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智学校义務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强调学生应多识字、少写字,并把识字教学集中在低年级阶段,由此可见识字教学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这不仅会降低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会阻碍智障儿童识字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思考,文章试图从创设情境、利用游戏、编讲故事、寻找规律、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六个方面着手,对培智语文识字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并结合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从智障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优化识字教学方法,以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调动和激发其识字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识字,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培智语文;识字方法;教学效率
  教师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当如何针对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平时的培智语文识字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中提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中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低下、思维直观形象,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智障儿童主动识字,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笔者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引导智障儿童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创设让智障儿童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兴趣。
  例如,在《点心》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将事先准备好的饼干带进了教室,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笔者拿出一块饼干,问道:“这是什么?”学生们大声回答:“饼干!”“对,今天我们就学习‘饼干’这两个生字。”说着笔者就把“饼干”这两个字一笔一画地写在了黑板上。“闻闻饼干什么味?”笔者把饼干放到了学生鼻子下边,让他们挨个闻着,有的学生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想不想吃?”“想!” 笔者拿出饼干按学生们的人数分发,“来,每人一块,尝尝是不是甜的?”学生们开心地吃完了手里的一小块饼干。“尝到了饼干的甜味,就要会写‘饼干’这两个字,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书写‘饼干’这两个字。”就这样,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学会了书写“饼干”这两个字。“明天上课老师要检查,谁会书写这两个字,老师就奖给谁一包饼干。”结果第二天一检查,班上除了一名重度智障儿童外,其余学生全部都会认读和书写“饼干”这两个字。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想办法创设情境调动智障儿童识字的主动性,识字教学的效率就能提高。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识字
  智障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课堂上,教师如果不想办法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智障儿童也是如此。因此,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是培养智障儿童识字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汉字部件组合的游戏,步骤如下:先让学生弄清楚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然后再指导学生做加偏旁或去偏旁的组字游戏。例如:“又”字加偏旁“鸟”就变成了“鸡”字;“阳”字去偏旁“阝”就变成了“日”字;“一”字和“人”字可以组合成“大”字。这种汉字部件组合变化的游戏,不仅帮助智障儿童复习和巩固字形结构,还有助于其将所学的汉字加以运用,有效地扩充了智障儿童的识字范围。
  此外,笔者还在课堂上开展“比一比”“争夺小红旗”等识字竞赛游戏,引导智障儿童对学习过的汉字进行偏旁归类,优胜者可获得一面小红旗。这些有趣的竞赛能够不同程度地激发智障儿童的好胜心,自然而然就调动了他们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编讲故事,引领学生轻松识字
  虽然识字教学枯燥,但每一个汉字却不简单,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利用汉字的造字方法,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编出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帮智障儿童来识记汉字,这不仅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还能帮助智障儿童降低识记汉字的难度,引领他们轻松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采”和“彩”两个生字时,笔者给学生编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它用爪子采摘树上的果实吃,这时,天空中忽然吹来了三股大风“呼——呼——呼”,小松鼠抬头一看,咦?不知从哪里飘来了一朵美丽的“彩”云。通过编讲这个小故事,学生们对这组音形相近的字印象就特别深刻,不再那么容易混淆了。
  再如,在学习“呆”字时,笔者一边讲故事一边书写,编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站在木头上面一动也不动(木),原来这个人是个“呆”子。通过编讲故事,智障儿童就很容易掌握和识记“呆”字的音形义了。
  由此可见,编讲故事识记汉字,既能帮助智障儿童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巧妙联系,牢牢记住汉字;又能激发智障儿童的识字热情,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中轻松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四、寻找规律,组织学生快乐识字
  汉字的形态各异,数量又多,因而对智障儿童来说,识记汉字的难度就更大。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智障儿童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识字教学上加强指导,不断引领智障儿童挖掘和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逐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获得识字的成功感和乐趣,从而快乐识字,进而主动识字。为了降低识字难度,便于智障儿童识记汉字,笔者根据不同汉字的规律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在相同偏旁生字教学中,如桃、梅、枝、棵等字的教学中,笔者先引导智障儿童去观察,鼓励他们发现这些字共同的偏旁,让他们学会归类,再揭示出汉字的构字规律,让他们懂得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并在后面的识字中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形声字教学中,如苞、飽、胞、抱等字中都有“包”这个字,这些字虽然形相似,音相近,但是偏旁不同,又各有不同含义和用法,所以智障儿童就很容易混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将这些字分别写在与之对应的图片下面,让学生们一边看着图片和字,一边反复朗读字音,从中掌握这些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特点。
  在象形字的教学中,如石、山、雨、火、田、水等字,笔者会将图与字、物与字结合,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象形字由形到字、由字到形的特点,这既遵循了象形字教学的识记规律和特点,又让智障儿童直观难忘。
  在会意字教学中,笔者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三人“众”,三木“森”,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来帮助智障儿童识记汉字的音和形。
  在形近字教学中,笔者利用教具或课件组织智障儿童进行比较、区分、辨别。如在“口”字上加一横就变成了“日”字,在“日”字上添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呢?笔者激发智障儿童去思考,引导他们巩固和区分“旦、电、田、白、目”等字,帮助他们找出形近字的异同点,以便于他们巧妙识记这些汉字的音和形。
  五、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生活为智障儿童提供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教师应把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识字教学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引导智障儿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现和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识字,并有意识地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智障儿童创造各种机会鼓励他们自主识字。
