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应外合,学以致用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但事实上,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现状堪忧。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尝试,旨在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一、寻觅丰富的阅读材料
  现今教材尚未形成系列的非连续性文本,所以文本开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开发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审视教材,整合资源,为学生创造出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非连续性文本。
  1. 挖掘教材资源。
  审视现行教材,不难发现其虽以连续性文本为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也有零星分布。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有与信息相关的、包含图表等在内的多形式文本集群;五年级下册中有内含图表的综合性文本;六年级各册则散见以某一指向为目标的多种形态阅读材料。
  除此之外,对于人教版教材导学系统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捕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去挖掘每一篇课文插图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或者对已有插图进行再加工;教学写景类、说明类文本时,可以通过画游览导图、填写清单、列表格等形式重组,考查学生对课文中有价值信息的提取能力……
  2. 勾连生活资源。
  在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比比皆是。药品或食品的说明书、超市的楼层索引、电视里的商品广告、车站的站点信息、微信朋友圈等,无一不是非连续性文本。这些都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好内容。而且,一旦把这些内容纳入语文课堂,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会立竿见影。
  如秋游前,可以通过写“秋游方案”,引导学生去寻找地图、公交路线图、公园游览示意图等,进而制订出合理的秋游计划;等秋游回来,又可以让学生把拍摄的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上传朋友圈,轻而易举就“原创”了非连续性文本……这样的内容又时尚又活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效性也毋庸置疑。
  3. 整合学科资源。
  虽然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自《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方提出,但学生早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与其多有接触。如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教材中的文本,大多以图、文、表格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我们可以整合各科资源,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内容时,要进行本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其成因分析。学生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发现有些内容很難用语言表述清楚,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统计知识,通过画扇形图或柱形图来呈现,再引导学生从图表与文字中共同提取信息,结论也更清晰了。
  二、确定恰当的阅读目标
  与连续性文本教学一样,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把握年段特点极为重要。笔者将《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比较,发现小学阶段的教学更多限定在信息提取与整合层面,其能力要求是在类别比较、图文结合理解等比较浅显的认知层面。
  笔者此前听一位教师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说明书’”的阅读指导课。这堂课上,呈现的文本主要是各类药品说明书。她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看懂“药品说明书”;②模仿写“关于‘我’的说明书”;③在练习中逐渐形成阅读、写作要面向生活,服务生活的务实读写意识。
  教学目标中的第1条指向基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倾向于应用、查找、参照、简单对比等;第3条目标能较好地让学生感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但第2条在笔者看来不是特别合适。该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印证了笔者的判断——学生在模仿写作时意兴阑珊。如果教师能将第2条目标定位于“学习‘抓关键词、图文对照、比较分析’等捕捉有价值信息的方法”,便能更好地体现学段特点。
  三、引导掌握适宜的阅读方法
  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时,应该遵循其独特的表达规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其特点与规律,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 图文对照,捕捉信息。
  研究历年PISA命题,可以明确其重点考查的是学生提取信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提取、读懂文本所要表达的信息。
  2. 学会梳理,整合信息。
  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学生会发现材料一般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出来,往往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推断、想象和联想。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信息,进行整合,进行简单的推论,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 对比阅读,尝试归纳。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多个独立文本的组合,有时甚至还要学生在阅读时自发去寻找相似的内容来阅读。于是,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的联系,正确运用信息进行分析。
  四、创造生动的阅读实践
  有了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习得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教师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实践机会,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1.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非连续性文本概括性强,但缺乏故事性。面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就成了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如五年级上册的《学会看病》,是毕淑敏的一篇散文,是典型的连续性文本。学完之后,笔者又创设情境开展了一次“学会看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今天感冒了,有点发烧,可是妈妈让我一个人出门来医院看病。医院里人山人海,医院又那么大,我该怎么做呢?”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观看医院平面示意图、引导牌、楼层分布示意图等,判断、分析、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最终完成了就诊流程图。
  而这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体验,又对课文的教学不无裨益:课文中母亲的心理活动非常精彩,再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对“我”的心理体验也感同身受。此时,再进行“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练习,便是水到渠成了。
