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投资之最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iliangz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募资飞跃——数额之最
  中国资本市场募资火热、势不可挡。
  2011年,中国资本的天空群星闪耀,甚为绚烂。经过多年积累并渐入佳境的VC/PE行业光彩夺目。
  虽然,2011年央行3度加息,6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中流动性收紧,但是依然无法阻止VC/PE募资的狂热。回顾2011年募资情况,仍然可用“大热”形容:上半年募资暴涨,直到8月以后,才由热转凉。
  难以想象的282.02亿美元!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基金382只,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282.02亿美元。这是2011年中国创投市场募资创下的历史新高。被中外创投机构募资一路狂热追逐,欲罢不能!人民币基金募集数量占比更高达九成之多,强势主导募资市场。
  震撼的388.58亿美元!清科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235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为2010年的2.87倍。披露募集金额的221只基金共计募集388.58亿美元。
  募资显著涨幅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经济的热捧与信心。
  人民币基金更是一路领跑,从2006年中小板开板以来,人民币基金的规模便逐年扩大;2009年创业板的财富示范效应,更是招徕无数资金杀入私募股权投资,以至于2011年有“全民PE”一说。在境外,过去几年中概股的大热,也有无数境外机构投资者,热捧主投中国的VC/PE基金。
  从繁华都市到矿业新城,有多少创业灵感将被盘踞在中国上空近700亿美元的资本金手指演绎成铿锵的财富故事?从莘莘学子到财富新贵,有多少IPO一朝登顶天下闻、产生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
  虽然2012年,市场充满变数、行业洗牌隐隐到来、退出也踟蹰难行,但是对于欲展翅腾飞的中国各产业、对于含苞欲待放的各创新企业、对于深挖洞、广积粮的中国VC/PE来说,资金将成为支持度过此轮行业洗牌的重要筹码;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无论当下遇何阻力,蓬勃的中国市场会让VC/PE坚信:冬天风雪走、春天花会开。
  
  2 投资暴涨—— “跳级”之最
  人人都在寻找一个“绿洲”,中国显然就是这绿洲。
  2011年,笃信中国市场即“绿洲”的VC/PE人频频出手,使这年的投资案例数“跳级”增长。
  回首10年,中国创投市场投资年年“跳级”,2002年至2011年投资案例数年复合增长率达23.4%,金额更是呈几何级增长,达到46.2%。
  即便繁荣如此,2011年仍然创下“最跳级”的记录。
  中国VC市场投资案例数1503起,投资金额过百亿美元,达到128亿美元,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达到2010年的1.84倍和2.37倍。
  与此同时,中国PE市场中的投资活动也急速升温,投资活跃度大幅提升。201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生投资交易695起,其中披露金额的共计275.97亿美元。
  VC/PE都喜欢投资梦想,精准的投资也将成就VC/PE的梦想。互联网、清洁技术、电信及增值业务3行业吸金状况表现抢眼。
  不仅如此,资金向近30个一线行业抛出绣球,这是一场智力与眼光的较量。一旦投资踏入项目,即希望企业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有着强烈决断力和高度智慧的VC/PE,以赚到盆满钵满为己任。
  
  3 海外IPO遇阻——尴尬之最
  2011年,中国企业IPO占全球近一半以上,成IPO市场主要来源,可谓全球无可争议的“IPO集散地”;2011年,中国企业IPO被誉为全球证券交易所、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IPO佣金收入的“提款机”。
  虽然,2011年,中国企业成为全球IPO市场无可厚非的中流砥柱。但是,中国企业海外IPO不可同日而语。
  2011年,在海外市场遭遇沉重打击的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明显下滑。全年仅有7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8个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78.13亿美元,分别仅为2010年海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的58.1%和53.5%。
  在美国市场一度遭到打压的中概股,赴美上市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下半年仅有土豆网1家于8月在美国挂牌上市,此后再无企业破冰。
  这不仅仅因为西方经济普遍疲软、金融风暴来袭、欧洲债务危机阴影、经济二次探底恐慌、中东北非政治格局动荡、日本地震海啸危机;也不仅仅因为全球IPO市场跌宕起伏,几度浴火重生;更因为中概股风波、VIE迷局等不利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大幅遇冷,赴美上市如鲠在喉。
  摆在普遍处于困境的中概股面前的,是如何苦练内功、重塑形象。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上市估值和上市后表现不甚乐观,VC/PE机构通过IPO退出存在一定阻力,“不少机构将被投企业IPO延后或考虑其他退出方式变现”将成为现实。
  
