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一曼


  1936年仲夏
  在从哈尔滨押往珠河的火车上
  你向宪兵要来纸和笔
  用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黎明
  给远方的孩子写下遗嘱——
  “赶快成人,
  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這里
  有一种母爱叫视死如归

囚 歌


  叶挺将军把《囚歌》
  一写到监狱的墙上
  监狱和制造监狱的旧世界
  就开始垮了
  千古奇冤
  造就了千古风流
  江南一叶
  书写了江南传说
  今天,《囚歌》新唱
  慷慨一曲
  归来吧
  我泱泱中华大丈夫气节!
其他文献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其早期诊断资源仍极为匮乏。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工程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人工智能(AI)在孤独症的临床诊断中高效率、高准确率、高稳定性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当前人工智能在孤独症诊断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孤独症的早期识别、预测、诊断以及人机互动辅助干预研究等四大方面。综述的结果指明,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的孤独症诊断应用方面,应明确其辅助性发展定位、完善法律和法规制度、健全信息化数据体系、加强信息化安全建设、促进便携式设备发展、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前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的价值性研究以及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笔者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接受学前教育和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学前教育可得性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等。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前教育不平等;加强家园合作,完善学前家长教育;发挥多方力量推进实现留守儿童幼有所伴,增进儿童积极情感。
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市三个年龄段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当今不同年龄段家长儿童观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老年家长与青年、中年家长对于儿童地位、儿童权利、儿童发展与儿童需要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相较而言,青年、中年家长在上述四个维度的观念更趋合理。部分老年家长持有家庭中家长应处于权威地位、儿童处于服从地位的看法;与老年家长相比,青年、中年家长更加尊重儿童,愿意与儿童平等相处。结合访谈分析发现,“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是导致老年家长和青、中年家长儿童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营
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  碧血几春花,零泪一 土。  不闻叱咤声,但听呜咽水。  夜夜空江頭,似有蛟龙起。  注:①蒋卫平,爱国志士,作者友人。1910年前后,在东北被反动派暗害。
期刊
延安!永远的延安!  心向延安遵从信念力量之光的召唤  诗行延安回望百年征程的咏叹  在擎着巍巍宝塔的宝塔山  仰视由铁锤镰刀锻造构建的革命起点  在杨家岭在凤凰山在抗大旧址在枣园  忆念窑洞油灯的强大精神光源  革命选择了延安  延安是红军长征“落脚点”全民抗战“出发点”  从南湖红船经万里征程到圣地延安  扭转历史乾坤开创崭新纪元  《论持久战》《延安保卫战》每战必勝  开天辟地的伟人于此指点
期刊
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中介。学前教育教师情感研究是基于学前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感规则、情感表达和情感反思,剖析其情感互动的文化机理,进而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性的情感关怀。只有在情感承认、情感管理和情感支持的语境下才能真正解决学前教育教师情感输出与汲取失衡的现实困境,实现学前教育教师的情感自适、发展自觉,规避教师主体的“异化”与专业发展的工具化。
日本的低出生率、少子化问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公共托育服务。保育所在日本0-3岁公共托育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几十年来随着政策推进,保育所在公共托育服务领域的内容得到不断更新与完善。保育所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儿童监护人开展育儿支援,严格规范保育士的准入机制与职后培养机制,不断加强区域协作,并通过政府财政支持获得公共托育服务保障。其系列政策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缺陷。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0-3岁公共托育服务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扬州会上遇马春林  马春林在我面前,四四方方,一言不发。  在这里马春林不是人。它是一张席卡。  但它此刻对应的是我。  马春林在我进来时已经走了。  我的周围都是专家,  他们一起说着精彩的假话,  或者不怎么精彩的假话:  “赵爱民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体,  在让渡主体性后,文字获得了奇异的自由和  平和。”  我有些羡慕马春林,可以享受短暂缺席  或永久遁离。  恍惚中马春林在飞升,一横劈出王
期刊
1921,红船  1921年7月,上海望志路106号  李汉俊兄弟家的每一块青砖  都睡醒了  嘉兴南湖,满湖的羊水里  盘古在冲动  一本陈望道在乡间翻译的小册子  一部用鲜血校对过的宣言  一声春雷,从天空落下  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窗户上  13双握过毛笔和钢笔的手  举起了锤子和镰刀  掐断一个民族苦难的脐带  羸弱的母亲,忍受着阵痛  在风雨中,摇摇晃晃地行进  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被
期刊
过去,王燕子家里穷,缺吃少穿。爹娘忙着家里家外的活儿,也顾不上打扮燕子,她穿着补了又补的衣服,头上罩着乱发,像鸡捣过似的。  燕子九岁时才上小学,爹娘心里装着日子,压根就没想让她上学,上学是燕子强争取的。 在校园里,燕子邋遢,同学们也都不和她玩,有时还会取笑她,叫她“毛头女子”。她向老师报告,老师批评她烂事多。  燕子在上三年级时,班主任吴老师组织召开了一次以谈理想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老师要求班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