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乡野风光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虽在外工作多年,却一直怀念着土地,留恋着乡村。
  ——题记
  退休后,大部分时间住在乡下,与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时常到村外的小路上散步,观田野风光,看地里庄稼,赏路边小草。看庄稼、赏小草,在乡间小路上徘徊,享受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和徐徐吹来的清风。有时坐在路边看蓝天白云,极目远眺南山,久久不愿离去。无独有偶,我的挚友、年近八十的著名作家沙石先生也说,他时常徒步走向郊野,十里八里的行走,去看庄稼、看小草,看郊外迷人的风景。
  惊蛰一过,冬小麦开始返青,不多时日,又开始拔节,继而抽穗。走在乡间小路上,呈现在眼前的是无边无际的碧绿的麦苗,芳香的金黄的油菜花,格外耀眼的粉红色的杏花、桃花,果园里大片大片粉红的苹果花,如白雪盈枝的梨花,还有竞相斗艳的各类野花,这一切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馨香,让人流连忘返;夏天,麦子成熟了,东南风吹过,麦浪起伏,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又仿佛大地上漾起绸缎一般的绵纹;夏收过后,麦茬地里种上了玉米,浇过水的幼苗很见长,几天不见,就向上蹿了一节。两个月以后,又会看到玉米吐穗、吊线、裂棒。此时,坐在小路边的地塄上,望不到边的秋玉米是一片绿色的屏帐,不由得想在这广阔无垠的天然氧吧间多做几次深呼吸。
  野草,本是一种无感情的无名之物,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走在小路上看庄稼的同时,也爱看小草的绿色。小草遭霜欺雪压或行人践踏之后,枝叶虽呈现萎黄之色、枯蔫之状,但它的根是活着的。每年初春,穿越过严冬最寒冷的日子,春风春雨过后,纤纤芳草,聚敛微弱而又顽强的生命能量,从根部发出一株株鹅黄色嫩嫩的草芽,挣扎着钻出了土层,不多时日,又向大自然呈现出绿的意境,广阔天地也因此充满了淡雅的馨香。白居易吟咏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让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纤纤芳草,在我的感情的畛域占有一角难以抹淡的位置,我赞美它宁静从容、坚韧顽强、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冬日,收获过玉米的地里都种上了冬小麦和油菜,就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走到田野里,空旷无垠,眼界宽阔,令人心旷神怡。有时下雪了,其景色更是迷人。我非常喜欢雪,尤其喜欢雪野风光,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果园里,树杈上挂满了雪,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一个个枝头被积雪压的弯成弧形,使人不由得吟起“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来。田野里,麦苗和油菜被严严实实的盖在雪下,风吹过时,有的麦苗露出头来,它要向这个世界显示自己的存在。雪花融进了乡亲们多少殷殷的期盼,庄稼人爱雪,瑞雪兆丰年嘛。呈现在眼前的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雪野,晨光辉映着晶莹的雪花,不时泛着刺眼的荧光。突然看见雪地里狗撵兔,一条狗追着一只惊乱狂奔的野兔,一个狩猎人跟着狗的后面跑,只见兔左拐右突,狗撵不上兔,兔有惊无险地跑脱了,狩猎人有些沮丧,蹲在地上歇息缓气,狗吐出舌头一边喘气,一边望着主人轻摇着尾巴......看见的好似一幅動感画面。
  看庄稼、看小草,特别是年复一年、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地想到它的奉献精神,想到它给人类的某种精神支撑与生命支撑,在饥饿难奈的年代,是树皮、草根救了人的活命。
  看庄稼、看小草,我的这种感情或许被一些朋友不理解,视我老了;而我的挚友、民俗学者王祥先生却说, 这并非是上年纪人悲凉感情的流露或压抑感情的宣泄,而是回归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思想,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情操。
  住在乡下,更能够及时感知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洞悉天道玄机,感悟天道的伟大。可爱的故乡,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漫步在田间小路,游览田野风光,春种、夏播、秋收、冬藏,又给我带来赏心的美景与心旷神怡的美好情趣。同时,使我看到了生命的趣味,庄稼、野草、野兔、猎狗......它们的生命是生动的、庄严而美丽的。
其他文献
鳳阳寨,是凤凰山南面的一个小镇。凤凰山乃泰山山脉的一个分支;相传,远古有凤凰曾经在此栖落而名。凤阳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只有一个染织厂,不大;小镇安静,村民淳朴。我在凤阳寨生活了19个年头,那里留下了我无数的印迹和欢乐。如今我在乡镇支教,童年的点点滴滴就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棵枣树  西墙根一个麦秸垛,南墙根一个麦秸垛。麦秸垛里也有玉米秸,豆秸,地瓜秧。上