  4 并购飙升——数量、金额之最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在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产业整合加速的大环境下,实现了火爆增长的态势,并购活跃度和并购金额创下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157起并购交易。
  纵观全球并购市场,2010年大幅回暖,并在2011上半年强劲上扬;但是2011年下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小幅受挫,增长放缓。这是因为欧债危机对全球并购市场的影响扩散,并购交易晴转多云,市场增长呈放缓趋势。
  中国并购市场却“风景独好”,不仅未受到债务危机的拖累,而且实现了火爆增长,中国企业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双双翻倍增长,让全球企业眼前一亮。
  2011年,就中国市场来说,中国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并购交易市场,占全亚洲交易总额的23.0%,领先于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其3家“金砖四国”成员,表明中国已整体迈入并购环境成熟国家行列。
  与VC/PE相关的企业并购更是快速发展,以并购方式退出热情高涨。2011年在全球的IPO市场步入低谷的大背景下,VC/PE的上市退出回落,并购退出呈崛起之势。2011年,VC/PE相关企业并购共完成194起,与去年的并购数量91起相比,同比增长高达113.2%。2012年,全球股市将持续震荡,IPO市场低迷,上市回报持续走低的可能性增大。VC/PE机构或将采用方式灵活、渠道广泛的并购方式作为主要退出方式,并购退出在投资机构退出方式中的份额或将显著提高。
  可以预见,2012年,欧债危机阴云不散,全球并购市场下行压力增大。但中国并购市场的井喷将持续,并购案例数和金额有望再次刷新纪录,“好戏还在后头”。
  
  5 境内IPO疯狂——上市地转移之最
  相对于国际经济的一波三折,2011年国内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但是由于沪深两市全年一路走低,使境内IPO规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即便如此,相对于骤冷的海外资本市场,境内资本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2011年,境内IPO退出案例数量大幅超越境外。共有281家企业在境内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为437.19亿美元,平均每家上市企业融资1.56亿美元。不过,上市企业数量较2010年减少了66家,融资额降低了39.3%。
  企业融资需求的与日俱增、境内上市审批时间缩短、创业板的推出、境内资本市场市盈率的不断攀高、本土VC/PE机构投资趋热等一系列因素,造就了中国企业IPO的前仆后继以及境内资本市场的如火如荼。
  在中国企业关注的海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境内资本市场成为中国企业上市的首选,IPO地点选择明显“内倾”。2011年,深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分别有115家和128家企业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有38家企业上市。
  当然,2011年,国内二级市场逐步下跌,市盈率走低,新股融资规模明显下降,2011年全年创业板企业平均融资额不足1亿美元。
  对VC/PE来说,近年来境内资本市场退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与海外资本市场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分化趋势。由于赴美上市的阶段性暂停,并且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设立人民币基金,外资机构开始将中国资本市场作为其投资项目退出渠道的重要选择。
  预计,2012年我国资本市场将继续上演“疯狂的IPO”,更有机构预测,将有约300家企业于境内上市。随着VC/PE投资活动的日新月异,2012年VC/PE支持的IPO数量及金额占比均将有望突破50%,逐渐成为上市行列中的中坚力量,在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 VC/PE助农业转身——华丽之最
  在VC/PE助力下,农业游走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华丽转身。
  作为传统行业,农业总体规模的增长已经较为缓慢,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偏低,且易受天气、病虫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但近年来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农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新农业产业,将经过怎样的华丽转身而“羽化成蝶”呢?资本将再次发挥其催化剂作用!
  近几年,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转变,吸引了聚焦于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资本的关注。2011年6月,聚焦现代农业的创投联盟在陕西杨凌成立,同时,资金规模达3亿元的杨凌东方富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也正式成立。
  除专项基金的成立外,从历年的投资情况来看,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农业领域投资案例累积达114起,其中披露金额的共达17.6亿美元。披露的案例不仅包括多利农庄、欧阁有机蔬菜等有机种植品牌,也包括一些从事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农资产品生产的厂商。
  农业,融入更多科技元素,成为吸引资本驻足的重要原因。2011年,在农业与资本的亲密接触中,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成VC/PE追逐的热点。
  在产业链整合与分化的嬗变中,农业正在逐渐脱去“你耕田来我织布”的传统外衣,涌动起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鲜力量。而VC/PE投资,这一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的产物,与传承千年的农业亲密接触,充满着异性相吸的冲动,也充满着时代跨越的碰撞。
  
