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教给孩子的审美三部曲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执地喜欢蓝色


  儿子今年9岁了,小名“小宝”。
  小宝喜欢蓝色。无论买什么,都总挑蓝色的买。我起初并不在意,直到他6岁时,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偏执可能有点问题。那天我送小宝去上学,发现他从头到脚全是蓝色。乍一看,像个迷你版的阿凡达。我没忍住,笑了出来。他倒直愣愣地“质问”我:“干吗要笑?”
  看着他理直气壮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身为父亲的失职。作为一个教学多年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授,却忘了给自己的儿子普及最基本的色彩知识。而我深知,一个人对色彩的感知和接纳,不仅会影响日常的情绪,更会影响性格。仔细一想,他对蓝色的喜爱,似乎是造成他沉稳又略微忧郁的性格的原因之一。
  我决定找个机会和他好好聊聊。有一天接他放学,正好碰上雨后天晴,一条大大的彩虹挂在天上。车水马龙的城市,一下子变成了童话世界。色彩的光晕将天空那一点灰蓝晕染得旖旎多彩。小宝和我都仰着脖子,情不自禁地欣赏了许久。
  回家的路上,我问儿子,“为什么彩虹这么好看呢?”小宝陷入了沉思。“你知道,彩虹有哪些颜色吗?”“赤橙黄绿青蓝紫!”他恍然大悟,“彩虹好看是因为它色彩多样……”
  借此,我便跟小宝讲起了色彩的美,“每一个季节都有一个色彩的主旋律:春,是繁花似锦的艳红;夏,是郁郁葱葱的浓绿;秋,是灿烂的金黄;冬,是皑皑的雪白……”从那以后,小宝对物品和衣服的选择,便不再局限于蓝色了,性格也活泼了一些。
  如果说,教育是在培养某种能力,那么美育培养的能力则是感知力和表现力。让孩子去吸纳所有的色彩,欣赏不同的色彩美,然后再反馈出来。孩子也能在这个缤纷多彩中,收获某种自然的能量,从而更加广博和明朗。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一直以来,小宝都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但他有点“洁癖”:吃饭一定要吃得干干净净;写作业出了一点错都要撕掉重写;如果考试没得100分,他会难过很久。
  这算不得是什么缺点,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直到有次给他买玩具时,才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那天,我们全家带小宝去买一套他心仪了很久的玩具。兴冲冲地来到玩具柜台,却被告知那一套玩具被卖掉了几个。听到这个消息,小宝的眉毛拧成了一股绳。
  “小宝,我们到对面的商场再去看看,好不好?”我正在跟儿子商量时,店员却插了一句,“这套玩具已被卖断货了,市面上就剩这最后几个了。”一听这话,小宝顿时泪奔。“要不,我们先买这几个吧。”我提议。“可是这样就不完整了。”看得出,小宝是真的很伤心。
  那种伤心,我们一家人都安抚不了。就这样,我们被困在玩具店很久很久。等小宝哭够了,我把他叫了过来。“小宝,还记得爸爸书房里那尊断臂维纳斯的雕像吗?”他被我问得一愣。“那时候你问爸爸,为什么收藏一个坏掉的雕像。还记得爸爸是怎么回答你的吗?”
  他努力回忆,“你说,断臂维纳斯不是坏掉的雕像。”“其实它就是坏掉的雕像,它的手臂在无意之间被弄断了。几百年来,无数个艺术家都提出过要修复维纳斯手臂。”
  “那后来呢?”小宝被故事吸引,继续追问。“后来,就是你所看到的样子,维纳斯以断臂的样子成为了闻名于世的艺术品。”“为什么?”小宝不解。
  “因为,没有一种修复方案让人满意。渐渐地,大家都接受了,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我看着儿子,继续劝导他,“小宝,这套玩具可能会是你收集的系列当中,不完美的一套。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反而有可能成为你最珍贵的一套玩具。”
  儿子似懂非懂,却不再难过了。
  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当中都崇尚凡事尽善尽美,久而久之,在这种教育当中长大的孩子接受不了一点点残缺。这种完美教育,其实也是对美的一种偏见,美不尽然就代表圆满。
  不强求,接受本身的样子,也是一种审美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用过多地以大人的意志去指挥Ta,孩子会自发地用纯真干净的眼,带领自己走向美好。


