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来源 :科技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iau2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对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新产业、新业态对商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专业是学校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专业建设与社会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一背景下,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商业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就当前特色高水平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
其他文献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培养学生多维度知识体系构建为目的,能较好的被企业认可并发展成为有系统设计思维能力、整体设计观、跨界整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企业真实项目操作流程的技能为依据,全面梳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性、落地性、时效性、课程以促进学生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图书馆事业同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纸质图书数量还是从电子图书数量上都增加了很多,为了更好地解决“数量增加”和“空间有限”两者间矛盾,创建“密集书库”已经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了。
随着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管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对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立足于主体教学管理观,优化高职教育管理成效,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主体教学管理观的现实价值,分析了高职教育管理中主体性原则缺失及原因,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构建民主管理制度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主体教学管理观下高职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期望对高职教育管理实践有所裨益。
高校勤工助学属于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育人功能强大。基于新时期背景下,以育人为核心,建立健全的勤工助学体系,能有效实现勤工助学的育人目标。文章从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含义展开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思政教育贯穿勤工助学过程、实现重点扶助与全体教育融合、做好岗前专题培训等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学科竞赛考察的是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将其对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拆解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建设阶梯式平台体系,发展三级交互式竞赛模式,真正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目标,培养了跨学科人才,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竞争力。
文章率先说明了产教赛研融合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产教赛研融合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同时指出了产教赛研融合背景下探索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建筑工程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文章基于传统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信息传递不顺畅、系统管理不连续、实时跟踪缺乏等问题,提出基于BIM技术进行建设工程合同动态管理的必要性。此后分析了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合同动态管理模型构建原则及思路,成功构建了包含物理层、模型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全流程建设工程合同动态管理模型并介绍了各层的功能,为国内建设工程合同动态管理提供了解决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波及全球,疫情及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无疑是一个的巨大挑战.高职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做好疫情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群体正逐渐由“95后”过渡为“00后”,由于受教育主体的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文章通过分析“0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并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出发,探究应对新时代“00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创新创业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新趋向。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二十多年,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的引领下都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高等教育首当其冲,“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典型特征,如何在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是当下高等教育研究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