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h9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农业情况是否好,农村社会是否稳,农民人心是否安,对政局是否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良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最为重视的问题。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的调研用心最重、用力最大、用功最深的,也是中国共产党。
  回望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大的农村调查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建党初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心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但在纲领和目标中是明确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重要内容的。在中共一、二、三次代表大会上,农民问题均得到高度的重视,各项决议中的农村工作的分量越来越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创始人成为领导农民运动的先驱,他们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动员组织,掀起一个又一个农民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毛泽东于1927年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影响最大。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也办成了一个关心农村、了解农村、运动农村的大阵地。仅以第六届农讲所300多人所作的各省农村状况调查来看,成果就很丰硕,所汇编的《农民问题丛刊》,由毛泽东亲自为其写《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序言予以肯定。
  红军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农村经济、社会情况的调查。
  井冈山时期,工农革命军占领宁冈、永新两地后,毛泽东就写了《宁冈调查》《永新调查》两篇调查报告。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后,曾停留一个月,毛泽东抓紧时间做寻乌调查,写出8万多字的调查报告,这是毛泽东所写调研材料中最长的一篇。同时,他还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的调查研究理论观和方法论。
  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建立起经常化的调查研究制度,以毛泽东起草的《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为开端,到1933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公开发行《中国农村》月刊,农村调研之风逐渐兴起。
  延安时期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报告,指出党内存在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情况的浓厚风气。
  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毛泽东起草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决定》两个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系统化、制度化、普遍化的开端。
  解放战争时期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围绕“耕者有其田”开展的土地调查,在各解放区次递铺开。
  同时,对如何搞好土改,处理好农村各阶段关系以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各地都要以调查研究为决策基础,逐步理顺和解决好各种问题,特别是注重在具体工作中纠“左”。可以说,这为推动全国性土改而开展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既能打仗也能做好地方工作的干部队伍。
  正因为全国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翻身农民的愿望,调动起了千千万万农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才能迅速发展,战无不胜。
  共和国成立后
  围绕新解放区的土改调查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各级党委、政府为顺利开展改革工作,十分重视摸清情况、尊重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调查研究,《人民日报》及各级党报、党刊经常刊登优秀的调查报告,出版部门也编印很多的专门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加快推进合作化建设的调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上的一次集中专题活动。1955年3月起,各地广泛开展整顿农业合作社工作。为了对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是“高级一点”还是“初级一点”把握得更加精准,毛泽东亲自抓调研,全党迅速形成专题调研之风。围绕这主题,毛泽东还组织编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亲自编辑的篇幅最大的一套农村调查文集。
  农村调查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基础与方式。“大跃进”造成了严重后果,为了吸取教训,党组织了两次公社化调查,农村工作的“十二条”“农业六十条”以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都是这个时期党的调研和决策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为农村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春天。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是农村调研直接推动出来的成果。
  1981年2月12日,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成立。成立一年后即从各大学选拔300—400名插过队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在读的年轻人从事农村调查。1982年至1986年5个战略性“一号文件”和这个机构、这批人马是难以分开的。他們抱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永远来自人民”的基本信念,坚持“不了解农村,就不能说了解中国”“农村的事没有办好,中国的事就不能说办好了”的工作理念,以农村改革为支点,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依原则、教条出发,在调查研究中总结形成新的改革理论与战略。这个小组最先的调查报告《农村发展中的几个新问题——“双包到户”后的安徽省滁县地区农村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首立其功。
  这个阶段,专业化的调研机构作用日渐突显。在中央层面,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以及体制改革系统的相关研究院所,每年都进行全国性调研,为写好“农村文章”总结经验、探索路子。
