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你离开万科当“二房东”?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1933老场坊。这座昔日全东亚最大的宰牲场现已变身为 “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成为上海时尚流行的新标地。电影《小时代》便取景于此。

  在46岁“高龄”辞去千万年薪的金字塔尖职位后,曾是万科高级副总裁的毛大庆没有去传闻的鸿坤地产,而是选择自主创业,当起了“二房东”。不过,这个“二房东”并非是“食租”的“包租公”,而是有一个很专业化的名称——基于办公室出租的创业孵化平台。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收购并改造闲置的旧厂房,为青年才俊们(“创客们”)提供软硬件完善的创业空间。乍一听,这还是毛大庆的老本行房地产啊!但是,该项目与当下最时髦的创业投资紧密相连,而毛大庆本人也更愿意大家称呼他“天使投资人”,而不是房地产投资人。那么,被业内称为“最懂房地产”的毛大庆,其投资动向对于房地产行业意味着什么?对创业投资又意味着什么呢?
  职业“天花板”被冲破


毛大庆

  过去20多年来,由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和腹地广阔的市场,中国任何一个被计划压抑的行业,一旦实现市场化以后,都会带来消费需求大规模的释放,蛋糕非常诱人,房地产行业就是其中的最好代表。20年来,但凡采取“简单复制、快速周转”开发模式的开发商们,都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万科,对这种模式非常崇拜,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模式最大的特性就是,规则是第一位的、人是第二位的、流程是标准化的。例如,万科每一个产品系(如四季花城、金色家园等),不管在哪个城市,都有固定不变的开发和融资模型。从拿地到销售和新盘去化率等,都有明确的规则和时间上的约束。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遵循規则,而不是个人特性的发挥。
  因此,再耀眼的职业经理人,甚至是明星经理人,对于万科的治理和运营,实际影响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离了谁,万科照样转”。但是,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个性化的创业时代,标准化的优越性已经成为过去。近年来,万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13年以来不管是频繁“触网”,还是合伙人制度,事实上都意在弱化“标准化”,彰显“个性化”,留住高级管理人才。
  但房地产行业整体还未告别增量开发,存量利用还未找到盈利模式,转型未见成功者。万科转型喊了几年力不从心,无怪乎王石感叹,下一个倒下的是万科。在互联网风生水起,“80后”挑大梁,创造一个个互联网奇迹的刺激下,万科这个“高大上”平台在过去集聚的那些职业精英们终于坐不住了,要离开这个夕阳行业。
  迄今为止,创造万科千亿级房企的老臣子“11人梦幻组合”中,已有8人离开。不管是突破职业“天花板”还是薪水“天花板”,这都是必然的,而毛大庆就是这中间的一员。
  旧工厂的“乌鸡”变“凤凰”
  作为一个行业,建新房子已经夕阳西下了,看看微信端疯传的“博士回乡看房记”,就知道现在绝大多数城市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房子,特别是那些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冠名为五花八门的新区和CBD(中央商务区)的新建房屋。老城区开发殆尽,新房只能在新区开发,这在中国各大城市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这些区域的配套还为见到实效,房子却先盖起来了,而且盖得一片连一片。最终,老百姓用脚投票,空城、鬼城到处都是,就连一些大城市也未能幸免。若继续开发新建住房,哪里还有可观的收益呢?
  但是,在老百姓钟情的老城区,存量房屋利用的效率却很低。特别是,大城市产业升级较快,制造业升级换代、服务业独霸天下、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传统工业遗留下来的厂房,占据着城市最核心的区位,不仅无法为新行业和新产业做贡献,反而大量闲置。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立群团队的调研,被称作工业遗产的“旧厂房”,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星罗棋布,既有央企和市级国企的,也有区级企业,甚至乡镇、街道办企业。即便在面积为300平方公里、寸土寸金的北京四环内,旧厂房用地接近4000公顷、建筑面积也接近2700多万平方米。由于生产线外迁、企业破产、用地功能调整限制等原因,这些厂房基本进入了“冬眠”,眼睁睁看着浪费却无能为力。
  这些厂房用地位置相对都比较好,单体空间比较大,交通方便且配套设施齐全,长期闲置在那里,实在是太可惜了。若将其改造为单体空间较小的创意空间,保留原外形、杜绝大拆大建,不仅盘活了存量物业,保留了工厂原来的记忆,而且以中国“工业文化遗产”的形式再现,记载了我国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创业创意产业演进的历史,其中也不乏适应创业氛围。例如,深圳大学城创意园、华侨城LOFT创意产业园,上海的861创意空间、智造局等等,都是由旧工业区改造的。更关键的是,旧工厂改造为创业园区或创业工场(而不是住宅),不涉及到用地功能调整,也就不需要补缴地价,也不用走“招拍挂”程序,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很明显。因此,旧工厂的“乌鸡”完全可以变“凤凰”,这是未来房地产发展最好的机会了,称为“蓝海”一点儿也不过分。


