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前瞻性与衔接性例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想科学高效地运用探究式学习,就要重视具体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衔接性,善于灵活的设台阶、搭架子,引导学生沿着阶梯逐步进入学习的良性境界。本文就以巧用网络在线上机登记和信息的数字化为例进行浅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上机登记
  目前基础教育倡导有效课堂,学生能自主学习,其实施的关键在于基于实际问题,学生能否分析好、能否展开积极而有效的思考并加以解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跳一跳够得着”这一教学原理,多给学生设台阶、搭架子,以此来分解问题、分解难点,无疑对学生能否“真正地自主起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面对教材(教学内容)、学生、教学等,从设台阶、搭架子出发,不妨在课堂教学实施的前瞻性、衔接性上多做做文章,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实践和认识。
  实例一,网络在线上机登记
  笔者从平时观摩与交流中深刻地感受到,有的老师总认为本环节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是多余的教学环节。但是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特殊的课堂教学环境来说,认真并做好网络在线上机登记应是德育渗透的阵地之一,也是新课程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之一。因此,网络在线上机登记,不但要做好,还要坚持做好,让学生养成习惯,自觉登记、自觉维护。同时,登记系统不但是网络在线型的、是信息技术老师自己做成的(或二次开发合成的),而且是外在网页式、内在挂附数据库的形式,这样便于即显、统计,还能根据实时统计结果展开实时的激励或批评教育。真如这样,除了上述的教育意义之外,网络在线登记还能为学生铺设现成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1.它是必修课本信息集成模块,基本网页制作的铺垫,诸如网页超链接、表单网页文本框、下拉菜单等,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由此,网页制作知识点的问题分析在这里变得一览无遗。(主要解决了学生在哪里、怎么登记的问题)
  2.它又是必修课本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管理一节的情景实例与举证。数据库照道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有此一环以后,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空洞、抽象感,针对学生自己上机登记的内容反而感觉亲近感、实质感,思维就打开了,甚至还有学生会变得跃跃欲试的感觉。(主要解决了学生登记到哪里,如何存储的问题)
  3.它还是选修课本动态网页制作,ASP网页代码(注:笔者的网络在线登记系统是基于ASP的)与创建虚拟目录发布网站(网页)的本身实例与应用。同样,有此一环,原本难以理解(或容易误解)的动态网页的交互性及其特点、以及ASP网页的工作原理,在这里表现得具体而形象,学生的学习难点就被分解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就在形象与理性思维的统筹下越发巩固。(主要解决了学生登记反馈的问题)
  纵观以上,网络在线上机登记这个课例涉及了学期课堂(课本)第一课,必修、选修的多个模块,除了应有的教育意义,还有其教学的前瞻性、衔接性、统筹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可谓一举多得。
  实例二,信息的数字化
  在高中必修信息与信息技术一章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入信息的数字化这一内容(早期高中教材本身有,初中必修教材相关模块也有),哪怕不作为新授课,也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对待,作为对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普及性内容)的复习、延伸与巩固。但现实教学中,对于这一知识内容态度,好多老师都基于课时,或二进制的展开还会涉及八进制、十六进制、ASCII码等诸多相关必要内容等原因,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学生如果连信息的数字化(二进制)都没有搞清楚,那相关延续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学习起来多么的别扭与不自然,多么的断层与站不住脚,学生学习起来也只能是一头雾水。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仅加入了这一内容作为重点教学,而且还给学生搭好了台阶,一堂课不够,分二堂课,甚至系统又整合地解剖成多模块多堂课。其教学前瞻性与衔接性的意义如下图所示。
  如二十进制转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明确探究的问题,并提供探究台阶。计算机内在的工作原理的数据流通是怎样的?为什么计算机最直接采用或只认识二进制?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人类的十进制的?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单位等级1024是怎么来的?K、M、G、T又是怎么回事?必修第五章中的图像分辨率、颜色的二进制表示又如何理解?选修第二章中的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又是如何表示与规划的?
  经过上述知识点及其相关后续问题或知识点的分台阶、前瞻性地、衔接性地逐步渗透,同时学生配以自主地、由易而难的探究与解答甚至应用,那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成了可能,而不是天方夜谭。诸如,生活中陪伴家人购买家电、电脑、数码等设备就能充当主要参谋,能分析优劣、得出性价比;家中购置普通级路由器,配置参数、搭建小型局域网就能手到擒来等等,这也真正体现了“学有所用”的基本学习理念。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瞻性和衔接性教学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巧设台阶,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能够有路可走,有例可寻,有据可找,进而养成勤提问、善反思的习惯,最终达到能够学得懂、学得透、容易上手,面对实际问题能够自主地去全面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
  (注: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网络技术应用(选修)》)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产生审美体验教学的活动,它对学生审美情感培养有引导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是专门的技术类型传授转化为对学生自身素质培养,这是对小学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的扩展,同时也深化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由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小学生审美情感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情感  一、小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源于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不断打磨和反思,有效的教学必然注入了教师更多的心血,包含对教学资源和物理学史的充分挖掘,包含对课堂的反思与总结等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学史;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性”成为了当下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那么,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有效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意味着让我们教师的课堂不必要的消耗减少,最终实现教得轻松
剖析了大学生读者和高校图书馆员这一对矛盾,介绍了他们在图书馆各自存在的地位,就如何和谐双方关系,对学生读者和馆员提出了的各自的要求和建议。
针对晋城某场地的采空区特征,对小窑开采及长壁全陷式开采方式采空区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了该场地采空区的稳定程度。
【摘 要】文章主要是分析在物理解题中如何应用三角函数知识,尝试探究物理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经验。  【关键词】物理解题;三角函数;恒等变形;极值  前言  在中学的物理解题的过程中,一般会应用多学科解题方式,例如在物理解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尤其是在物理极值的求解中,应用三角函数极求解的方法能够解决力学问题,将物理极值转变为数学三角函数极值问题,简化物理求解的过程,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物理
分析了大学生读者群的特点,提出图书馆员应以人为本、以心待人、以读者为友,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创新服务育人工作。
【摘 要】高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而高中数学学习主要集于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加强预习指导,促进学生感知;优化教学模式,提倡探究学习;尊重学生差异,优化练习方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毕竟在课堂中,除了教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服务社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周边区域群体的调查研究,发现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延伸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同时
【摘 要】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他们从有限的教材中接触不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让孩子通过学习英语绘本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一条值得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摸索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绘本;课堂教学;有效性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很喜欢阅读绘本。绘本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美丽的画面,吸引着孩子阅读了一遍又一遍。许多故事虽然已经看了很多遍,但是
【摘 要】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一直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的七要素中要求学生能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那么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的猜想能力重要性在哪里?如何避免学生瞎猜、乱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的猜想能力呢?  【关键词】物理学习;学生;猜想  一、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猜想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课程标准重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