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强调农村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等10则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思危强调农村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要以人为本,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
  成思危是在全国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上讲这番话的,他说,当前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道路,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为国际反贫困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成思危强调,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育贫困地区的基础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对为贫困农民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在法律、制度和经营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同时要加强服务和监管。要把项目扶贫、管理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结合起来,政府和民间力量结合起来,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起来,把开发扶贫的大文章做好。
  成思危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是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手段。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应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来帮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实现社会财富的“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和谐。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创造良好环境。
  (林仁辑)
  
  俞正声深入老区调研扶贫工作
  又到年终岁末时,年初确定的扶贫目标是否在“进村入户”上得以实现?2006年12月12-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不向市委领导打招呼,不听机关部门汇报,仅带省扶贫办主任许业富1人,轻车简从,直接来到大别山重点革命老区红安县、麻城市贫困村,随机进入贫困户,实地调查、调研本年度老区扶贫重点工作。
  两天时间,俞正声同志先后抽查了八个老区重点贫困村,询问最多的是整村推进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他仔细的翻阅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查看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了解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俞正声指出,整村推进的落脚点,就是要体现在贫困户真正受益上,体现在基础设施改进、生活质量改善,贫困户的小孩能上学、有病能治疗、大病不返贫、喝上安全水等最基本、最急迫的民生问题上。
  俞正声同志十分关注“雨露计划”在贫困村的实施。他说,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转移培训要拓宽渠道,各级职业技术学校要拿出在读学生10%的免费指标,解决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职校。
  抽查调研结束时,俞正声同志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指出,老区工作有两个重点,首先是经济建设,其次是扶贫开发。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贯彻开发扶贫方针,紧紧瞄准贫困群众,从贫困户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抓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湖北省扶贫办 许业富 洪绍华)
  
  宜春市召开全市劳动力培训转移研讨会
  2006年11月22日,江西省宜春市扶贫办组织召开了全市劳动力培训转移研讨会,各县市区扶贫办主任、两个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三个市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5名校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全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2006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讨论通过了《宜春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会议强调,各级扶贫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研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与培训基地密切合作,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基地、培训基地、转移基地的建设,切实加大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检查督促的监管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2006年度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任务。(宜春市扶贫办 顾 芬)
  
  吉安县产业扶贫惠及贫困群众
  近年来,江西吉安县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扶持技术服务好、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佳的项目,确保项目能够拉动和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县把引进项目与本地资源优势、传统养殖习惯、群众内在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现已引进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投资规模超亿元的吉安温氏禽畜有限公司,现已建成种鸡栏舍12栋、孵化房2栋,购进首批种鸡4万羽,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养殖2000羽以上规模贫困养鸡户206户,仅此一项可为当地贫困农民增收达120万元。
  通过多年的大力培育和发展,横江葡萄、吉安肉牛、温氏肉鸡现已成为该县享誉省内外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有县域特色的农产品开发主导产业。“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得到了发展,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极大化解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增强了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巩固了扶贫开发成果。(吉安县扶贫办 袁振斌)
  
  辽宁在22个贫困县实施土地整理工程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于近期在全省22个贫困县组织开展了“土地整理百村扶贫工程”,安排村级土地整理扶贫项目近百个,投资达亿元。
  这些项目以土地整理为主,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农业保护地建设、畜牧小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为主要形式,每个贫困村项目资金在百万元左右。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省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94个,新增土地2.4万公顷。(卢林仁)
  
  遂川召开会议部署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为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整村推进各项目标任务。2006年11月10日,江西遂川县召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部署。该县县长助理樊蔚源到会并讲话,全县“十一五”5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党支部书记、“三支一扶”扶贫干部和县扶贫办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目前该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形势是好的,3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其它20个重点村也在着手项目建设,贴息贷款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各重点村全面展开。但也存在工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方法单一等问题。
  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各重点村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战略,朝着“一年打基础,两、三年见成效,四年巩固再提高,五年奔向小康道”的奋斗目标,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把该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推上新水平。
  (遂川县扶贫办 张家庆 李满生)
  
  寻乌启动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素质工程
  为认真实施农村党员“三培两带”工程,解决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以及贫困党员在发展生产、搞活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信息等难题,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寻乌实施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素质工程。即从今冬起,寻乌县委组织部、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以实施贫困户脱贫致富项目为依托,突出农村党员培训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贫困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全县农村党员分期分批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每位党员产业大户帮带3-5户贫困户,使科技扶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寻乌县扶贫办 潘玉琼)
  
  永新改革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
  为加大扶贫到户力度,有效缓解农村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贷款难的问题,促进贫困乡村金融市场发育和发展,今年,江西永新县按照上级部署,制定了《永新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了以下主要方面:一是明确了工作原则。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改革工作遵循“贫困群众受益、市场化运作、促进生产发展、坚持公开透明”4个原则。贴息资金主要扶持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扶贫贷款仅限用于种养加工等生产性项目。二是明确了贴息的方式与内容。县信用联社承担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工作。先由扶贫办建立扶贫贷款贴息对象库,县信用联社根据省下达的每年50万元贴息资金每年向农户提供1000余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并根据对象库中农户信用等级为每个贷款对象发放具体贷款额度,范围为3万元以下。每笔扶贫贷款最长贴息期限为一年,按年利率5%的标准贴息。
  目前,《方案》已经深入宣传到群众当中,对调动广大群众利用扶贫贷款进一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作用。
  (永新县扶贫办 陈银先、刘金平、吴小斌)
  
