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Fc受体免疫学功能及研究进展

来源 :智慧医学·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生儿Fc受体(Theneonatal Fc receptor,FcRn)最初在啮齿动物的肠道中被分离出来,早期发现FcRn的功能是将母体中的抗体传递给新生的幼体。在该抗体转运的过程中FcRn仅在酸性条件下结合IgG,结合后介导IgG跨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转运至胎儿体内,从而为新生胎儿提供成年个体所具备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FcRn在新生哺乳动物被动获得母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FcRn的结构及其介导抗原呈递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新生儿;Fc受体;免疫学功能研究
  1FcRn简介
  FcRn又称Brambell受体,是一种由Fcgrt基因编码的非典型的Fcγ受体(FcγRs)。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F.W.Rogers Brambell(1901-1970)首次提出了细胞受体假说,认为该受体负责将母体的IgG通过卵黄囊和新生儿的肠道转运到胎儿体内。后来在卵黄细胞检测中发现,这种转运对IgG亚型具有高度选择性,且只依赖于IgG分子上恒定的Fc部分。基于以上这些结果,Brambell首次提出单个细胞受体是介导这些细胞屏障上IgG胞吞的关键因素。20世纪70年代,有研究表明IgG在新生大鼠肠上皮的转运过程是严格依赖于pH值的。也就是说新生儿从母体摄取IgG的过程只会在酸性pH值下,而不会在生理pH值下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受体被鉴定为是来自于新生鼠肠道,其三维结构是由异二聚体蛋白F40–46和一个大小为12kD的亚基构成。随后科学家们克隆了相应的基因发现12kD亚基为β2-微球蛋白(β2m),而F40–46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相关的重链(α链)。正是由于这一发现,该受体便被命名为FcRn。后续研究表明,FcRn广泛表达于各个组织的细胞中,其中包括血管壁对齐的内皮细胞,肠上皮细胞、气道上皮细胞、胎盘合胞体滋养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髓样细胞以及支气管导管细胞等。更为重要的是,在造血细胞如B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中也发现了高水平表达的FcRn,该发现能够增加FcRn直接参IgG复合抗原向T细胞表达的可能性[1]
  2FcRn的结构特点
  FcRn是一种I型膜糖蛋白,其结构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1)相似。是由一个40kD的大亚基和一个12kD的小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异源二聚体。其中大亚基又称α链,包括3个胞外结构域(αl、α2和α3),1个跨膜区和1个有44个氨基酸的细胞质尾部。小亚基又称β链,即β2微球蛋白(β2m)。先前Pam Bjorkman小组对MHC-I晶体结构的解析表明α1和α2结构域位于α3结构域和β2m的顶部,两者不同的是相比于MHC-Ⅰ类分子在FcRn中肽末端锚定的两个位点被精氨酸侧链和α2螺旋区的脯氨酸残基所阻断。抗体的Fc结构域是许多蛋白质类分子的靶标,因此可以充当效应分子的配体。抗体的许多生物学活性也取决于这些效应分子的相互作用。其中便包括FcγRs、补体成分C1q以及FcRn[2]。根据可溶性FcRn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FcRn以2:1的比率IgG的Fc部分相结合,以1:1的比率结合白蛋白。有趣的是,FcRn配体的结合仅在体内pH小于6.5的条件下发生,结合后FcRn会将配体转运回细胞膜,再在细胞外液pH值为7.4时将其重新释放。以IgG为例,这种pH依赖性的相互作用是由于FcRn在CH2∶CH3界面(H310和H435)两个组氨酸的结合而产生的,即在低pH时能够发生质子化反应。FcRn-IgG这一特性对于FcRn介导IgG穿梭作用至关重要。
  3基于FcRn的免疫治疗应用研究进展
  3.1工程化的Fc融合蛋白可延长治疗性抗体的半衰期
  Fc融合蛋白是由IgG的Fc结构域和所需的目标蛋白相互作用所组成的[3]。在过去十多年中,使用Fc工程技术来生成具有提高体内半衰期和具有跨细胞屏障运输功能的抗体已成为产生“第二代”治疗性抗体的主要领域。在Fc融合蛋白表现出的几个优势中,最引人注目之一的是FcRn相互作用的能力。常见的Fc融合蛋白即为FcRn-IgG,该融合蛋白如上所述能够使IgG在体内重新循环以延长其血浆半衰期。利用该特性可显著改善治疗性抗体的半衰期,因此能够减少肠胃外给药的频率。GhetieV和WardES在一项关于小鼠Fc突发体的研究中发现,在pH为6.0的条件下增加FcRn-IgG相互作用的亲和力能够导致绊工程改造的IgG具有更高的血清持久性。此类研究在小鼠体内也证明了FcRn介导的半衰期增加可以提高机体抗肿瘤的能力。这表明至少在特定的小鼠癌症模型中,通过延长半衰期来增加药物暴露可以保持药物功效并减少给药频率。总而言之,FcRn有助于组织特异性药物的积累,并且可能成为用于改善药物在肿瘤和周围器官内累积的有用靶标。
  3.2FcRn通过转胞吞作用实现药物传递
  FcRn除了回收抗体外,还可以透过细胞膜进行免疫球蛋白的双向转运,从而为蛋白质类药物穿过肠屏障进入血液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但由于胃肠道严格的蛋白水解环境和肠上皮的低蛋白渗透性,通过口服施用蛋白质治疗剂依然是蛋白质药物递送的最大难题[4]。而除口服以外,从肺吸入也是以非侵入方式输送蛋白质的另一个途径。与肠相比肺的pH较为中性,蛋白水解酶活性也相对较低,且上皮可渗透小肽和蛋白质分子。因此关于FcRn在小鼠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生物表达研究及Fc融合蛋白实验证实了FcR有潜力成为跨肺输送蛋白质药物的可行目标。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Fc融合蛋白(EPO-Fc)的肺部递送能够使FcRn特异性的从肺腔转运进入体循环中,并同时具有类似于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在Fc融合蛋白或Fc功能化的纳米颗粒(Fc-NP)传递到肺空域或肠道管腔的转胞作用中,Fc-融合蛋白或Fc-NP一旦输送到组织间隙就可以通过穿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直接进入体循环,或者在进入血液之前先进入淋巴系统再间接进入体循环)。再者,Fc融合蛋白或Fc-NP可以被表達FcγRs的驻留树突细胞或巨噬细胞所吞噬。由此,Fc融合蛋白或Fc-NP便可以通过表达FcRn的APC进行再循环,或转秱至溶酶体中,在此过程中蛋白水解肽可以加载到MHC分子上。然后,APC迁秱至淋巴结并刺激T细胞反应,从而诱发免疫反应。如今,这一给药方式比口服途径更加具有实现非侵入性蛋白质递送的可能。
  4结束语
  目前FcRn还被提议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靶标,由此可见FcRn的研究对在疾病治疗领域具备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因此,深入探讨FcRn的免疫调节功能将为疫苗研发、新药靶标筛选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胡晓娟.血清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2):58-61.
