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西安方言中的正反是非问句为对象,对其所涉及的疑问句的结构类型、语气词、答语及体貌类型等疑问范畴进行分析与描写。将这种特殊的疑问句型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以求对其有更细致的认识。
关键词:西安方言;正反是非问句;疑问范畴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17-02
疑问范畴涉及疑问句的结构类型、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疑问句的功能类型及答语等,它包括所有与疑问相关的要素。对西安话中正反是非疑问句的疑问范畴分析需要我们从句法结构、语义范畴及表达功能这三个不同的平面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与研究。
从总体上说,西安方言的疑问句的基本类型与普通话较为一致,也可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正反问。但在实际的日常用语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西安方言疑问句中呈现出一种是非句与正反句的模糊状态。从表达功能上看,这类句子表达一种一般性询问,需要答者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我们可将其称为是非句。在形式上,它同时具有正反问的形式特点,只是省略了一般的正反问句格式“V不V”中否定词后面的成分,形成了以具有否定语义“不”或“么”等为句子结尾的正反问句法结构,我们称之为“正反是非问句”,可标记为“VP-Neg”。
一、正反是非问句的界定
正反问句,指用疑问结构“V不V”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类型。但在实际的话语交际中,由于话语的经济原则,正反问句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省略形式。在不同的方言中,可分为:完整型、前省型、后省型。在西安话中,多表现为后省型。而正反是非问句则在表达功能和句法结构上实现了是非问与正反问的统一。如:
(1)你吃饭不?
(2)这旧衣服,你还要不?
(3)你把作业写完咧么?
(4)饭熟咧么?
在以上的这四个问句中,提问者只是对事物的动作及状态进行一般性询问,并无倾向性指向,要求答者根据事实情况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对例(1)只需回答“我吃”或“不吃”。对于例(3)(4)以“么”结尾的句子,在西安方言中,否定回答一般也是“么”,而不用“不”来回答,这里的“么”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没有”。答语中的“么”因在疑问句句尾,受上扬语调影响,成为中升调。此外,在结构形式上,这四个句子也能在“不”“么”后添上省略的VP或VP的部分,进行完整型的还原:
(5)你吃饭不吃饭?
(6)这旧衣服,你还要不要?
(7)你把作业写完咧么写完?
(8)饭熟咧么熟?
完整型中的“么”也同时承担了疑问、否定的语义功能。“么写完”、“么熟”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写完”、“没熟”。句子由事物的肯定和否定两种状态构成,任答者作出选择。在这种特殊的正反是非问句中,句末的疑问语气词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疑问语气词
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将现代汉语中位于句尾表达疑问语气的“没有”“不”“不是”等词看作准句末助词,并指出“他们全都包含否定概念,放在句末构成是非疑问句”。邵敬敏在《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一文中,将陕北疑问句中句末的“不”和“没”也定义为准语气词。在西安方言中,这种位于句末“不”和“么”具有同样的表疑作用,而且在这种正反是非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9)你去集上不?
(10)你去集上吗?
(11)车来咧么?
(12)车来了吗?
(13)你把试考咧么?
(14)你把试考了吗?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9)和(10)、(11)和(12)、(13)和(14)具有完全相同的疑问功能。两组句子在句式、语法成分上形成一致的对应关系,同时,“不”“么”“吗”也显示出在语法功能上的相似性。句中的“不”“么”承担了主要的疑问作用。
三、常见的体貌类型
在日常话语中,西安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VP-Neg”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时态体貌的变化。
很多细小的词语都蕴含着时间上的差异,这些都是外乡人所难以体会到的含义。大致有以下的分类:
(一)已然体:咧+么?,来+么?
西安话中的“咧”、“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在这种格式的问句中,提问者把疑问焦点置于“此刻”之前的过去时态,表示对过去某段时间所发生的动作的询问。句中常会出现一些表示过去的助词或时间名词。如:
(15)吃咧么?
(16)亲戚走咧么?
(17)你昨去看戏来么?
(18)你去过北京么?