期刊
儿子今年刚过十二岁,上初中一年级。他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三岁多就能帮着我给楼上搬煤球,五歲多就搬着凳子,踩在上面给我熬稀饭,我生病了他会第一时间给他爸打电话,求助该给我吃什么药,我干家务的时候他就像个小尾巴一样在后面要求帮我干这干那。不过,他也有淘气不听话的时候,我就抱怨说有个女孩子多好,那可是我贴心的小棉袄。每每这时,儿子就很不服气的说:她才是你的小棉袄,而我是你的羽绒服,这个比小棉袄暖和的
期刊
山路盘旋而上,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苍松翠柏,身后蜿蜒的公路像一条银丝带,在这绿色海洋中飘舞着。山势越来越高,险峻中巍峨挺拔。  终于到了山顶,顾不上颠簸带来的眩晕,拉开车门,张开双臂,与扑面而来的缭绕云雾来个拥抱。此刻山天一色,山尖上的庙宇在飘来渺去的云雾中更增添了几份仙气与神秘。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高低错落,层林尽染,烂漫山花点缀在苍郁的林海之中,眼前一副绝妙的水墨画。  云雾中的自己有了飘飘欲仙的
期刊
小奇从小失去母亲,一直和父亲生活,因自闭症休学在家。父亲发现小奇特别喜欢奇石,就带他去河边捡石头,小奇会举着漂亮的石头说:看,我的石头!听着儿子高兴的声音,父亲的心也笑了。这以后父亲经常带他去河边捡石头,一去就是大半天,小奇只要有奇石作伴就觉得快乐充实。可是父亲实在太忙了,小奇就自己去捡石头。  最近父亲发现小奇每次回来都不说话,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一天,他对小奇说:明天开始爸爸陪你捡石头。小
期刊
想去西藏是多年的梦想,这次的执着成就了此次的远行。  选择乘火车进藏是为了更好地浏览沿途的风光,更贴切地感受天路的神奇,更能循序渐进地适应高原的缺氧。从西安北站乘动车沿高铁西行,第一次感受时间的穿越。离弦的箭速,浓缩了绵长的西府川道,模糊了千绿万景,体会了“一晃而过”的真实含义。  列车过了宝鸡站,西部的大山便突兀了起来。连绵的大山如绿色的屏障,顺躺横卧在路途,铁路有时不得不在山的夹缝中蜿蜒曲行,
期刊
(一)  那年冬天,他为正在读大二的女儿买了到A城的机票。  原本他的妻主张女儿坐火车回来,毕竟春运期间,一张飞机票动辄就要一千多块,这对他们的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但由于火车卧铺票太难买到,在女儿频繁的催促下,一直拖到女儿临近放假的那几天,他才终于咬了咬牙,从工头那里预支了一千多块钱,为女儿买了到A城的机票。妻在电话那头责备他:“又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上的也不是什么名牌大学,还享受这么好的待遇,
期刊
儿时,母亲给我们做的早餐最多的就是玉米糁子粥。  玉米糁子粥又叫玉米榛子粥,也可叫玉米渣粥,它是北方农家早饭桌上常见的主食,也是我打小就喜欢吃的粥。它虽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粥,但要吃出它的美味来,吃法还是有一些讲究的。  做玉米糁子粥,首先讲究的是锅,铁锅熬出的玉米糁子粥味道就比铝锅,不锈钢锅熬出来的味道香,特别是用农家土灶锅熬出来的玉米糁子粥味道是最美的。  母親夏天熬玉米糁子粥,常常熬得比较稀,
期刊
放了学生,整理了校园,大家访便开始了。  领了表册,带上手机、笔,一切准备就绪。我便和同伴上路了。好在天公作美,早上备好的雨伞暂放学校,毕竟来来回回要折返,我也就轻装上阵了。  出了校门,满眼的生机,你瞧,庄前屋后,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多新鲜啊!农家人也学会了物尽其用,巴掌大的空地,竟然都利用上了,路旁少了野草的踪迹,倒是这黄瓜、豇豆惹得人眼馋。偶尔也有爱花人,栽种些花花草草在门前,倒也是一道不错的
期刊
老家里一共有三处院子,一处是二伯父的,一处是哥嫂的,一处是父亲和养母的。  自从养母去世之后,我回老家的次数没有过去多了,一则是因为养母不在了,少了唠叨,总觉得家里空落了不少;二则是严肃倔强的父亲总是和我缺少一些共同的交流话题。重阳节前几日,去看望父亲,想和他沟通一下,叫他来我家过冬,因为父亲毕竟79岁的老人了。没有想到父亲竟然拒绝了我。他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如果他去我那,老家的三处院子就都没人照看
期刊
我七十周岁的生日过后,忽然觉得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一天中午,我在家属大院门外条椅上闲坐,从县二中退休的音乐老师李岳峰同志看着我呆痴的神情说:“老哥,你不要再在文字上玩游戏了,现在七十岁了,还费那脑子干啥?跟我们去唱歌吧!”李岳峰的话象给我大脑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我眼前一亮,突然觉得自己身心轻松了。  我热爱音乐。在县中上初中二年级时,李道元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他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是我县造诣最深的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