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破谈判中的套路,避免谈判陷阱?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u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租房时,中介对你漫天要价,但别人的嘴能讲价,你的嘴只能亏钱;跳槽时,HR姐姐狠压工资,最终干着同样的活儿,却拿着比别人更低的工资;商务谈判时,你总是不知不觉被对方套路,让渡己方的利益。
  无论升职加薪、商品买卖、面試、向客户提案……我们正处于把谈判协商作为探索新关系过程的时代。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麦肯锡高效沟通课》,是作者二十年谈判和人际管理经验的总结,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谈判技巧与方法,教你怎么识破谈判中常见的套路,避免谈判陷阱。

套路一:最后通牒战术


  所谓利用最后通牒逼迫对方做出决策的战术,指的是出示“固定价格”,用“不喜欢您就别买”来逼迫对方做出决策的战术。



  这种战术最大的缺点在于,做得太过了,谈判就会有破裂的风险。
  要应对这种战术首先要测试对方的决心程度,验证对方说的“不喜欢您就别买”的真假,测试方法有,可以装作没听见对方说的“不喜欢您就别买”,对对方说“拜托了,您就给我便宜点儿”等,继续讨价还价,还可以说“要不就算了”,试着暗示对方谈判可能破裂。除此之外,可以尝试着说:“别的店可是说要给我降到这么低”。
  上述所说的方法都是非常常规的操作,所有的谈判都需要做充分准备,在店家对你说“不喜欢就别买”时,你应该事先就去别的店家询问商品的进货情况、最低价格、产品自身优缺点等。知识就是力量,信息是谈判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套路二:红白脸心理战


  “分饰角色扰乱战术”指的是对方的团队成员通过分别饰演“好人”和“恶人”角色,以达到引诱我方妥协的心理扰乱战术。
  要对付这种战术,一定要抓住一个要点,无论对方是白脸还是红脸,他们都代表对方的利益,“好人”的和善不过是一种错觉,他提出的方案不一定能称得上是能使双方满意度最大化的替代方案。
  此时你应该将“好人”提案和恶人的“提案”切割来看,对其进行完整评估,这样通常就能看清好人的方案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套路三:追讨附赠品战术


  这种战术指的是,在谈判即将达成协议或刚刚达成协议时,买家对卖家提出要求其无偿追加与买的东西相比价值较小的东西,也就是“免费赠送”。
  为什么这一战术会奏效呢?首先,我们可以认为免费赠送与协议比起来是相对较小的条件,所以,卖家往往认为“也不是什么大的要求,算了吧”,同时卖家希望尽早结束谈判,所以不希望因为这个相对较小的要求使谈判拖延下去,于是才会做出让步。
  很多人觉得免费赠送的东西价格不高,所以轻而易举答应对方的条件,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人对于免费服务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有第一次就很有可能会有第二次,另外在大的交易中,看似金额较小的免费服务,可能也会发展成大的金额。
  面对对方提出的免费服务要求,必须头脑清醒,面带微笑拒绝对方的要求,从谈判一开始就要做好不接受免费赠送的准备。

套路四:含糊要求心理战术


  “能再便宜一点吗”战术的精髓在于其“要求的含糊上”。所以应对起来,最基本的就是尽可能将对方含糊不清的要求具体化。
  特别是这一战术在含糊的说辞当中,让人抱有“拿下订单就在眼前”的希望,为了确认真假,应该单刀直入地试着问对方“我们该在哪方面怎么做,到底便宜多少”,探索对方的真实想法。
  另外我们要了解到这种战术最大的缺陷就是,买家如果做得过了,即使价格降下来了,但服务质量也可能会降低。
  所以我们在谈判的时候,不应该将焦点都集中在价格上,要强调除价格外的优势,尤其是大交易和长期合同的时候,除价格之外,支付条件、配送条件、保证等都是影响谈判的重要因素。不要忘记将这些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去对待。