  2. 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实践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让他们在随处可得的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1)读包装,吃零食。孩子都喜欢吃零食,但很少会去主动关注食品包装。其实,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保质期等都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于是,笔者让学生挑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零食的外包装进行观察,并整理获得的信息。之后,不少学生就发现他们平素最喜欢的饮料、蜜饯,添加剂特别多;乳饮料和牛奶营养价值也是完全不同。慢慢地,学生开始主动去阅读零食包装上的非连续性文本,“吃也要吃个明明白白,更要吃得健健康康”。
  (2)看图纸,玩玩具。有段时间,笔者班上不少学生都迷上了新版“悠悠球”。笔者请玩得最好的威威介绍经验,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的很多技巧都是图纸上介绍的呀!”笔者于是因势利导:“看来,认真研究图纸,会让我们玩得更好更开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先看图纸再玩玩具的习惯,他们也发现:示意图可以让我们玩得更尽兴,更有创意。
  (3)巧用网络。在互联网时代,妙用网络技术,能开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的一片新天地。如百度地图的搜索引擎无比强大,丰富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地图,认读地图和路线,根据不同要求,选择公交或者自行车出行方案;又或者通过网页和图库搜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慢慢会发现,非连续性文本容量大、效率高、趣味性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想不爱上它也难啊!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
其他文献
赏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赏识,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在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教育评价方法,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目的。我校以赏识教育评价理念为指导,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学生评价系统,运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中相应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全方位评价学生,使管理者、教师、家长及学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欣赏,形成和
期刊
图胜于表,表胜于文,一个直观的插图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对插图的使用与开发,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视觉素养。可见,学会看图,利用可视化的工具帮助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四下Unit 5 Part B Let’s Talk一课为例,探索插图的创造性使用,尝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  一、利用插图,解构文本  1. 借助插图,有效导入。  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英语教师常用的导入方
期刊
收到新教育元老储昌楼校长转来的许偲艺的书稿。昌楼告诉我,这是时凤英准备送给女儿的结婚礼物,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个序言。  结婚赠书,似乎是我们新教育人的一道特有的风景。前年,同样在昆山的新教育人高子阳,在女儿结婚时,也是赠送了一本书。子阳还把这本书的稿费捐赠给了新教育基金会。  时凤英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也是当年“教育在线”的骨干,我愉快地答应了昌楼。我希望我也能够为在新教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送上
期刊
关注并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已有的事实经验是深度学习不可忽视的内生资源。那么,如何让深度学习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真正发生呢?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诊断经验,发现问题,让深度学习有方向  在新课教学前,教师必须充分地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认真考虑分析学生已有经验,把握学习起点,确
期刊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公众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法治教育。2016年,教育部把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意在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规则是条文式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因此,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 
期刊
自开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以来,我们在课堂中便开展了1+x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丰厚学生的文化积累。从1到x建立的是从此到彼之间的联系,因此,找准拓展点,就是建立联系,丰厚语文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找准拓展点呢?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些许的尝试。  一、同主题拓展  同主题拓展契合的是思维的整体性与意义性的感知。有了相同主题的关联,新旧知识产生了联系,课内课外得到了链接,书本与生活实现了相融,学生
期刊
自教育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一股强劲的风吹来,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如火如荼。电子白板结合移动授课终端、视频展台、反馈器等一起使用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它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下“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融合电子白板技术实现高效课堂。  一、融入“白板”
期刊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201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之后,非连续性文本作为监测新宠真正进入了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野。  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多是由文字、图片、表格等组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所以难,就难在其内容虽一目了然,但蕴含跳跃的、巨大的信息量。学生要读懂非连续性文本不仅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还要有一定的阅
期刊
传统的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并能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生活中相应的数学问题。钱老师的练习课也围绕这两点设计了五个环节:一是回忆并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二是联系生活的事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三是三道加减混合算式比大小并计算;四是再次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五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填数练习。简简单单的五个环节,处处体现了钱老师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注与渗透,真正体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领域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综合,也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其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