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快乐之旅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ys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许多诗词、戏剧、电影都在述说着中国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千千万万个英雄的缩影,花木兰不仅具有英雄们的共同特点——勇敢、机智、坚毅,还具有独特的传奇色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方面,花木兰的故事离奇曲折,富有传奇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可透过花木兰和她的传奇故事来体验和探究古代与现代、男孩与女孩、亲情与友情、战争与英雄、戏剧与服饰、兵器与战马、棋类与武术、民间艺术与体育游戏等诸多蕴含着浓郁中华传统文化的有趣内容。另一方面,这些内容也完全有可能将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健康等领域要素通过幼儿的体验、探究、交往活动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从而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有机融合的特点。“花木兰”主题活动的实施将是孩子们尽情体验、探究、交往、想像和创造的过程,它的展开能成为孩子们亲近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穿越时空的快乐之旅。
  “花木兰”主题活动从引导幼儿感知和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开始,激发与支持幼儿亲近花木兰、探究花木兰的兴趣,进而引导与支持幼儿通过对花木兰及其相关事物的体验、探究与表现,亲近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一个超越文本、不断拓展和开放的空间,具体通过“木兰从军”“《花木兰》上演了”“木兰学艺”三个阶段的活动展开。
  “木兰从军”这一阶段的活动首先由阅读活动“木兰从军记”开始。虽然我们无法使孩子们真正置身于烽烟四起的古代战场,但他们可以通过听故事、看动画片来多感官、多角度地感受花木兰及那个时代的生活,来想像与花木兰并肩作战的情景。花木兰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也引发了孩子们一系列的问题。如,人们为什么要打仗?古代人穿着铠甲打仗累吗?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男孩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古代的女孩子为什么总待在家里?现代人打仗为什么不骑马?等等。在这些有意思的问题的牵引下,“古代与现代·男孩与女孩”“嗨!女兵”“我和爸爸”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产生了。其中,“我和爸爸”是一次亲子活动,孩子们已从先前的故事学习中体验到了木兰和爸爸互相关爱的情感。于是,我们通过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通过孩子与爸爸共同制作“心意卡”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加深对父爱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虽然在生活中爸爸没有妈妈照顾得细致,表达的爱意也不如妈妈多,但爸爸同样关爱自己;与妈妈相比,爸爸往往更幽默、豁达、宽松,爸爸的爱像山一样坚定伟岸,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由此,孩子和爸爸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心贴得更近了。
  熟悉了花木兰的故事,探究了与故事相关的主要内容后,花木兰已成了孩子们在园一日生活中的焦点。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和时间里大规模地开展着“花木兰”的游戏,扮演着各种故事角色,于是主题活动自然地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花木兰》上演了”。
  这是一个幼儿接触传统戏剧文化,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与表现的阶段。这一阶段之初,孩子们欣赏了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的花木兰,如动画片《花木兰》、连环画《花木兰》、豫剧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舞蹈《木兰出征》等。之后的“新编‘花木兰’”“戏剧脸谱”“木兰的新衣”“化装PARTY”“我们的‘木兰剧场’”“《花木兰》上演了”等活动使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忘我的体验、探究与交往的状态,他们旺盛的创造与表现欲望被激发了:在“新编‘花木兰’”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创编故事结尾,增加了很多自己喜欢的行为细节和角色对话。之后,他们又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改编的故事绘制成连环画。“戏剧脸谱”活动使孩子们见识了各种戏剧人物和脸谱,初步接触了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传统剧种,还用绘画、合印、脸部彩绘等方式表现了各具特色的戏剧脸谱。“木兰的新衣”融木兰形象设计、手工制作和服装表演于一体,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造与表现的空间。在亲子活动“化装PARTY”中,家长和孩子们其乐融融,他们利用搜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为故事表演制作道具。活动中,他们有的身穿“挂历盔甲”,头戴“纸盒头盔”,身着“塑料披风”,手持“纸板宝剑”,装扮成花木兰的样子;有的身穿“河蚌护心甲”,头戴“方便面头盔”,手持“蛋糕盒盾牌”,装扮成单于的样子;还有的装扮成士兵和花木兰的爸爸、姐姐、弟弟等人物形象。在“木兰剧场”里,孩子们分小组合作制作道具、布置剧场、设计制作海报和门票等,为期待已久的《花木兰》剧的上演精心准备着。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各小组幼儿进一步将自己理解、创编的故事制作成连环画和小剧本,然后参照剧本进行创造性表演游戏。孩子们轮流自愿地承担着导演、演员、美术设计、服装师、化妆师、道具师、音响师、报幕员、拉幕员、售票员、检票员、领座员、观众等各种角色,尽情地创造着、游戏着。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而积极的工作,《花木兰》剧终于上演了。有时本班的教师和小朋友当观众,有时其他班的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当观众,有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特地赶来观看,这每每让孩子们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就这样,在上演《花木兰》剧的过程中,孩子们与花木兰亲密接触,亲历着花木兰的世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身体表现能力、设计创意能力、手工制作能力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得到了培养。
  花木兰向孩子们走来,不仅让孩子们领略到了她的聪明、善良、机智、勇敢,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走进中国古代、体验传统文化的大门,提供了接触、感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的机会,拓展与延伸了孩子们的探究空间。花木兰的故事较多地涉及和联结一些有价值、有趣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武术、中国兵器、中国建筑、中国棋类、中国民间艺术和民间游戏等,于是,“木兰学艺”成为主题活动第三个阶段的展开思路。
