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体冷冻等电提取谷氨酸的试验

来源 :发酵科技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不少厂家提取谷氨酸都采用一次冷冻等电法,并对之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据报道,其提取收得率最高达80%以上,它们都是通过提高发酵产酸或控制等电后上清液的含量及排放量来提高谷氨酸的收率。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厂家收率低,且能耗、提取周期与常温等电法没有多大进展,而较之收得率高、周期短的方法则未见报道。本人对一种能降低电力消耗、周期短,收率高的方法——除菌体冷冻等电点
其他文献
我厂去年引用CMTC-6282菌种应用于50m~3发酵罐进行低糖发酵生产谷氨酸,在夏季高温气候条件下,连续生产三个月未发生一次染菌倒罐事故。发酵平均产酸5.8%,发酵初糖控制在11.5%—
一、前言随着氨基酸工业的发展,谷氨酸钠年产量在50万吨以上,赖氨酸盐酸盐年产量在40万吨以上,氨基酸脱羧酶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工厂用于生产测定所需的脱羧酶均系在试验室规模
随着国际上对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代,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为此国家还专门制订了《环境保护法》,各种高难度及高浓度有机废水也逐步在获
谷氨酸发酵中使用的钾盐有很多,如磷酸氢二钾、硫酸钾及氯化钾等。为降低生产成本,从88年起我厂也选用价格便宜的氯化钾用于发酵生产。当时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氯化钾调给我厂
噬菌体对发酵的正常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而发酵行业防治噬菌体是一项重要任务。我厂谷氨酸车间于1986年12月投产,由于对噬菌体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防治措施不力,仅有半年
谷氨酸发酸液的主要成分为培养基的残留物,代谢产物和菌体等,其含量由原料、发酵条件、菌种等不同而异。谷氨酸含量国内现有水平一般为5~8%,还有1%左右其他氨基酸,1%左右残糖,0.5
在味精生产的后道母液中,常有焦谷氨酸钠存在,严重地影响味精成品的质量,因而测定焦谷氨酸钠的含量是非常必要的。一、测定原理味精水溶液长时间受热,会引起失水,生成焦谷氨
本文对钝齿棒状杆菌ZM1-1发酵生产L-谷氨酰胺及副产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Zn<sup>2+</sup>和通气量对L-谷氨酰胺积累影响较大;最适培养基配方为:
目前,有不少味精厂都使用江、河水作为发酵用水。由于江、河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往往水的浊度比较高。为了减少水的浊度,大多采用硫酸铝或明矾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谷氨酸发
前言利用味精厂的等电点上清液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是味精废水处理的一项较为经济可行技术.从环保角度看,采用该技术能较大限度地除去废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质,降低对排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