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报复性消费”当作救命稻草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以来,政府频繁发布各种财政、货币手段促进经济回温,股市随之大涨,消费市场也逐渐乐观起来。诸如“2020消费品牌如何逆袭”“报复性消费如何引爆”等自媒体文章,随处可见。
  那么,“報复性消费”是否有事实的支撑呢?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000家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5.6%,其中,汽车反弹最明显,环比增幅达14.8%;手机、家电环比分别增长11.7%和11.1%。
  不过,这是乐观的理由吗?2月上旬和中旬,汽车、手机、家电的市场销售都是腰斩的,目前数据只是温和回暖。
  我一直认为,将消费者的“报复性消费”当作救命稻草,是很多消费品牌的不明智、不理智。可能“报复性消费”还没有开始,就提前结束了。
  逆风之下,我们要乐观,但也要理性乐观。

“低欲望消费观”可能正在养成


  我相信这段时间大家都在适应“低欲望消费观”,慢慢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多东西。当前普遍的“低欲望消费观”可能会长期化,这个时期,中国消费者已经发生两点微妙的变化。
  消费节奏调整已难以避免
  很多人误以为会有什么“报复性消费”,可是,“80后”“90后”只是觉得关在家里太久想多喝几杯奶茶、多吃几次火锅,集中宣泄一下情绪,很快这个消费热度就过去了。
  毕竟,这个时期大家没有品位的比较、没有时尚的谈资了,所有人都一样,对消费难有太高要求。
  注意:当大家很少谈论品位、时尚的时候,消费的节奏和动力会放慢很多。主流消费者真正花钱的地方,其实是自己眼光、品味的表达。
  理性逐渐回归
  曾经,小红书上“人人都开法拉利”的盛世景象可能短期内难以再现。历经这段时期的考验,“超前消费”怕是难有增长。
  很多公司人员零落、业务停滞,带来的收入减少、前景不明,造成了房贷车贷、花呗还款的明显压力。不要说消费者没信心了,金融机构也普遍表示:2020年坏账率可能会很高,消费者赚钱少,就没有钱还。所以,金融机构一定会收紧消费贷款,今年要比去年更难借到钱了。
  我发现,最近一两个月消费者心理上的最大变化,是明白过去的惯性生活方式很容易找到替代品。
  喝不到珍珠奶茶了,可以用精品水果的“纯甜”替代奶茶的“过瘾甜”,朋友圈里大家“炫耀”的是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大桌菜,而不再是外卖。
  除了吃吃喝喝,唯一有“报复性消费”迹象的,是一些小众的网红化妆品,很多女生可能心想:我的容颜闷了这么多天,是时候化一个精致的全妆了,也好出门“重新做人”。
  OK,这是特殊时期的“口红效应”。
  总而言之,这个时期带给中国消费市场的最大震撼,可能不是消费者的动力和节奏怎样发生变化,而是中国消费者开始认真思考消费的实际意义。

“80后”“90后”人群的三大消费矩阵


  我曾经强调“网红经济”和“宅家经济”将会得到加速增长,主要是基于这一代年轻消费者的群体画像。
  比如,新世代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注重个人感受;晚婚或者不婚,崇尚自由;社交至上,品牌信任只会在小圈层当中产生;特别愿意花钱在自己关注的事物上,比如养花、宠物;对喜欢的东西容易形成刚性需求,比如3000多元的游戏耳机和AirPods。
  最近的特殊时期,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可以不关心市场的菜价,但非常焦虑还能不能买到狗粮,游戏耳机是否及时送货……
  这里,我想再次深度细分这一代消费者的需求矩阵。
  有钱有闲的随机消费
  消费市场重启以后,需要时间缓慢恢复的仍是那种有钱有闲的随机消费——需求始终存在、目的不太清楚,因为游移不定。
  比如,女生去买裙子,她们有大概的需求,但不是那么明确。她们要多看、多逛,反复比较、精挑细选,逛了20家店,看了100条裙子,结果只买了一把太阳伞。
  阿里巴巴的最新数据显示:正常消费时期,每天晚上至少有2000万个女生在淘宝上逛,什么也不买,就是闲逛——她们是要找“买东西的灵感”。
  那种有钱有闲的随机消费者,京东商城、Amazon是伺候不了的,西五街、小红书那样的平台更适合,它们没有Amazon、京东商城那样很强的产品目录检索,而是搜索任何一个结果,都会出现一大堆产品和品牌,几乎不会过滤无关信息。
  因为年轻消费者买东西,基本上不是要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有什么以前不知道的、以前没见过的,看着看着,就随机买了一堆。
  目标明确的品位消费
  近期“宅家经济”盛行的大背景下,网红IP的特殊价值进一步显现出来。网红IP也可以说是一个认知定位,好的IP相当于一个流量入口。
  比如,哪怕没有抖音、快手,李佳琦只要有地方直播,就能大量带货。网红直播带货,主要是瞄准目标明确的品位消费。
  比如,在李佳琦的带货统计中,雅诗兰黛这类国际品牌贡献的收入占比远远超过国内品牌。
  李佳琦之所以带货惊人,不仅仅是因为人红、价低,更重要的是,他是目标粉丝的品位代言人。但是,随着流量越来越贵,国际品牌不得不承受更高营销开支的同时,还要配合网红大V搞“全网最低价直播直销”。这样,促使国际大牌实现了“平价的奢侈”。
  因为网红IP的形象真正做到了进入场景,成为角色,所以在用户心智中获得了高于消费品牌的地位,即“(红人)个人品牌大于消费品牌”。
  随心随性的生活方式消费   最近一两个月,消费者都不出来了。你知道大创生活馆在做什么吗?
  透过网站直播,大创生活馆的料理师在教顾客制作简便的轻食料理。近期关在家里,消费者正好可以学会怎么改进生活方式。大创生活馆的强项,就是带你寻找居家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哪怕你家里的装修十分普通,大创生活馆也总能通过一些美好的小事物,比如一个装饰摆件,或是一套心仪已久的餐具,给你带来新的生活情趣。
  所以,真正高品质的消费升级,是随心随性的生活方式消费。
  什么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做你自己。当年,优衣库、大创生活馆、无印良品的崛起,就是依靠“没有品牌烙印的品牌”这个概念。
  有人认为,未来的一切品牌,都将是生活方式品牌。
  无数App或者公众号,都是先聚集一群人,然后围绕着这群有共同特点的人,跨越品类,卖给他们任何东西。比如一个人买的坚果品牌,可能是三只松鼠,也可能是无印良品或者网易严选这些并不是专门做坚果的品牌。
  聪明的消费品公司,已经开始借势大环境的变化,努力销售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2020核心策略:买家要安全感,卖家要确定性


