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长征路上再出发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毛泽东主席的心目中,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是他一生军事指挥的得意之作。依托红色资源,古蔺县发展起太平镇、黄荆镇等多条红色旅游路线。以红为“媒”,全县也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奏响了“党旗红”引领“生态绿”的交响曲。
  6月3日清晨,刚下过雨,空气潮湿。流经泸州市古蔺县二郎滩的赤水河,水流湍急,不断冲刷着两岸的“马蹄石”。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在当地,赤水河又名“英雄河”,它见证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战役。
  时间回溯到86年前的冬天,历经千难万险的红军来到川黔交界的古蔺县,上演了毛泽东军事史上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古蔺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中央红军在古蔺县内三次转战,两次渡过赤水河,历时54天,在这片红色热土播下革命火种。如今,古蔺县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不断线”,让红色故事永传唱。
  铸起一座丰碑,铭记一段历史
  “爷爷经常给我讲发生在古蔺的红色故事,其中四渡赤水给我的印象最深。”6月初,古蔺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李锴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前的广场上,为同学们讲述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惊心动魄而又最精彩的一次军事行动,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从1935年1月28日至3月22日,红军来回四次渡过赤水河,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彻底扭转了战略转移中的被动局面,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红军二渡赤水时,曾住在我家里。在堂屋借宿一夜后,红军第二天一早还主动打扫卫生。”住在太平镇胜利街社区78号的冯开庶老人今年94岁,红军长征经过太平镇的时候,冯开庶只有7岁,是古蔺县亲眼见证红军长征为数不多还健在的人之一。
  “红军刚到镇上时,不少老百姓吓得躲了起来。我们一家见到红军时,发现他们不但不可怕,反而是保护百姓的好部队。当时我二哥冯开珠12岁,他帮红军找门板,跟着红军跑来跑去。”冯开庶回忆说,“红军第四次渡赤水时,镇里的群众不仅不躲了,还热心地为红军提供住房和粮食。”
  不仅如此,因渡河需要木板搭浮桥,太平镇的群众都热情支持响应。家里没有木板的群众,甚至把门板、楼板拆下来借给红军。没有铁丝连接木板,红军又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找来竹子,削成竹篾片把浮桥连起来。为避免弄错,红军战士在每一块木板上都刻了名字或编号。当时,红军还开仓分盐分粮,临走前,红军还帮每家每户挑满了水。
  当年,中央红军的足迹踏遍了古蔺的山山水水。其中,太平渡是四渡赤水的轴心地区和重要渡口,第二次和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就发生在这里,红军先后作战十余次。
  为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1977年,古蔺县在赤水河畔建起了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纪念碑基脚为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指向赤水河对岸,表明了红军当年二渡和四渡赤水,是从四川前往贵州。
  5月9日,泸州市叙永县黄泥镇初级中学的18名教师专程赶到太平渡渡口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黄泥镇初级中学校长周洪说,开展寻找红色足迹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校教师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火种。
  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赤水河南岸就是太平古镇,古镇依山而建,青瓦木楼错落,街道呈阶梯状,数百级石梯由上而下延伸到河边。四渡赤水战役期间,中央红军机关全部驻扎在镇上,古镇保存有大量红军生活、战斗的遗迹。
  屋檐下挂着红色五角星,墙上随处可见红军标语,红军临时医院、总司令部旧址静静矗立……远离城市喧嚣,老街散发着浓厚的红色气息。从长征街沿着石梯拾级而上,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就坐落在太平镇地理位置较高的地方。
  为纪念长征的伟大胜利,195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平镇建起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陈列着200多件红军当年留下的弹药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具。
  6月3日,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顺江街社区党总支的36名党员,来到太平渡陈列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82岁的老党员易肇枢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太平古镇,之前都是在书本上了解四渡赤水的故事,来这里参观后印象更深刻了。我家三代都是党员,我要家人也来这里学习弘扬长征精神。”
  “太平镇红色资源丰富,太平渡陈列馆、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战地黄花馆、中央红军机要室旧址和红军临时医院、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等256处红军住地遗址,组成了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这些遗址都是免费开放的,近年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因地制宜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古蔺。”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副馆长徐长安说。
  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的旁边,坐落着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四渡赤水分院。古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启明介绍,为了让前来培训的学员学到更多、更生动的内容,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推出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模式。在这里,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学员们穿着红军服重走长征路,让他们的参与感更强、感悟更多。
  虽地处川黔交界处,交通不便,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古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以来,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已开展70期教学培训。自建校以来,北京、广州、浙江、天津、江苏等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也紛纷前来考察学习。
  5月9日,在太平古镇老街上,75岁的胡敬华正在给古蔺第一小学五年级五班的孩子讲四渡赤水的历史。在老屋门前的空地上,由一张四方桌、十排条凳临时搭建的“教室”里,同学们认真聆听。满头白发的胡敬华讲到动情处,唱起了赤水河船工号子,声如洪钟,号子里融入了红军开仓分盐的故事。
  红色游聚人气,乡村美产业旺   “昨天接待了从泸县过来的团队,今天成都一家单位又来预约,有100多人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5月10日中午,在古蔺县黄荆镇香楠村村史博物馆前,黄荆镇文化站站长徐挺送走了从成都来“踩点”的客人,他颇感自豪地说,“近一周几乎每天都有团队来香楠村参观。”
  86年前,中央红军在香楠村翻越了四渡赤水第一峰——虎头山,取得了四渡赤水第一场胜仗——火烧寨战斗。2020年4月12日,香楠村的“红军村”石刻落成。随着越来越多的红色资源被挖掘,这里的红色旅游也日渐红火。
  黄荆镇香楠村村史博物馆馆长徐永香介绍,博物馆自2017年建成开馆以来,已收集近8000件展品。在徐永香看来,老物件不仅能够让大家找回过往乡村生活的影子,更能体现一代人勤劳奋斗的精神面貌,激励后辈奋勇前行。
  “接下来,我们还会升级博物馆,挖掘有鲜明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内容,增加村规民约、民俗风情、家风家训等具有特色功能的展陈板块。”徐永香介绍说。
  香楠村红色旅游的打造,不仅引来旅游项目,还引来了人气,聚集了财气。目前,该村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的“七连瀑布”项目已启动建设,这是一个休闲文旅项目,除了提升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将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