  7 食品投资降至冰点——悲情之最
  中国食品、饮料、餐饮受制于“安全”,2011年投资降至冰点。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凸显着食品及餐饮在消费领域的重要地位。但是,食品安全成为降温中国食品及餐饮行业投资热的“冷却剂”。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5-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食品行业的投资事件为159起,披露金额为47.20亿美金。
  曾几何时,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可称频繁,尤其在2009年及2010年间,披露的投资案例金额及投资事件案例数创历史记录。但是,2011年上半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事件锐减,主要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资本对市场的信心与判断。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食品安全、餐饮安全的不可控因素较强,极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使VC/PE对中国餐饮企业的投资热情锐减:由于证监会提高内地餐饮企业IPO门槛,俏江南、广州酒家、小南国、金钱豹、顺峰集团等多家餐饮企业上市计划全面搁置。这种二级市场难突破的现状,加之VC/PE退出心切,中国餐饮市场投资降至冰点:2011年上半年,中国餐饮行业仅有唐宫中国获得兰馨亚洲600万美元的投资,无论是投资笔数还是金额均创新低。
  虽然,食品、饮料及餐饮行业投资较具风险,投资金额与投资案例在2011年节节“败退”,但并非机会全无。VC/PE既要考虑众多风险因素,也面临着中国庞大食品餐饮消费市场的诱惑。总体来看,中国食品、饮料及餐饮行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前景。
  
  8 深创投投资、退出双丰收——业界之最
  人民币基金成创投主战场后,本土与外资VC/PE地位大挪移,本土投资机构以群体的姿态崛起。不过,即便群星闪耀,其中翘楚——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依然是明星中的明星,光芒四射。
  2011年,在很多机构发布的年度榜单中,深创投均以不俗的人民币基金募资和投资、出众的退出表现摘得桂冠。
  2011年,时逢创业板推出两周年之际,有机构统计显示,深创投共实现22笔退出,再登榜首。有人甚至戏言“创业板是为深创投开的”,可见其王者地位。
  深创投是创业板大赢家,同时投资项目也是冠军。
  从1999年至2011年5月,成立12年的深创投创造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字——接洽项目逾万个,已投资项目超过350个,累计投资金额逾83亿元,78家所投企业成功上市,年回报率达36%。
  单从项目数量来看,2011年深创投无疑是投资项目最多机构,前3季度一共投资了55家公司。这一数量远高于同行,比排名第二的红杉资本高出近4倍。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为大部分本土创投所望尘莫及,即使深耕多年的很多外资VC/PE也难望其项背。
  12年来,深创投以一国资背景的VC,在这个与时间和风险博弈的行业中,几经波折,历经风雨磨砺,走出了自己的路,成为中国VC/PE界名列前茅的主流机构之一。
  
  9 马化腾的“资本企鹅”—— 跨界之最
  以“开放”的名义,那一只“萌态”百出的“企鹅”俨然已经跨出了互联网领域。2011年1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成立,首期募集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宣告腾讯由此进入了“产业与投资”共舞的新时代。
  媒体评价说,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触角遍布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无线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新媒体等各领域。更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腾讯产业基金便花掉了20亿元,其快拳战术让业界眼花缭乱。
  随后,更让业界震惊的是,6月马化腾即宣布其将产业基金规模从50亿元扩容至100亿元,“企鹅”的投资脚步势如破竹。
  通过产业共赢基金,腾讯一口气投资好乐买、F团、金山软件、华谊兄弟、珂兰钻石、艺龙网、开心网等项目,其数量超过过去12年总和,跨界力度之大令外界惊呼不已。
  从世界范围来看,广义IT企业设立产业基金以求实现业务快速扩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英特尔投资、谷歌创投、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等都源于此种大环境。
  由于中国一级市场及广义IT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中国IT企业设立产业基金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严格意义上而言,腾讯是继盛大成立投资部门后,继而鸣枪杀入资本市场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中国少有提出泛娱乐化战略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马化腾曾致信全体员工称: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愤怒,让我们保持敬畏,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2011,人们看到,马化腾正带领腾讯推开未来之门,走上变身之路。
  
