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女王”衰落记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12月18日,对香港星岛集团主席胡仙来说,也许是最为痛苦的一天。那天,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宣布,斥资亿元港币全面收购虎豹别墅。
  虎豹别墅是胡仙的父亲胡文虎于1935年建造的。它位于香港岛半山大坑道,总面积9万平方英尺,为东方园景式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别墅内有大量的佛、道传说的山壁雕塑,透出诸多警世寓意。这所别墅是香港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星岛报业集团的标志,更是胡氏家族的祖传家业。虎豹别墅的出售意味着胡仙已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
  人们不禁叹息,曾经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报业女王”,胡仙究竟缘何落到这般地步?
  
  继承父业,成为一代“报业女王”
  
  “最畅销的药品,必定是千千万万人最常见的药。”这句话出自“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之口。胡文虎制售的“万金油”、“八封丹”、“头痛粉”等“虎”字商标药品,使他成为富冠南洋的亿万富豪。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南洋虎”在经营万金油的同时,于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了第一份海外中文报纸《星洲日报》,接着又陆续在新加坡、厦门、香港、曼谷等地创办《星华日报》、《星岛日报》、《星岛晚报》、《英文虎报》,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报业王国。
  1954年9月4日,72岁的胡文虎因心脏病复发,在檀香山与世长辞。接掌胡家报业的是他最小的女儿胡仙。那一年,胡仙只有22岁。当时,星岛报业尽管名声在外,但业务经营却相当不景气。当年《星岛日报》只是一间在湾仔道有一幢4层办公楼的报馆,而其附属子报《星岛晚报》则处于负债状态。
  对年轻的胡仙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
  上任第一天,胡仙独自一人和员工一起步入报馆乘电梯上班,并不时以微笑和熟人打招呼。她分头到各个办公室看望大家,听取属下对重振报业的建议。这样一来,整个报馆上下对她有一个极佳的口碑和印象。“老板没有架子,充满活力,善于体贴人,是个值得信任并有追求的领导。”
  员工们的评价正是胡仙所需要的,她知道星岛报业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士气和信念。最初的胡仙是精明强干的,她赢得了属下的高度信任。
  随后,胡仙又接连做出了一系列出色的举动,星岛报业变得越来越兴旺。1972年,星岛报业在香港上市,并在80年代雄霸香港报业广告,一度垄断了地产广告收益,其经营收益无人能与之匹敌。鼎盛时期,胡仙名下控制的报章多达7份,包括《星岛日报》、《星岛晚报》、《英文虎报》、《快报》、《天天日报》、《华南经济日报》及在深圳创办的《深星时报》。她还斥巨资收购了著名的文化传信公司。
  那时,星岛集团及文化传信的市值高达84亿港元,胡仙本人拥有50亿港元。此时,星岛集团俨然是一个稳如泰山的报业王国,胡仙则成为这个王国名声显赫的女王。
  
  初涉物业,获暴利亦埋下祸根
  
  1985年在一次土地拍卖会上,香港尖沙咀广东道太阳广场——地王正在叫价,由于地皮在九仓的海洋中心对面,地产界均以为九仓志在必得。然而在拍卖的当天,九仓竟然竞价失败,地王由洋人以6.36亿港元投得。第二天,当《星岛日报》出版后,众人方知竞购地王,是胡仙与怡胜太平洋联手操控。
  仅仅半年以后,胡仙以8.3亿港元将地王转卖,获利近2亿港元。如此丰厚利润,比起办星岛报业一年才赚得1亿多港元来,自然让胡仙大为心动,从而引发她大举投资地产的念头。
  从此,胡仙除了进军香港地产外,还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大举出击,参与了近20项物业投资。特别是在她策划星岛搬迁澳洲期间,由于经常赴澳的关系,对投资澳洲地产的兴趣尤为高涨。当时,就曾经有人说她是“加入豪赌行列”。
  从1989年起,海外地产市道一落千丈,胡仙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1992年9月,在股东大会上,胡仙首次承认以往投资海外地产比例过高,导致星岛集团背上巨额债务。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打算就此在地产上歇手。同年12月,她开始雄心勃勃地涉足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
  1996年1月,胡仙连同香港的新创新公司、广州市煤建公司、广州五羊房地产公司在广州翠湖山庄投资了16亿元,指望扭转投资地产的不利境地,可是这个巨型项目并没有像她想象的成功。
  由于负债累累,1992年起星岛集团开始进行债务重组,变卖资产救急。胡仙首次出售的财产是其个人名下持有的《快报》,当时以3500万港元卖给了南华证券;后来她又向香港烟草商何英杰借巨款还债。经过重组后,星岛又现出生机,到了1994年获利达4.25亿元,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纪录。
  


