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故障引发的轮轨冲击特征研究

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不同轨道故障引发的轮轨冲击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得到了轨道断裂引发的冲击特征主要表现为多簇形式,轨道内部裂纹引发的则为一簇冲击,而轨道平直度故障引发的冲击特征为明显两簇冲击;仿真分析了车轮转速对各类故障冲击幅值的影响.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以广州地铁7号线北滘新城站-林头站区间2#联络通道及泵房冻结工程为背景,开展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及冻结壁安全性评价.通过试验得到-5℃、-10℃以及-15℃条件下粉质黏土及粉细砂冻土单轴抗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10℃温度下粉质黏土及粉细砂冻土抗折强度.-10℃温度下,粉质粘土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63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82.93 MPa,抗折强度平均值为2.384 MPa;-10℃温度下,粉细砂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22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49.3 MPa,抗折强度平均值为2.048
利用Plaxi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富水砂层地下水位升降速率对区间盾构隧道衬砌内力的影响.结合南昌地下水位升降规律拟定若干工况,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对各工况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则衬砌弯矩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则衬砌弯矩增大;地下水位升降速率不同对衬砌结构的弯矩影响不同,当水位升降速率大于0.33 m/d时,速率越大对衬砌弯矩影响越大,且下降过程对衬砌弯矩影响大于上升过程.
中庭式地铁车站可以突破地下空间的封闭性,然而中庭大开口使得结构楼层平面构件不连续.针对上海软土地区采用的同时具有标准两层三跨式箱型结构和大开口中庭式结构的特殊形式地铁车站,通过建立土体和结构的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车站结构在水平横向、水平纵横双向,以及水平双向与竖向三种方式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构的位移以及内力响应分析表明,中庭式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存在空间效应,水平纵向和竖向地震动分量对结构均有较大影响.
针对武汉复兴路地下车站主体结构的运营安全问题,采用三维全尺寸模型精细化数值分析手段,研究了运营期不同边界条件和不利荷载工况下的结构力学响应.研究表明:地基加固处理不当将诱发楼板和纵梁出现局部沉降过大问题,立柱间的最大差异沉降增加43%;降水、高层建筑修建等地表超载工况下顶板沉降增加33%,总沉降达51.9 mm,地表超载不应超过设计超载值;局部发育的溶洞对车站主体结构受力及变形力影响较小,可以忽略.结合设计状态和极端工况下的结构受力性能分析结果,探明了运营期需重点关注的结构受力薄弱部位、变形显著区段及监测
列车制动系统管路泄漏中制动总风管路泄漏和制动缸及相连管路泄漏的检测定位非常困难.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管路泄漏的检测及预警方法.该方法使用源于TCMS(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建立模型;采用以异常检测模型和回归模型为基学习器的机器学习模型在空间中确定健康域,并使用模型的不同指标来表征不同位置的泄漏;依据不同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供泄漏预警信息.针对原始数据采样率及数据传输质量有限的问题,采用了“率”的物理量定义方法和异常数据段剔除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
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建模的有轨电车运营效益评估方法,并以交通调研的实际数据进行模型校准.分析了仿真建模要点、流程及模型效用.考虑时间节约、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运能提升和沿线土地增值效益,提出了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及各维度指标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有轨电车对其线路影响范围内社会车辆的影响.确定了有轨电车运营效益定量化评估方法,以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为提升横向稳定性这一限制中低速磁浮车辆提速的重要因素,以F型导轨和倒U型导轨为对象建立其二维电磁有限元模型和三维变形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比研究这两种典型导轨的磁场分布、电磁力及变形特性,并提出导向刚度系数这一新的评价指标来评估磁浮系统的导向性能.揭示了导向刚度系数与磁极宽度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降低磁极宽度对导向性能的增益效应.从磁力特性、变形和导向性能三个方面总结出导轨结构型式和参数的改变对磁浮系统横向稳定性的影响,为适用于更高速度下的导轨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上海都市圈内的轨道交通存在诸多问题:城际铁路往往存在主客站接发车能力及疏解能力不足、郊区新城到主客站的接驳时间偏长的问题;市域(郊)铁路对周边县市的通勤服务能力较弱,对人口密集区的服务较弱、郊区新城之间的轨道交通服务不便捷.对此,提出了设置辅客站、增设放射方向线路及延长现有线路等对策,并分析了上海同苏州及嘉兴轨道交通线路衔接的重要节点对策.
梳理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常用的影子票价补贴模式和运营车公里服务费补贴模式的测算方法,结合相关案例对两种模式的稳定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回报机制的设计要点及发展建议.
阐述了互联互通FAO(全自动运行)系统车地安全通信的特点.归纳现有互联互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采用基于TCP(传输控制协议)的RSSP-Ⅱ(铁路信号安全协议Ⅱ)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互联互通FAO系统车地安全通信解决方案.基于RSSP-Ⅰ,通过在LTE-M(城市轨道交通长期演进系统)的设备中增加祖冲之加密算法,能有效防护开放通信系统中的伪装威胁.提出的互联互通FAO系统车地通信方案可有效解决现有互联互通CBTC系统车地通信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