句中的“咧”“来”本身就含有一种已经发生的意义,含有一种对发生过的事的确认、核实的口气。其中,句中的谓语“吃”、“走”、“看戏”“去过北京”都是对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是否发生的询问。而“昨”、“过”也成为这种已然体的一种形态标记。
(二)未然体:呀+不?
一般用于询问是否将要发生某事。
(19)你走呀不?
(20)你睡觉呀不?
(21)吃苹果呀不?
语气词“呀”与“不”相连形成一种对将来的询问。这种对于未来的一种询问,也暗含着一种询问者的建议、提议,希望对方能予以考虑,并执行。
(三)进行体:着+么?
多用于对目前动作、状态的询问,这一动作在之前就在进行,只是将时间点 置于现在,询问现在是否进行。如:
(22)门开着么?
(23)他上学着么?
(24)他在那写作业着么?
(25)表走着么?
例(22)、(23)询问状态是否进行,例(24)、(25)询问动作是否进行。这些句中的“动词+着+么”是西安话中询问现在进行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在普通话中,若要询问动作是否正在进行,必须在动词前面加上副词“在”“正”或“正在”,而西安方言中,则只需要“着+么”便可表示,不必再加其他的副词。
对于西安方言中的体貌范畴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可以表现出一些其它的体貌范畴,如:继续体、持续体等。以上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貌类型。其他的体貌类型尚待作进一步的分析。
此外,人们口中还流行一种用“得是”构成的正反是非问句,“得是”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不是”。如:
(26)你得是困咧?
(27)那个人得是你语文老师?
(28)你得是陕西人?
“得是”型句式中,需要答者作肯定或否定回答,在形式上,用“得是”作“V不V”的变形。例(26)可转换为:你是不是困咧?根据事实,则回答“是”或“么困”。在这种是非问句中,往往含有一种肯定大于否定的倾向。实际上,提问者已有很大的肯定把握,只是再次向被问者进行确认。
本文以西安话中的正反是非问句为对象,对与其相关的疑问句式、语气词、体貌类型等疑问范畴作了说明与分析。对于西安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的分析以及与普通话的比较描写,有助于我们更细致地理解西安话的正反是非疑问句,对西安方言的语法有更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邵敬敏,周娟等.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邵敬敏,王鹏翔.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一个类型学的过渡格式研究[J].方言,2005,(1).
关键词:西安方言;正反是非问句;疑问范畴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17-02
疑问范畴涉及疑问句的结构类型、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疑问句的功能类型及答语等,它包括所有与疑问相关的要素。对西安话中正反是非疑问句的疑问范畴分析需要我们从句法结构、语义范畴及表达功能这三个不同的平面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与研究。
从总体上说,西安方言的疑问句的基本类型与普通话较为一致,也可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正反问。但在实际的日常用语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西安方言疑问句中呈现出一种是非句与正反句的模糊状态。从表达功能上看,这类句子表达一种一般性询问,需要答者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我们可将其称为是非句。在形式上,它同时具有正反问的形式特点,只是省略了一般的正反问句格式“V不V”中否定词后面的成分,形成了以具有否定语义“不”或“么”等为句子结尾的正反问句法结构,我们称之为“正反是非问句”,可标记为“VP-Neg”。
一、正反是非问句的界定
正反问句,指用疑问结构“V不V”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类型。但在实际的话语交际中,由于话语的经济原则,正反问句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省略形式。在不同的方言中,可分为:完整型、前省型、后省型。在西安话中,多表现为后省型。而正反是非问句则在表达功能和句法结构上实现了是非问与正反问的统一。如:
(1)你吃饭不?
(2)这旧衣服,你还要不?
(3)你把作业写完咧么?
(4)饭熟咧么?
在以上的这四个问句中,提问者只是对事物的动作及状态进行一般性询问,并无倾向性指向,要求答者根据事实情况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对例(1)只需回答“我吃”或“不吃”。对于例(3)(4)以“么”结尾的句子,在西安方言中,否定回答一般也是“么”,而不用“不”来回答,这里的“么”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没有”。答语中的“么”因在疑问句句尾,受上扬语调影响,成为中升调。此外,在结构形式上,这四个句子也能在“不”“么”后添上省略的VP或VP的部分,进行完整型的还原:
(5)你吃饭不吃饭?