  基于你对主流消费人群的深度理解,以及对“报复性消费”的审慎预期,你会怎样看待消费品牌当下的线上营销策略?
  当前时期,消费品牌正在大规模线上化,高管线上直播、云发布会、导购开麦卖货,网红化已经是品牌营销的主流策略。
  你可以看到很多公司高管的直播视频,大多是全程戴着口罩,正襟危坐,显得有些紧张、局促。他们几乎不可能像李佳琦那样大呼小叫着“买它”和“Oh,my god”。
  那么,线上营销、网红带货是否真的那么有效?
  引爆有钱有闲的随机消费
  你以前出手买东西,要么开车去超市商场,要么在专门的电商App上逛。刷着抖音一下子就被带货买了一支口红;你在快手上给老铁双击了666,转身就下单了老铁自家产的风干牛肉。
  好玩嘛,不知不觉就“被带货”了。
  再看2019年直播带货的数据:快手上线自己的电商仅仅一年时间,2019年快手的交易量已经有千亿规模了,几乎可以排进中国电商前五。
  抖音以自己的电商为主要发力点,2019年一年的广告收入超过600亿,相当于整个腾讯集团的广告收入。(仅阿里巴巴一家每年就要给抖音掏70亿的营销费用)
  可是,网红引爆销量,引爆的主要是有钱有闲的随机消费,对整个市场的消费心理、互动气氛依赖性很大。
  整个消费市场冷冻了,抖音、快手的带货效果也随之大不如前。
  因为气氛(抗疫)转换过来、基础设施(物流)完全恢复都需要时间,那种有钱有闲的随机消费,可能只会缓慢爬升。
  品牌公司普遍对线上营销效果存在认识误区
  看到→点击→下单?线上营销没有这么简单!
  过去一个月里,还记得几个流量广告?见过几个人讨论流量广告?过去,衡量线上广告效果的主要指标是ROI(投资回报率)。大部分广告ROI的统计方式,是以消费前的最后一次点击来计算费效比,但是在“最后一次点击”前,消费者可能以朋友口碑、电视、电梯媒体等形式和品牌间产生了非常多次的交互。
  当前时期的线上营销效果,可能只是原有品牌势能、口碑沉淀的一次集中爆发,与你现今的线上操作策略关系不大。
  核心是打开消费者的心智开关
  叔本华说:“人们的个人决定(买东西、做投资甚至选老公),几乎不是源于个人的独立意志,更多是环境触发的精神过程。”