  [2]文旻,王晓川.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新生儿T淋巴细胞受体切割环筛查概况[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01):73-77.
  [3]刘晓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TLRs表达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51-53.
  [4]朱准,聂英坤.免疫球蛋白G的Fc段受体ⅡB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6,20(02):135-1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的92例门诊患者,采取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提供人性化服务,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和对照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使用电子呼叫系统、液晶电视,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维持就
摘要: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在加速康复外科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的是多模式镇痛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指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术后发生不良反应以及术后24小时血清IL-6水平以及48小时有效按压次数,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都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以及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阴道炎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了乳酸菌阴道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纳入符合要求的14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资料,患者均在2019年2月-2020年9月期间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对患者运用了不同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3例,该组患者应用了甲硝唑栓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73例,该组患者应用了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方案,对患者不同时间段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应用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者6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3例行手法治疗,联合组33例行针灸+手法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对比(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VAS和ODI评分均较参照组低;体疗效93.94%较参照组的69.7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间收治的98例哮喘患儿,根据就诊单双号平均分组为参照组与研讨组,分别采用常规常规护理与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其应用价值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后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量、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指照组,组间的数据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P值0.05。  1.2 方法  参照组49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两种方法在牙列缺失上的不同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12月-2021年05月选取的50例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展开常规修复治疗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牙列缺失患者实行口腔种植修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6名本科护理学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分别运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其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结果:研讨组护理学生理论运用与实践技能评价分值均高于参照组护理学生,P0.05)。  1.2 方法  参照组53名护理学生应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由带教老师结合实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普外科腹腔镜手术80例。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优质护理服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前的心理状态指标、VA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60例纳入研究,以随机排列表法为分组依据,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硝唑碘仿糊剂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5%,较观察组的95.00%要低(P<0.05)。结论 奥硝唑碘仿糊剂用于牙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42例于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并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眼内压较A组更低,最佳矫正视力较A组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