  安远“链式扶贫”助农致富
  江西安远县创新扶贫机制,资金使用不搞“天女散花”,项目扶持注重发展后劲,把扶贫项目做成一条条共同致富的产业链,让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为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安远县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激活其“造血”功能。该县突出项目建设与当地优势产业的有机对接,力争使每个扶贫项目都能成为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脐橙种植是赣南的一项“朝阳产业”。为了帮助地处偏远山区的登丰村村民致富,安远县投入50多万元扶贫资金修路架桥,激发村民种果热情。该村脐橙产业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种植面积上万亩。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民一家一户与市场对接难、技术服务难等问题日趋明显。安远县以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抛砖引玉”,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基地建设,靠利益机制把贫困户、贫困村、扶贫龙头企业联结在一起,精心打造不同形式的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对产业上、下游“补链”。截至目前,安远县已形成脐橙链、生猪链、食用菌链等10多条产业链,串连起三百山果业、天华现代农业公司等30多家扶贫龙头企业,全县九成农户从产业链中获益。(安远县扶贫办 廖 静)
  
  吉州区召开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为及时总结一年来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自然村的工作成效,发挥扶贫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去年12月20日江西吉州区在扶贫办召开了全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3个重点乡镇的分管领导、老建专干及9个重点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5个示范点全面回顾了近一年来的工作进展、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达到了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为下一步做好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吉州区扶贫办 李锋)
其他文献
回顾是一种自豪;  21年前的1986年,《老区建设》杂志的前身——《江西老区建设》创刊,这份扎根于红土地的刊物,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全国创刊最早的扶贫开发工作指导类期刊之一。  回顾是一种责任;  21年的岁月,是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的二十一年;21年的岁月,也是《老区建设》杂志不断成长、发展的二十一年。期间,尽管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杂志始终坚持正确办刊方向不变、坚守办刊宗旨不变,
期刊
提要 提高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金融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经营服务理念和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了金融产品同质化、同业竞争白炽化的局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江西境内各家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与日益发展的地方经济、与日益提高的社会会众需求还不相适应,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江西银行业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 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服务质量;工作措施
期刊
范小建主任会见南非副总统    2007年9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南非副总统姆兰博-努卡,双方一致同意加强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范小建首先对姆兰博-努卡对中国扶贫事业的关注表示感谢他说,中国与南非建交以來,双边关系全面迅速发展,友好合作往来不断,在扶贫领域也开展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9月19-21日,由努卡亲自派出的扶贫经验学习小组到我办学习了解中
期刊
2006年10月10日,江西省遂川县被国家人事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在全国也只表彰22个县、市。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落后面貌?如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年来,遂川县下决心把政绩写在大地,把贫困写进历史,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取
期刊
在巍巍井冈山脚下在富饶的吉泰盆地之腹,有一个发展中的小县,这里既得名于“地产嘉禾,和气所生;天赐佳名,吉泰祥和”,还因世世代代为中国粮仓而闻名,更因享有“乌鸡之乡”美誉而著称这里,就是江西省泰和县  近几年泰和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同样,这里的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期间,因其成绩显著而得到各方首肯,并被吉安市扶贫办推荐为江西省“十五”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一个
期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指出:“对目前极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缺乏地区的特困人口,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搬迁扶贫”。江西省上饶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搬迁扶贫,是继滨湖地区移民建镇之后又一次动迁规模大、涉及面广、安置起点高的移民行动。通过三年来的实践?熏江西省委省政府这项决策已经深得民心?熏受到广大移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最近我们对上饶市移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地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工作部署,按照省委颁发的《关于贯彻》和《2006——2010年湖北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共同商定了《2007年全省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干部省级培训计划》,决定在今年春季组织实施“千村书记培训工程”,对纳入2007年全省整村推进贫困村的1103名村党支部书记,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扶贫政策业务培训  经过两个
期刊
江西省会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农村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扎实有效地推进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建设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快速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
期刊
最近,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杉背村的村民自发联名向省地矿局写了一封感谢信,衷心感谢江西省地矿局3年来对杉背村的帮扶支持  2004年初,省委根据省地矿局定点扶贫会昌县珠兰乡杉坑村的实际,把省地矿局安排到该县小密乡杉背村开展村建挂点扶贫工作村建挂点扶贫定下后,省地矿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相关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选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和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工作组,进驻该村帮扶,做到点
期刊
老区于都:红色骄傲与脱贫的欲望共存     于都,是江西南部的一个大县,全县总面积2893平方米,现有23个乡镇,356个村民委员会,26个居委会,总人口94万人这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视,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于都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区贫困县,从政策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照顾于都人民也一直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