  新世纪新时代
  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每年下发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到2021年,连续发出18个,这是因为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号”问题。
  历史进入新时代,“三农”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用中央“一号”文件求解“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特色”。从新世纪18个“一号文件”构成看,围绕的是农村民主自治、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稳定发展的主线,针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主题、大问题出台政策。从文件标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村政策的变动情况。
  这些政策之所以能够出台,和调研工作直接相关。每年,农业部都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农村调查,就“三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剖析。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性调研成果基础上就重大问题持续跟踪,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出谋划策,确定主题,形成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下发,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最大特点,历史上没有过,世界上是唯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其他文献
在无补贴、补贴回收商、补贴梯次利用商和补贴制造商四种模式下,建立了考虑梯次利用市场的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了补贴对象、补贴金额和回收商的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各节点变量和利润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补贴回收商和补贴制造商对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中各主体利润的影响相同,且两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和回收商利润相比无补贴有所提高。补贴梯次利用商会提高回收商和梯次利用商的利润。补贴回收商、补贴制造商两种模式下的政府补贴和回收商的规模效应在提高制造商和回收商利润上能够实现合作。政府部门在前期应该补贴回收商(制造商),后期应将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的重要任务,是生成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自新训练大纲正式发布施行以来,训练科目难度不断加大、考核标准全面升级。但从现实看,由于军事训练组训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广大官兵的训练热情与科学组训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部队训练伤病呈频发高发趋势。为此,必须认真分析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因素,并确定有针对性防治原则,优化训练伤防治的思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训练伤的发生。
\"地图是一种图像表达,帮助人们以空间方式理解人类世界中的事物、概念、状况、过程或事件。\"东西方古地图展现了人们对世界的想象与把握,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
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受工程供应链中多方影响的动态过程。针对工程项目业主方、监理方和施工方构成的三级供应链,基于Nash非合作博弈方法和Stackelberg主从博弈方法分别构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工程质量微分博弈模型,求解得到了两种不同博弈情形下最优质量监管策略以及三方的均衡收益。结果表明:从Nash非合作博弈到Stackelberg激励博弈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然后基于求解结果和数值仿真,讨论分析了努力成本系数、收益系数、工作水平、惩罚力度、质量事故损失成本、质量事故发生概率、贴现率等参数对三方努力程度和最优成
里贝罗编绘的世界地图继承了古典时期托勒密地图、中世纪世界舆图和波特兰海图的观念和技术,又全面吸收了大航海时代最新的地理信息,是世界第一幅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地图,也是16世纪最精美和准确的世界地图之一。
翻开地球的历史,会看到惊心动魄的场面。每一段的开始和结束都伴随着新生与消失,变化与转折。那些深埋在地层中的证据,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构造地貌,以及被永久保存的生命痕迹,无一不在诉说着地球的过往。
从17世纪开始,人们就在努力为地球的历史建立档案,用不同的名称来标志地球不同的时代。直到1913年,一位叫霍尔姆斯的年轻地质学家,根据化石记录,绘出了有同位素年龄数据的第一张地质年代表。后来,人们有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又修正、形成了目前世界通用的地质年代表。它就像地球的\"履历\"一样,描绘出了地球和生命演化的基本轨迹。
提出基于迁移学习和EasyDL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实现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技术路径,并以图书馆人群聚集现象自动检测系统的实现为例验证了该路径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指出该技术路径具有技术壁垒低、适用范围广、高度可定制等优势。在此基础上,从实施路径和思维模式两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实施人工智能的建议。
士人耕稼诗,是指士人抒写自身以及其他士人从事农业劳作的诗歌作品。自北宋初年的王禹偁,中间经由梅尧臣、文彦博、韩维、刘敞、强至、沈辽,直到北宋后期的李复、晁冲之、郭霖等,一系列士人耕稼诗作内蕴丰富,有对耕稼场景与劳动果实的鲜活描写,有对健康延年的美好期盼,有对社稷苍生的热切关注,有对隐逸生活的一时向往,有对生命真谛、人生意义的深沉探问,更有对天地万物与人类和谐相生的深情观照与赞美,从而共同营造出一个丰富的精神天地。在上述各家(除苏轼外)耕稼诗作中,应以王禹偁的作品美善兼备而成就最大。
以科研项目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为导向,分析嵌入科研项目知识服务的个性化、交互性、虚拟与现实空间融合、跨学科等特点,探讨如何贴近项目用户需求,选择分析数据、分析指标,融入用户情境,保证知识服务可持续性等实施策略,从贴近用户需求、嵌入项目过程,提高知识服务实用价值;多元化数据分析,全面呈现研究领域画像;健全知识服务评价反馈机制,促进嵌入项目的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提高嵌入项目馆员的综合素养及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项目的知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