构建自己的生活美学意识


  “蓝色事件”和“玩具事件”发生后,我开始重视跟小宝的日常交流。
  我常常带着小宝去看电影。观影后,我们会一起交流彼此的感受。交流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剧情,人文、哲学、画面、台词、人物装扮等,都是我们会谈论的话题。这种美学交流让小宝形成了强大的观察力。
  去法国旅行时,小宝除了对雄伟的巴黎铁塔表示惊叹,在看到路边随处亲吻的情侣时,也充满着好奇。“他们为什么要亲吻?”他问我。我借此向他讲解了法国与中国的审美区别。
  “法国人认为热情激昂是一种美,所以他们喜欢用亲吻这种热烈直接的方式表达爱意。但我们中国人觉得含蓄才是美的,所以我们的爱都是静悄悄的。”“就像妈妈会给我们准备好水果,总是在旅行中照顾我们,对不对?”他立刻举了一个例子。我微笑着点头说道,“小宝,生活中有很多种不同的美,需要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小宝小的时候,上街总是会让人抱着。但有一天,他坚持要自己走。问他为什么,他认真地答道,“我在想,自己走在路上看到的世界会不会不一样?”小宝的思考让我惊奇,“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追问道。
  “自己走的话,我能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还能向我喜欢的地方走去。这种感觉很美,不是吗?”看着小宝努力地去探索生活的美,我突然很感动。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用过多地以大人的意志去指挥Ta,孩子会自发地用纯真干净的眼,带领自己走向美好。