上海,1933老场坊。这座昔日全东亚最大的宰牲场现已变身为 “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成为上海时尚流行的新标地。电影《小时代》便取景于此。

  那么问题来了,对创意园区的需求可观吗?答案毫无疑问。近年来,李克强总理非常关心的创业门槛(如注册、公章、资金等)已经大大降低了,深圳和珠海等城市已经是创业“零门槛”了。但如果你想创业,办公首选的还是位置优越、产业聚集的办公物业,毕竟这里有志同道合者、上下游的朋友,还有创业成果转化的渠道。但是,尽管各大中城市的写字楼林立,CBD、商务区和产业园很多,但这些区域物业的租金高得让怀里只揣有“梦想”的“创客们”(Makers)望而却步。此外,如果你想获得创业资金,银行会问你有没有土地和房子抵押呢?若没有,那就请你靠边站吧!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火种”还没有烧起来就被无情地熄灭了。


创客嘉年上看点颇多。创业之初需要低成本空间,“二房东”有很大市场空间。

  在过去几年,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超过50%的写字楼新增供应集中在非中心商务区,租金相对低一些,典型的如北京望京、上海普陀、广州番禺和深圳龙岗等。但是,由于新商务区、办公区公共配套和软硬件不完善,创业平台和创业氛围不具备,创意设计也不够。同时,开发商为回笼资金,经常采取“散售模式”,园区内入驻企业鱼龙混杂、产业集群效应不足,最后的结果就是空置率居高不下。2013年,全国20大城市甲级写字楼存量3400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11%,乙级写字楼空置率就更高了。一边是大量写字楼空置,一边却是“创客们”无立足之地。
  政策春风使劲地吹
  正是基于此,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9号文,直指城区老工业区“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大拆大建、融资渠道单一”问题,提出“鼓励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和老设施,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演艺、会展等产业”。而且,该政策更大的利好在于,“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发展符合规划的服务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这样,“招拍挂”下的土地高成本就省去了,程序也简单了,既可以激励工厂自主改造,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而且改造后的物业租金也不会太高。总之,创业办公物业的成本有望降低了,横在“创客们”面前的第一道障碍也有望破除了。
  而且,政策上的利好接连不断。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提出了要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任务,其中4个方面涉及到如何降低办公物业租赁成本和融资成本。例如,第一、二条提出“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和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第五、六条提出“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规范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这样,不仅物业成本降低了、创业的资金成本也有望降低。
  这次,毛大庆抓住机会了。他的创业项目是个“二房东”,但这个“二房东”可不简单。首先,按照计划,毛大庆将在北京收购、改造旧有厂房、公建等,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低廉、有品质保证的硬件、软件条件;其次,毛大庆还吸引来了徐小平、李开复、中关村创业大街、清华科创秦君等投资人或合伙人,为创业者提供财务咨询和天使投资。而后者,也就是天使投资人,这才是毛大庆最看重的。由此,毛大庆这个“二房东”,若解决了创业的资金问题,改造旧房厂不成问题,其创业项目解决了“創客们”最关心的两个大问题——合意和低成本的办公、廉价的资金。
  3月8日,毛大庆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充满感性的文章《拥抱最美时光,寻找最初梦想——写在告别万科、即将创业之际》,并以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倡导的“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为时代背景,以“时代召唤、个人追求、生命完善”概括选择创业的原因。对于自己钟情的项目投资前景如何,毛大庆非常看好。用他的话来讲,北京海淀区学院路的边上、大学周围,以及大学城周边,都有这样的老厂房在闲置。而在北京,预计每年留下来的应届毕业生大约60万人,其中有10多万人将会面对自主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毛大庆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梦想”思路很好,但在具体实施中,可能会受到如何进行商业运营、租金回收能否覆盖成本、部分旧工厂项目“谈判”成本很大等方面的冲击。
  当然,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旧工厂再利用,并基于创新创业来重新设计、开发和运营,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多赢”结局。
  政策上的扶持已经到位,类似于毛大庆这种“懂房地产”的业内专家已经先行,未来的趋势不可阻挡。万事俱备,希望毛大庆创业能够点燃“创客们”的创业“之火”,让“创客们”奔跑起来!(作者供职于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今天意义上的收藏,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最初是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崇尚,而在西方有长达几百年的家族收藏,这与中国近几十年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我们的收藏并不是缓慢规划与完善的过程,虽然我们需要时间来验证这些收藏的价值,但更需要让公众了解收藏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而非是极少数人的数字游戏。   国内对收藏的理解更多接近投资的路径,虽然藏家们不是全部期待作品马上变现,但希望将艺术作品纳入长久自我收藏体系
