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 颠覆 希冀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浴女》是铁凝在2000年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正是在这篇小说中,铁凝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对女性的心灵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对女性命运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同时也展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男性真相图", 她以批判和嘲讽的解构眼光在其小说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自私、卑劣、懦弱的男性形象。对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文化和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消解、颠覆。
  关键词:铁凝 男性形象 消解 颠覆
  自封建宗法父权制统治地位确立以来,数千年的封建传统造就了根深蒂固的女子社会地位卑下、附庸于男性的文化思想。传统男权文化对男女进行了性别角色分工,男人都被认为是“强者、庇护者、引导者、主体”的类属物,是女人的依靠和希望;而女性是弱小的,是“柔弱的、附属的、被庇护的、被引导的”类属物,注定了女性“被他者化”和“物化”的悲惨命运。在《大浴女》中,铁凝站在一个女人的立场上,通过以尹小跳为主的一系列女性的成长过程,以其所独有的纵观古今视野和透彻明晰的生命领悟,向我们展现了女性从“男人的奴隶”到觉醒抗争蜕变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进而与男性平等共存的“人”的过程。为我们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传统男权文化赋予男性的神圣光环遮蔽下男性实际存在的许多弱点与缺陷,她用似手术刀的笔,冷静得近乎残酷地颠覆了传统男权文化中界定的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形象,剖析了男人作为父亲、丈夫、情人等多重身份下的真实面目。借助男性对家庭的职责爱情责任的逃避以及男性权威解体的描写,在小说文本中达到了对夫权、父权、神权等男性神话的一一拆解。
  (一) 对神圣父亲形象的颠覆
  在传统的男性文化历史语境中,父亲象喻着男性权威、男性力量。父亲是家园的主宰者,是人类历史的参与者和书写者,是儿女的精神家园。然而在《大浴女》中,铁凝通过对尹亦寻、这一父亲角色的塑造,消解了父亲这一筹码化的男性形象。
  尹亦寻是女主人公尹小跳的父亲,在她未成年之前,一直渴望能从父亲那寻求精神家园,她憎恶母亲章妩与唐医生私下偷情的行为,孤苦无告的她不由自主地想从自己一向爱戴和崇敬的父亲案例获得精神安慰和庇护,渴望他能分担她年幼心灵不堪承受的沉重,但是,作为父亲的尹亦寻为了维持“一个体面家庭应有的正常运转和他本人的尊严”,为了“章妩对他永远的内疚”,“他用他的不明真相”【1】,一次次拒绝直面真相,而让年幼的女儿一直处在母亲的背叛与父亲的不理解的心灵之狱中。他明明知道尹小荃是妻子与唐医生的私生女,却口口声声称“小荃”是我的亲身女儿,不敢承认感情上被伤害和愚弄的他,以变相的方式释放自己的不满,以近乎变态的方式惩罚已有悔意妻子的不忠,他忍耐式地折磨对方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根本无暇顾及考虑孩子的心理成长历程,不敢正式自己被欺骗的处境,他缺少勇敢面对被侮辱的勇气,在不能自我拯救的情况下,比女性更软弱,这种软弱最后被异化为一种变态的疯狂,看似保全体面的他,却不再是个响当当的男人。
  由此,铁凝在小说文本中鞭挞了男性对父亲职责的逃避,消解了父亲在儿女成长中的意义,否认了男性身上的父性能力,改写了传统文化中父亲符号的意义。多少年来高大、正直、顶天立地的父亲形象,随着尹亦寻的回避颓然地在我们面前坍塌崩溃。
  (二)对作为女性的丈夫/爱人的男性的批判
  在男权中心主义社会里, 男人被赋予绝对权力和无上权威,成为整个社会统治者和女性命运的主宰者。然而,在铁凝的小说文本中,我们看到丈夫/爱人不再是女人爱的避风港、灵魂的休憩园。相反,男人是女人所有苦难的始作俑者,男人是女人所有不幸的罪魁祸首,不仅无法拯救女性,反而需要借助女性之力证明自己的力量。
  《大浴女》中的方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铁凝通过这一极端物化而失去自我形象的塑造触及了有关爱情中男性崇拜及男人是否是女人的拯救者这一复杂而敏感的社会命题。