  “这几年,村民家家门前种了花,乡村越来越美,我的农家乐生意也越做越好。”30多岁的香楠村村民潘刚说,去年一家人年收入10万余元,都是因为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
  承办农家乐的村民毕竟是少数,让全体村民走上致富路,才是摆在香楠村党支部面前的头等大事。2017年,在镇党委牵头下,香楠村因地制宜,把发展中药材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村党支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边干边学等模式,组织干部、群众参与种植技术培训;引进中药材公司,采取種植、收购的“双订单”模式,避免药材有市无价、价格乱象等情况发生,确保老百姓高效种植、高效收益。2017年,香楠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一亩地就能带来5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村民都乐意种植。”党员周文通过种植赶黄草成功脱贫,成为村里的“土专家”,脱贫后他积极为村民免费教授种植技术。如今,在他的带动下,香楠村水田中插满赶黄草,一幅“党旗红”引领“生态绿”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从长征精神中汲取营养的古蔺县,大力弘扬“乐观自强、神采飞扬”的新时代古蔺精神。在这种精神感召下,该县已于去年年初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如今,全县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满怀豪情,阔步迈向新生活。(责编/蒋筱青)
  记者手记:地处川黔交界的古蔺县,承载着大量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毛泽东在此书写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得意之笔”,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行走在太平古镇,看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路、住过的屋子,抚摸遍布青苔的岩石,能够深刻感受到那段千难万险的岁月……在这里,红色资源立体生动,党史学习教育打动心灵。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四渡赤水,薪火相传。我们要传承发扬好长征精神,在工作中加强磨炼,在实践中奋力拼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坚定信念,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其他文献
【关键词】种源安全 种子主权 粮食安全 食物主权 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笔者的研究团队近期研究了这一问题,基本结论如下:在2050年之前,中国还将保持粮食生产、消费、进口的三项世界第一,2050年之后,由于中国相继越过了人口峰值、食物消费峰值,老龄化峰值也将稳定在高位,中国在粮食生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时,粮食消
【关键词】人力资源 国有企业 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三项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呈现出市场化、规范化等特征,国有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人力资源“包袱”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近年来,党中央部署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凸显出国有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通用型、同质化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国内经济大循环 现代化经济体系 科技革命 产业变革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然而,要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需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转变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研究在分析1953年~ 2020年中国家庭规模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家庭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以及家庭规模变动的社会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庭规模持续减小,2020年的下降速度更快,进入平均户规模低于3.0的新阶段,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减态势加快;在20世纪90年代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后,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规模缩减的影响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人口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混合作用;家庭规模缩小弱化了家庭功能和代际支持能力,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使空巢家庭面临比较突出的养老问题。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英雄模范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精神丰碑,有一个形成、发展、提炼、升华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涵丰富、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它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对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保持昂扬精神状态和塑造优良品质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要主动唤起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基因,深入挖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政治定力 来源 价值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是短暂的,但这一百年对于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而言则是非凡的。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件大事的发生使中
【关键词】财税政策 中医药业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中医药业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诊疗理论及治疗技术的医药学体系,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来逐步总结并持续丰富、完善的医学科学。但由于中医药业本身存在着诸多限制条件,如支撑医药技术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未能被西方文化理解、药物制作的定量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专业人才等,使得中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政治站位 党的建设 大局观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政治站位是党员干部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所站的政治立场和应具备的政治高度。政治站位包含两个向度,一是站在哪里,即政治立场问题;二是站得多高,即政治高度问题。立场问题主要是能否摒弃本位主义,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思考、解决问题,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而高度问题主要指是否能着眼全局,能否从全局上认识问题、处
【关键词】两个大局 领导干部 政治能力 两个维护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当前国情世情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0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但时间的刻度,标注历史坐标,昭示前进方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从“红船”启航时50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