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形成认知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并付出诸多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德育人、以识服人、以情感人、以身正人的素质教育的良好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育;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包含十分丰富的社会、伦理、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内容,它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新世纪呼唤着一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1.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机遇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认识、思考和经验,在分享的过程中,师生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相互沟通,并能够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获取新的发现,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2.师生能够友好地合作对话
友好对话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再是严不可批,学生也不再是幼稚无知,而是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就沟通和对话。首先,友好对话使得师生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得相互促进。其次,友好地合作对话能够使得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而不是一味的相互责备和刁难。再次,友好对话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合作和创造良好的教学活动,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通过友好对话,师生之间逐步形成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
1.让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
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研究发现,小学生会对一门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原因大多是喜欢这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因为喜爱任课教师,双方交流的时间就更长,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也有更多的了解,学生自然会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中,正所谓“爱屋及乌”。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增加,由量变发生质变,从而真正喜欢该学科。
2.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对一门学科的爱好之情很容易消退。要让学生始终能够保持兴奋的情绪,就需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护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丰富知识,并发现学习的乐趣。
三、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不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且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会逐步形成,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变化。他们一般有以下显著心理特点。
1.内心孤独,渴望交朋友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上处在缺乏儿童伙伴的状态,内心很需要获得同伴的支持和友谊。他们会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学会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增进彼此的了解。因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以及课外多采取小组式活动,让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改变习性,树立自信心,同时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2.情绪情感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很敏感,喜怒哀乐很容易从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尊重。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后,常喜笑顏开,在被老师批评后,会感到难为情,低头不语或哭泣,其情绪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不容易自我控制,遇事后他们并不是首先接受周围人的叮嘱、辅导、说教,而是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充分地尊重小学生,倾注爱心、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矛盾,消除挫折。
3.兴趣强烈,耐心不足
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大千世界的种种微妙和奇异无不吸引着他们那颗童稚的心,尤其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他们更渴求知识。很多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们由于其生理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缺乏耐心,这些缺乏耐心的孩子一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独立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喜欢求助老师和同学,或者抄袭等。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实施耐心教育,不仅教小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应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面对挫折,要培养他们的勇气,培养他们实际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教他们生活的技能。
四、注意师生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成,而且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沟通有一定的方式,更有一定的技巧,教师首先应以一种对学生尊重、关爱、负责任的心态去与学生沟通。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爱具有特殊的魅力,它能融化冰冻的心灵,温热自信的希望,点亮起航的明灯,扬起前进的风帆。李镇西说过:“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他们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少数学生,冷落打击大多数学生。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与学生沟通,胸中要有爱,理智的严格的爱,而非溺爱、纵容、放任。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构建和谐良好师生关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此外,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时,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时刻保证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晓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12(08).
[2]高银霞.浅议小学教育中的和谐师生关系[J].教育革新,2010,(05).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平关镇龙吉小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包含十分丰富的社会、伦理、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内容,它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新世纪呼唤着一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1.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机遇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认识、思考和经验,在分享的过程中,师生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相互沟通,并能够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获取新的发现,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2.师生能够友好地合作对话
友好对话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再是严不可批,学生也不再是幼稚无知,而是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就沟通和对话。首先,友好对话使得师生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得相互促进。其次,友好地合作对话能够使得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而不是一味的相互责备和刁难。再次,友好对话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合作和创造良好的教学活动,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通过友好对话,师生之间逐步形成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
1.让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
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研究发现,小学生会对一门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原因大多是喜欢这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因为喜爱任课教师,双方交流的时间就更长,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也有更多的了解,学生自然会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中,正所谓“爱屋及乌”。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增加,由量变发生质变,从而真正喜欢该学科。
2.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对一门学科的爱好之情很容易消退。要让学生始终能够保持兴奋的情绪,就需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护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丰富知识,并发现学习的乐趣。
三、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不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且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会逐步形成,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变化。他们一般有以下显著心理特点。
1.内心孤独,渴望交朋友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上处在缺乏儿童伙伴的状态,内心很需要获得同伴的支持和友谊。他们会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学会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增进彼此的了解。因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以及课外多采取小组式活动,让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改变习性,树立自信心,同时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2.情绪情感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很敏感,喜怒哀乐很容易从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尊重。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后,常喜笑顏开,在被老师批评后,会感到难为情,低头不语或哭泣,其情绪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不容易自我控制,遇事后他们并不是首先接受周围人的叮嘱、辅导、说教,而是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充分地尊重小学生,倾注爱心、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矛盾,消除挫折。
3.兴趣强烈,耐心不足
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大千世界的种种微妙和奇异无不吸引着他们那颗童稚的心,尤其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他们更渴求知识。很多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们由于其生理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缺乏耐心,这些缺乏耐心的孩子一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独立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喜欢求助老师和同学,或者抄袭等。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实施耐心教育,不仅教小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应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面对挫折,要培养他们的勇气,培养他们实际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教他们生活的技能。
四、注意师生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成,而且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沟通有一定的方式,更有一定的技巧,教师首先应以一种对学生尊重、关爱、负责任的心态去与学生沟通。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爱具有特殊的魅力,它能融化冰冻的心灵,温热自信的希望,点亮起航的明灯,扬起前进的风帆。李镇西说过:“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他们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少数学生,冷落打击大多数学生。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与学生沟通,胸中要有爱,理智的严格的爱,而非溺爱、纵容、放任。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构建和谐良好师生关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此外,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时,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时刻保证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晓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12(08).
[2]高银霞.浅议小学教育中的和谐师生关系[J].教育革新,2010,(05).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平关镇龙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