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对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创新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125-02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最早是学习苏联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主要在思想领域,它关心学生的思想是不是与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路线保持一致。但是时过境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这样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社会逐渐呈现思想意识多元化、行为追求多样化的现象,而高校学生作为现代青年的主体,他们要求变化,关注新奇事物的心态不言而喻,这就导致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就是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美地结合起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能力。
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政治这门课程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国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少年来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比如: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灌输模式;每学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试卷考试,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高低的固有模式等。这种传统的缺乏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决定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会现实,使学生在多种国内外思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缺乏个性。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跟随时代发展,进行思想政治的人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全球呈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国内社会又是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缺陷。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个根本的出发点
英国道德教育理论家约翰•威尔逊说过:“道德的任务既不是使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价值协调一致,也不是把教师们特定的思想强加给受教育者。它的任务既不是培养驯服者,也不是培养反抗者,而是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原则的尊敬和运用这些原则的能力。”[1]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地使用“灌输法”,每个学生接收受到的信息都是一样。但是,现实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复杂的,有些学生组成的班级现象更是纷繁复杂,这就决定了不论是学生个人的思想,还是由他们组成的集体的思想,都是复杂而多变的。正如布伯所说,高校受教育者“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2]。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强制性灌输方法,采用关心每个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2、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影响
大学生长期以来普遍的只学习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材,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在校园的范围内,学生回到家中,毕业以后到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会发生偏移。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一些西方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消极方面快速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在一些学生身上已经有所体现。还有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等这些观点让学生对政治问题呈现一种冷漠的态度。而学校单纯的、书本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显得不堪一击。因此,家庭和社会也要营造良好、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学生。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大学生就业难等多种深层矛盾不断深化,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针对这些新的社会现象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否则大学生将不能适应快速的社会变迁。另外,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学生只是单纯地重视课程的实用性,比如学生习惯性地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没有实际的用途,而这些证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好工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对策创新
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创新,认真地引导教育学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多种信息、多种媒介来进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单方面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需要,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的优秀才能展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要给大学生创造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一,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看《东京审判》这部电影,让他们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要求;介绍学生阅读美籍华人张纯茹的权威著作《南京暴行》,使学生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和前因后果。同时,带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讨论或研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主人”。第二,建立各种学生团体或协会,如计算机社团、排球社团等。教育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团体,扩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使大学生不断了解社会需求。
2、培育良好的、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荀子曰:“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3]良好的环境对大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育人环境中要注重营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以及网络环境。其中高校营造的主要是学校环境,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下,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监督和示范教育,注意与受教育者沟通,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受教育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有心理压力的受教育者排忧解难,激励其不断进取,坚强地面对困难。同时,社会各界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必要时根据学生的社会需求,制定各种有效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互动的社会氛围。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内容,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教育内容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可见,任何理论都必须保持与时俱进,必须与现实紧密相连。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有新的内容。高校思想教育坚持人性化的创新,就应该在内容上结合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实际, 用符合时代背景的政治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去教育引导大学生。比如: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力就业难、环境问题等多种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要将阐述道理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到社会发展的脉搏,而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有哪些启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上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环境,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
4、高校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堂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电视机等多种现代化设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尤其是高校现在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把枯燥、烦闷的理论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
总之,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重人性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且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才能显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的光辉,切实做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Elisa J. Moral Education: Secular and Religious[M]. Malabar, Florida: Robert E.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2][德]马丁•布伯著.陈维纲译.我与你[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4.
[3]荀子•劝学[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创新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125-02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最早是学习苏联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主要在思想领域,它关心学生的思想是不是与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路线保持一致。但是时过境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这样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社会逐渐呈现思想意识多元化、行为追求多样化的现象,而高校学生作为现代青年的主体,他们要求变化,关注新奇事物的心态不言而喻,这就导致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就是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美地结合起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能力。
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政治这门课程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国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少年来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比如: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灌输模式;每学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试卷考试,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高低的固有模式等。这种传统的缺乏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决定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会现实,使学生在多种国内外思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缺乏个性。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跟随时代发展,进行思想政治的人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全球呈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国内社会又是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缺陷。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个根本的出发点
英国道德教育理论家约翰•威尔逊说过:“道德的任务既不是使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价值协调一致,也不是把教师们特定的思想强加给受教育者。它的任务既不是培养驯服者,也不是培养反抗者,而是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原则的尊敬和运用这些原则的能力。”[1]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地使用“灌输法”,每个学生接收受到的信息都是一样。但是,现实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复杂的,有些学生组成的班级现象更是纷繁复杂,这就决定了不论是学生个人的思想,还是由他们组成的集体的思想,都是复杂而多变的。正如布伯所说,高校受教育者“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2]。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强制性灌输方法,采用关心每个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2、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影响
大学生长期以来普遍的只学习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材,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在校园的范围内,学生回到家中,毕业以后到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会发生偏移。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一些西方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消极方面快速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在一些学生身上已经有所体现。还有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等这些观点让学生对政治问题呈现一种冷漠的态度。而学校单纯的、书本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显得不堪一击。因此,家庭和社会也要营造良好、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学生。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大学生就业难等多种深层矛盾不断深化,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针对这些新的社会现象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否则大学生将不能适应快速的社会变迁。另外,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学生只是单纯地重视课程的实用性,比如学生习惯性地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没有实际的用途,而这些证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好工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对策创新
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创新,认真地引导教育学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多种信息、多种媒介来进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单方面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需要,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的优秀才能展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要给大学生创造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一,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看《东京审判》这部电影,让他们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要求;介绍学生阅读美籍华人张纯茹的权威著作《南京暴行》,使学生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和前因后果。同时,带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讨论或研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主人”。第二,建立各种学生团体或协会,如计算机社团、排球社团等。教育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团体,扩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使大学生不断了解社会需求。
2、培育良好的、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荀子曰:“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3]良好的环境对大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育人环境中要注重营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以及网络环境。其中高校营造的主要是学校环境,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下,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监督和示范教育,注意与受教育者沟通,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受教育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有心理压力的受教育者排忧解难,激励其不断进取,坚强地面对困难。同时,社会各界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必要时根据学生的社会需求,制定各种有效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互动的社会氛围。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内容,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教育内容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可见,任何理论都必须保持与时俱进,必须与现实紧密相连。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有新的内容。高校思想教育坚持人性化的创新,就应该在内容上结合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实际, 用符合时代背景的政治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去教育引导大学生。比如: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力就业难、环境问题等多种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要将阐述道理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到社会发展的脉搏,而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有哪些启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上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环境,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
4、高校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堂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电视机等多种现代化设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尤其是高校现在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把枯燥、烦闷的理论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
总之,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重人性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且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才能显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的光辉,切实做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Elisa J. Moral Education: Secular and Religious[M]. Malabar, Florida: Robert E.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2][德]马丁•布伯著.陈维纲译.我与你[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4.
[3]荀子•劝学[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