  正如年会主持人、SMG艺术总监陈梁所言:“2015年,将是影视剧行业洗牌的一年。”而2014已经过去的种种,又有多
期刊
著名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郑海。  迎面走来的美籍华裔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郑海,中等身姿,衣着优雅。3月20日,她应中国音乐学院邀请,在北京举行学术演出。笔者约她聊聊“大提琴生涯”,一聊起她在美国“漂泊”近30年的从艺经历,她快言快语,痛痛快快谈了她对音乐的迷恋和钻研,让人不禁感叹:她为音乐而生,古典音乐已经渗入了她的血液,大提琴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郑海现任美国西南大学常驻艺术家、副教授,她的头衔上还有
期刊
“证实也好,不证实也好,它就在那里,你早晚都要证实!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肯定要弹射,你早晚都要承认!急啥呀?”《大国航母》一书的作者、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房兵大校口中的那个“它”,指的是在建的国产航母。  据《香港商报》报道,“中国已在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比‘辽宁’号更先进。海军副政委丁海春中将表示,待工业制造部门完成建造后,把航母交付海军便会展开训练。海军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马伟明少将直言,
期刊
图为保利置业集团总经济师、保利置业集团上海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国昂先生现场致辞。  3月28日,在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品——上海保利大剧院里,以“2015保利与你共分享”为主题的保利置业上海公司2015品牌发布会邀请千余名嘉宾、媒体、同行,以及业主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体验了保利置业文化艺术生活的绽放。  千人齐聚  大师同行共鉴艺术瑰宝  3月28日下午,上海首座水景剧院——保利大剧院内人头攒动
期刊
上海,1933老场坊。这座昔日全东亚最大的宰牲场现已变身为 “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成为上海时尚流行的新标地。电影《小时代》便取景于此。  在46岁“高龄”辞去千万年薪的金字塔尖职位后,曾是万科高级副总裁的毛大庆没有去传闻的鸿坤地产,而是选择自主创业,当起了“二房东”。不过,这个“二房东”并非是“食租”的“包租公”,而是有一个很专业化的名称——基于办公室出租的创业孵化平台。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收
期刊
其实,对于个人而言,品牌价值的社会影响力,是一种信誉的保证。而对于楼盘而言,品牌价值的市场影响力,是一种财富的保障。   就目前楼市而言,救市“新政”频出,楼市呈现一波“筑底反弹”的行情。但市场永远是表现出“强者恒强”的走势,不同的楼盘其市场表现也各不相同。   而由全国著名的30强房地产企业——泰禾集团倾力打造的泰禾红御能迅速红极上海楼市,是一种品质价值的体现,也是一种品牌价值的彰显。  
期刊
圣安德鲁斯大学建于美丽的苏格兰小镇。2013年,大学的学生们为了庆祝圣安德鲁斯大学600岁,穿着红蓝的三色衣服,在操场上摆出校徽造型。  英国剑桥公爵、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在3月1日到4日进行了为期4天的中国之行。在此之前,英国王室与中国的外交往来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女王上次访华在1986年,英国王储查尔斯曾在1997年出席了香港回归中国仪式。此次威廉王子访华,对推动中英两国的关系十分有意义
期刊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寻求稳定的国家,凡事喜欢一步步来,对变革与反常规有一种排斥感,不仅自己不喜欢“跳跃”,就是对别人的跳跃也感到由衷的不舒服。历史上的“格”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发明。   北魏后期,针对官多人少的现状,吏部尚书崔亮制定了“停年格”的选官制度,选人以年劳为制,由唯才是举变为资历取胜。停年格实行后,“沉滞者皆称其能”,但也引起很大非议。吏部郎中薛琡甚至讽刺说:吏部留一个人管官员档案就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