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铂单药或联合阻断型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对肺腺癌SPCA–1细胞及人T细胞的影响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fficer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顺铂单药或联合阻断型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抗PD–L1)对肺腺癌SPCA–1细胞及人外周血纯化T细胞的影响,探索抗PD–L1对肺癌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选取高表达膜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肺腺癌细胞株SPCA–1;采用CCK–8法确定对细胞生长抑制率≤20%的顺铂浓度(IC20);采用不同浓度顺铂对SPCA–1细胞和T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A值),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SPCA–1细胞周期及T细胞的凋亡;采用不同浓度顺铂单药或联合抗PD–L1对SPCA–1细胞和T细胞共培养体系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T细胞增殖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IL–2、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改变。

结果

顺铂对SPCA–1细胞的IC20≤0.78 mg/L;与对照组相比,顺铂浓度在0.78~12.5 mg/L时,各顺铂组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P<0.001),且顺铂浓度越高,肺癌细胞增殖抑制越明显;与高浓度顺铂(12.5 mg/L)组比较,低浓度(0.78 mg/L)组T细胞增殖增加(t=3.508,P<0.05),活化T细胞体系中凋亡中晚期及死亡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t=17.55,P<0.001)。顺铂作用浓度为0.78 mg/L时,与T细胞与SPCA–1细胞共培养组比较,联合抗PD–L1(1.5 mg/L)干预可使共培养体系中T细胞增殖增加(t=4.419,P<0.01),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水平增高(t值为25.79~55.15,均P<0.01),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t=18.38,P<0.01)。

结论

低浓度顺铂联合抗PD–L1可有效促进微环境中T细胞的增殖,增加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缓解高浓度化疗药物带来的细胞毒性作用,提高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其他文献
【剧本正文】  (放学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回家,小龙认真地抱着弟子归品读)  同学甲:小龙,还不回家呢?跟我们一起玩跳格子去吧!  小龙:不了,我想早点把弟子规都背下来。  同学乙:哈哈!难怪老师评你当学习弟子规的标兵呢!我真不明白你的记忆力怎么那么好,随便背着就是一大段。  同学甲:对啊对啊!传授一下秘籍呗!我总叙背了好久了也被不下几句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泛……  小龙:应该是:弟子规、
期刊
◆摘 要:《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著名戏剧,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及其悲剧意义被人们热议至今。弗洛伊德和荣格分别基于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理论出发对俄狄浦斯情结做出了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荣格;无意识理论  一、俄狄浦斯情结的含义及其悲剧意义  美国当代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在文化史上极少有东西像弗洛伊德的这个概念那样深入人心,当然,
灾害是指给人类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一切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地震、火灾、水灾、旱灾、雪灾、泥石流、核泄漏、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手段作用的充分发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重点阐述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高职“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帮助教师落实“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等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关键词:微课教学;翻转课堂;高职课堂  一、前言  高职英语课程教育要求必须加强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表达能
◆摘 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日益变成“地球村”。国与国之间开始全面的、多方位的合作、竞争、博弈。近年来,更为显著的是不同国家之间在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本文借鉴葛兰西文化霸权主义理论的圭臬,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霸权主义;社会主义文化;价值
“当年栽麻无受益,一年栽麻三年穷”,是人们传统的旧观念。1985—1987年,我们在范镇、横港、洪岭、桂林、高丰、南阳六乡推广《速成麻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简称“速高”技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分析“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回归人本理念、以思想价值观教育引领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互联网思维与实践教育联系等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
◆摘 要: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包容性增强,高校学生受到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不断加强。由此,高校专业学科与思政课堂的创新与转变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转变的三个方面做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导向,通过全员参与、全程贯彻、全课程育人方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