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理在现实中落地生根(下)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ya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剥笋中见缜密
  有人认为说理如抽丝剥茧,的确,道理之肌理得一根根抽、一步步理、一層层析。朱光潜先生在《艺文杂谈·谈对话体》中说:“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诚哉斯言,事物肌理可谓千头万绪,心浮气躁只会越理越乱,越说越累,唯有平心静气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彰幽显微,步步为营,周密分析,唯有抓取肌理的核心,才能做到析理势如破竹、舒展自如。
  运用片段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比起萧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
  曾经以为,我所谓的对生活的评价是无懈可击的。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若再来反复推敲,便觉得自己好像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总那么轻飘飘的,甚至很难守住自己心灵的大树。
  所以,我不否定自己为名副其实的“理想主义者”,正如泰戈尔诗里叹息的——“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一直以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须伸出手臂,便能掂出它的厚重,不是吗?
  当梦想照进现实,幸福便开始蔓延……
  教师点评
  从萧伯纳关于悲剧的认识到后来有人反其意而行之的观点,再到作者切实感悟,说理之门次第打开,在层层推进下顿悟幸福就在身边之理,事物的肌理,被层层剥开,最终见到庐山真面目。作者还善于运用引用说理,无论是萧伯纳还是泰戈尔的话,在恰当的时候全盘抛出,恰到妙处,站在巨人肩上说理,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
  五、针砭中见犀利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短板,如果我们一味地歌功颂德,根本无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社会需要不同声音,需要有在别人无话可说时敢于站起来亮剑的人,需要有像鲁迅一样用匕首、刀枪去根治社会痼疾的思想者,人们不应该回避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一旦社会肌体生病,不能不治,针砭时弊的文章就是疗治社会病体的“啄木鸟”,有了他们,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运用片段
  一个鸡腿,偷走了母亲的道德底线,偷走了公众的是非观念,网友“招牌式同情”泛滥。
  在舆论的煽动下,公众不断重复、扩散着他者的话语。于是有了所谓“毒”疫苗带来的恐慌,有了各种“感人事件”的刷屏运动,有了“警民街头对跪”事件中对交警的不堪攻击,有了在人们反复“鼓舞”下直播自杀的曾鹏宇……
  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缺少反思,缺少具有真知灼见的个体,缺少一批在别人无话可说之时,敢于揭示真相,勇于恪守社会规则和底线的警醒者,缺少挖掘人性劣根性的思想者。
  马龙·白兰度所扮演的教父在剧中有一句颇为经典的台词:“后来他们来抓我,可是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心酸的话语,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人类长河的悲哀。
  害怕成为少数,是没有人说话的原因。
  我们称赞“将真相告诉大家”的战场记者玛丽卡尔文,歌颂以笔为戎“替不能发声的人发声”的作家加菜亚诺……
  而今,我会去转发、去呼吁,去替那些无人问津的事件发声。
  教师点评
  在别人无话可说之时,经过清醒而又理性的思考才有可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创新意识匮乏的表层原因是“社会缺少反思”,个体“缺失个性”,深层原因则是公众缺少“在大流中成为少数”的勇气。此外,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非常注意表达“我”的见解与看法,最终以“我愿为他们发声”的点睛之笔深化了主题。
  (完)
其他文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终被纵火焚烧,化为灰烬;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掠夺被烧毁。  难道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将付之一炬了吗?难道令世界震撼的四大发明、方块字、国粹、孔子的思想和著作也要被国人所遗忘吗?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为“百家争鸣”这一促进文化繁荣的现象而自豪;为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绝对否定其他学术文化的政策而叹
期刊
1938年,费孝通先生曾伤感地总结道:“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对于费孝通而言,在英国,中国是他的乡愁,在中国,农村是他的乡愁。时空变换之后,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费氏乡愁的内容——对于故乡前途未卜的深切忧虑。  到了20世纪末,社会学家应星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中开始把故乡当成真正的“研究对象”。关于故乡的著作,大多“乡愁”情结浓郁。无论是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还是梁鸿的《中
期刊
【事件回放】  在福建泉州这家医院,您每一分钟的志愿服务都是最温暖的投资,将获得丰厚的健康福利——2月11日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二院”)开启志愿服務“时间银行”。  “我们为每一个志愿者发一本志愿服务证,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将登记日期、时长、服务内容等信息。”福医二院团委书记庄鲤雯介绍,“志愿者们可以用这些服务时长在我院进行健康福利兑换,如优先预约挂号(服务每20小时可享受一次
期刊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歲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
期刊
茅以升:“不复原桥不丈夫”  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茅以升临危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面对“没有工艺、没有设备、没有经验,天上还有日本人的飞机”的困难,茅以升和他的工友废寝忘食,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
期刊
“我生活在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这里似乎是被称为意识的世界,也就是说,我在某人的意识中,可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在某人的意识中呢?”  “是我的意识告诉我的。”  “那我的意识中是不是也有一个类似于我的存在?我是不是也曾这样告诉过某人?”  “啊,不对,为什么要相信‘是我的意识告诉我的’这句话呢?”  “可是,如果不相信,那我所建立的世界体系都是相对不存在的,那我就沒什么意义了,所以我还是相信吧
期刊
在志愿服务尚不够发达、志愿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当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志愿服务“时间银行”能提高人们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的本质在于自愿性,不以“回报”为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被服务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向志愿者提供相应的回馈,既是对志愿者的褒奖,也能激发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比如,无偿献血达到一定额度即可终身免费用血这一政策,就起到了激励大家无偿献血的作
期刊
【作品简介】  《塔铺》是刘震云的第一部作品。当时他写东西很倚重生活描写,对内核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领悟,但写生活本身的时候,作品会帮作者厘清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你在地里,一锹下去,有杂草根、蚯蚓啊什么的,你未必知道一锹下去有这么多东西,但土地确实有这么多含量。所以一开始写东西很占便宜。”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中后期重要作品,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描述了一种中国式的孤独感
期刊
母爱是一首歌,慈祥是词,无私是曲,关爱牵挂是主旋律。我把母爱的歌曲存满MP3,打开“随身听”,母爱汩汩而出,萦绕全身。挡不住,掩更浓,是关怀,别是一番温暖在心头。  播放键:《懂你》  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看了落水儿童靠游泳自救的新闻,您毅然送6岁的我去学游泳。我从小怕水,每次紧张得全身发抖,死死抓住池边不放。练了三天,教练厌烦地说:“明天不要来了!”你静静地离去。邻居传授秘诀: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