  第三阶段“木兰学艺”具体包括“中国功夫”“学习军体拳”“兵器大观”“万里长城永不倒”“排兵布阵”“飞奔的骏马”“木兰闯关”等活动。在“中国功夫”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表现中华武术精神的歌曲《中国功夫》,做几个动作,学几个招式,刚劲地吼几嗓子,个个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在“学习军体拳”活动中,解放军叔叔为孩子们表演军体拳,并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拳术和简单的动作组合。在“兵器大观”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道搜集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建起了兵器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孩子们见识到了各种不同外形、不同用处、不同用法的兵器,并对古代和现代的兵器积极探究和比较。孩子们还尝试制作了各种兵器,有将纸棍改装成矛、斧、双节棍的,有将纸板、泡沫塑料制作成剑、刀、盾的,还有将竹竿制作成竹马、弓箭的,更有将家中的锅盖装饰成虎纹盾牌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活动让孩子们领略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孩子们用各种纸盒和纸砖共同搭建了蜿蜒的“万里长城”。“排兵布阵”活动把孩子们带到了中国象棋的广阔天地中,他们对排兵布阵的象棋世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活动,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了大棋盘贴在活动室地面上,孩子们乐在其中。在“飞奔的骏马”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笔下各种形态的奔马,然后在相匹配的音乐声中用笔或身体动作表现奔马的各种姿势。孩子们还自愿组成小组,有的负责造型,有的进行美化装饰,齐心协力地为花木兰制作了一匹高大的骏马。在“木兰闯关”活动中,孩子们个个变成了花木兰,他们在各种地形中钻、爬、跑、跳、跨越,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此外,在一日生活中,“捏泥人”“剪纸”“织布”“编网”等民间艺术活动,“骑竹马”“抬花轿”“点兵点将”“搬砖头”“套圈”“滚铁环”等民间游戏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感受到用自然物或自己的身体进行游戏更有意思。
  在“花木兰”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积极的体验、探究和交往活动,亲历着花木兰的世界,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着只有参与和深入其中才能享受到的快乐和满足感。在这里,古老的传奇被注入全新的气息,交织成一个鲜活的花木兰,每个孩子都在这里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孩子们收获并快乐着,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快乐之旅。
其他文献
肖李,王瑜在《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11期《学生管理实践中奖励性惩罚的困境与反思》一文指出,由于人们对奖励的消极效应缺少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导致教师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因错误使用奖励而引起的奖励性惩罚的发生。由此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人际交往以及教师的日常管理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  奖励性惩罚具有激励的竞争性、对完成任务具有干扰性、对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惩罚性等特征,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许诺:如
摘 要  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课程改革应有担当与作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天河实验学校经过两年半的课程实践,探索出一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础课程核心化、特色课程个性化、课堂教学趣味化三位一体的改革路径,进而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减负增效;小学;课程改革;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5-00-04  
摘 要  自主“学德”教学着眼学生生活经验的融通进阶,以自主参与、自主反思、自主判断和自主实践为主线,将“经验-认知”“感悟-探究”“体验-认同”“实践-德性”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实现已有经验的唤醒、利用、加工、丰富和提升,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反思,通过价值探究促进价值认同和道德践行,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自主“学德”;生活经验;问题情境;价值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摘 要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格公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入抗疫资源要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编排逻辑进行梳理,循着自我、社会、国家这一不断拓展的场域,唤醒、培植与激发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立足小学生特点采用适切的教学策略,通过真实呈现、问题探究、深化体验等方式,激活抗疫资源的价值,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补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道德内化。  关 键 词 责任担当;抗
一天,毛毛告诉我,班里的锁被人丢到垃圾桶里了,是她捡回来的。就这件事,我在班里对她大加表扬。至于是谁把锁丢进垃圾桶的,我并没有追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会提起这件事,并让大家以毛毛为榜样。毛毛就这样成了班里的“小明星”。可以后又连续发生了几次丢锁事件,每次都是毛毛捡到锁并向我报告,我感到有点奇怪,了解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就是毛毛一人完成了丢锁——捡锁——报告的过程。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是
教育部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确保广大学前儿童的安全,使孩子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通知指出,2007年5月,湖北麻城“5·28”幼儿校车交通事故和安徽省肥东县“5·29”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事故发生后,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近期连续发生两起幼儿伤亡事故的紧急通报》,要求各地立即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集中清理整顿,切实加强监管,严
设计意图:  原方案较多地考虑了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而对幼儿怎样学关注较少。如设计了成人化的调查表,幼儿看似在比较、在探索,实质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填写。又如。幼儿本来对于春联的认知经验就很少。教师却要他们仅从“赏”和“品”两个环节中发现那么多秘密。我想不妨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作用,让孩子真正亲近春联,感受浓浓的中国情、民俗情。  目标:  1、交流各自带来的春联照片,简单了解春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集纳地,各类博物馆凭借其独到的资源成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学校、各类市场主体的“涌入”,博物馆研学市场也越来越鱼龙混杂,不少研学活动面临诸如体验“走马观花”、文化深度欠缺、管理规范不到位等问题。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原研究员高峡指出,研学应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体验”,另一个是“集体”。研学旅行不应是单纯的“课堂搬家”,它包含探究的过
摘 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为一线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有关惩戒相关权力的确认。基于当前中小学生的家庭养育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养发展水平,中小学教师在具体情境中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须保持谨慎,警惕步伐迈得过大而导致局面无可挽回。  关 键 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2-00-03  为形
一、调查表的问题    原方案中的调查表完全由教师预设,不够开放。对于记录经验丰富的幼儿,我认为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设计调查表:对于记录经验不足的幼儿,教师可在调查表中提供部分调查项目以启发幼儿的思路,并预留一些空格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如幼儿会发现春联书体等视觉信息。而这正是“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的好机会。又如,幼儿会运用触觉感受春联不同纸张的质地,用嗅觉感受春联上面留存的墨香。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