每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


  因为工作之便,我常常带着小宝去观摩各种时装周。
  但小宝生来是个传统内敛的小孩,对于舞台上身着盛服的人们,他并不太欣赏,甚至主动跟我说,“在舞台上走来走去,有什么好看的?”
  我寻了机会,把他领到学校里空旷的阶梯教室里去。偌大的教室显得小宝愈发渺小。明明没有人,他却不敢大声说话。“小宝,”我看着已经是个小大人的儿子,深情地说道,“每个人都是一件艺术品,你知道吗?”
  他站在阶梯教室中心的讲台上静静地听我说着,“如果一个人对美十分虔诚,那么他也会相信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美丽。如果他站在舞台上,也会自信地展示自己。”
  聽我说完后,小宝和我齐齐跌入到了静谧的沉默中,他的大眼睛眨啊眨,我和他都笑了。
  我想,这样的美学教育还会继续下去。了解到吸纳,从学习美到展示美,或许还需要时间。但努力调动全部的能量去感受生活,感受生命所带来的所有触动,然后把这些美丽的感动酝酿成人生的欣喜,是小宝一辈子的功课。
其他文献
這些奶奶每天找人闲聊,却做着救人的大事。  在津巴布韦的很多诊所外,有一张被称为“友情木椅”的长椅子。而这些椅子的主人,是一群不出名的津巴布韦老奶奶。在过去10年,老奶奶们坐在“友情木椅”上,为痛苦和挣扎的人们指点迷津,帮助了成千上万患有心理疾病的津巴布韦人。  因为贫穷、混乱和广泛流传的艾滋病,津巴布韦有30%左右的初级护理病人有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病人数量众多,但国家能提供的
期刊
我们想揍熊孩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特别是知乎上最近很火的熊孩子推倒孕妇的帖子,更是让我们“火山爆发”,有种想问候他祖宗十八代的冲动。  那个推倒孕妇的熊孩子,已经读四年级了,居然从背后狠狠推了怀孕4个月的表婶一把。问他为啥要推,他居然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大快人心的是,发帖人没有管你什么亲戚不亲戚,拿拖把和擀面杖把熊孩子从客厅打到门厅,还踹了他好
期刊
“太像了,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声临其境》总制片人脱口而出。屏幕里传输过来的画面,是《声临其境》的舞台现场,朱亚文和宋佳正在合作配音《喜欢你》中的一个片段。  不仅是坐在导播室的工作人员沸腾起来,底下的观众更是目瞪口呆:原来朱亚文拥有如此迷人又多变的声线,“金城武、李幼斌、张嘉译、尹正、姜文等不同人的声音,就没有他拿不下的……”  在当期节目中,朱亚文和他的开场词“宝贝儿”很快成为热点话题。节
期刊
创刊10年,《家人》能走到今天,不是一件易事。为了适应潮流,适应阅读平台的不断变换,我们不断尝试着改变,不断努力创新。  在纸媒从春天迅速转入隆冬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纸媒倒了下去。我们的内心也曾恐慌,但更多的还是一种紧迫感,以及一种坚定的信念感: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媒体平台如何发生改变,人们都需要在纷繁的信息时代,为自己慌乱的内心辟一处静谧之地。而只有优质的内容、有力量且有温度的文字,才能让他们的
期刊
情绪失控到底有多可怕?  还记得年初时,有一则令妈妈们看一次泪目一次的新闻是:一个9岁的男孩因弄丢了手机被亲妈活活打死了。这个孩子被从下午6点一直打到深夜11点,亲妈还用胶布封住了他的嘴,捆住了他的手脚。孩子此生对亲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不想看到你了。”  这个新闻过去了仅3个月,湖南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悲剧:因为离婚后与前夫就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产生了争执,亲妈竟将4岁的小儿子从4楼抛了出去。
期刊
被羨慕的婚姻  “如果我是你,早离了!”闺蜜乔坐在我对面,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她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我是她,在大公司上班,月入几万元,快40岁了还跟20岁一样年轻、漂亮,生活的变故无法轻易把她击倒,那我也会考虑离婚。  我有点后悔把心里话告诉她了。可能是我的委屈憋太久了,需要有个出口。在这个城市里,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一冲动,我就把苦水倒给她了。但是,她不仅不安慰我,还给我出了这么一个馊主
期刊
一袭高挺修长的精致白裙,配上蓬松的金发和坚毅的眼神,当简·方达出现在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时候,80岁的她女王范儿十足,让人挪不开眼。她说:“我60岁才活明白,80岁才美出了自己的样子,我最好的时光才刚刚开始。”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简的天生丽质,以及奥斯卡影帝女儿的光环。他们以为,这样的女人应该是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宠儿吧。可谁曾想到,简因为她的影帝父亲,如同被诅咒一般,整整60年都笼罩在卑微和不
期刊
《家人》執行主编 冯英杰  一天下班后在小区里带孩子,碰到一位老太太在跟其他人唠叨:“现在的年轻人太懒、太享福了。房子首付是我们老人出,家用是我们老人出,孙子是我们老人带,家务还是我们老人做,他们就是上个闲班,一回来就拿个手机在那儿刷……”  老太太说出来的话像是抱怨,但语气却是带着宠溺的,脸上还挂着笑。在一旁的其他老太太都点头,其中一个说:“现在他们懒得连碗都不洗了,更别说带孩子。我每天晚上吃完
期刊
日本電影《家族之苦》,是一部关注老年人离婚的题材。  老头子平田周造退休后,原以为可以安享晚年了,没想到却在此时收到了老婆富子递来的离婚协议书。携手了大半辈子,六十多岁了,居然在此时提离婚,平田周造感到愤怒,而子女们更是无法理解。  富子说:“我忍够了。”她嫁给平田周造的时候,还觉得他打呼噜、扔臭袜子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可天长日久之后,这些丑陋恶习一点点地毁掉了这个男人在她心中的美好。以前是体谅丈夫
期刊
“日不落西山、顺其自然,唯求过好每一天—活得好;回归自然、自然而然,但愿善终不慢缠—死得快。”一位87岁的老人为遗嘱库题的诗,被詹庆小心珍藏。她凝视着小小的字迹,说:“这是一种智慧。”  40来岁的詹庆,个子不高,短发,妆容精致,干练、稳重。她,是一名法医博士,也是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以下简称“重庆分库”)的创办人。这是一个冷门且被忌讳的行业,詹庆每天要接触大量拥抱死亡的人,但她对此充满热情,家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