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理应成为学生学习世界中的亲密朋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考试成为了一种残酷、灰暗的象征,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其实“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如果应用得当,仍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科学的评价手段。《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27条也指出:小学科学知识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可进行科学概念的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
因此,如何让笔试评价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是教师应该考虑和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一些实例谈谈对小学科学期末笔试评价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自我评价,使试题彰显人本色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期末评价中引人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1 给自己打星,认为自己能得几颗星就用铅笔涂几颗星。
1 我对光的研究更有兴趣了。…………………☆☆☆☆
我了解了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我能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并寻找到变化规律。
我了解了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我能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2 我了解了生物和环境的许多知识。…………☆☆☆☆
统计:我一共得了___颗星。
(上虞市2007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五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总结一学期来的学习收获。发现不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这样的自评活动,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诚信的态度。实践证明,在期末笔试评价中引入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科学可行、富有成效的。
二、温馨表述,使试题散发人文关怀
一般的期末评价卷,都是采用标准化命题,试卷中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总是一成不变,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纸笔测试要改变过去呆板枯燥和冷冰冰的形式,用一些激励性、启发性的导语作为题目,使试题散发浓郁的人文关怀。如在每个题型前可用上“用心思考,填补空白:仔细分析,辨别是非;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等这样的题目,不仅使学生能很快悟出是什么类型,而且轻松自然,缩短了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又如在试卷开头可以用温馨的话语提示:“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期末了,你的科学课学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吧!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哦!祝你成功!”这样活泼精练的导语,使学生能充满自信,饶有兴致地去面对考试。有时还可以在卷面上配上一些可爱的卡通头像或美丽的小花小草。给人以温馨感觉,使学生放松心态面对考试。此外。有时还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
例2我的心里话:你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还有哪些问题?你对老师还有哪些新的要求或希望?(上虞市2007年小学学科命题竞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命题卷)
说说自己科学学习还存在哪些困难,对老师还有什么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教师今后教学工作的调整,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呼唤,同时也给严谨的期末评价增添了人情味,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对于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例3 你在公园里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虫子,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在观察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上虞市200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三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在观察时应注意自己和同学的安全,同时要保护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不遭到破坏,体现了试题的人性关怀和对环境、自然的尊重。
三、关注过程,使试题留下探究痕迹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理应成为期末笔试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在内容上应紧扣课程目标中科学探究目标所规定的要求,重点应关注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力。
例4 请你根据平时的科学学习记录,在下列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研究问题,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单。研究报告单包括研究问题、研究计划、研究过程记录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研究问题:
1 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2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3 研究拉力太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上虞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素质评估卷)
该题需要学生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探究完成作业,通过此类评估,考查学生提问是否正确。假设是否恰当,计划是否合理,测量是否准确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动手做”的本质特点。
有时也可考查单个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例5 下面是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计划,请你找出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完成这个实验计划。(上虞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四年级期末素质评估卷)
该题通过寻找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和方法,探究能力也在计划的修订中得以提高。
当然,在评价中,要避免把科学探究当成抽象的名词或机械的程序来考察,科学方法重在运用,不能脱离知识与技能考过程,更不能脱离过程考方法和能力,如:请以“探究凤仙花生长与水有关吗”为例,回答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
(1)作出假设。你在该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______是否成立。
(3)完成实验。对两盆凤仙花的生长做______实验。一盆______,另一盆______。一周后,对比两盆凤仙花的生长情况。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______。
科学探究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而上题中考查的只是这样的一些名称,这就是典型的把科学探究当成名词来考查。而且,影响凤仙花生长的因素,除了水分以外,还有阳光、温度、空气、种子的个体差异等,实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直接验证当初的假设是否正确。所以,还必须针对实验结果展开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推理、归纳,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不可否认。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把它变成教条的东西、僵化的程序。相比之下。我们的考查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如何设计、实 施这些步骤来开展探究的过程,这远远比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名称,揣摩几个机械的程序更有意义。
四、联系实际,使试题突出应用价值
小学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命题时要加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价值,避免把知识僵化地灌输到学生的脑子中去,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巩固知识,培养技能。
例6 (1)利用______可以看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
(2)当把白糖加热到变焦的时候,白糖已经发生了______变化。(上虞市200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六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对比(1):大量研究事实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对比(2):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___和______两大类。
对比前后两题,虽然两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但前者不是对细胞和化学变化概念的直接设问,而是通过设置一个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回答。
这两种考法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后者考的是概念的正确表述,学生完全可以靠将概念背熟而答对此题;前者考的是概念的运用,即要运用所学概念去判断洋葱表皮上的小房间是否是细胞,白糖加热变焦到底是不是化学变化,学生要将具体的情形与概念定义所要求的特征进行一一对照,而不是简单地背熟概念就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后两题考查的效果和难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的命题应跳出所谓“严谨”“规范”的框框,把科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价值,避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降低为索然无味地死记硬背知识。
除了命题的方式要联系实际外,命题的内容也应该努力体现这一要求。
例7 你有没有发现班级或学校里。总有一些同学长得很胖,体重超标。你能根据本册《食物》单元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并为他们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膳食方案以及其他合理的建议吗?(上虞市2007年小学学科命题竞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命题卷)
例8 《癌症村的故事》——钱塘江畔,自古以来便是举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坞里村就是位于钱塘江畔的一个原本富庶美丽的村庄,然而今天,坞里村却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在这个不到2000人的村庄里,几年间先后有70多人死于癌症其中最年轻的只有25岁。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阅读分析这段故事,上面涉及哪些环境污染?