  本来胡仙是有机会翻身的,1993年香港地产市道转好,但她没有及时脱手以清偿债务;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股市、楼市再次升温,《星岛日报》股价达5元,但她没有把握机会出售股权,又一次坐失良机。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星岛股价跌到不足1元。胡仙彻底绝望了,她的个人负债已达6亿元之巨,终于被逼下决心出售祖传物业,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虎豹别墅。
  
  出售股权,失去了整个祖业
  
  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更令人揪心的事还在不断袭来:为了偿还巨额债务,她不得不出售所持有的星岛集团所有股权。
  1998年5月,胡仙召集星岛股东开会,正式申明将与第三者洽售星岛股权。随后名力集团宣布与胡仙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名力拟占51%的股权,并由新公司动用3.69亿元,向胡仙购入她所持有的星岛集团五成股权,从而成为星岛最大的股东。胡仙在售股套现后,通过新公司继续持有星岛重要的少数股权,仍留任星岛集团主席。然而仅隔几天时间,名力集团审核《星岛日报》账目后,要求大幅调低入股比例,收购计划遂无疾而终。l998年7月,星岛在深圳出售《深星时报》51%股权。同年8月,胡仙售出文化传信的股权,市场同时传出国际传媒集团LAZARD计划收购《星岛日报》,涉及资金5.4亿港元。
  国际传媒集团正在与胡仙签约之际,不料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1998年12月,中企发展基金也有意向胡仙收购23%股权,交易条件是中企基金将委任两名执行董事及两名非执行董事进入星岛董事局。中企有权在两年内再购入10%股权,届时胡仙股权将由27.04%降至17.04%,因而失去星岛大股东地位及控股权,不过仍留任主席。应该说,这个收购计划对胡仙来说是下策中的上策,胡仙似乎还能够接受。
  而让胡仙大伤脑筋的是,她昔日的恩人何英杰此时反目为仇。
  何氏1991年曾借5亿港元给胡仙脱困,胡仙拖了7年未还清,何与胡依然相安无事。直到胡仙将星岛股权售于中企基金而放弃国际传媒集团后,何氏才大动干戈。
  据说,与何氏关系密切的国际传媒集团一直有意染指华文报业市场,但其收购条件之一,就是胡仙退出管理层,而这正是胡仙所留恋的职位。何氏认为国际传媒集团是国际知名集团。由于胡、何两人意见相左,收购计划又一次陷入困境。
  何英杰在1998年12月15日,正式要求胡仙偿还尚欠的2.9亿港元。翌日,何氏家族向胡仙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这是债权人展开破产申请的第一步。19日,何英杰通过儿子何柱国名下的一家公司正式入禀法院,指控胡仙未能清还借贷,要求法院颁令胡仙破产。
  1999年1月8日,何英杰展开破产的第二步,正式向法院起诉,申请胡仙破产。这意味着胡仙如果在短期内不能还债,她的财产将拍卖摊分。3天后,破产管理局向胡仙发出临时接管令,告之已临时接管其资产,以防资产流失。这样,一代“报业女王”面临破产的困境。
  1999年3月,经过几番风雨的胡仙终于被迫同意,将星岛报业出售给国际传媒集团。根据收购协议,国际传媒集团将以每股1.25元的价格悉数收购胡仙持有的50.04%股权。惟一可告慰胡仙的是,她虽然不能继续担任星岛主席,但仍可出任董事会的特别顾问6年,每年获得900万元利润分成。据此胡仙可套现3.16亿元,偿还债权银行1.1亿元,剩下约2亿元可还何氏。另外,胡仙还可从国际传媒集团贷款6300万元,加上较早出售虎豹别墅所得的1亿元,要再偿还9000万元于何氏应不成问题,何氏家族因而也不再逼迫胡仙破产。
  胡仙如果专心致志一直从事报业,绝不会落到这般地步。星岛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曾说:“她的失败,在于不专于本业又遇人不淑,过于投机又欠缺运气。”
  尽管胡仙后来幸免破产一劫,但是一代“报业女王”已不复存在。(编辑/田桑)
其他文献
廖英龙和廖英虎兄弟俩来自广东普宁农村,当年他们外出打工,如今在深圳,他们已是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经营着属于自己的文具、体育、餐馆、茶馆等6家商店。    电梯里谈出第一桶金    1987年春节,初中刚毕业的廖英龙来到深圳麻雀岭的电子厂做杂工,捡纸屑、清垃圾、冲洗厕所,每个月收入300元。  没有一技傍身,多挣钱的惟一办法是多干活。廖英龙当年的工卡每月工作时间超过400小时,最多的时候每天工作1
期刊
【人物档案·郭倩如】  郭倩如,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艺术品拍卖行政博士候选人,国际高等艺术管理学院艺术企业行政硕士。台湾罗芙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睿芙奥艺术顾问公司总经理。华人区唯一取得法国政府认证的鉴定拍卖官,主持过数十场国际级大型艺术拍卖活动,历创台湾每年单场拍卖的最高成交金额纪录。    教育痕迹是终身培养的产物    女人喜欢艺术,亲近的方式有很多。一是创造,二是欣赏。而郭倩如,选择的是鉴别
