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我们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学和语文教材的有机结合,避免生动呆板的运用而造成负面影响,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运用
多媒体计算机集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用一种设备实现课堂教学的电教化现阶段,并链接最新的信息,动态地收集信息,时间快,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以下的优点
(一)多媒体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多媒体解决了“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的难题,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语文课的自身特点,,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创作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知识性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了,其对学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二)实用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以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还要从教学对象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创作课件,使课件有实用价值。
(三)交互性原则。制作课件时,首先应该做到课件的内容检索方便,链接等手段使多媒体课件应用时简单明了。能控制速度,分步提示。同时交互性还表现为试卷与答案的连接。这就要求制作课件时给学生布置的思考题、试卷等,能在计算机上得到解决,让学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以增加学习者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媒体在农村语文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技术,认为多媒体万能化。在公开课上,几乎每节课都用到多媒体课件,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有些完全是纯粹做秀,好像无多媒体而不成公开课之感。如果不考虑教材的内容,一味地强调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动听的声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就会忽视对文本的理解。况且,有一些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需要多媒体,如果硬要和多媒体扯上关系,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学生又得不到应得的知识,所以多媒体语文教学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安排,让语文教学在多媒体的参与下而显得更加绚烂。
多媒体课件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思维的空间受到了限制,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再者,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就没有了思考空间,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思。在课堂上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少了“人气”,还不利于观察学生,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为之大减。
(二)忽视对文本的感悟。学生通过多媒体这种间接方式而获取的知识,极易渗入多媒体课件制作者或选择者个人的认识甚至偏见,使学生不容易看到文章的本来面目,同时,多媒体的“先入为主”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大多时间在看课件,课件中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视频、动画、大段的文字,便学生们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就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感知文本,不能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挖掘,提供背景性知识等方法探究主题,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根本就谈不上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三)淡化师生情感的交流,多媒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导”,过分突出多媒体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必要的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学生只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知识的容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语感能力缺少应有的土壤与养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
多媒体的参与,更多的是教师与电脑的交流,学生与课件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就少了。不能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效果,而淡化了师生问情感的交流。
(四)多媒体语文教学超大容量。有教师说,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一节课,可以上几个节课的内容。诚然,课是上完了,学生成了机器,接受完成了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思和消化,课堂教学效果又会怎样呢?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导致学生消化不良。一节课下来,虽然教学节奏快,程序安排紧凑,可静下来想一想,学生的收获又有多少呢?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慢,失去学习信心。
(五)多媒体语文教学一味追求花哨,不根据内容的需要。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多媒体只是达到这一目的辅助手段。而有的教师只是感观刺激,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如同逛了一回闹市,而热闹之后一无所获。
(六)被动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用多媒体上课时,更多的是借用别人制作的课件,对课件的内容和一些图片、动画、视频制作的目的等不太熟悉,这样在使用的时候难免陷入被动局面。有的教师对课件使用不熟,一时半刻都切换不到要讲授的内容,从而引起慌乱甚至崩盘。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运用
多媒体计算机集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用一种设备实现课堂教学的电教化现阶段,并链接最新的信息,动态地收集信息,时间快,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以下的优点
(一)多媒体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多媒体解决了“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的难题,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语文课的自身特点,,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创作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知识性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了,其对学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二)实用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以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还要从教学对象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创作课件,使课件有实用价值。
(三)交互性原则。制作课件时,首先应该做到课件的内容检索方便,链接等手段使多媒体课件应用时简单明了。能控制速度,分步提示。同时交互性还表现为试卷与答案的连接。这就要求制作课件时给学生布置的思考题、试卷等,能在计算机上得到解决,让学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以增加学习者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媒体在农村语文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技术,认为多媒体万能化。在公开课上,几乎每节课都用到多媒体课件,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有些完全是纯粹做秀,好像无多媒体而不成公开课之感。如果不考虑教材的内容,一味地强调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动听的声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就会忽视对文本的理解。况且,有一些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需要多媒体,如果硬要和多媒体扯上关系,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学生又得不到应得的知识,所以多媒体语文教学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安排,让语文教学在多媒体的参与下而显得更加绚烂。
多媒体课件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思维的空间受到了限制,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再者,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就没有了思考空间,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思。在课堂上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少了“人气”,还不利于观察学生,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为之大减。
(二)忽视对文本的感悟。学生通过多媒体这种间接方式而获取的知识,极易渗入多媒体课件制作者或选择者个人的认识甚至偏见,使学生不容易看到文章的本来面目,同时,多媒体的“先入为主”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大多时间在看课件,课件中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视频、动画、大段的文字,便学生们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就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感知文本,不能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挖掘,提供背景性知识等方法探究主题,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根本就谈不上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三)淡化师生情感的交流,多媒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导”,过分突出多媒体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必要的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学生只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知识的容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语感能力缺少应有的土壤与养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
多媒体的参与,更多的是教师与电脑的交流,学生与课件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就少了。不能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效果,而淡化了师生问情感的交流。
(四)多媒体语文教学超大容量。有教师说,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一节课,可以上几个节课的内容。诚然,课是上完了,学生成了机器,接受完成了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思和消化,课堂教学效果又会怎样呢?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导致学生消化不良。一节课下来,虽然教学节奏快,程序安排紧凑,可静下来想一想,学生的收获又有多少呢?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慢,失去学习信心。
(五)多媒体语文教学一味追求花哨,不根据内容的需要。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多媒体只是达到这一目的辅助手段。而有的教师只是感观刺激,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如同逛了一回闹市,而热闹之后一无所获。
(六)被动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用多媒体上课时,更多的是借用别人制作的课件,对课件的内容和一些图片、动画、视频制作的目的等不太熟悉,这样在使用的时候难免陷入被动局面。有的教师对课件使用不熟,一时半刻都切换不到要讲授的内容,从而引起慌乱甚至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