期刊
突然之间整一代人就“醒过来”了,不是个人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生活方式的觉醒,以前不可以有房子、车子,我现在可以有了,于是大家就拿物质来获取安全感,这个社会又进入到了另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编者按:一个陌生少年,突然闯入了丧偶独居老人老邓的生活。突如其来的骚扰电话,被砸的玻璃窗,小区里的入室盗窃杀人案……一系列离奇事件随之而来,环环相扣之下,每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裂变。    这一次,“闯入者”这个概念
期刊
春节在岳父家吃团圆饭。热腾腾的猪肉大葱馅水饺摆上了锅,几杯薄酒下肚,便一个接一个地大口饱尝起来。忽然,一口咬下去,被一个硬梆梆的东西硌了牙。连皮带馅吐出来,原来是一枚一毛钱的硬币。   这时岳父便笑容满面地解释开来:“我们老家张家口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在过年的饺子里包上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这个特殊的饺子,就是谁当家。当年我就吃到过,很灵的。”噢!原来是岳父精心导演了这一出儿呀。“从开始吃饭,我
期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向人们道出了春日里一觉醒来所感受的清新与惬意。于是,孟浩然笔下的“春眠”成了无数人心中关于睡眠的“幸福样本”。  可如今,随着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入睡的时间普遍推迟了一到两个小时,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晚睡族的行列。  要知道睡眠占據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是人们身体调整、恢复和整合的重要环节,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
期刊
2014年7月20日, 印度6岁女童在校被强奸,千余名家长示威抗议。  近日,一场诡异的官司被打到了美国的巡回上诉法庭,事情的起因,只是一起校园强奸案,但其中曲折的逻辑,实在令人扼腕;而它所引发的争议,似乎也值得我们重视。  校园悲剧  2010年1月,在阿拉巴马州斯巴克中学里, 14岁的女生“杰登”(化名),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该校一名16岁的男生,让她与其约会,并告诉她去男生浴室碰头。  实际上
期刊
主演米拉·库尼斯和查宁·塔图姆。  Q=问题  L=拉娜·沃卓斯基  A=安迪·沃卓斯基  Q:你们是如何开始酝酿这个故事,构思《木星上行》中的世界的?  L:这个故事从我们制作《黑客帝国》三部曲的时候已经开始萌芽了。制作三部曲时工作节奏非常紧张,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棘手的问题。有一次,我们正在讨论下一个要拍摄的镜头——Neo终于从“Limbo”中挣脱出来,剧组每个人都看着他,问:“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
期刊
由SMG影视剧中心主办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办到今年已满十年。上月,全国各地多位行业大佬齐聚上海,畅聊电视剧市场热门话题。“IP”、“1.5轮跟播”、“台网融合”、“电商剧”……种种热词成为他们竞相争议的内容,言谈间,也为刚刚过去的2014年整个电视剧产业作了精彩的回顾与总结。  正如年会主持人、SMG艺术总监陈梁所言:“2015年,将是影视剧行业洗牌的一年。”而2014已经过去的种种,又有多
期刊
著名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郑海。  迎面走来的美籍华裔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郑海,中等身姿,衣着优雅。3月20日,她应中国音乐学院邀请,在北京举行学术演出。笔者约她聊聊“大提琴生涯”,一聊起她在美国“漂泊”近30年的从艺经历,她快言快语,痛痛快快谈了她对音乐的迷恋和钻研,让人不禁感叹:她为音乐而生,古典音乐已经渗入了她的血液,大提琴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郑海现任美国西南大学常驻艺术家、副教授,她的头衔上还有
期刊
“证实也好,不证实也好,它就在那里,你早晚都要证实!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肯定要弹射,你早晚都要承认!急啥呀?”《大国航母》一书的作者、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房兵大校口中的那个“它”,指的是在建的国产航母。  据《香港商报》报道,“中国已在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比‘辽宁’号更先进。海军副政委丁海春中将表示,待工业制造部门完成建造后,把航母交付海军便会展开训练。海军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马伟明少将直言,
期刊
图为保利置业集团总经济师、保利置业集团上海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国昂先生现场致辞。  3月28日,在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品——上海保利大剧院里,以“2015保利与你共分享”为主题的保利置业上海公司2015品牌发布会邀请千余名嘉宾、媒体、同行,以及业主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体验了保利置业文化艺术生活的绽放。  千人齐聚  大师同行共鉴艺术瑰宝  3月28日下午,上海首座水景剧院——保利大剧院内人头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