期刊
当韩剧《浪漫满屋》登陆中国后,一位单眼皮小眼睛的男生便在中国迅速蹿红,他就是韩国男星Rain。他狂放、性感的舞蹈,纯真可爱的笑容使千万少女为之疯狂。很难说是《浪漫满屋》成就了Rain的大红,还是Rain的加盟使得《浪漫满屋》大紫。但一副小眼睛单眼皮的长相显然成了判定帅哥的又一个新标准。此外,Rain很有投资意识,这使他在股票方面收入颇丰。今年5月,他更是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6年最有影响
期刊
在产在产业最底谷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坚持理想的人不多,孙正义就是这样一个在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大智慧的人。   我说“我说了6分钟,孙正义给我3500万美元。”  我说“我没想到钱来的那么轻松,他没想到我不是来向他要钱的。”   …………    后来想起来,这是我一生中最戏剧化的一个场景。   那是1999年10月的一天,我被安排与雅虎最大的股东、被称为网络风向标的软银老总孙正义见面。当时我经营的阿里巴
期刊
2006年,牛排、大酱,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吉林省长春市的姜道泽着实火了一把。姜道泽靠着牛排酱汤火锅不仅在长春市区开了3家店,而且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就在他风光得意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将是内忧外患。姜道泽能在各种媒体上高调亮相,是因为他用牛排和大酱做成了一道牛排酱汤火锅。就从这道菜开始,姜道泽赚得了千万财富。     创业源于一道菜    姜道泽的创业开始于1999年。那年,姜道泽在
期刊
困境重重屡屡失败  2万元积蓄摆起地摊初涉商海的卢红梅屡屡呛水。有一年,她看到一次性塑料碗具有做头,便将2万元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在武汉找门面租房做厂,第一批成品出来,她联系好外地的销售零售商,货经火车已经发了过去,只等着收钱。这时,丈夫却闹着来要孩子。卢红梅只好把生意先转给合伙人,要他去收款。可最后,孩子被丈夫抢走了,回款也一分没收到。合伙人一句“亏了”就没了踪影。  当时,年关将至,卢红梅随着人
期刊
每天早上不到5点,施丽就起来了,她忙完家务后,就开车去自己公司的几家网点转转。这个曾经的棉纺女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当上“老板”,还管理着上百名员工。  棉纺女工、保险业务员、家政公司女老板,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在施丽身上神奇变换。靠着做家务,46岁的她已经积累了百万财富,还当上了Z市劳模、再就业先进个人。  10年前,施丽还是Z市国棉三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97年,施丽的父亲重病住院,那时找不
期刊
一位做着诗人梦的女孩,在漫长而艰难的创业路上,她用自己的热情谱写出了生中最美丽的诗篇,也将几近失传的中国民间工艺——“中国结艺”再获新生,打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她,就是尚静云。也许你不认识也不知道她这个人,但相信你一定知道如今红遍神州大地的中国结。中国结,牵动着中华民族悠悠脉线,更牵动着中国百姓的殷殷之情。正是尚静云,演绎着中国结艺产品开发推广的序曲。     曾做诗人梦     和
期刊
好的理财像魔术,不同的是,魔术用纸变钱,理财用钱变钱。省钱就是给自己制造变魔术的工具。   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花钱如流水,一种存钱以度日。第一种人的钱财像听摇滚,来去匆匆,轰轰烈烈的喧嚣过后是更深的落寞和无助;第二种人的钱财像听厕所里的克莱德曼钢琴曲,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与几乎是静悄悄的背景音乐之间是要多远有多远的永远。在现代理财观念中,人与钱财的关系应当是交响乐,既有恢宏的乐章也有轻松的
期刊
1964年我出生于湖南益阳桃江,199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沃人国立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我还是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委员。    最有钱的时候    我的创业史和发家史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不断地尝试一些在外界看来可能要犯忌的新事物曾使我多次遭受过“滑铁卢”。早在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就在深圳与现在的生意拍档龙驹才先生创办了当时深圳首家职业介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