  10 房地产基金后来居上——意外的规模之最
  201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关键的一年,坚定的调控政策,改变着房地产市场格局,也催生了一个新事物的崛起——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
  这一年,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大热,规模已接近千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度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迅速增长。课题组汇总各方信息估算,目前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融资总规模已近千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10年全年约500亿元的数字已有成倍增长。
  2011年,在第3季度完成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中,房地产行业后来居上,以18起投资案例和12.69亿美元的交易规模跃居各行业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榜首。
  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后发制人、夺人眼球。
  大量房地产基金不断成立,国内房地产基金规模不断扩张。归根结底,开发商资金链趋紧是房地产基金兴起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房地产私募基金都是房地产公司设立并用于投资自身项目,从本质上说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个新的资金来源。目前,包括万科、金地、华润、复地等知名开发商均已试水房地产私募基金,此外,有意设立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地产巨头也不在少数。
  虽说,投资渠道的匮乏是人民币房地产基金发展的必然。但2011年,与银行、信贷相比,房地产私募基金有着便利、灵活的优势。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在融资渠道收缩、融资难度增加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可谓增加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尽管目前国内房地产基金行业发展尚不成熟,但却是大势所趋。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通知》中“股权投资企业备案文件指引”要求单个投资者对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低出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处长刘健钧表示,如果不让股权投资企业向自然人募集资本,会减少其募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为了防范向不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个人募资,有效防范非法集资,所以将出资门槛设定为1000万元。  “第
期刊
2011年,中国的二级市场一直在冰层之下浮动,海外市场中国概念股频频遭遇做空。改变投资策略和寻求多元化的退出途径成为VC/PE迫在眉睫待解决的问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民币基金开始盯上原本属于二级市场的定向增发。“A股市场正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而有效的退出保证、相对低风险以及较稳定收益这三方面的因素促使投资机构频频参与A股企业的定向增发。”清科研究中心周士杰表示。  定向增发即非公开发行,是指向
期刊
1、PE拐点来临——预则立  PE投资者已然发现行业拐点已至,洗牌在所难免。一些人担忧创业投资繁荣消散行业将要陷入衰退,还有人则为自己的高价投资陷入焦虑之中,部分投资者对未来不安、担忧、紧张。但是更多人选择面对现实,PE行业经过2006年-2009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及2009年-2011年的非理性疯狂期,2012年的拐点已经到来。凡事预则立,PE机构开始谨慎投资,精巧转型,做好变数到来之前的准备。
期刊
PE行业竞争激烈,优秀人才成为各大机构竞相争抢的宝贵资源。随着投资机构的业务调整,整个行业的人才流动性亦随之增大。  纵观2011年,中国的PE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上半年基金募集和投资活动保持活跃,市场规模的爆发增长未见颓势。然而,下半年却出现了降温的迹象,PE业内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加上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PE行业出现了高潮后的拐点。在市场格局重塑中,PE行业出现了频繁的人事变动,投资机构的团队
期刊
吊足了胃口的“新三板”在春节后再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焦点。  多家券商代办股份相关部门证实,“新三板”这种通俗的说法已成历史,未来“新三板”将纳入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2012年1月,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证券期货系统监管工作会上提到:“以柜台交易为基础,加快建立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阳光化、规范化的股份转让平台。”郭树清在讲话中只字未提“新三板”,而建立中国版的场外柜台交易市
期刊
2010年,以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九鼎投资”)为代表的本土机构开始涉猎美元基金,2011年,这成了一种潮流,多家VC/PE机构试水多线发展。  据了解,涉猎美元基金成为很多本土投资行业的战略性布局。    遍地开花  VC/PE机构涉猎美元基金有遍地开花之势。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谈到:“最近几年,红杉资本、IDG、德同资本、赛富投资等众多管理美元基金的GP开始募集
期刊
2011年全球顶尖外资母基金在中国市场活跃度不减,并逐渐向细分化、差异化管理趋势发展。然而随着人民币基金募资赶超外币,本土人民币FOFs也悄然生长,逐渐在市场崭露头角。2011年之于人民币母基金而言可谓是风生水起,各地的政府引导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生长,国开行与苏州创投发起的国内最大的人民币母基金——资金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也成功运行了一年,诺亚财富、清科集团等民营机构也纷纷开始设立属于
期刊
2011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美国资本市场萎靡,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中国市场也困难重重,然而创投市场的募资、投资、退出均创下历史新高。据清科数据统计,全年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基金382支,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资本量282.02亿美元。全年共发生1503笔投资交易,其中,已披露金额投资交易共1452笔,投资总额高达127.65亿美元。在2011年中,退出方面共有456笔,其中通过IPO实现退出的共
期刊
1 鼎晖逢多事之秋  2011年,伴随着投资界最高调、最公开的一次表白,“王功权”3个字从金融版头条移至娱乐版头条。作为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第一品牌的鼎晖投资也步入多事之秋。  与一般机构不同,鼎晖投资有着一个庞大的明星团队。董事长吴尚志为人谦和,在业界备受尊重,人多以“吴老”称之;被人赞为“可堪长交,可做大友”的王功权其实颇为熟人敬重,单就投资圈而论,王功权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对产业方向、商
期刊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使众多行业受到重创。然而,文化产业却逆势而长:不但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同时也受到民间资本的热情追捧。2011年,文化产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大量资本和热钱涌入,诸多投资人到该领域挖掘机会。  最明显的现象是大批文化产业基金拔地而起。2011年7月6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揭牌,它是我国成立的首只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是由财政部、中银国际、中国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