  例如,笔者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教室,在班上开辟“识字乐园”,鼓励学生在“识字乐园”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同学分享,这样把一个学生认识的字,变成全班学生认识的字。此外,在校园中,教室、功能室的门牌,楼梯、走廊的提示语,宣传栏、橱窗里的通知等,都是极好的识字资源。平时遇到学生时,笔者会叫住他们,把他们拉到身边问问,这上面写着什么?这使得智障儿童在校园识字环境中,能够通过识字来巩固学到的语文知识。
  课本无非只是提供了示范,校园也只是一个局部的小环境,唯有广阔的生活环境才是最佳的识字课堂。因此,笔者还将家庭、社会生活作为识字的重要渠道之一,使智障儿童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当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成长。平时,笔者引导智障儿童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利用随处可见的识字资源,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帮助他们创设自主识字的机会,从而为智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发挥想象,促使学生联想识字
  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有些字比较特殊,智障儿童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识记的。怎样才能让智障儿童记住这些特殊的字呢?根据智障儿童好奇心强、思维直观形象等特点,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将汉字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积极调动智障儿童的想象力,从神态、动作、场面、图片等方面着手让智障儿童联想识字,培养他们识字的兴趣,从而帮助智障儿童发现汉字特点,从而有效识记字形。
  例如,教“休”字时,笔者会引导智障儿童联想一个人累了之后背靠在树木上“休”息;教“鸣”字时,笔者会引导智障儿童联想“鸣”是从鸟口中发出来的叫声。
  总之,培智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做好引领者,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结合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从智障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优化识字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就能够激发智障儿童识字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识字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艳萍.引导智障儿童生活化识字的策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9(7):53-56.
  [2]汤铸莹,王 澜.新课标培智《生活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173-174.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學习”是指学生为了深刻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在一定期间内完全投入学习研究的一种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达到“有效学习”的程度直接决定其能否学好一门课程。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学习内容量大而复杂,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应当探索更加具有高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文章针对课程教学中育人方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要把思想政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能够融合不同学科的课程体系,推进学科、课程以及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形成多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其中“课程思政”是育人最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主渠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9 文章编号
摘 要:年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发展。年级管理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年级实际出发,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年级管理务必做到可持续发展,力求学科均衡、班级均衡、特色均衡三个方面均能平衡发展;年级需要制度管理,但更需要文化的支撑,强调以人为本,必须有自己的管理文化、目标文化和反思文化。  关键词:决策;班级管理;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
摘 要:耿红卫在论著中对语文的内涵做出了新的诠释,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加以丰富和完善,并提出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六化的新趋势以及为语文正名等;并且针对识写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独特的建议,在一定层面上有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耿红卫;理论层面;实践探索  耿红卫任教以来,悉心于今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热点问题、中国语文教育史、海外华文教育和网络语文教育研究。2007年伊始,他出版语
摘 要:“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互联网 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基于此,文章立足“互联网 职业教育”内涵,对“互联网 ”时代下中职教育模式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索,明确理念革新、平台搭建、方法创新等在教育模式构建中的重要性,以实现中职教育的互联互通,让中职生学而乐、乐而学。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教育;
摘 要:为使汽修专业的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校近年来开设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到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文章以“检测电磁继电器”教学为例说明该模式的优越性。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
摘要:核心素养是对传统的“双基”、三维目标的升级、矫正和具体化,课程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载体,“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的“做学教合一”一体化教学可以促使核心素养同步融合发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打造“做学教合一”一体化教师队伍、形成“做学教合一”一体化课程体系、夯实“做学教合一”一体化实施环境、创新“做学教合一”一体化学习方式、推行“做学教合一”一体化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核心素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剖析教师利用学习共同体进行有效导学,通过对话、实践、问题和应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  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在U形课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里近距离地接触,及时把自己认知观点表达出来,及时传递给学习共同体里的每个人;而学习共同体里的每个人也能观察同一组合中其他人的学习
摘 要:竹资源是山区乡土资源中十分常见、实惠、利用价值很高的一种自然资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常太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于城厢区后花园的山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活中处处都是大自然,到处充满花草树木的自然美景。大自然中生活资源丰富,教师们不断挖掘山区竹资源,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孩子们在乡土资源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竹资源;区域活动;幼儿;快乐成长  山区竹资源丰富,我园利用此资源优
摘 要:文章以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专业实习为例,阐述了英语专业实习的现状,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案例,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利用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打造英语人才培养的“北城”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