  簡而言之,买家的购物心理特别依赖宏观的市场氛围。
  目前消费市场的氛围是怎样的?显而易见,是买家要安全感、卖家要确定性。安全感和确定性就是当前市场的心智开关。
  这段时期,很多退休老人用了多年智能手机,但还是不会用淘宝。可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开始在今日头条上买东西了。
  你没看错,今日头条也卖东西,而且不用在线支付,而是货到付款、无接触供货。这就是安全感,打开了最冷淡的老年用户的心智开关。
  你知道喜茶、完美日记是怎么做品牌的?以内容为中心。在完美日记、喜茶的线上营销策略里,内容是由CEO要抓的重点,每天都要对外输出内容,和消费者高强度互动。
  比如喜茶的几款爆品,石榴养乐多波波冰、流心奶黄波波冰、酸菜鱼包,其创意不是源于研发部门,而是内容部门。内容部门,能靠着对用户的直接了解来提出产品需求。
  内容即研发,这就是确定性。
  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拥有品牌的,任何时候,你要会瞄准消费者的心智开关。过去正常时期,娱乐、好玩就是心智开关,淘宝就曾将自己当作“娱乐公司”。当前逆风时期,谁能更好提供安全感、确定性,谁就能打开消费者的心智开关。
  任何一次萧条,都是你逆袭、起飞的机会。
  可是,你要是没有把握好营销的心智开关,很大概率会“白白浪费一次危机”。
其他文献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区团购这段太火了。  预售+自提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在刻意要求下做到无接触交付也完全没有问题。所以一些本来危机重重的社区团购公司迎来了危中之机,更多的与社区团购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厂家、品牌商也开始布局社区团购,疯狂招募社区合伙人、团长。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厂家做社区团购。浪费时间  包括浪费团长的时间、自己团队的时间和消费者的时间。  我们假设大量的品牌商、厂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社
期刊
她来了,她来了,她带着“有肉有汤,一溜儿下肚的暖乎慰藉”走来了。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停更了近2个月的“李子柒”公众号终于在3月18日恢复“营业”。网红有很多,但“红”到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纷纷点赞的却是凤毛麟角,李子柒就是其中一位。《中国新闻周刊》更是将她评选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获选理由是: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
期刊
突发的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各大品牌的营销方式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环境下,既不能太商业又不能完全不提及品牌,这就非常考验营销人员对于度的拿捏。  在疫情給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换一个角度思考,或许它也能带来一些未来营销发展的思路和提示。在复工之际,我们盘点了一些在疫情中寻求“发声”的品牌,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剑走偏锋型  疫情之下,全国严防死守,此时去做产品
期刊
当很多人还没发现微信“视频号”的入口时,一部分人已经收获了数万粉丝;当很多人还在问视频号怎么开通时,一部分人已经开始通过视频号的相关内容变现了。“疯狂”的视频号  “秋叶大叔”在公众号上分享了自己的战绩:视频号粉丝方面,在2月1日,其发布了视频号的第一条视频,而从2月12日以后,平均每天新增视频号粉丝1500+;视频号内容方面,在最早的33个小视频中,阅读量破万的共有18条,达到10万+的有4条,
期刊
网红这个舞台是创新者的,也是传统的,甚至主要还是传统的。  只要不选择性失明,你就会发现“老革命”一样可以修炼成网红,而且还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位已逾耄耋之年的“老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就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回力,曾经有“运动鞋中的爱马仕”的美誉,90多年历程几经风雨,20世纪90年代几近淘汰出局。近年来,回力凭借大众化、高品质、全系列、更时尚的路线重获新生,用终端直供平台+电商平台双轮驱动,
期刊
新手经过打基础阶段,如果想继续进阶变成熟练的产品经理,最好多接触一些不同的挑战,如果有机会,可以发展这六个方面的能力:从0到1,做深做透,做宽做杂,大用户量,商业闭环,团队建设。从0到1  一个产品经理,如果一直在做成熟产品,没做过(哪怕是参与过)从0到1的新产品创业过程,他的产品视野总是残缺的。如果有机会,要去经历一下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产品的过程,去经历一下想法的发散和收敛,完全从零开始找用户、
期刊
近期,君乐宝奶粉在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上播放了贴片广告,但是15秒的广告似乎没有任何记忆点,很是“不走心”。整个广告文案均是介绍君乐宝奶粉的科技和产品,单一追求理性诉求,使得广告内容过于呆板,难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人设”的偏离  先说该则广告片中的代言人—奥运冠军田亮,因参加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加以“奶爸”人设,乍一看似无不妥,仔细分析却实在是“不走心”。  首先,关于代
期刊
社区团购整体上符合“降低了社会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率,激活了社会荣誉资源”三个创新的基本点。我们认为社区电商不是个潮流,而是一个趋势,其肩负着中国零售业的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重任。如何选择产品?  从供应链的角度,社区团购到底应该怎样做?  转变为供应商角色  首先,大家要从经销商或代理商的角色轉变为供应商角色。我们强调:供应链是零售的咽喉,采购是供应链的核心,无论是新营销还是传统营销,这个结论都成立
期刊
No.1茅台曾有的“贪念”,19年后永和豆浆拾起来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2020年首批12件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永和豆浆母公司、永和食品(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时说新语:  永和这次“失足”是因为其此前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主题为“这杯国饮,果断赞了!”的广告,其中含有“永和豆浆的产品作为国礼走进驻华大使馆”的内容。经相关部门查证,永和食品存在打擦边球的行为,永和食品曾向某使馆工作
期刊
這次疫情将热干面的知名度推向了全球,全国人民甚至连人民日报都发出倡议:“春来到,疫情毕,让我们一起去街边吃热干面。”结合我们目前复工门店的外卖和外带情况,热干面品类的机会已经到来。选品的标准和打造爆品的方法  我在2016年从互联网跨界到餐饮行业创业,因为感知到接下来在将近5万亿元的刚需、高频的餐饮行业加上互联网和资本可以大有作为。于是乎,怀揣着万店连锁、全球品牌的美梦开始闯荡这个看似门槛低、实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