  张爱玲曾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2】,在文中,我们看到方兢吸引尹小跳的原因是因为他有着不平凡的“文革”经历,他是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英雄” ,在当年的电影界大红大紫,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美丽生命》在全国各大影院不厌其烦地上映之后,连续获几个大奖。昔日的苦难经过岁月的洗礼使得他在年轻的尹小跳眼中更象是一部“传奇”,“像所有崇拜名人的年轻人一样,她和她的同学、同事热心地议论着《美丽生命》这部电影和方兢本人,他的出身,他的经历,他的家庭,他的爱好,他正在进行的创作,他带着影片赴某国参加某个电影节又得到一个什么奖,甚至他的身高体重尹小跳都一清二楚”[3]从小缺乏父爱的尹小跳,对方兢的爱源于盲目的崇拜,不谙世事的她把自己身心都交给了他,方兢身上弥漫着的英雄气息和绅士风度令尹小跳如痴如醉,坠入了他这个玩弄女人的行家张开的欲望之网。
  王尔德曾说:爱,就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她;欲,就是把她的一切都拿来。而方兢对他的所有崇拜者包括他所谓的“最爱的女人”尹小跳采取的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 ,他无数次向尹小跳津津乐道地描述不同女人在他面前迫不及待,他与其他女人逢场作戏。甚至寡廉鲜耻地向尹小跳描述他与别的女人性爱的场面,而实际上,在文革中十余年的巨大精神折磨和身体摧残下,他早已丧失了性功能,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虚张自己男性男性的强悍。为了掩盖他那致命的男性“无能”缺陷,他想用这语言上的夸张让世人知道他的放荡让他的花边新闻到处流传,他用这虚张出来的高人一等的傲慢来掩饰他的尴尬和无奈,而当尹小跳让他那消失已久的性功能恢复之时,他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变本加厉地索取,他忘乎所以地喊出“我想操遍这世上所有的女人”。在“性无能时”,他对小跳的态度是占有,“我毫不客气滴蛮不讲理滴害怕别人和你在一起。以我对女人的了解和对男人的了解,我深知你的吸引力… 随时随刻你都要扣好你的扣子,我不希望你被他们夺走。”【5】,而当小跳使他的性功能恢复之后,他把一切的责任付诸脑后,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索取,内在于其思维习惯中的索取决定了他对尹小跳的情感,不是爱,只是欲。当尹小跳提出要和他结婚时,他表白了如何爱小跳,但不能和她结婚,他还要继续追寻,“我深知我的才华和天分,也深知它们还远没有舒展开来,我的名气应该比现在大的多。”【6】 他需要更多的成功、名气、国内国际奖,崇拜,美女,钱等等,他的拒绝使小跳一度陷入精神崩溃的绝境之中。由此,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的不对等一目了然:小跳对方兢是崇拜奉献,是质朴到发傻的爱的本能,而方兢对小跳是俯视索取。   铁凝通过这种男强女弱的恋爱关系模式揭露出了作为“权威”、“英雄”的方兢外在强大背后的自私与虚伪,多年以后,尹小跳经过刻骨铭心的心灵伤害后才认识到现在的一切的。她对方兢的评价一针见血。“那是一个遭受过大苦大难的中年男人,当他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以后,向全世界,全人类、全体男性和全体女性疯狂讨要的强烈本能,是讨要,而且是迫切的,因为时光如流水,他越来越知道自己不是时光的对手。” 这不仅是尹小跳对方兢的评价,应该是铁凝对现实社会的真切的感慨。不过,多年以后当他从国外回来再次站在小跳面前时,依然愁容满面,他收获了金钱,却还没有找到栖身之地和接纳他的人。他的索取,没有让他找回失落多年的自我,他没有从被迫害的惨痛中提升自己。作者由此彻底地消解了所谓的男人的伟岸强大,解构了男性权威并深刻揭示出男性的强大是建立在女性的无知和柔弱之上的,破碎了男性在爱情中是女性庇护神与拯救者的神话,把“拯救”的使命赋予了女人。
  (3)对找寻男性同盟者的希冀
  铁凝正是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重新审视男性形象,消解了被赋予在男性身上的伟大、崇高及一些沉重的男性美德,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男权意识积淀进行了极富价值的颠覆。作为一名具有现代意识的当代女性作家,她的基调不是控诉,是在平静与无声中传达出同样强烈甚至更为悠远的悲愤。但是,瓦解男性神话并非其创作的最终目的,铁凝曾说,“我觉得文学也有底色。这不变的底色其实就是我对我们的认识。我心目中的文学是什么样子?是对人类大的体贴和爱。我觉得文学最终还是与人为善的,你的文学作品里可以不断地写失望,你可以写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你终极的目的既不是要审判人类,也不是要降低人类的灵魂。即使你写失望,也是因为你有希望,你没有失望也不可能有希望。”【8】
  抱着这样的信念,铁凝在小说文本中塑造了一个有希望的同盟者的理想化男性形象————陈在。比起那些孱弱的男性形象,陈在的出现尽管苍白但却是美好的开始。他对尹小跳那份从少年起就开始的执着、专一的爱情,在尹小跳经历爱情、友情、亲情带来的伤痛时,他总在默默地陪伴在她的身边,支持和鼓励她,他是小跳心里最强大的依托,她一路逃奔终于找到了他的怀抱,只有这相知已久的怀抱才能帮助她洗涤心中那封存已久的尘埃。通过这样的理想人物,铁凝寄托了自己对人类两性生活与未来社会的某种理想化的期望。