套路五:预算底线战术


  “我对贵公司的产品、服务非常满意。我们一定会考虑购买。但遗憾的是,我们预算有限,贵公司能便宜些吗?”
  这种战术首先会激起卖家的自负心与同情心,当买家以很低的姿态要求卖家大发慈悲,卖家不知不觉就会对买家报以同情。
  这个战术其实跟之前讲到的红白脸战术是类似的,只不过这里的“恶人”是预算。
  要应对“预算只有这些”战术,第一步就是测试对方预算的上限,在此基础上,不能轻易降低价格,而应该花时间解释我方价格的合理性。美国一家著名且口碑很好的跨国企业一直在向全世界宣称“价格绝不能降!”说的就是要以对客户而言适合的价值来竞争。
  《麦肯锡高效沟通课》中提到,谈判是交流的一种形态,是指“信息发送并使接收方接受己方所期待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所有谈判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对方采取己方所期待的行为。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一点:谈判不是“如何欺骗对方,只确保自身利益”,而是在对方的问题得以解决并得到好处的过程中,己方的问题也得以解决并得到好处,我们称之为良性谈判。
其他文献
她来了,她来了,她带着“有肉有汤,一溜儿下肚的暖乎慰藉”走来了。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停更了近2个月的“李子柒”公众号终于在3月18日恢复“营业”。网红有很多,但“红”到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纷纷点赞的却是凤毛麟角,李子柒就是其中一位。《中国新闻周刊》更是将她评选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获选理由是: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
期刊
突发的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各大品牌的营销方式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环境下,既不能太商业又不能完全不提及品牌,这就非常考验营销人员对于度的拿捏。  在疫情給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换一个角度思考,或许它也能带来一些未来营销发展的思路和提示。在复工之际,我们盘点了一些在疫情中寻求“发声”的品牌,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剑走偏锋型  疫情之下,全国严防死守,此时去做产品
期刊
当很多人还没发现微信“视频号”的入口时,一部分人已经收获了数万粉丝;当很多人还在问视频号怎么开通时,一部分人已经开始通过视频号的相关内容变现了。“疯狂”的视频号  “秋叶大叔”在公众号上分享了自己的战绩:视频号粉丝方面,在2月1日,其发布了视频号的第一条视频,而从2月12日以后,平均每天新增视频号粉丝1500+;视频号内容方面,在最早的33个小视频中,阅读量破万的共有18条,达到10万+的有4条,
期刊
网红这个舞台是创新者的,也是传统的,甚至主要还是传统的。  只要不选择性失明,你就会发现“老革命”一样可以修炼成网红,而且还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位已逾耄耋之年的“老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就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回力,曾经有“运动鞋中的爱马仕”的美誉,90多年历程几经风雨,20世纪90年代几近淘汰出局。近年来,回力凭借大众化、高品质、全系列、更时尚的路线重获新生,用终端直供平台+电商平台双轮驱动,
期刊
新手经过打基础阶段,如果想继续进阶变成熟练的产品经理,最好多接触一些不同的挑战,如果有机会,可以发展这六个方面的能力:从0到1,做深做透,做宽做杂,大用户量,商业闭环,团队建设。从0到1  一个产品经理,如果一直在做成熟产品,没做过(哪怕是参与过)从0到1的新产品创业过程,他的产品视野总是残缺的。如果有机会,要去经历一下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产品的过程,去经历一下想法的发散和收敛,完全从零开始找用户、
期刊
近期,君乐宝奶粉在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上播放了贴片广告,但是15秒的广告似乎没有任何记忆点,很是“不走心”。整个广告文案均是介绍君乐宝奶粉的科技和产品,单一追求理性诉求,使得广告内容过于呆板,难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人设”的偏离  先说该则广告片中的代言人—奥运冠军田亮,因参加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加以“奶爸”人设,乍一看似无不妥,仔细分析却实在是“不走心”。  首先,关于代
期刊
社区团购整体上符合“降低了社会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率,激活了社会荣誉资源”三个创新的基本点。我们认为社区电商不是个潮流,而是一个趋势,其肩负着中国零售业的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重任。如何选择产品?  从供应链的角度,社区团购到底应该怎样做?  转变为供应商角色  首先,大家要从经销商或代理商的角色轉变为供应商角色。我们强调:供应链是零售的咽喉,采购是供应链的核心,无论是新营销还是传统营销,这个结论都成立
期刊
No.1茅台曾有的“贪念”,19年后永和豆浆拾起来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2020年首批12件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永和豆浆母公司、永和食品(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时说新语:  永和这次“失足”是因为其此前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主题为“这杯国饮,果断赞了!”的广告,其中含有“永和豆浆的产品作为国礼走进驻华大使馆”的内容。经相关部门查证,永和食品存在打擦边球的行为,永和食品曾向某使馆工作
期刊
這次疫情将热干面的知名度推向了全球,全国人民甚至连人民日报都发出倡议:“春来到,疫情毕,让我们一起去街边吃热干面。”结合我们目前复工门店的外卖和外带情况,热干面品类的机会已经到来。选品的标准和打造爆品的方法  我在2016年从互联网跨界到餐饮行业创业,因为感知到接下来在将近5万亿元的刚需、高频的餐饮行业加上互联网和资本可以大有作为。于是乎,怀揣着万店连锁、全球品牌的美梦开始闯荡这个看似门槛低、实则
期刊
3月以来,政府频繁发布各种财政、货币手段促进经济回温,股市随之大涨,消费市场也逐渐乐观起来。诸如“2020消费品牌如何逆袭”“报复性消费如何引爆”等自媒体文章,随处可见。  那么,“報复性消费”是否有事实的支撑呢?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000家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5.6%,其中,汽车反弹最明显,环比增幅达14.8%;手机、家电环比分别增长11.7%和11.1%。  不过,这是乐观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