(6)这旧衣服,你还要不要?
(7)你把作业写完咧么写完?
(8)饭熟咧么熟?
完整型中的“么”也同时承担了疑问、否定的语义功能。“么写完”、“么熟”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写完”、“没熟”。句子由事物的肯定和否定两种状态构成,任答者作出选择。在这种特殊的正反是非问句中,句末的疑问语气词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疑问语气词
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将现代汉语中位于句尾表达疑问语气的“没有”“不”“不是”等词看作准句末助词,并指出“他们全都包含否定概念,放在句末构成是非疑问句”。邵敬敏在《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一文中,将陕北疑问句中句末的“不”和“没”也定义为准语气词。在西安方言中,这种位于句末“不”和“么”具有同样的表疑作用,而且在这种正反是非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9)你去集上不?
(10)你去集上吗?
(11)车来咧么?
(12)车来了吗?
(13)你把试考咧么?
(14)你把试考了吗?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9)和(10)、(11)和(12)、(13)和(14)具有完全相同的疑问功能。两组句子在句式、语法成分上形成一致的对应关系,同时,“不”“么”“吗”也显示出在语法功能上的相似性。句中的“不”“么”承担了主要的疑问作用。
三、常见的体貌类型
在日常话语中,西安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VP-Neg”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时态体貌的变化。
很多细小的词语都蕴含着时间上的差异,这些都是外乡人所难以体会到的含义。大致有以下的分类:
(一)已然体:咧+么?,来+么?
西安话中的“咧”、“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在这种格式的问句中,提问者把疑问焦点置于“此刻”之前的过去时态,表示对过去某段时间所发生的动作的询问。句中常会出现一些表示过去的助词或时间名词。如:
(15)吃咧么?
(16)亲戚走咧么?
(17)你昨去看戏来么?
(18)你去过北京么?
句中的“咧”“来”本身就含有一种已经发生的意义,含有一种对发生过的事的确认、核实的口气。其中,句中的谓语“吃”、“走”、“看戏”“去过北京”都是对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是否发生的询问。而“昨”、“过”也成为这种已然体的一种形态标记。
(二)未然体:呀+不?
一般用于询问是否将要发生某事。
(19)你走呀不?
(20)你睡觉呀不?
(21)吃苹果呀不?
语气词“呀”与“不”相连形成一种对将来的询问。这种对于未来的一种询问,也暗含着一种询问者的建议、提议,希望对方能予以考虑,并执行。
(三)进行体:着+么?
多用于对目前动作、状态的询问,这一动作在之前就在进行,只是将时间点 置于现在,询问现在是否进行。如:
(22)门开着么?
(23)他上学着么?
(24)他在那写作业着么?
(25)表走着么?
例(22)、(23)询问状态是否进行,例(24)、(25)询问动作是否进行。这些句中的“动词+着+么”是西安话中询问现在进行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在普通话中,若要询问动作是否正在进行,必须在动词前面加上副词“在”“正”或“正在”,而西安方言中,则只需要“着+么”便可表示,不必再加其他的副词。
对于西安方言中的体貌范畴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可以表现出一些其它的体貌范畴,如:继续体、持续体等。以上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貌类型。其他的体貌类型尚待作进一步的分析。
此外,人们口中还流行一种用“得是”构成的正反是非问句,“得是”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不是”。如:
(26)你得是困咧?
(27)那个人得是你语文老师?
(28)你得是陕西人?
“得是”型句式中,需要答者作肯定或否定回答,在形式上,用“得是”作“V不V”的变形。例(26)可转换为:你是不是困咧?根据事实,则回答“是”或“么困”。在这种是非问句中,往往含有一种肯定大于否定的倾向。实际上,提问者已有很大的肯定把握,只是再次向被问者进行确认。
本文以西安话中的正反是非问句为对象,对与其相关的疑问句式、语气词、体貌类型等疑问范畴作了说明与分析。对于西安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的分析以及与普通话的比较描写,有助于我们更细致地理解西安话的正反是非疑问句,对西安方言的语法有更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邵敬敏,周娟等.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邵敬敏,王鹏翔.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一个类型学的过渡格式研究[J].方言,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