  通过对《大浴女》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文中铁凝不仅只是对男性一味消解批判,她是想借此触发和诱导如何改变女性现实生存处境,增强女性自主和自省主体意识,消弭两性差别,建构两性和谐的社会。她似乎已意识到,解构并不是女性主义出路,因为男女两性问题并不能独立或对立存在,寻求双性和谐之途才是最切要问题。这种转变在她后来的作品《笨花》中有了更为明显的体现,这种转变是更富理性的,是一种对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
  参考文献:
  [1][3][4][5][6]铁凝.大浴女[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2]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一[C].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7]赵艳,铁凝,对人类的体贴和爱——铁凝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4,(1)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7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32-0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29-01  藏语文是四川省甘孜藏族在自治州白玉县灯龙乡小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民族地区小学的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我们在小学藏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藏语文素养和藏
期刊
摘要:通过学习,知道什么叫规律,接着动手摆学具,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能动手摆出不同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再让学生做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在数学活动中,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找 规律 图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48-02
期刊
摘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日常的阅读实践中逐滴积累而成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专利,错误地将阅读拒之化学课堂教学的门外,或者只是肤浅地让学生阅读。  关键词:阅读障碍 阅读能力 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88-01  物理学习离不开兴趣,初中物理更是如此。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对于其中的专业术语缺乏了解,因此也给物理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在课堂的设置中,我们就比较重视增强课堂的趣味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80-01  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题记  拿到新课本讲课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四个半月的时间了,无论是在平常的备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325-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
期刊
摘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成绩优差,要立足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吧,让每一个鲜花般的生命都沐浴爱的阳光,让每一个孩子脸上都绽放着春天般灿烂的笑容。  关键词:后进生 心灵 关爱 热情 感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最近,闲暇之余,一直在看杨奎松先生写的《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仔细品读之余,不免对书中主人翁蒋介石的敬意油然上升,对他的印象也耳目为之一新。这种感觉随着学习蒋介石写的《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而越发强烈,蒋介石治国的思想,为人的作风都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一、蒋公其人  受大陆方面强大宣传机器的影响,蒋介石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已经达到了妖魔化的地步。很多老百姓一提起蒋介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