(2)看了这则报道,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上虞市200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六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学科学最终是为了运用科学,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来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肥胖、环境污染等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学习了《食物》《环境与我们》内容后,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倡导开放,使试题满足不同追求
黄沙如海,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孩子同样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试题设计上,要努力改变传统考试中“千人一面”的做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设计一些答案丰富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性、张扬个性的平台。
1 知识开放性试题。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有关知识,通过知识迁移,找到知识体系或条件变换的问题求解方案,培养和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迁移性和多维性。
例9 鸡蛋放人清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吗?看谁的办法多。(上虞市2006年小学学科命题竞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命题卷)
让鸡蛋浮起来的办法很多,如:
方法一:把鸡蛋放人盐水中。
方法二:把鸡蛋煮熟了放入清水中。
方法三:把鸡蛋放入水银中。
方法四:把蛋壳敲一个洞。取出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
此命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沉和浮的认识,并迁移了其他方面的经验,在学生的实际回答中。甚至还有更多奇思妙想、出乎意料的想法和意见。
2 情境开放性试题。这种类型的试题给出一定情境,表现为条件、方法和结论开放的若干组合。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自行设计相应的条件、方法和结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不同的答案。
例10 下图为某城市自然环境图。该城市气候偏干燥,且经常刮西北风,现欲在该市建一个大型化工基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供选择,你认为理想的地点在哪里?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上虞市2007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六年级期末素质评估卷)
大型化工厂可能会引起水污染、大气污染,同时也要考虑水资源利用、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经济效益问题。由此分析甲、乙、丙、丁四个点的各种利弊,得出结论。这种题型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理由充分。都是可取的。
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往往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仅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是找不到问题答案的,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从多角度、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让学生开拓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练习的价值。
以上从几个方面粗浅地论述了提高命题有效性的一些想法和意见,要真正优化命题,实现科学评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之。只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扬长避短,在继承优点基础上不断创新,相信“考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因此,如何让笔试评价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是教师应该考虑和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一些实例谈谈对小学科学期末笔试评价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自我评价,使试题彰显人本色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期末评价中引人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1 给自己打星,认为自己能得几颗星就用铅笔涂几颗星。
1 我对光的研究更有兴趣了。…………………☆☆☆☆
我了解了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我能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并寻找到变化规律。
我了解了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我能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2 我了解了生物和环境的许多知识。…………☆☆☆☆
统计:我一共得了___颗星。
(上虞市2007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五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总结一学期来的学习收获。发现不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这样的自评活动,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诚信的态度。实践证明,在期末笔试评价中引入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科学可行、富有成效的。
二、温馨表述,使试题散发人文关怀
一般的期末评价卷,都是采用标准化命题,试卷中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总是一成不变,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纸笔测试要改变过去呆板枯燥和冷冰冰的形式,用一些激励性、启发性的导语作为题目,使试题散发浓郁的人文关怀。如在每个题型前可用上“用心思考,填补空白:仔细分析,辨别是非;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等这样的题目,不仅使学生能很快悟出是什么类型,而且轻松自然,缩短了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又如在试卷开头可以用温馨的话语提示:“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期末了,你的科学课学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吧!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哦!祝你成功!”这样活泼精练的导语,使学生能充满自信,饶有兴致地去面对考试。有时还可以在卷面上配上一些可爱的卡通头像或美丽的小花小草。给人以温馨感觉,使学生放松心态面对考试。此外。有时还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
例2我的心里话:你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还有哪些问题?你对老师还有哪些新的要求或希望?(上虞市2007年小学学科命题竞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命题卷)
说说自己科学学习还存在哪些困难,对老师还有什么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教师今后教学工作的调整,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呼唤,同时也给严谨的期末评价增添了人情味,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对于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例3 你在公园里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虫子,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在观察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上虞市200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三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在观察时应注意自己和同学的安全,同时要保护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不遭到破坏,体现了试题的人性关怀和对环境、自然的尊重。
三、关注过程,使试题留下探究痕迹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理应成为期末笔试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在内容上应紧扣课程目标中科学探究目标所规定的要求,重点应关注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力。
例4 请你根据平时的科学学习记录,在下列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研究问题,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单。研究报告单包括研究问题、研究计划、研究过程记录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研究问题:
1 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2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3 研究拉力太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上虞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素质评估卷)
