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对比冲突品人物形象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进行运用。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人物描写的无限精彩。
  【教学重难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感受名著魅力
  师:我们来做一个课前热身,听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
  师:老师很好奇,你们怎么能一下子说出这些人物的名字呢?(人物特点鲜明、人物描写生动)
  设计意图:通过猜经典名著中的人物,感知人物的鲜明个性,目的是在激發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引入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一)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来自经典名著。(出示《儒林外史》并介绍)
  (二)学生齐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板书课题。师指导多音字“监”的读音、“监生”的意思)
  (三)师:昨天老师布置了让大家预习课文的作业,下面我要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 字音检查(多音字):一日重似一日、一声不倒一声、挑掉一茎。(重点提醒“倒”的读音)
  师:在预习中是否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古白话文)古白话文中许多词语在古今表述中存在差异,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它们呢?(看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
  2. 词语解释。
  (1)有课下注释的。
  (2)没有课下注释的。(出示: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管庄的家人,管理庄户的管家仆人,记念,挂念;不相干,没有任何关联;登时,顿时)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一)初读课文
  课文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严监生)他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从文中画出依据。
  (二)感知人物形象
  1. 通过初读,你认识了怎样的严监生?(爱财如命、吝啬、富有……)请学生写在屏幕上。
  2. 圈画出“吝啬”,吝啬是什么意思?(小气、抠门)
  3. 你们知道吗?严监生的吝啬可是闻名世界的,他被称为是世界文坛上四大吝啬鬼之一,到底吝啬到什么程度呢?咱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人物形象——吝啬,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下文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细读课文,品析人物特点
  (一)细读课文
  要感受一个人物的形象,可以先从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开始。边默读课文边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的句子,想想他的吝啬表现在哪里。
  (二)交流分享
  1. 对比一(临死前的状况与垂死挣扎)
  生:我从严监生快死了还伸着两个指头惦记着两茎灯草看出他是吝啬的。
  师:严监生快要死了,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呢?(让学生指出描写严监生临死状态的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了,只差最后一口气了!可是总不得断气,他惦记什么呀?(两茎灯草)从哪里看出他惦记的是两茎灯草呢?
  找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再读一读。(出示: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紧了。指导朗读:特别注意这一句的朗读,抓住“滴溜圆”“狠狠”“越发”)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严监生为了两茎灯草正拼尽全力,做垂死挣扎)
  (出示:他听了这话……没了气)
  师:以上句子都是什么描写?(动作、神态)临死前的严监生已经三天不能说话了,可他却为了两茎灯草在垂死挣扎,这人可真是(吝啬)啊!
  师:一边是临死前的(奄奄一息),另一边是为了两茎灯草的(拼力挣扎),这是什么写法呢?(对比)
  师:通过这样的对比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在我们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了,文中还有像这样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制造第一次对比冲突,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奄奄一息”和为了两茎灯草的“垂死挣扎”进行品读,对严监生吝啬的形象有了初步了解。
  2. 对比二(常人临死前的牵挂与严监生临死前的牵挂)
  生:亲戚们的猜测中也有对比。
  (1)师:亲戚们猜什么?(两个指头)是怎么猜测的?(课件出示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猜测的话,学生快速浏览)
  (2)这段文字如何形成对比呢?(别人都猜错了,只有赵氏猜对了)
  (板书: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两茎灯草)
  (3)别人猜的都是(重要的东西),而赵氏猜的是(微乎其微、极不重要的东西)。
  小结:这么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却让严监生不得断气,这人可真(吝啬)啊!
  过渡:还有对比之处吗?让我们来聚焦这两茎灯草吧!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次对比冲突,也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常人临死前的牵挂与严监生临死前的牵挂形成巨大的反差,再一次突出了其吝啬的人物形象。
  3. 对比三(两茎灯草和一屋子的人)
  出示课文插图,聚焦两茎灯草,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灯火(微弱、昏暗)。   师:观察这幅图,找找对比之处。
  文中写道“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这么昏暗微弱的灯草与这一屋子的人,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啊!严监生居然还要挑掉一茎,这人可真(吝啬)啊!
