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损伤局部起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EPO治疗组,各组均经尾静脉注射Hoechst33342标记的BMSCs,移植后1、3、7、14、21、28 d采用BBB法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检测比较各组BMSCs动员到脊髓损伤处的数目,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局部BMSCs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水平.结果 从第3天起,EPO治疗组BBB评分分别为(5.29±0.69)、(8.18±0.38)、(13.32±0.77)、(15.25±1.83)、(18.71±1.54),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移植的BMSCs计数分别为(90.12±7.68)、(116.26±13.54)、(186.32±20.35)、(211.64±31.83)、(298.71±21.54),数目明显增加(P<0.05),其BDNF和NGF的表达也明显增强(P<0.05).结论 EPO能够动员BMSCs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并通过促进BMSCs表达BDNF和NGF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氧嘧啶低剂量组(剂量1.5 mg/kg)、四氧嘧啶高剂量组(剂量4mg/kg)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颅内、外动脉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差异,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分析维汉两个民族健康体检人群脂代谢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糖脂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除HDL-C低于女
目的 报道一例Wolcott-Rallison综合征患儿,研究患儿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3基因(eukaryoticinitiation factor 2α kinase 3,EIF2AK3)的突变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断
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分析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武川县近50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内该地人口增长了1.6倍多,耕地面积增长了0.63倍,小牲畜数量
目的 研究HIV/HCV共感染者的NK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HIV/HCV共感染对NK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IV/HCV共感染者(n=18)、单纯HIV感染者(n=20)、单纯HCV
目的 观察透气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Contactlenses,RGP)在角膜屈光手术后矫正视力、改善视觉症状的效果.方法 眼科视光门诊中做过近视性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7例
目的 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移植入兔声带损伤组织内的生长分布特点,探索hAEC促进声带损伤后修复再生的潜能.方法 分离和培养hAEC,慢病
目的 观察体外共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与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简称L6细胞)以及乳鼠心肌细胞与转染外源性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的L6细胞(简称L6-Cx43细胞)间Cx43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 例证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在儿科急诊室的应用.方法 通过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国际部急诊21 904人次患儿的ESI分级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