该题需要学生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探究完成作业,通过此类评估,考查学生提问是否正确。假设是否恰当,计划是否合理,测量是否准确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动手做”的本质特点。
有时也可考查单个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例5 下面是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计划,请你找出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完成这个实验计划。(上虞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四年级期末素质评估卷)
该题通过寻找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和方法,探究能力也在计划的修订中得以提高。
当然,在评价中,要避免把科学探究当成抽象的名词或机械的程序来考察,科学方法重在运用,不能脱离知识与技能考过程,更不能脱离过程考方法和能力,如:请以“探究凤仙花生长与水有关吗”为例,回答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
(1)作出假设。你在该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______是否成立。
(3)完成实验。对两盆凤仙花的生长做______实验。一盆______,另一盆______。一周后,对比两盆凤仙花的生长情况。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______。
科学探究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而上题中考查的只是这样的一些名称,这就是典型的把科学探究当成名词来考查。而且,影响凤仙花生长的因素,除了水分以外,还有阳光、温度、空气、种子的个体差异等,实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直接验证当初的假设是否正确。所以,还必须针对实验结果展开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推理、归纳,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不可否认。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把它变成教条的东西、僵化的程序。相比之下。我们的考查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如何设计、实 施这些步骤来开展探究的过程,这远远比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名称,揣摩几个机械的程序更有意义。
四、联系实际,使试题突出应用价值
小学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命题时要加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价值,避免把知识僵化地灌输到学生的脑子中去,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巩固知识,培养技能。
例6 (1)利用______可以看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
(2)当把白糖加热到变焦的时候,白糖已经发生了______变化。(上虞市200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六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对比(1):大量研究事实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对比(2):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___和______两大类。
对比前后两题,虽然两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但前者不是对细胞和化学变化概念的直接设问,而是通过设置一个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回答。
这两种考法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后者考的是概念的正确表述,学生完全可以靠将概念背熟而答对此题;前者考的是概念的运用,即要运用所学概念去判断洋葱表皮上的小房间是否是细胞,白糖加热变焦到底是不是化学变化,学生要将具体的情形与概念定义所要求的特征进行一一对照,而不是简单地背熟概念就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后两题考查的效果和难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的命题应跳出所谓“严谨”“规范”的框框,把科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价值,避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降低为索然无味地死记硬背知识。
除了命题的方式要联系实际外,命题的内容也应该努力体现这一要求。
例7 你有没有发现班级或学校里。总有一些同学长得很胖,体重超标。你能根据本册《食物》单元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并为他们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膳食方案以及其他合理的建议吗?(上虞市2007年小学学科命题竞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命题卷)
例8 《癌症村的故事》——钱塘江畔,自古以来便是举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坞里村就是位于钱塘江畔的一个原本富庶美丽的村庄,然而今天,坞里村却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在这个不到2000人的村庄里,几年间先后有70多人死于癌症其中最年轻的只有25岁。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阅读分析这段故事,上面涉及哪些环境污染?
(2)看了这则报道,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上虞市200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六年级科学期末素质测评卷)
学科学最终是为了运用科学,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来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肥胖、环境污染等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学习了《食物》《环境与我们》内容后,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倡导开放,使试题满足不同追求
黄沙如海,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孩子同样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试题设计上,要努力改变传统考试中“千人一面”的做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设计一些答案丰富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性、张扬个性的平台。
1 知识开放性试题。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有关知识,通过知识迁移,找到知识体系或条件变换的问题求解方案,培养和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迁移性和多维性。
例9 鸡蛋放人清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吗?看谁的办法多。(上虞市2006年小学学科命题竞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命题卷)
让鸡蛋浮起来的办法很多,如:
方法一:把鸡蛋放人盐水中。
方法二:把鸡蛋煮熟了放入清水中。
方法三:把鸡蛋放入水银中。
方法四:把蛋壳敲一个洞。取出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
此命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沉和浮的认识,并迁移了其他方面的经验,在学生的实际回答中。甚至还有更多奇思妙想、出乎意料的想法和意见。
2 情境开放性试题。这种类型的试题给出一定情境,表现为条件、方法和结论开放的若干组合。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自行设计相应的条件、方法和结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不同的答案。
例10 下图为某城市自然环境图。该城市气候偏干燥,且经常刮西北风,现欲在该市建一个大型化工基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供选择,你认为理想的地点在哪里?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上虞市2007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六年级期末素质评估卷)
大型化工厂可能会引起水污染、大气污染,同时也要考虑水资源利用、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经济效益问题。由此分析甲、乙、丙、丁四个点的各种利弊,得出结论。这种题型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理由充分。都是可取的。
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往往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仅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是找不到问题答案的,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从多角度、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让学生开拓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练习的价值。
以上从几个方面粗浅地论述了提高命题有效性的一些想法和意见,要真正优化命题,实现科学评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之。只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扬长避短,在继承优点基础上不断创新,相信“考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