  设计意图:借由课文插图呈现了第三次对比冲突,微弱的灯火与一屋子的人,严监生吝啬的形象自然不言而喻!
  4. 《儒林外史》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的。(出示原文:“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幾百两银子。”——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从这段文字中,是否也能读出对比呢?(有钱与两茎灯草)
  5. 总结:这么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看到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却断不了气,现在你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人物的形象吗?这真是(吝啬)的人,而且是吝啬到了极点!吝啬得不是人是鬼!(板书:吝啬——鬼、守财——奴)
  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适时引入,一次又一次的对比,严监生吝啬鬼、守财奴的人物形象已然深入人心。
  五、体会写法,学会迁移运用
  1. 经过一次次的对比,严监生吝啬的形象不断丰满、立体起来了。让我们回忆一下,在这堂课上,我们一共学习了几种对比手法?(人物自身行为的对比;与其他人之间的对比;物和人之间的对比)
  2. 你们是否也可以尝试用这样对比的写法,以“他(她)真”写一写你身边“性格鲜明”的人物。
  3. 学生练习写作。
  4. 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围绕是否有对比描写、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来评价)
  设计意图:写法的迁移在课堂上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课堂的练写,学生对对比写法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拓展课外阅读
  师:这堂课的学习马上进入尾声了,最后我们再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猜一猜,这么吝啬的人,他大老婆得了重病,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预测: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一分钱)
  师:你们全都猜错了。我只透露一点点秘密。(出示: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这一切的一切,显得让人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
  作业:走进《儒林外史》,品人物描写精彩无限。
  设计意图:与开头的猜一猜相呼应,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儒林外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建构起了大语文的学习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其他文献
关注并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已有的事实经验是深度学习不可忽视的内生资源。那么,如何让深度学习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真正发生呢?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诊断经验,发现问题,让深度学习有方向  在新课教学前,教师必须充分地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认真考虑分析学生已有经验,把握学习起点,确
期刊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公众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法治教育。2016年,教育部把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意在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规则是条文式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因此,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 
期刊
自开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以来,我们在课堂中便开展了1+x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丰厚学生的文化积累。从1到x建立的是从此到彼之间的联系,因此,找准拓展点,就是建立联系,丰厚语文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找准拓展点呢?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些许的尝试。  一、同主题拓展  同主题拓展契合的是思维的整体性与意义性的感知。有了相同主题的关联,新旧知识产生了联系,课内课外得到了链接,书本与生活实现了相融,学生
期刊
自教育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一股强劲的风吹来,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如火如荼。电子白板结合移动授课终端、视频展台、反馈器等一起使用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它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下“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融合电子白板技术实现高效课堂。  一、融入“白板”
期刊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201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之后,非连续性文本作为监测新宠真正进入了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野。  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多是由文字、图片、表格等组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所以难,就难在其内容虽一目了然,但蕴含跳跃的、巨大的信息量。学生要读懂非连续性文本不仅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还要有一定的阅
期刊
传统的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并能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生活中相应的数学问题。钱老师的练习课也围绕这两点设计了五个环节:一是回忆并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二是联系生活的事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三是三道加减混合算式比大小并计算;四是再次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五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填数练习。简简单单的五个环节,处处体现了钱老师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注与渗透,真正体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领域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综合,也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其使命
期刊
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但事实上,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现状堪忧。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尝试,旨在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一、寻觅丰富的阅读材料
期刊
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阅读素养框架下的我国小学阅读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其中评鉴能力属于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并且属于阅读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培养的能力。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往往以文教文,教学在阅读内容的理解上打转,没有依据文章体式进行分类教学。閱读教学相对模糊、零碎,不成体系,处于“碎片化”“内容化”的浅显阅读教学中。因此,学生阅读评鉴能力在阅读教学
期刊
【编者按】插图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个语篇都配有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插图,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他们学习语言的规律。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英语教师应有相关思考。本刊就“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使用策略”刊发两篇文章,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插图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